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公公,没必要这般苛待吧。”

    朱由菘强压怒意,挤出一些笑容,朝韩赞周缓步走去,掏出一颗夜明珠,就要塞进韩赞周手里。

    这韩赞周见状,眼睛里掠过一抹贪婪。

    “韩公公也清楚,我家父王的身体,一向是不好的。”韩赞周的神情,朱由菘都瞧在眼里,心中生出鄙夷,嘴上却道:“这停靠天津直隶州休养两日,才能安然无恙的进京,若是到了京城,病倒了,那陛下若是召见……”

    “世子放心,等到了通州后,那里有等候的御医。”

    韩赞周笑着说道:“这天津直隶州啊,还是不停靠的好,咱家也很为难,但是皇命难违啊。

    咱家还有些事情,就不留世子了。”

    说罢,韩赞周强忍着心里的贪欲,转身朝书桉旁走去,假模假样的拿起一份舆图,就在这里看起来。

    此次离京,出来的不止他一个,内廷不少太监都出来了,那些运气好的,只怕都已经随宗藩抵达通州了。

    “!

    ”

    见韩赞周这般冥顽不灵,朱由菘紧握起拳头,眸中掠过一抹凶光,他不清楚,究竟是什么,让韩赞周连价值连城的夜明珠,都不敢收。

    连番被韩赞周这个太监拒绝,叫朱由菘面子上挂不住了,冷哼一声,便拿着夜明珠转身离去。

    “世子啊世子,不是咱家不想要啊。”

    看着朱由菘离去的背影,沉吟片刻,韩赞周囔囔道:“是咱家怕有命拿,没命享受啊,还是小命要紧啊。”

    似这样的一幕,其实在很多地方都上演着。

    王德化、李凤翔这些内廷太监,一个个都是忍耐着贪欲,忍受着疲劳,护送着他们所传召的宗藩,朝通州那边汇聚。

    此次奉旨离京,别说是捞油水了,甚至还赔进去不少银子,毕竟这般紧急的行程,要叫事情不发生意外,那肯定是要给底下人一些油水的。

    韩赞周这些内廷太监,都不清楚自家皇爷,为何这次传召宗藩,会表现出这般严厉的一幕。

    不过心中的直觉告诉他们,事情肯定是不简单的。

    想起先前内廷那边,所经历的种种,韩赞周这些人,一个个都不敢有任何怨言和怠慢。

    毕竟真触怒了天子,那别说是小命不保,甚至还会牵连到亲卷,虽说他们一个个都是宫里的人,但他们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这等要命的差事,肯定是想尽快结束啊。



    第二百二十章 宗藩(2)

    

改变,对于积重难返的大明,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意识形态和官员队伍,多数出自守旧派。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出身就是统治阶层的一员,自身或所在宗族,本就享受着特权,掌握着生产资料,还垄断着晋升渠道。

    所以想要改变,就要有水滴石穿的耐心,一点点潜移默化的改变,唯有这般,才能逐步推动谋改。

    运河。

    福王所乘官船。

    “父王,您说天子下旨传召宗藩进京,究竟是所为何事?”

    朱由菘面露忧色,坐在床榻旁,看向晕船的朱常洵,说道:“那些内廷太监,真真是可恶至极。

    纵使父王的身体这般虚弱,依旧不沿途停靠,这摆明就是在故意刁难。

    孩儿听说咱们所乘的官船,快抵达天津三卫了,到时孩儿去找那韩赞周,要求其停靠休整。”

    “只怕不会那般容易。”

    朱常洵忍着恶心,皱眉说道:“或许那韩赞周确有几分刁难,不过几番交流下来,亦不难看出,韩赞周对进京时日很看重。

    若是本王没猜错的话,此番天子召见诸藩进京,定然是有什么大事,记住,藩地内的一切事情,都不准言明。

    特别是福王府内的情况,就算是天子亲自询问,也都要把住嘴,想来是朝廷遇到难处了,天子才召见诸藩进京。”

    “父王,您说会是辽东的建虏,还是山陕的流贼?”

    朱由菘想了想,有些担忧道:“倘若这些叛乱,朝廷解决不了,真叫他们造反规模再增强,那咱皇明基业,岂不……”

    “这些不是我们该操心的事情。”

    朱常洵虚弱的摆手道:“朝中那帮文官,一个个是什么德性,本王比你要清楚,多做多错,多说多错。

    行啦,你去见见那韩赞周,告诉本王快坚持不住了,要停靠天津休养两日,不然这般进京觐见,定是不行的。”

    “喏!”

    朱由菘忙起身作揖道。

    作为福王世子,朱由菘自幼含着金汤匙长大,哪怕是随福王朱常洵就藩到洛阳,那过的也是锦衣玉食的生活。

    可此次离开洛阳,赶赴京城,却叫他遭受不少罪,似这种情况叫他心里很气愤。

    “是世子来了啊。”

    在船舱里休息的韩赞周,见朱由菘亲自过来,忙起身行礼,笑道:“不知世子亲自过来,所为何事?”

    “韩公公,我家父王身体虚弱,要求停靠天津三卫休养。”看着皮笑肉不笑的韩赞周,负手而立的朱由菘,皱眉道。

    “世子,现在没有天津三卫了,所以不能停靠。”

    韩赞周闻言,笑着说道:“只能委屈福王殿下,再多多忍耐几日,等到了通州,就能休整了。”

    “你这是何意!”

    朱由菘皱眉上前:“天津三卫乃我大明所设,何时就没……”

    “世子还不知道吧。”

    韩赞周也不气恼,微微一笑道:“天津三卫已被皇爷下旨裁撤,现在是天津直隶州,津门啊,现在有些乱。

    若是停靠到天津直隶州,咱家不能保证,福王殿下在津门就能休整好,所以还请多多宽恕。”

    “你……”

    朱由菘怒瞪韩赞周,却也无可奈何。

    这一路从洛阳启程进京,在朱由菘的眼里,韩赞周就像是被刀架在脖子上,掐着日子在赶路一般。

    其实朱由菘哪里清楚,韩赞周也是心里很苦,他也不想这般紧赶慢赶归京,可眼瞅着敲定的进京时日,没有多久了。

    要是没有把福藩一脉,如期带回京城的话,那他这条小命就怕不保了。

    “韩公公,没必要这般苛待吧。”

    朱由菘强压怒意,挤出一些笑容,朝韩赞周缓步走去,掏出一颗夜明珠,就要塞进韩赞周手里。

    这韩赞周见状,眼睛里掠过一抹贪婪。

    “韩公公也清楚,我家父王的身体,一向是不好的。”韩赞周的神情,朱由菘都瞧在眼里,心中生出鄙夷,嘴上却道:“这停靠天津直隶州休养两日,才能安然无恙的进京,若是到了京城,病倒了,那陛下若是召见……”

    “世子放心,等到了通州后,那里有等候的御医。”

    韩赞周笑着说道:“这天津直隶州啊,还是不停靠的好,咱家也很为难,但是皇命难违啊。

    咱家还有些事情,就不留世子了。”

    说罢,韩赞周强忍着心里的贪欲,转身朝书案旁走去,假模假样的拿起一份舆图,就在这里看起来。

    此次离京,出来的不止他一个,内廷不少太监都出来了,那些运气好的,只怕都已经随宗藩抵达通州了。

    “!!”

    见韩赞周这般冥顽不灵,朱由菘紧握起拳头,眸中掠过一抹凶光,他不清楚,究竟是什么,让韩赞周连价值连城的夜明珠,都不敢收。

    连番被韩赞周这个太监拒绝,叫朱由菘面子上挂不住了,冷哼一声,便拿着夜明珠转身离去。

    “世子啊世子,不是咱家不想要啊。”

    看着朱由菘离去的背影,沉吟片刻,韩赞周囔囔道:“是咱家怕有命拿,没命享受啊,还是小命要紧啊。”

    似这样的一幕,其实在很多地方都上演着。

    王德化、李凤翔这些内廷太监,一个个都是忍耐着贪欲,忍受着疲劳,护送着他们所传召的宗藩,朝通州那边汇聚。

    此次奉旨离京,别说是捞油水了,甚至还赔进去不少银子,毕竟这般紧急的行程,要叫事情不发生意外,那肯定是要给底下人一些油水的。

    韩赞周这些内廷太监,都不清楚自家皇爷,为何这次传召宗藩,会表现出这般严厉的一幕。

    不过心中的直觉告诉他们,事情肯定是不简单的。

    想起先前内廷那边,所经历的种种,韩赞周这些人,一个个都不敢有任何怨言和怠慢。

    毕竟真触怒了天子,那别说是小命不保,甚至还会牵连到亲眷,虽说他们一个个都是宫里的人,但他们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这等要命的差事,肯定是想尽快结束啊。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建虏不过如此

    

“五军营和神枢营的移防换驻,包括裁撤散兵游勇,这些事情你们做的都很好。”

    崇祯皇帝负手前行,对随行的毛承禄、孔有德一行,出言赞许道:“这给国朝减去较重的负担,此外还直接或间接推动一些谋划的落实。

    比如九门提督府的定编事宜。

    比如军机处所掌裁撤京卫事。

    所以在你们的心里,都是始终绷紧一根弦,在京营中当差领军,凡事要多做少说,你们的一言一行,会有很多人盯着。”

    “臣等谨遵上谕!”

    毛承禄、孔有德他们当即应道。

    对天子的这份关切,毛承禄他们皆能清楚的感受到,这和先前在东江镇麾下,那是完全不同的。

    这也使得毛承禄他们明白,先前所经历的种种歧视和不公,天子是不知情的,更别提暗中授意一说。

    士为知己者死。

    从东江军调离到京城为将,毛承禄他们心底所生戒备,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就销声匿迹了。

    现在他们所想的,就是做好份内事,不辜负天子的这种厚望和期许。

    “都说说吧,对之后京营的发展,有什么想法?”

    崇祯皇帝停下脚步,转身看向毛承禄他们,正色道:“现在不管是流贼平叛,还是建虏平叛,局势虽说比先前稳定些。

    但是这些猖獗的叛逆势力,一日不彻底镇压铲除,那大明社稷的安定,就一日不会消停下来。

    京营的主要职责,虽是拱卫京畿的安定,但在朕眼里看来,该出去征战,那就要出去征战。”

    “陛下英明。”

    毛承禄神情严肃,昂首行礼道:“对于五军营今后的发展,臣心里的确有些想法,陛下能否恩准,允许五军营多恢复些骑兵建制?

    鉴于大明当前叛乱的整体趋势,想要在战场上占据主导优势,除了发展火器部队,增强火炮威力外,更应注重骑军的建设和发展。

    仅从三大营这一层面考虑,神机营倾向于火器突杀,神枢营倾向于守阵迎敌,那五军营的定位,应倾向于骑军混编。

    这样一来的话,若是某地叛的乱需要镇压,可从三大营抽调相应兵马,混编组成联合军队,协同作战下,能叫战力发挥到极致。”

    崇祯皇帝听闻此言,点点头表示认可,其实此事就算毛承禄不讲,他也准备重新定义三大营的侧重点。

    在这个时代的战场拼杀,可不是单兵种作战,骑兵,长枪兵,盾兵,车营兵,弓弩手,火枪手,火炮手等等,那细分的是很明确的。

    当初御驾亲征时,跟进犯的建虏八旗打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