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擢中军都督府右都督,领神机营左副将!”

    “臣领旨…谢恩!”

    李弘济闻言,强忍喜意,忙拱手应道。

    没有想到做了个汰兵减饷事,将神枢营的老弱淘汰一批,实际利益没有受损失,还升了官。

    随后崇祯皇帝又接连点了几位在职勋戚,都有所恩赏,无一例外,全都从神枢营那边,调到神机营任职。

    至于五军都督府的职务,给了也就给了,反正现在的五军都督府,那就是架空的空壳子罢了。

    最重要的一点,像李弘济那些新任神机营在职勋戚,皆是骑墙派,没有能力的家伙,集中到神机营这边,方便日后再罢黜他们的职务。

    虽说崇祯皇帝是大明天子,但对世袭罔替的勋戚群体,若是没有正当理由的话,也不能随意夺爵,这无疑是动摇国本的事情。

    除非犯了以下克上、意图谋反的重罪,其他的小事情,大家都视而不见,难得当一个湖涂虫。

    毕竟现在的大明,可不是太祖高皇帝执掌的大明。

    杀文官像宰鸡一般。

    杀勋戚跟屠狗一样。

    作为在京勋戚,唯一的自留地。

    三大营的主要职务,皆是勋戚出任的,像所辖参将、游击将军等,则由外将担任。

    在曹文诏这帮虎将悍将,没有回到京城以前,没经受崇祯皇帝的考评前,像三大营的主要职务,先叫在京勋戚占着吧。

    “…祖卿,不愧是国之栋梁啊。”

    解决了李弘济他们,崇祯皇帝看向祖大寿,微微一笑道:“此番神枢营,行汰兵减饷事,祖卿恐出力颇多吧。

    眼下这神枢营左副将空缺…朕知晓祖卿一心为朝,‘忠诚’于朕,如此…便擢祖卿出任此缺。

    新乐侯擢神枢营右副将,余下一应空缺,由祖卿和新乐侯商榷后,拟奏疏,呈递到军机处。”

    “……”

    朱纯臣、李弘济这帮勋戚,露出复杂的神情,一道道目光看向祖大寿,不少眉宇间生出敌意。

    被架在火上烤的祖大寿,顿觉头皮发麻。

    这怎么又晋升了啊。

    若是在辽前的话,那祖大寿肯定会高兴,毕竟如此一来,他祖家在辽前的底蕴,无疑又增强很多。

    但偏偏是这神枢营左副将,日后神枢营这边,名义上都由他说了算。

    可有一帮在职勋戚,在旁盯着,就叫祖大寿不觉得有什么好高兴的了,此举还叫他想离开京畿,重回辽前,又增加很大的难度啊。



    第四十七章 辽东风起

    

‘在朝的文官,还有在京的勋戚,要设法干掉一批了。’

    从神枢营驻地,返回紫禁城的途中,崇祯皇帝倚靠在软垫上,闭目养神,‘尤其是那帮骑墙派勋戚。

    大义上不能夺爵,就掀起大桉,最好是暗通建虏的事情。

    一个个都过分至极。

    照这样的架势来看。

    要不震慑下这帮特权派,别说掌控朝堂了,就连维稳朝堂,都是难事啊。’

    回想起近期朝堂局势,还有巡视神机营、神枢营的情况,以及祖大寿他们的表现,这一幕幕在崇祯皇帝的脑海里浮现。

    自己不过是想拨乱反正,还没有触碰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一个个就这般蹦跶着,那时间长了,还了得?

    从万历朝就传递下来的毒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死死依附在大明身上。

    想拔除这些毒瘤,稍有不慎,就会给大明元气造成损伤。

    这种走钢丝的感觉,如履薄冰的感觉,叫崇祯皇帝感到一阵怒意。

    那就拿八大晋商做文章!

    还有李如桢他们!

    崇祯皇帝缓缓睁开双眸,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

    他一直不想大开杀戒,想稳稳的发展内帑经济体,力求朝堂的大局暂稳。

    但总有些人,总有些无形的掣肘,在他出手的时候,跳出来,冒出来。

    “韩赞周……”

    “奴婢在!”

    崇祯皇帝的声音,在銮驾内响起,这叫在外随驾的韩赞周,忙欠身应道。

    “派人将王伴伴叫回宫。”

    “喏!”

    韩赞周闻言,当即应道。

    天子这是又要干什么?

    王承恩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大内行厂,常不待在天子身边,又在干些什么?

    随驾的朱纯臣、汤国祚、王洽、王在晋等一众勋戚和大臣,在瞧见此幕后,一些听到崇祯皇帝话的人,都暗暗在心里揣摩起来。

    现在的大明啊,那些掌握着权柄的群体,哪个不是心思玲珑之辈?

    哪些人值得用。

    哪些人不值得用。

    都极为考验崇祯皇帝的功底。

    从京郊一带,回到紫禁城,崇祯皇帝并未回乾清宫,而是去了军机处,叫王洽等一众军机大臣,研讨督促京营汰兵减饷事。

    崇祯皇帝算是看明白了。

    光靠内部自行解决,是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

    纵使将西苑讲武堂的那批勋戚子弟,都悉数暂退讲武堂。

    都不一定能叫某些贪恋钱财的勋戚,真心实意的做这些事情。

    但是那批勋戚子弟,又不能离开讲武堂太久,否则会影响到之后掌控三大营的部署。

    必须要从外部施加压力,叫在职的那帮勋戚,切实感受到威胁,且又不能叫三大营发生营啸,这个度必须把握好。

    戍守在京畿的三大营,总规模达十数万,就算砍掉三成吃空饷的,那规模依旧是庞大的存在。

    大明能奉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靠的就是三大营,只是现在的三大营,糜烂程度远超常人想象。

    要是解决不好京营事,就别谈什么掌控北直隶这一基本盘。

    在天津撤卫设州时,朝中生出这样的风波,未必没有在京勋戚群体,在背后鼓捣什么。

    “朕的原则,只有一条。”

    看着王洽、王在晋他们,崇祯皇帝神情冷然道:“若是在职的这帮勋戚,不能做事,不能给朕分忧,那就换一批。

    在京的勋戚中,有的是能给朕分忧的。

    你们军机处这边,会同兵部有司,把相应的事宜,给朕完善好,明发到三大营那边。

    裁撤三成员额一事,绝不动摇!”

    听到这里的王洽几人,便知道天子的决心的,至于剩下的事情怎样办,他们心里也就有底了。

    固然说大明勋戚群体,被文官在政治层面死死压着,给大明造成了文武失衡的政治格局。

    但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在天子想严惩大明勋戚时,有效的利用文官,那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不过于崇祯皇帝而言,文武失衡的政治格局,必须要打破重塑,恢复到文武制衡的总方针上。

    若是没有这样的前提,大明很多的问题,都没办法解决。

    像日后要面临的建虏八旗,包括逐步崛起的流寇势力,都需要一批有真才实学的虎将悍将,统率着大明强军镇压。。。

    若大明文官死死攥着权,任意欺压武将群体,那还平什么叛乱?

    不能说叫武将群体,一面承受着内部的各种掣肘,一面应付难缠的对手,那就算再厉害的角色,也没办法做好本职。

    “陛下…辽东传来急报。”周延儒拿着一封奏疏,急匆匆的从殿外走进来,此言,叫崇祯皇帝,还有王洽他们,都看了过去。

    “呈上来。”

    见周延儒这般,崇祯皇帝神情变得凝重起来,难道辽东那边,又捅出什么幺蛾子了?

    对现阶段的崇祯皇帝,最怕出现问题的,一个是辽前,一个是山陕。

    不管是哪一处出现问题,那他一直维系的暂稳局势,就会在顷刻间崩塌。

    没给他留下充足的时间,好好的夯筑根基,拔除一些毒瘤,那大明真的没救。

    “臣孙承宗,于宁远……”

    在众人的注视下,崇祯皇帝翻阅着辽前呈递的急报,便知道事情出现在哪里了。

    在辽前调整的方针,不再执行兴建军堡,开始挖设宽沟,构建坑道防线,此议在辽前反响很激烈。

    多数人都是阳奉阴违,对率部监工所征辽民壮丁,也多是敷衍了事,以至于进度极为的缓慢。

    “撤职撤的好!”

    崇祯皇帝拿着奏疏,皱眉道:“一个个在辽前,只想着叫国朝调拨钱粮,却不知国朝的艰难。

    想用这种方式,逼迫着国朝改变策略。

    看来给孙卿的权柄,还是太小了啊,叫一些人觉得,孙卿这个辽东督师,离开辽前这些年,不复先前的威望了。”

    王洽、王在晋几人,听闻天子所讲之言,不少露出疑惑的神情,究竟是怎样的事情,叫天子这般赞许孙承宗的做法?

    “军机处这边,明发一道上谕。”

    崇祯皇帝接着说道:“辽前各城,各堡,皆行守土有责,谁敢丢掉所镇守的城池,军堡,就地免职,押解进京审办!此事着辽东督师府负责。”



    第四十八章 孙承宗的魄力

    

辽东在崇祯皇帝的眼里,更像是一个火药桶,周遭布满了火把,稍稍有风吹草动,吹动的火星,附着在火药桶上,就会引燃,爆炸!

    导致当前这种境遇的,可追朔到已故的宁远伯李成梁身上。

    若非李成梁在镇守辽东时,被朝中的文官斗倒,暗然失势长达十年,再度被起复出镇辽东,其心境已发生改变。

    一招养寇为重,使得努尔哈赤积攒底蕴,叫混乱的建州女真,逐步被老奴一统,具备和大明在辽东叫板的资格。

    除此之外。

    再度出镇辽东的李成梁,还做了一件福泽李家,却危害大明的事情。

    提拔辽东的本土将领。

    这直接导致从萨尔浒之战开始,经万历朝、泰昌朝、天启朝、崇祯朝,再掺杂了各方利益,以及朝中形成的党争。

    使得这短短十几年间,建虏是越打越强,辽东将门是越打越强,反倒大明却是越打越虚。

    初代缔造的李家,继承壮大的祖家,扬威成势的吴家,这构成了辽东将门的三个不同阶段。

    这一准军阀势力,依附在大明的身上,借着平叛建奴事,吸吮着大明的元气,跟建虏勾勾搭搭,不断地拖累着大明。

    ‘孙承宗啊,希望当初朕给你说的那些话,你能牢牢记在心里。’

    看着离去的众人,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思绪却飘在了辽前,‘趁着祖大寿这个投机派,被朕调离辽东,逐步梳理好辽前的局势。

    就大明掌控的辽前之地,能确保着不被建虏夺走,保障好山海关防线的安定,那剩下的事情,就看针对辽南的部署了。

    看来在皮岛那边,刘兴祚的麾下,也该调遣一些能力强,有主张的虎将悍将,以开启辽南大练兵的谋划了。’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

    严格意义上来讲,天启朝出镇辽东的孙承宗,所定下的对战建虏的方针,无疑间接促使辽东将门的底蕴增强。

    但是抛开历史的上帝视角,在那等动荡糜烂的局势下,又恰恰是孙承宗的方针,帮助大明稳定了辽前局势。

    只是却加剧了大明财政的危急,滋养了辽东将门这一投机派群体!

    孙承宗的能力和忠诚,这些都是母庸置疑的,只是受历史局限性的影响,使得大明没能在辽前那边,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