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皇帝所考虑的事情,要能在他所缔造的新军序列下,创设成建制的炮兵部队,能在与敌野战之时,给所处军队提供炮火压制,而非是威力很强,但换弹炮击效率慢的这种火炮啊。

    在崇祯皇帝思量之际,一旁的汤若望,介绍着这款火炮:“皇帝陛下,眼前这座铜铸火炮,重达三千斤”

    对于汤若望来讲,他希望能通过此次检校火炮的性能,赢取大明皇帝的喜爱和支持,这样在武备院这边,能得到更充沛的银子,好叫他钻研更多领域,同时能满足传教的需求,在京城这边,多营造一些教堂。

    一旁的邓玉函、罗雅谷等诸多传教士,神情间皆流露出难掩的激动,只可惜崇祯皇帝此时的思绪,全在如何细化火炮种类,叫他缔造的新军序列下,能创设有战斗力,成建制的火炮部队上。



    第一百三十七章 火炮种类

    

“轰”

    响彻云霄的炮轰声,在这片校场骤响,地面轻微颤抖,一颗炮子,从涌出火焰的炮口飞射,在空中呈抛射线状,不断地向前翻滚着,无数道目光,随着这颗炮子的行进轨迹,向前移动着。

    “砰!

    ”

    不知过去了多久,炮子怒撞地面,所发出的巨响响起,地面跟着颤动起来,并不断的向四周传递。

    地动山摇。

    真可谓是地动山摇!

    威力还真是够大的。

    崇祯皇帝举着远望镜,定在红夷大炮炮击之处,看着那形成的大坑,忍受阵阵耳鸣,心里感慨道:

    若是论及攻城拔寨,此炮当属最强,单单是这样的破坏力,即便是京城营建的城墙,恐也支撑不住几次炮击啊。

    不过这一型号的火炮,太过于笨重了,体积过于庞大,不适合在新军过多列装,有一到两门即可。

    否则太浪费人力,后勤补给的压力太大,还影响行军速度。

    在崇祯皇帝身边所站众人,脸上或多或少,都洋溢着笑容。

    这次检校红夷大炮,顺利展开炮击,没有出现炸膛,威力还这般了得,当属大明的火炮利器啊。

    “若是能在辽前那边,多配属十几门这样的火炮,真是不得了啊。”

    刘炳神情是难掩激动,看向卫时泰说道:“那猖獗的建虏,敢来犯我大明辽前,只需发射一轮炮击,定能叫建虏损失严重。”

    “没错。”

    卫时泰点头说道:“当初老奴攻打宁远城,咱大明军队守城时,用的就是红夷大炮,那”

    然说着说着,卫时泰却闭上了嘴,下意识看向崇祯皇帝,身上生出些许冷汗,娘的,没事提什么宁远之战啊。

    那一战是袁崇焕指挥的。

    一旁站着朱纯臣,听到卫时泰所讲,嘴角露出些许轻笑,你这家伙,还真是什么都敢讲出来啊。

    现在谁还敢去提及,和袁崇焕有关的事宜啊。

    这一刻,朱纯臣的心里颇为希望,天子能听到卫时泰所讲。

    自从汤国祚这帮在京勋戚,被崇祯皇帝以通敌、扰乱朝纲的罪名,全部逮捕并处决了以后。

    朱纯臣在京卫都督府的权柄,就随着刘炳、卫时泰他们的擢升,相应的减少了很多。

    只可惜对朱纯臣心中所想,崇祯皇帝并不清楚,甚至对卫时泰所讲,他也没有听到。

    放下远望镜的崇祯皇帝,看着黄得功所领西山火枪营,动作迅速的清理着,发射过的红夷大炮,脸上露出些许笑意。

    在勇卫营、天雄军、忠勇军等诸部新军里,论谁以后玩枪、玩炮最厉害,那当属西山火枪营!

    崇祯皇帝心里暗暗道:背靠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负责检校武备院这边,所研制出的枪炮,包括量产出来的枪炮,那经验必然丰富。

    西山火枪营所设的随军讲武堂,侧重于炮兵的培养,只需耐心等待几年,等他们完善相应的操炮流程,这里将成为大明炮兵的摇篮。

    心里想着这些,崇祯皇帝转过身来,看向情绪激动的宋应星、焦勖、邓玉函、汤若望等武备院官员。

    “武备院所产红夷大炮,要远比先前的厉害很多,这次你们都立下功劳了。”

    迎着无数目光的注视,崇祯皇帝开口道:“一应赏赐,皆按武备院所定来办,该赏银子赏银子,该赐田赐田。

    不过武备院上下,还要继续努力,戒骄戒躁,多多取得似今日的成果,特别是在火器一事上,朕亦是很重视的。”

    相比较于体积大、笨重的火炮,倘若火器这一领域,能够取得相应的成果,那就能大规模的量产和列装。

    燧发枪。

    膛线燧发枪。

    后膛燧发枪。

    倘若能一项项的攻克,能一项项的研制出来,崇祯皇帝甚至能想象到,战场上的大明军队,会迸发出怎样惊人的战力。

    不过火器的研制事宜,并非着急就能突破的,现阶段的武备院,尚处在摸索阶段,这期间还要砸很多的银子。

    而武备院所领的军器局、兵仗局,涉及火铳生产的诸厂,以生产鲁密铳、鸟铳为主。

    周遇吉所领勇卫营。

    山西治下的四卫营。

    所供应的一应后勤保障中,涉及鲁密铳和鸟铳的火铳供应,便出自西山所建的军工产业。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

    在宋应星他们谢恩之后,崇祯皇帝伸手道:“今日朕检校所产火炮,心里也生出一些想法。

    在我大明军队中,列装了诸多的火炮,像虎蹲炮、百子连珠炮、神威大炮、飞云霹雳炮等等。

    不知诸卿是怎么想的。

    朕总觉得这么多火炮,太杂乱了,于军队征战期间,想保障后勤补给,无疑增添了很多困难。”

    宋应星、焦勖他们,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凝重,是沉思。

    天子所讲之言,他们先前的确没有过多想过。

    或者想了,也没过多的涉及。

    但是听完天子所讲后,他们也觉察到了这种问题。

    “还有啊,朕觉得在火炮这一领域,是否能进行分门别类?”看着宋应星他们,崇祯皇帝继续说道。

    “比如以虎蹲炮为基准,定下轻型火炮的标准。

    以神威大炮为基准,定下中型火炮的标准。

    以检校的此炮为基准,定下重型火炮的标准。

    在这些标准之下,诸卿多多搜集不同的火炮,多多的研讨,整理并研制出不管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能有着显着提升的各类型的火炮?

    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非短时间内就能做好的事情。

    当然这也只是朕的一些想法,具体该怎样做,该定下怎样的标准,该如何从实际进行量产,是诸卿需要决断的事情。”

    对待自己不懂的领域,崇祯皇帝的态度是明确的,尊重相应人才的意见,给予他所能给予的支持,包括银子、职权等等。

    毕竟自己明明是门外汉,却在旁边胡乱去指挥,那所造成的影响,只会是该领域的发展。

    崇祯皇帝的这番话,叫宋应星他们,都陷入到沉思之中,像是指明了先前没过多去想的事情。

    研制火炮也好,火器也罢,都要根据战场所需,一切都以实战为前提。

    而非单方面的看见射程或威力,从而忽略现实存在的问题,毕竟检校火炮的校场,并非是在真实的战场上。



    第一百三十八章 乱世繁华

    

武备院所做的事情,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见到相应成效的,其涉足的诸多领域,都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突破,才能实现厚积薄发。

    火炮的发展。

    火器的发展。

    这只是现阶段的目标。

    以后的武备院,要在大明这片神州大地,开辟诸多新的领域,这需要耗费大量钱财,甚至崇祯皇帝都不能保证,自己能否在有生之年看到。

    不过既然选择开启这个无底洞,那崇祯皇帝就会坚定的走下去,毕竟现阶段的大明,也需要武备院研制的成果。

    “皇爷,这武备院真是了得。”

    陪同崇祯皇帝走着,方正化微微欠身道:“那红夷大炮的威力,果真厉害,若是能多多的生产,用于平叛建虏和流贼事上,那我大明在一些战局上,定能取得胜利。”

    “呵呵”

    听到方正化所讲,崇祯皇帝笑着摇起头来,但却没有多说其他。

    说起来,方正化在行军打仗方面,也算有些见解,不过其只是比内廷太监宦官,要强上一些罢了。

    不过和领军打仗的虎将悍将相比,那还是差的远的。

    以后大明的新军,绝不能外派监军太监。

    崇祯皇帝走进军机处公事房,心里却暗暗说道:叫内廷的太监,去监视领军将领,固然能更稳妥一些。

    可一旦在行军打仗上,指手画脚的话,那是会出大问题的。

    原有的历史轨迹中,崇祯皇帝派出多少监军太监,可最终换取来的结果,却是坑死多少良臣武将。

    像这样的一种错误,崇祯皇帝绝不会再犯。

    跟着进来的方正化,见自家皇爷笑而不言,心里难免揣揣不安起来,难道自己的话,有些说错了吗?

    “臣毕自严,拜见陛下!”

    在方正化思量之际,公事房外,响起毕自严的声音,这叫他回到了现实。

    “进。”

    崇祯皇帝撩袍坐下,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心中却在想着,此时毕自严过来,是所谓何事?

    自设立直隶巡抚后,朝中的局势吧,就变得有些有趣了,或热议,或反对,或沉默,对待这种情况,崇祯皇帝并没有过多去理会。

    有韩爌所领的维稳内阁,在自己前面顶着,崇祯皇帝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这一届的内阁,随着一些事情的发生,包括一些谋划的落实,崇祯皇帝逐步给予韩爌他们,相应的权柄和空间。

    只要不是涉及内政要务,官员升迁,钱粮等方面的事宜,其他一些日常性的政务,基本上内阁票拟意见,崇祯皇帝都会着司礼监批红。

    毕竟要崇祯皇帝分神的事情,就已经够多的了,倘若事事都过问,都刨根问底,那就算是累死自己,都办不好。

    抓大放小。

    这是崇祯皇帝对内阁的态度。

    “陛下先前在宣府镇治下,于张家口所开榷关一事,明确下来了。”毕自严捧着手里的奏疏,作揖行礼道。

    “榷关十三行的顺利创设,使得聚集张家口榷关的商贾,是累日增加,榷关的一应运转事宜,表现的都很不错。”

    被毕自严这般一提醒,崇祯皇帝想起来了。

    前些时日,发生的事情太多,对自己在张家口所开榷关一事,都已然抛到脑后去了。

    逮捕查抄以范家为首的八大贼,使得晋地边陲的走私贸易,必然会出现真空,但令人眼红的钱财,定会引起新的群体觊觎。

    与其叫这件事情失控,不如朝廷恢复边地榷关,明令禁止对外售卖哪些违禁品,可对外售卖哪些商品。

    同时赋予多重监察体系,有榷场十三行,有张家口榷场监察,还有厂卫抽调监察,不说绝对能避免违禁品流出关外,但至少能确保绝大多数,那这件事情就是值得去做的。

    毕竟做了这件事情,一来能叫朝廷多一项赋税财源,二来对蒙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