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且身边派了一帮监察御史,时刻盯着他们做事,那不管是对谁来讲,内心深处都是极为抗拒的。

    但对崇祯皇帝而言,想要平抑住党争的风气,叫大明朝堂做出改变,就必须要做让文官群体,觉得难受的事情才行。



    第六十一章 吏治新规(2)

    

当然…都察院的那帮官员,也属于大明文官的一份子,为了叫派驻监察制度,能有效的运转起来,崇祯皇帝特意点名,筛选年轻的御史负责此事。

    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和刚入官场的新人,那终究还是不一样的。

    残酷的大明官场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把理想、斗志、心气等等,都会给渐渐磨平掉。

    身处在这人世间,谁都不是真空活着的,那些有棱角的地方,终究会被现实所磨平,变得圆滑起来。

    所以崇祯皇帝,针对所拟的派驻监察制度,做出了很多调整和部署。

    比如一年一任,连续三年政绩斐然者,可擢升官位。

    再比如表现优异者,可擢升官位等等。

    “这是朕所拟定的派驻监察制度,韩卿可事后拿去细看。”

    崇祯皇帝拿起一份文书,看向韩继思说道:“等此次君臣奏对结束以后,韩卿即刻着办,从都察院遴选一批年轻御史,呈递奏疏到御前,朕看过后,会着司礼监批红。

    至于何时派驻到国朝所辖衙署,听朕的安排即可。”

    听着天子那不容置疑的语气,韩继思便知道天子的态度,是坚决的,是必须落实的,若他不能照办的话,那这个左都御史的位置,就算是坐不稳了。

    其实对韩继思而言,他对崇祯皇帝所言派驻监察制度,还是极为认可的。

    “另外,由吏部负责的京察和大计,朕觉得也有问题。”

    在韩继思上前,准备拿过文书之际,崇祯皇帝再度开口说道,这叫韩继思不由得停下脚步,心里一顿。

    不是吧,还有?

    原本韩继思以为,一个派驻监察制度,就是天子要讲的所有事情的,没成想后面还有。

    而且还是国朝极为重要的京察和大计制度。

    “朕觉得六年一次的京察,三年一次的大计,单从效率上来讲,很低。”崇祯皇帝神情正色,继续说道。

    “朕有意将京察改为三年一次,大计改为两年一次,并且该项考核制度,不能独叫吏部主抓。

    你们都察院这边,也应该参与其中,一个衙署负责,终究会出现有失公允的地方,但两个衙署共同负责,就能做到相互周全。

    这现在只是朕的一个想法,但朕希望韩卿,能出于为国朝,为社稷的公心,主动向朕呈递奏疏。”

    京察也好。

    大计也罢。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是大明正常考核官员的制度。

    大明的吏治**严重,单靠锦衣卫,或者东厂,想要出手整治,这多少是不占着大义的。

    毕竟厂卫势力,终究是皇权的爪牙,是违背大明正常制度的存在。

    但是都察院也好,吏部也罢,那都是大明常设衙署,手里掌握着大权。

    倘若能叫他们主动担起这部分职责,并有效提升考核效率,崇祯皇帝心里愿意相信,那至少可以改变些官场风气。

    如此在叫厂卫势力,在旁分担一些,针对自己所提的地域,展开相应的秘密探查。

    崇祯皇帝很是坚信,只要三年维稳,自己能完全掌控基本盘,那大明的整体态势,是会朝着积极地方向进展的。

    “臣……”

    韩继思犹豫了,拱手作揖,不知该说些什么,派驻监察制度,改动京察和大计制度,这两件事情,若是一同出现的话,那他所承受的压力,将会是难以想象的。

    “韩卿,朕知道你心里有顾及,但肩负都察院这样的重担,朕也希望韩卿能够明白,你做事与否,将关系到国朝的安定。”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朝韩继思走去,边走边说道:“若是韩卿…都不愿为朕分忧,为国朝分忧的话,那大明还真的能安定下去吗?

    山陕一带的流贼事,辽前一带的建虏事,再加上各地频生的灾害,国朝承受着多大的压力,韩卿心里也清楚吧?”

    动容的崇祯皇帝,搀扶起韩继思的双臂,这样的话,叫韩继思头皮发麻,内心深处受到极大的触动。

    “臣,愿为陛下分忧!”

    天子都这般礼遇他了,纵使是再难,那也要做啊!

    “好,好!”

    崇祯皇帝笑道:“能有韩卿此言,朕心甚慰啊,另外国朝这边,做出了种种调整,那针对地方上,也不能不动,韩卿说对吧?”

    还来啊!

    韩继思双眸微张,心里惊呼起来。

    天子这到底是要干什么啊!

    一个派驻监察制度。

    一个改动京察和大计制度。

    这两件事情,就够叫韩继思压力倍增了,若是再牵扯到地方的话,那他真的承受不起啊。

    关键是事情堆放在一起,叫他根本无从下手啊。

    “当然,这还只是朕的一个想法,等上述两项事宜落实后,再择机推动落实。”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

    “朕有意在各道之上,设立巡视钦差制度,每年都察院这边,要不定期的前去大明各地治下,巡视各地官场,查看吏治情况。

    此项制度,可以说是和大计制度的互补。

    详细的事情怎么做,朕有一些想法,都写了下来,韩卿一并带走,根据国朝的京察和大计制度,拟定相应的章程,先呈递到御前。

    另外朕给韩卿所讲的这些话,希望韩卿先保密,等到确定要落实了以后,再一一公布出来。”

    “臣领旨!”

    觉得有些凌乱的韩继思,此刻没了别的想法,他只想尽快离去乾清宫,回到都察院那边,好好的梳理下思绪。

    若是天子所讲的这些制度,都能一一落实下来的话,那围绕着大明官场风气和吏治,必将会有着显着的改变。

    并且这件事情做出来以后,都察院的职权和地位,必将会大大增加,当然韩继思也能想象到,到时的都察院,只怕会被彻底孤立起来。

    但面对天子这样的态度,还有那看似商讨实则强压的姿态,韩继思心里同样明白,这些事情,纵使是他不去做,那天子也会寻找其他人去做。

    天子的帝王心术,真是愈发的可怕了啊,但这对大明来讲却是件好事啊,总比叫厂卫介入的好啊。



    第六十二章 又糊弄朕

    

崇祯皇帝现在要避免的事情,就是无缘无故的杀人,纵使这天下的贪官污吏、家贼硕鼠众多,崇祯皇帝也要手握大义,杀的天下心服口服。

    历史上的那位仁兄,为何都那般勤政克己了,还过得极为勤俭,但大明依旧没改变败亡的命运?

    最为重要的一点,不就是该杀的,该罢黜的,没有做到极致,不该杀的,不该罢黜的,却杀了不少。

    没有担当的大明天子,想解决大明的顽瘴痼疾,就算是玉皇大帝来了,也没办法挽救大明。

    “皇爷…阜财坊重建一事,孙府尹已经奉了口谕。”韩赞周边走边说,对乘坐龙辇的崇祯皇帝说道:“另孙府尹呈递的奏疏,言能否用崇文门税关之银,用于……”

    “允!”

    闭目养神的崇祯皇帝,开口道:“司礼监批红吧。

    另外给王伴伴说一声。

    顺天府所接管的重建、整修事,所需一应砖石、木料等,内厂要全力保障好,用价也要最低,但质量必须要有保证。”

    “喏!”

    随着摊子的铺开,手里攥着大把银子的崇祯皇帝,已不像先前那般窘迫,为了几万两银子,几十万两银子,而忧愁到睡不着觉了。

    都当大明天子了,就算遇到的问题再多,那也不能委屈自己,还有后宫的一大家子吧?

    再怎么艰苦朴素,朝中的那帮文官,也不会真的心疼你。

    当前所保持的这种势头,是崇祯皇帝极为喜欢的,或许之后爆雷的问题会不断出现,但他也具备处置突发状况的能力和条件了。

    “臣等拜见陛下!”

    在韩爌、温体仁他们的山呼下,崇祯皇帝来到了他此行的目的地。

    “都免礼吧。”

    崇祯皇帝伸手示意,朝着文华殿内走去,韩爌几人相视一眼,便跟着天子一同走了进来。

    “徐卿,眼下京通贪污桉,进展的如何了?”

    崇祯皇帝一甩袍袖,坐到龙椅上,看向徐光启说道:“时至今日,有司竟没有一封奏疏,呈递到御前。

    你们内阁这边,到现在,也就呈递了一封奏疏,这件震惊朝野的事情,难道非要等着朕出言催促,才打算告诉朕吗?”

    京通贪污桉,当初钦定三法司会审,在知晓内阁所定之人后,崇祯皇帝就算彻底不抱希望了。

    非尚书、京卿级官员,叫所属的三把手组建的三法司,由此可见这件事情,谁都不想把事情闹大。

    尽管在明确此事时,徐光启提出了质疑和否决,但韩爌、成基命他们,却是赞许这件事情的。

    “启禀陛下,三法司会审一事,臣目下了解的并不多。”

    在韩爌、成基命几人的注视下,徐光启上前作揖道:“臣在这段时间,都在和孙尚书负责筛选良臣干吏,将京通二仓所缺一应职官不齐。

    尤其是京、通分设的坐粮厅,亦在完善相应的职权……”

    徐光启这答非所问的回答,叫韩爌、温体仁、成基命等一众阁臣,皆露出了各异的神情。

    对徐光启所讲之言,崇祯皇帝在此之前都已知晓,今日来文华殿询问此事,就是他要换人了!

    大明官场长久形成的风气和习惯,不是设立一些制度,就能在短时间内扭转过来的,必须要有足够的震慑,一次次的给予他们相应的压力才行。

    整顿吏治,要讲究方式方法。

    杀该杀之人,要讲究大义!

    这样才能叫活着的人,为官的群体,都找不到任何抨击的理由。

    都察院的布局谋划,目下已经明确下来。

    韩继思也在加紧完善之中。

    但是想叫这些新设制度,都一一的落实下来,为后续的有效运转奠定基础,那就要找个契机了。

    京通二仓贪污桉,崇祯皇帝必须要加快进度。

    叫骆养性所领的锦衣卫,替代现在的三法司会审,办成真正的铁桉,毫无问题的铁桉。

    给正在完善制度的韩继思铺路,叫文官群体恼怒起来,那都察院所谋布局,不就能顺势推动了?

    这套代表正义的组合拳,崇祯皇帝在心里想了很久了。

    “真是奇了。”

    崇祯皇帝神情自若,称奇道:“徐卿和孙卿,乃是朕钦定的仓场事负责人,现在到了审查,却没有管辖权了?

    这是何道理?

    韩卿啊,这是你提出来的?还是哪位卿家提出来的?”

    有温体仁这个钉子在,内阁有什么事情,都难逃崇祯皇帝的眼睛。

    再者说还有徐光启、毕自严他们在,相互左证之下,谁欺骗,谁真心,崇祯皇帝一眼就能瞧出来。

    “启禀陛下,是臣提议的。”

    成基命走上前,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拱手道:“徐阁老他们,本就兼领仓场事,且京通贪污桉,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