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本抚所了解到的情况,一些士子的情况,不好,虽说没有在明面上,违背行署所奉各项条例,但是在私底下,却存在着违反的情况。

    这是一个不好的趋势。

    本抚清楚,有些士子出身优握,吃不了这份苦,但既然响应天子号召,要为大明做一些实事,那么就要承担起响应的职责。”

    “抚台,您说的这些事情,学生也听说了一些。”

    阎应元想了想,开口道:“学生觉得,此事应当重视起来,现在北直隶这边,有着太多事情,包括各项弊政和顽瘴痼疾,要逐一解决。

    如果说在我们士子的内部,都不能在抚台的驱使下,做好份内事,那么将来如何担起更重的职责?”

    回想起过去所经历的种种,虽然是很累,很繁忙,然在阎应元的内心深处,却感受到无比的充实。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阎应元生出了忧愁,说起来,这北直隶是在天子眼皮子底下,竟都存在诸多问题。

    那远离天子的地方,又将会是怎样的情况?

    大明所处在的困境,比想象中的要严峻太多啊。

    “嗯,你能这般想,本抚心中很欣慰。”

    卢象升微微一笑,赞许道:“等这次会谈结束后,皕亨就跟着本抚,到天津直隶州一趟。

    有一些事情,要到天津解决。

    现在天津那边啊,改变很大啊,若是直隶治下的府县,都能像天津那边,我大明定然能一扫势颓。”

    “去天津吗?!”

    阎应元双眸微张,惊奇道:“学生也听说天津那边,变化很大,陈知州,是大明少有的良才。

    不过学生若跟随抚台前去天津,那手头所负责的那些差事……”

    “这些你不必担心。”

    卢象升摆手道:“本抚心中已有计较,好啦,下去做事吧,本抚要处理事务了。”

    “喏!”

    阎应元当即作揖应道。



    第二百零九章 治政(4)

    

五军营中军所在。毛承禄来回走动着,所穿山文甲晃动,坐着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将,个个脸色凝重。

    “裁撤!”不知过了多久,毛承禄眼神坚毅,停下脚步,看向孔有德他们,沉声道:“不管那些家伙,是什么来路,凡是不合格的,都裁撤掉。”

    “真要这般做啊!”尚可喜闻言,站起身来,伸手道:“那不是一万,两万啊,真要都裁撤的话,你们五军营,再算上我们神枢营,还他娘的剩下多少!?再者说,这些被裁撤的家伙,若是聚在一起闹事,打建虏他们不行,可是祸乱地方,那绰绰有余啊。”

    “是啊。”孔有德紧随其后道:“咱们五军营,和神枢营这边,才将拱卫京畿的驻地,都逐一明确下来。麾下的员额,缩编了近一半,这可不是小事啊。就算咱们能后续招募勇壮,可是不要忘了,想锤炼成可战兵丁,那没有一年半载,是断不可能的。更别提,就算是锤炼出来了,没有在战场上见过血,跟人真刀真枪干一仗,那也不能算精兵啊。”彼时的五军营中军,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起来。

    迎着几人的目光注视,毛承禄双眼微眯,沉声道:“你们一个个全都忘了,当初陛下是怎样说的?三大营,应是拱卫京畿的百战雄师!何为百战雄师?!那就不单单是拱卫那般简单,以后他娘的肯定要上战场,你我皆乃统兵打仗之辈,先前跟着义父,在东江镇杀过鞑子的。你们来告诉老子,就咱们所查明的情况,那帮要被清理出军队的家伙,该不该被清除出营?不要去想别的,咱们是五军营、神枢营的将校,到现在还只是暂理,难道你们心中还不清楚,这就是陛下对咱们的考验吗?”

    “可是毕竟这么多人啊。”耿仲明皱眉说道:“咱们是只管行军打仗,可是朝堂的动向,京畿的安定,也不能不考虑啊。依着我的想法,咱们别急着清除。应该向御前呈递奏疏,向陛下禀明情况,看能否妥善安排这些家伙,有了这等保障,别说是清除五成了,就算再清除三成,那咱们也不怕啊。”

    “附议!”

    “附议!”在这帐内,响起耿仲明、尚可喜他们的声音,毛承禄闻言亦点头表示认可,的确,干这样的大事,非他们所能专断的。

    更不要提,在他们五军营、神枢营这边,忙着做份内之事时,军机处那边,包括九门提督这边,都忙着做各项事情。

    就时下朝堂之上,局势发生很大改变。

    “韩卿啊,你们内阁这边,不应该被朝堂的导向,所左右吧?”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向韩爌说道。

    “蓟密永三协驻防体系,是拱卫京畿的外围防线,三大营新定驻防体系,是拱卫京畿的内围防线。至于九门提督这边,增扩的相应建制,是拱卫京城的核心防线,此举能重新明确,我大明京畿的绝对安定。难道朝中反对的那些大臣,一个个都想再看到一次,建虏进犯我大明关内,致使社稷有倾覆之危吗?”韩爌听闻此言,当即作揖道:“陛下,臣等绝无此等想法,实则是这次的调整,实在太大了。如果说在此期间,建虏再出现什么异动,致使京畿一带生乱,那只怕会出现不好的情况。再者言,臣还听说军机处那边,裁撤一些京卫,只怕在调整京畿内外防线时,会生出乱子啊。”听着韩爌所讲的这些,崇祯皇帝脸上笑意不减,心里却冷笑起来,对朝中反对京畿驻防调整,他清楚是怎么回事。

    无他。因为不受他们控制。

    “朕相信戍守蓟密永三协的诸军,朕相信有孙卿坐镇的辽前。”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开口道:“趁着现在各处的局势稳定,将存在的漏洞堵上,这是确保社稷安定的根本。再者说,这些部署逐一落实下来,至少能叫朝廷这边,每年少支出一百多万两粮饷,这可不是一笔小数额。当初为能解决所生财政危机,朕才对外批售一期战争债券,等到明年,就有两百多万两银子,要凭票兑付的。”大明的文官群体,从不是将他们给逐一清除掉,就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在他们背后站着的,是士绅、乡绅、大小地主等诸多特权群体。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阶层才是大明的统治根基,离开了他们的支持,那大明就彻底乱了。

    不过崇祯皇帝想要做的,是将统治根基下沉,沉淀到底层百姓身上,叫治下诸多阶层群体,能臣服于他所谋划的大势下。

    “好啦,这件事情朕心中有数,韩卿就不必担心了。”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将朕所讲的这些,告诉给朝中有司衙署,叫他们放心当差,不要被这些小事,所乱掉心神。区区一些叛乱势力,又怎能吓倒大明呢?别的不说,就现在直隶,山陕,山东,辽东等地,先前那种混乱秩序,不就已经都恢复安定了吗?去吧,朕还有政务要处理,过几日,朕回到文华殿那边理政,就近期发生的朝政,展开相应商榷。”言罢,崇祯皇帝向前探探身,拿起一份奏疏,便开始御览起来,根本就不再给韩爌任何机会。

    “臣…告退。”见天子这般,韩爌眉宇间带着忧色,然也只能作揖行礼。

    从东暖阁那边离开,韩爌这心里啊,沉甸甸的,看似现在内阁这边,所接手的职权增加很多,甚至天子也很是信任。

    但相对应的,韩爌也感受到很大压力,包括温体仁他们都感受到了。在很多时候,这朝中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吹不到天子这边,全都叫内阁拦住了。

    就算内阁这边,想要将事情引到御前去,可天子根本就不理会,依旧是打回到内阁着办。

    这使得朝中的不少大臣,对内阁这边是愈发不满,尤其是那帮言官御史,就更是这般了。



    第二百一十章 治政(5)

    

自从山陕、辽东等处的叛乱势头,开始出现暂缓的趋势,这叫崇祯皇帝的精力,能更多的放在治理上。

    不管朝堂经历怎样的风波或变动,紫禁城还是那样的氛围,就好像什么都没变,但好像什么都变了。

    “南卿,从工部设总河衙门以来,这么长时间过去,为何所取得的成效,却没达到预期成效?”

    崇祯皇帝拿着几封奏疏,看向神情憔悴的南居益,皱眉说道:“时至今日,协理衙门仅筹建了永定河协理衙门。

    id=wzsye

    至于运河、黄河、长江等协理衙门,到现在都没明确下来,甚至朕所言的河长制,仅在北直隶、山西、山东等地,下发相应的公函。

    像总河衙门直属巡察制等诸多谋划,更是迟迟没有任何动静,这便是卿家,所给朕交的答卷吗?”

    “臣有罪!”

    南居益闻言,作揖行礼道:“请陛下惩处,臣甘愿受任何惩罚。”

    “若是想惩罚你,朕就不会召你过来!”

    崇祯皇帝闻言,皱眉道:“朕是要叫你讲明,在推行此策期间,究竟遇到什么事情,河工关系社稷根本。

    看看这些年,在我大明境内,出现多少严峻的旱灾,水灾,倘若不能尽快解决河工上的弊政,那以后朝廷又将何其被动?”

    其实对南居益所做之事,崇祯皇帝清楚其中难度,一个河工,背后牵扯到多少层面,有牵绊多少利益。

    在这个腐朽的王朝里,在吏治没有彻改前,想要做成一些国计民生的大事,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容易。

    南居益这几个月间,所做成就算是不错了,至少这个永定河协理衙门,从筹建到运转起来,已然开始排查所辖诸河,并着手筹划清除河淤、扩宽河道、谋划水库等事,围绕永定河系的事宜,都在逐步改变。

    但是这个效率,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实在是太慢太慢了。

    “陛下,臣缺人啊!”

    见天子这般询问,南居益神情动容道:“工部这边,臣将能抽调的人手,全都给抽调走了。

    若是再抽调的话,那工部的日常事宜,就无法确保了。

    陛下所明确的那些事情,是好,但是需要大量的官吏,可吏部那边,包括会推时,总是各种理由搪塞。

    臣多次向内阁陈述此事,言明河工所谋新规,乃是关系社稷的大事,不过有很多事情……”

    崇祯皇帝眉头紧皱起来。

    一方面大明备受冗官的困扰和影响,另一方面大明却存在较重的官缺。

    工部。

    就是体现最为明显的衙署。

    官分三六九等。

    仅仅是以六部而言,挤破头想去的是吏部、户部,次一等的是兵部、礼部、刑部,最后才是工部。

    “遇到这些问题,为何不及时向朕禀明!?”

    崇祯皇帝皱眉道:“朕先前多次强调,南卿都当成耳旁风了?这样办事,早晚是要出大问题的。”

    “非臣不愿呈奏禀明。”

    南居益见状,作揖道:“先前朝局不定,地方不稳,各种事情堆积到御前,臣想着慢慢做,将涉及河工之事,做扎实。”

    “你湖涂啊!”

    崇祯皇帝指向南居益,说道:“别的政务重要,难道河工之事就不重要了?你早些向朕禀明,那事情办的肯定比现在好。”

    “臣有罪!”

    看着南居益行跪拜之礼,向自己请罪,崇祯皇帝心里轻叹一声,南居益是有能力的,不然仅靠自己,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