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且当前这种时局下,想撤袁崇焕之职,更不现实,毕竟崇祯皇帝需要有人,来调遣辽前精兵进关。

    “陛下,臣以为应在现有部署下,增兵三河,谴大将坐镇,于蓟州形成掎角之势。”孙承宗走上前,神情正色道。

    “眼下我大明并不清楚,此番进犯京畿要地的建虏大军,到底有多少规模,若想战胜并击退建虏,当扼守住建虏南下之势。

    同时对永平府治下多镇,应叫袁崇焕来统御,从东西两线,形成一个合围的铜墙铁壁,将杀进关内的建虏,死死限制在遵化、三屯营等地。

    然袁崇焕从锦州率部赶赴关内,没有半月时间,是定然赶不过来的,期间,可暂叫赵率教坐镇统御。”

    王洽、李邦华、周延儒、徐光启等人,对孙承宗所讲之言,皆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此乃当前态势下,所比较贴合实际的一道良策。

    “孙卿所讲,正是朕之所想,然有一点,朕需要强调。”

    崇祯皇帝神情正色,看向孙承宗等人,说道:“建虏犯我大明,亡我大明之心不死,一味地防御固守,不能彰显我大明之威。

    在明确这一总战略方针前,朕的意思,要调遣数支精锐之师,杀奔石门镇一带驻守,摆出驰援遵化、三屯营两地之势,随时能威胁到进犯的建虏偏师。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我们要叫建虏知道,胆敢来犯我大明关内之地,朕绝不会妥协,大明绝不会妥协,这种政治态势,必须要亮明,否则局势会对我大明非常不利!”



    第四十章 调兵遣将

    

从万历四十七年开始,那场打掉大明尊严的萨尔浒之战,崇祯皇帝都数不清楚,大明在辽东的疆域上,被凶残的建虏,反复按在地上摩擦多少次了。

    纵使天启年间,那场叫袁崇焕名声鹊起的宁远大捷,在崇祯皇帝的眼里,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惨败,而非大捷!

    虽说宁远城是没落入建虏之手,然觉华岛这处战略海上要地,却叫建虏偷了塔,所囤战略物资尽没,大明在辽西海上的水师力量损失惨重。

    辽东,在不知不觉间,已然成为某些人,刷名望、攒底蕴的副本,可朝廷每年掏的都是真金白银啊!

    “陛下英明!”

    周延儒朗声道,随后快步走上前,拱手作揖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在臣看来,无疑是很恰当的定论。

    臣以为谴派数支精锐之师,提前部署到石门镇一带,威逼寇边进关的建虏,的确能壮我大明雄威!”

    崇祯皇帝神情淡然,瞅着提前表态的周延儒,嘴角露出一抹不易觉察的笑意,难怪周延儒仕途通天,这揣摩上意、表明态度的本事,的确是不一般啊。

    孙承宗、王洽、李邦华、徐光启四人,却眉头微蹙,神情各异的陷入到沉思之中。

    一方面他们震惊于崇祯皇帝所讲那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之深意。

    另一方面却在思索,若真要这般的话,当谴派那些可堪重用的兵马,可堪重用的将领,在眼前这种动荡局势下,进驻到石门镇一带呢?

    “孙卿,你有什么想法?”

    崇祯皇帝也不知道,看向孙承宗说道:“既然是商讨总方针,那就畅所欲言嘛,别有什么顾忌,多像周卿这般,有不同意见都能讲出来。”

    对周延儒的拍马屁,要鼓励,不能打击,毕竟眼下的军机处,还不能算是彻底服从他意志的军机处,还需要时间来磨合,来敲打。

    “陛下,臣以为您方才所讲之言,甚好!”

    孙承宗想了想,走上前拱手道:“此番建虏寇边,杀进关内,对我大明来讲是次不小的打击。

    自建虏肆虐辽东以来,这是建虏首次杀进大明腹地,越是这种危局之下,就越要表明我们的立场与态度。

    然,派哪支军队过去,叫哪员将领过去,是关键,若真要进驻石门镇,我大明就必须能从建虏身上,狠狠咬下一块肉才行!”

    “臣附议!”

    “臣附议!”

    王洽、李邦华、徐光启几人,先后向前拱手应道。

    “那诸卿与朕的态度,都是一致的。”

    崇祯皇帝在听到以后,微微点头道:“派驻石门镇的兵马,朕已在整饬之中,等再过上数日,我们再详谈此事。

    接下来我们详细议一议,应抽调宣大等地援军多少,并给哪些统兵将领,授便宜行事之权。

    可在前来神京的要道,补强几道防线,以保障来犯建虏,不会一路从遵化猛攻过来,杀到神京治下?”

    与进犯大明的建虏,在崇祯皇帝的心中,已做好打数月的准备,并且要通过这一战,达成重新构建京畿防务的目的。

    袁崇焕必然要被拿下,但绝不是眼前这个时候。

    辽派将门势力要分化,要拆解。

    蓟密永三协,要重新规划部署……

    需要崇祯皇帝所做之事,很多,因此他必须要谨慎,必须要稳,若此番建虏寇边,他都不能完全掌控京畿,那干脆躺平算了。

    毕竟大明的根子已烂掉了,皇权不下乡绝非空谈,基本盘都快被攫取没了,就算再怎么玩,都是玩不转的。

    反观孙承宗、王洽他们,对崇祯皇帝这跳跃的思维,表示有些跟不上,这不是又回到起点了?

    还有进驻石门镇的兵马,天子已然选定好了?

    是新设的勇卫营?

    还是从京营整饬出的三支所谓精锐?

    上意难以揣摩啊!

    感慨之余,李邦华走上前,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先前孙公所言,增兵三河,是朝廷必须要做之事。

    另蓟州这个地方,也需增派兵马进驻。

    如此围绕三河、蓟州两地,朝廷可分别沿平谷、盘山、玉田一线,还有密云、顺义、宝坻一线,及通州、香河一线,构建拱卫神京的前、中、后三条防线。”

    “臣附议!”

    孙承宗拱手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可命宣府镇总兵官侯世禄,率一万精锐之师,进驻三河,统管临设中卫防线。

    命昌平总兵官尤世威,率一万精锐之师,进驻通州,统管临设后卫防线。

    至于蓟州要地,臣有一人可举荐,然此人生性桀骜,喜独断,是否与当前局势,适合坐镇蓟州,还需陛下决断。”

    “孙卿所讲,可是大同总兵官满桂?”

    崇祯皇帝想了想,看向孙承宗说道。

    “回陛下,正是此人。”

    孙承宗拱手道。

    此时的军机处正堂,陷入到一片安静之中,对孙承宗所荐之人,王洽、李邦华几人都清楚,多是先前在辽前待过的将领。

    在军机处这边,除孙承宗有出镇辽东的经历外,像王洽、李邦华他们,并没有这样的经验。

    “朕觉得此人可用。”

    崇祯皇帝沉吟少许,看向孙承宗说道:“但朕心中,坐镇蓟州的人选,非满桂,而是卿家。”

    轰!

    王洽、李邦华、周延儒、徐光启四人,面露惊色,难以置信的看向崇祯皇帝,心中生出惊骇。

    谁都没有料想到,天子竟准备委派孙承宗,出京赶赴蓟州,来负责临设前卫防线,这还真是出乎大家意料。

    “臣愿往!”

    孙承宗神情平淡,拱手应道。

    崇祯皇帝走上前,在众人的注视下,托住孙承宗的双臂,说道:“孙卿,朕有意叫你坐镇蓟州,并总揽临设前、中、后三卫防线。

    同时,卿家方才所荐之人,侯世禄可率部进三河,尤世威可率部进通州,满桂率部进蓟州,协助卿家分管三卫防线。

    并趁建虏未露进犯神京之际,以军机处大臣之名,重构前中后三卫防线部署,期间若遇违抗军令者,可先斩后奏!”

    崇祯皇帝此言一出,叫在场一众人等,包括孙承宗在内,那皆心生惊意,在当前这种局势下,天子所授权柄不可谓不重啊!

    “臣领旨!”

    孙承宗强压内心惊意,忙低首应道。

    “好!好!好!”

    崇祯皇帝连称三声好,面露笑意道:“军机处即刻以方才所议之事,拟定上谕,明发出去。

    委孙卿为特命钦差,总揽临设前中后三卫防务,赐尚方剑,王命旗牌,允便宜行事,自总兵官一级,若违军令者,可先斩后奏!

    同时谴派人手,分往大同、宣府、昌平等地,命满桂、侯世禄、尤世威三人,率精锐之师进驻!”

    王洽他们有些傻眼。

    这天子授予孙承宗的权柄,是否有些过重了,自总兵官一级往下,若违背军令者,皆可先斩后奏。

    关键临设的前中后三卫防线,还打乱了此前关内三协统属,不过有尚方剑,有王命旗牌,孙承宗便可力压一切!



    第四十一章 十一月

    

叫孙承宗出京赴蓟州,是崇祯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决定下来的事情,只有这样,也唯有这样,才能明确遵化以东驻防体系。

    另如此一来的话,率部进关驰援的袁崇焕,才不能以所谓辽东督师之名,来过多干预自己的整体部署。

    己巳之变期间,袁崇焕所做的骚操作太多,真要不分袁崇焕的权,叫他为了维护自己名望,而肆意妄为的话,那这一仗也不用打了。

    再者说,孙承宗可是有名的统守大家,叫他提前赶赴蓟州,来帮自己归整临设的前中后三卫防务,可腾出手来解决其他事务。

    建虏进犯大明,可谓是震动四方,这也使得不少英杰,会招募青壮赴京,卢象升、孙祖寿这些,是否要擢升起来?

    还有在此期间,一些辞官归乡的英杰,像孙传庭之流,是否也该擢升起来?另陕西一带的筹谋,是否也能提前进行布局?

    大明局势越乱,他这个大明天子就要越稳,人不稳后续就不能亮刀子,那如何颠覆这副烂摊子?

    “皇爷,您回去歇息会儿吧。”

    王承恩面露关切,走上前说道:“孙公都走快一炷香时辰了,您也站了这么久了,要保重龙体啊。”

    “嗯,朕知道了。”

    崇祯皇帝应了一声,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特设军机处,还是有好处的,在乾纲独断这方面,是不会遭到反对的。

    “王大伴,派人去锦衣卫那边,叫骆养性选可靠之人,率三百锦衣卫,追上孙卿,护在孙卿身边。”

    崇祯皇帝想了想,对王承恩说道:“嗯,就叫李若链去吧,这个人应该是可靠的,去传朕口谕吧。”

    “奴婢遵旨!”

    王承恩当即拱手应道。

    从遵化一带前来神京的要地,所构前中后三卫防务部署,也算告一段落了,从十月末到迈进十一月这几日,自己无需分心管这些了。

    有孙承宗坐镇蓟州,且掌便宜行事之权,稳住前中后三卫防务,是没问题的,能两度出镇辽东,这点能力还是有的。

    看着心情不错的天子,走进军机处正堂,王洽、李邦华、周延儒、徐光启四人,心中莫名生出一种情绪,或许这一战,大明能取得一场大捷,以洗刷建虏寇边之耻!

    “诸卿,朕所交代的那些军机要务,十一月初一前,必须全部办好,绝不能有任何理由拖延!”

    见王洽等人,目光看向自己,崇祯皇帝正色道:“另军机处这边,新补的军机参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