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喏!”

    本有些小心思的周奎,一听此言,见自家女儿,缓缓的走出正殿,随驾的韩赞周,在宫人都走出去后,贴心的关上了殿门。

    “吱……”

    那缓缓关上的殿门,叫周奎的心情变得紧张起来。

    “岳丈啊…朕叫你办的事情,如何了?”

    撩了撩袍袖,坐下的崇祯皇帝,漫不经心的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对周奎说道:“这段时间,怎没向朕呈递奏疏呢?”

    “老臣……”

    紧张起来的周奎,变得有些结巴,看向崇祯皇帝说道:“汇通票号,在京城的崇北坊建起来了。

    成效还算不错,比较喜人。

    所存已有三万多两银子,押物借贷出去两万一千八十九两银子,老臣想着,这点小成效不必惊动陛下。

    想着等在京城这边,多开两家分号,于通州立起分号后,再向陛下详细呈禀此事。”

    “嗯。”

    崇祯皇帝点点头,夸赞道:“岳丈的差事,办的不错,人手方面,要多多筛选好,也多培养些。

    自己人,总比外人用着放心吧?

    其实岳丈不说,朕也清楚。

    多余的话,朕就不赘述了。

    这个汇通票号,若岳丈能平稳的开遍北直隶的各府州县,账面是良性的,不出现欺行霸市的情况。

    那一个伯爵,朕是能敕封的。”

    抠门也算一种本事,这样的人,一般都贪财还怕死,若是用对了地方,那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的。

    崇祯朝的大明,造神的不少,崇祯皇帝也不介意,自己当个造神的人,比如…将周奎造成大明民间的财神。

    心惊胆战的周奎,听闻此言,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随后忙拱手道:“陛下放心,老臣定不负圣恩!”

    “希望岳丈能切实帮朕分忧。”

    崇祯皇帝澹然道:“汇通票号的差事,要是敢办砸了,或给国朝造成动荡,那就数罪并罚了,到时休怪朕不讲情面了。”

    (



    第四十二章 三桂你怎么看

    

敕封抠门岳丈爵位,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周奎作为大明皇后的父亲,地位尊崇的皇亲国戚,按制是要敕封的,无非就是早与晚罢了。

    崇祯皇帝不会在这上面卡着。

    没理由,也没道理。

    不看僧面看佛面。

    就算是为了周皇后,抠门岳丈的嘉定伯,崇祯皇帝都给他预留好了。

    只是捏住了抠门岳丈的小辫子,想造神的崇祯皇帝,觉得自己若不收获些什么,那岂不是白费功夫了?

    “皇上,臣妾见父亲离开时,情绪有些激动,您不会许……”回到寝宫的周皇后,见崇祯皇帝笑着起身相迎,娥眉微蹙道。

    “国丈他啊,就是想替朕分忧,替大明做些事情。”

    崇祯皇帝笑着打断道:“皇后放心…该敕国丈的爵位,朕是不会忘的,现在皇后要做的,就是安心养好胎。

    为朕,再诞生一位皇子。

    朕先前给皇后所言的,定要没事多做些,但也要看顾好身体,怀胎十月,真是件不易的事情。”

    “皇上~”

    周皇后闻言,心里暖暖的,倚靠在崇祯皇帝的肩膀上,觉得分外踏实,眉宇间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为了这敕爵之事,自家父亲每每按制进宫,都要提上几句,扰的周皇后亦是心烦。

    自家父亲的脾气秉性,周皇后心里是清楚的,但……

    “好啦,夜深了,早些歇息吧。”

    见周皇后这般,崇祯皇帝笑着轻抚周皇后,笑道:“朕这些时日,忙于政务,有疏忽皇后了,今夜就多陪陪你。”

    “不碍事的。”

    周皇后脸颊微红,抬头道:“皇上心忧社稷,大明又有那般多政务要处置,皇上不可因后宫事,耽误国朝要务。

    臣妾在坤宁宫安好,烺哥儿身体健硕,皇上没事能来坤宁宫休憩就好,说起来,皇上又消瘦不少。”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不管外朝遇到多少糟心事,后宫能有这样贴心的妻子,对崇祯皇帝而言,都是极为幸运的事情了。

    或许在后宫,崇祯皇帝有不少妃嫔,但心里真正视为妻子的,唯有周皇后。

    想起甲申国难发生的种种,崇祯皇帝的眸中闪烁着精芒,不管这皇帝多难当,他都要逆天改命!

    折腾这般长时间,和初来这个乱世时相比,大明国朝的局势,已然初步安定,所谋定种种部署,也都有所起色。

    他所扇动的蝴蝶效应,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变越大!

    ……

    “皇爷…神枢营右副将祖大寿之子,参将吴襄之子吴三桂等,已从辽前赶赴京城。”韩赞周踱步向前走着,对乘坐龙辇的崇祯皇帝说道:“眼下他们按皇爷先前的旨意,已赴西苑讲武堂,不过……”

    见韩赞周欲言又止,脸上生出的神情,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道:“不过怎样?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了?”

    “吴襄之子吴三桂,刚入西苑讲武堂,就跟几名在讲武堂的勋戚子弟,起了冲突。”韩赞周欠身道:“事发突然,不知是谁起的头,不过那几位勋戚子弟,其父皆是在三大营任职的。”

    “看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崇祯皇帝笑道:“你去,派人将吴三桂召来乾清宫,朕要见他。”

    “喏!”

    西苑讲武堂闹这么一出,在崇祯皇帝的意料之内,毕竟先前视察神枢营时,力捧祖大寿这帮辽派将门,暗踩在京营任职的勋戚,还以此谋定汰兵减饷事。

    现在这个时候,三大营表面看起来平静,兵部也已停发那两成员额的粮饷,但是这背地里的矛盾,肯定不受控制的爆发了。

    祖大寿、吴襄这帮在京的辽派将门,背锅的属性算是别想跑了。

    ‘越来越有趣了。’

    来到东暖阁的崇祯皇帝,想起京营那边的态势,心情不错,心里暗暗说道:‘照这样的架势来看,等曹文诏他们回归后,完成讲武堂的课业,完成讲武堂进修框架搭建,就能顺势入驻神机营了。’

    戍守京畿的三大营,作为崇祯皇帝亲选的大明新军编制,他要一步步剔除掉旧派勋戚,叫改造的勋戚子弟,还有曹文诏这帮虎将悍将,逐步掌控住实权。

    像御马监所谴派的监察内臣,一个不留全部撤走,一帮不懂军事的太监,狐假虎威的指手画脚,那不是扯澹吗?

    想避免拥兵自重的方式,办法有很多,采取这种被动、消极的法子,所产生的隐患实在太大太大了。

    “末将…吴三桂,拜见陛下!”

    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在东暖阁响起,看着眼前的吴三桂,稳坐龙椅的崇祯皇帝,双眼不由得微眯起来。

    这吴三桂长的端是壮实,还这般英俊,颇有几分儒将之意。

    “免礼吧。”

    崇祯皇帝打量着吴三桂,听到旨意的吴三桂,老实的站着,举止恭敬,静候着天子出言训话。

    跟随内廷宦官,从西苑讲武堂赶来乾清宫面圣,吴三桂就猜想到天子召见,定是为跟讲武堂的那几个勋戚子弟,起冲突一事。

    “吴三桂,朕记得你曾高中国朝所开武举?”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着吴三桂说道:“那你觉得我大明军队,在辽前为何频繁失利,为何国朝耗费那般多钱粮,却平定不了建虏叛乱呢?”

    “…启禀……陛下。”

    吴三桂闻言,心里一紧,忙抱拳道:“建虏八旗上下,全员皆可为兵,披甲为兵,卸甲为民,反观我大明于辽前治下,虽…国朝调拨众多钱粮,但所募兵丁却谈奴色变,纵使领兵将领,本事再强……”

    听着吴三桂所讲的这番应付之言,崇祯皇帝眸中闪烁着精芒,嘴角流露出一丝戏谑。

    到底是军阀头子的儿子,所讲的那些话,全都是避重就轻的谈。

    句句不谈辽前弊政的实质,却摆事实讲依据,强调在辽前为将的难处,至于国朝耗费多少钱财,那就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了。

    “朕听说在辽前那边,有不少是统兵之将,都惧怕建虏。”崇祯皇帝保持笑意,看向吴三桂说道:“对此…三桂你怎么看?”



    第四十三章 糊弄朕是吧

    

“……”

    东暖阁陷入沉寂,吴三桂的脸上,露出惊异的神情,双眸微张,他不知道天子说此言何意。

    但是他若回答不好,引起天子的猜忌和怀疑,那辽前必将生出风波啊!

    “哗~”

    “砰!”

    甲叶抖动的声音,膝盖碰撞金砖的声音,在东暖阁内响起,伴驾的韩赞周,警觉的看着单膝跪地的吴三桂。

    “陛下!辽前断无此事!”

    单膝跪地,抱拳行礼的吴三桂,神情动容道:“在建虏八旗,多次侵犯大明疆域,甚至是打进关内时,辽前……”

    ‘准军阀头子的子嗣,屁股做的位置,是自家宗族,至于大明社稷的利益,不再他们考虑之内。’

    看着情绪激动的吴三桂,掏心掏肺的讲述着,辽前领军的将领,是如何效忠大明,保卫大明的,崇祯皇帝一句话,都没有听进去。

    辽东将门,是怎样的德性,崇祯皇帝心里比谁都清楚。

    将辽东当成他们的金山银山。

    将辽东当成他们的私人领土。

    将辽东当成他们培养私军之地。

    崇祯三年的辽前,明面上的态势是一回事,背地里有着怎样盘根错节的利益网,是谁都掰扯不清楚的。

    以祖家为首的辽东将门,若崇祯皇帝敢拿下祖大寿,那听闻此事的辽东将门,后脚便敢集体叛国。

    既然大明皇帝不能容忍他们,那就索性投了鞑子,反正他们手里有兵,到了鞑子那边,调转枪口干大明,那荣华富贵更盛!

    “呵呵~”

    崇祯皇帝笑了起来,伸手对吴三桂示意道:“起来吧,你所说的这些,朕都知道,若无辽前众多勇将悍将,我大明在辽前那边,局势只怕更加糜烂。

    先前建虏进犯大明,杀进关内,实属袁崇焕一人之罪,这与辽前的勇将悍将,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朕虽说气恼建虏进犯大明事,但心中并不气恼,那帮忠诚于大明的勇将悍将。”

    当大明的皇帝,憋屈啊。

    尤其是从万历朝开始。

    不管是朝堂上的文官,动不动就好拿着祖制之剑,站在道德制高点,掌控着舆情话语权,给大明天子扣帽子。

    还是边疆的武将,动不动就以动荡裹挟朝堂,尤其是不给足钱粮的话,那没事还闹个兵变,炸营,刺激一下朝廷,刺激一下大明天子。

    作为大明的孤家寡人,虽说是天下至尊,但是跟那么多利益群体,进行着抗争,皇权和臣权之争,从没有消散过,又岂是那般容易的事情。

    “韩赞周…传朕口谕,命军机处、兵部有司官员,西苑讲武堂全体,随驾巡视神机营。”

    眼下朝堂,受天津撤卫设州一事,闹腾起来了。

    看着眼前的吴三桂,崇祯皇帝觉得,在别的地方,他要取得些政治优势了。

    就大明当前的局势,战争永远是政治的延伸罢了。

    掌控京营亦是这般。

    算算时间,曹文诏那帮真正的虎将悍将,估计从山西那边,押解着抄家的银子,还有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