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恩准了。”

    崇祯皇帝点头应道,伸手示意叫王承恩坐下,随后继续道:“朕这里还有件事情,需要你尽快着办。”

    对自家皇爷表明的态度,在旁服侍的韩赞周,心里唏嘘不已,整个内廷,能被皇爷这般厚待和信任,唯王太监一人也!

    谁能想象的到,新设的大内行厂,单论规模和体量,已然赶超上东辑事厂。

    尤其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辑事厂的曹化淳,在内廷销声匿迹的时间太长,这也使得韩赞周这帮太监小圈子,对其敬畏之心有所下降。

    可是这帮十二监四司八局的太监群体,哪里又会揣摩透崇祯皇帝的心思呢。

    “朕打算在天津三卫那边,筹办起一座造船厂,设掌厂太监,隶属于大内行厂下辖。”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神情严肃道:“国朝这边的情况,王伴伴心里也清楚,随着内廷所辖皇庄,筹办的厂区逐步落成,便民铺这一惠民组织,要在北直隶治下各府州县逐步设立。

    那么对于粮食、棉花等一应所需,也会跟着激增上来。

    为避免后期出现短缺情况,朕打算组建起一支海上船队。

    将先前所聚拢的船匠,包括培训的那批匠户,悉数转移到天津那边,寻找合适的临海地域,筹建造船厂,修造大型海船。

    所选造船厂地址,要用银子购买,不可仗势欺人,这个掌厂太监,你要选好合适的人选,不可误了朕的大事。”

    “奴婢明白。”

    跟着站起身来的王承恩,欠身说道:“皇爷,那组建海上船队的一应人选,是否从大内行厂这边筛选?”

    “不用!”

    崇祯皇帝摆手道:“日后要组建的海上船队,内厂负责好监察事宜即可,至于海上船队的人手,可慢慢进行挑选。

    专司商贸往来的,专司船队航行的,专司船队护卫的,这些都要单独搭建队伍。

    内厂这边,可筹建起一个海事处,专门对接海贸事宜,相应的制度要完善好,日后朕有大用。”

    “喏!”

    在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下,大明于国朝这一层面,已然落后太多太多了。

    大洋彼岸的欧罗巴诸国,凭借着海上贸易,肆意劫掠财富,以壮大自身根基。

    对崇祯皇帝来讲,虽说海上存在太多的风险,但所能斩获的利益又非常客观。

    要知道大明走私海贸极为盛行,尤其是东南沿海一点,从事海贸的群体,可谓是多到数不胜数。

    像茶叶、丝绸、瓷器,这可是海外热销的三大商品。

    凭借着上述三大商品,导致欧罗巴诸国,在各处辛苦得到的银子,多数都流入到大明治下。

    倘若大明真的贯彻禁海事,那红薯这类舶来物,又怎会出现在大明治下呢?

    “王伴伴,有件事情你要记在心里。”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道:“叫临海的那些皇庄,若是有可能的话,多与北上的海商联系起来。

    多从他们的口中,打探海图之事。

    在天津设造船厂,这只是一个开始。

    先前朕给徐光启、孙元化他们,都下达了旨意,叫他们帮着聚拢西洋船匠,到时可迁移到天津,参与具体的造船事宜。

    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大明的身上,要懂得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海上这一块,其实我大明已经落后很多了。

    等到日后培养出的船匠多了,后续还要再多开辟一批造船厂,帮助我大明在海上的力量,能够变得更强。”

    “奴婢明白了。”

    王承恩拱手应道。

    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终究只是幻想罢了。

    大明宝船是强,但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想要在海上崛起,就必须汲取精华和养分,结合自身的底蕴,在造船一事上,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不过想要建设属于大明的海上强军,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水师这一近海性质的海上力量,终究要迈向远洋性质的海上力量,不然大明如何能实现弯道超车,夺取大航海时代的种种红利呢?



    第三十七章 并卫设州

    

“元辅,您说陛下召集我等,还将军机处那几位大臣,都喊上了,究竟所谓何事?”

    成基命眉头微蹙,和韩爌并肩而行,低声道:“这几日,陛下频繁召见朝中大臣,不时还会去军机处那边。

    反倒来文华殿理政,却很少,难道天子真的是给内阁放权吗?”

    “为了何事,本辅不知。”

    韩爌边走边说道:“不过放权一事,本辅倒是觉得像是真的,这几日,我内阁所定的票拟,司礼监那边,悉数都给批红了。

    想想温体仁所讲之言,你心里也能猜出,那就是天子想借温体仁之口,将心中所想讲出来。”

    “……”

    成基命沉默了,这些时日的国朝,局势看似稳定了,然却暗藏汹涌,尤其是责任制和追责制,开始在内阁落实,虽说身上被绑上了枷锁,但是地位却稳固了。。。

    纵使科道的那帮言官御史,风平坦和,在国朝闹出再大的动静,只要不是做错了事情,导致朝局出现混乱,那涉事的内阁大臣,根本无需上疏请辞。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天子这是加强了内阁的权柄。

    “毕阁老,有关仓场事这边,有些事情,本辅要跟您商榷一下,可能与你所定的事宜,会有一些冲突。”

    “徐阁老,具体涉及到哪一些?户部这边,许多事情还是千头万绪,若是涉及到……”

    在去往乾清宫的途中,毕自严、徐光启这帮内阁大臣,王洽、周延儒这帮军机大臣,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朝东暖阁那边而去。

    对此次天子的临时召见,所有人心中都不清楚,究竟是为了何事。

    不过所有人都清楚,天子定然是有什么大事,要跟他们商讨,不然绝不会闹出这样的动静。

    事实上,崇祯皇帝的确有件大事,要跟内阁和军机处研讨,并促成这件事情。

    “臣等拜见陛下!”

    “免礼吧。”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眼前这帮内阁、军机处大臣,神情平静,心里想着该如何讲明。

    “近期在诸卿的齐心协力下,国朝的局势是日益稳定了。”

    崇祯皇帝想了想,开口说道:“今日朕特召诸卿过来,是有件事情,想跟诸卿商讨,事关辽东。”

    “……”

    韩爌、王洽他们,听闻此言,露出各异的神情,心里都在揣摩,天子所讲之言,具体涉及到何事。

    毕竟在此之前,天子就曾言明,涉及平叛事,日后归军机处总揽,何时大明境内没了叛乱,那再议军机处裁撤一事。

    “现在孙卿出镇辽东,卢卿出任蓟辽总督,袁卿就任山东巡抚,孙元化出任登来巡抚。”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围绕辽东的布局,算是明确下来了,不过这天津一地,朕觉得还有些问题。

    天津是北直隶的通衢之地,乃漕运的重要所在,是稳定北直隶安定的重要一环。

    可与此同时呢,天津也是国朝平叛建虏的重要一环,必要时,天津三卫的兵马,需乘船渡海,赶赴辽前驰援。

    但是朕看了近些年的奏疏,还有天津的种种表现,发现国朝对天津的定位,存在本末倒置的情况。

    职权混乱,重一头轻一头,甚至一些突发情况下,还存在着不知该要听谁的情况,这很是不好。”

    韩爌、王洽这些内阁、军机处大臣,相互间看了一眼,他们算是听明白了,天子这是打算对天津下手。

    可具体如何下手,他们却不清楚。

    是要更换天津巡抚?

    还是更替天津总兵官?

    亦或变动天津兵备道?

    至于常设的天津三卫,根本就没再他们考虑的范畴内。

    “朕就明说吧。”

    见众人露出各异的神情,却无一人开口,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朝韩爌他们走去,神情正色道:“天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所在,协助辽前平叛事,很重要,但是抓好地方的治理,同样也很重要。

    尤其是天津是漕运的重要所在。

    倘若漕运出现问题,那影响到的就是整个北直隶,甚至间接还会影响到辽前那边。

    这对于国朝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朕打算在天津那边,行撤卫设州事,立天津直隶州,除天津三卫外,将武清县至南皮县诸县,悉数划到天津直隶州治下。

    同时裁撤天津巡抚,天津总兵官,天津兵备道。

    常设天津将军一职,专司军事,诸卿觉得朕的想法如何?”

    “陛下不可啊!”

    成基命听闻此言,上前拱手道:“特设天津直隶州,常设天津将军,这在我朝皆无先例可言。

    若是真这样做的话,不知天津三卫,会闹出怎样的动静,倘若发生营啸,最终演变成兵变的话,那对漕运和平辽事,都可谓是不小的影响。

    再者说,天津巡抚……”

    “成卿,你难道就不能换些新颖的说辞吗?”

    崇祯皇帝打断道:“朕就是考虑到漕运和平辽事,才会做这样的决断,看看现在的天津,都成什么样子了。

    地方上没有出彩之处,卫所和军队可以说不堪重用!

    像这样重要的地方,若国朝置之不理的话,那任其这般下去,不管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酿成大祸!”

    崇祯皇帝之所以要特设天津直隶州,常设天津将军,就是要抓住天津,委任良臣、忠将,前去天津那边。

    一方面经营基本盘,一方面为后续开海做准备,再者也为完善漕运和平辽事。

    天津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必须要赋予更重的职责和担子,才能完成后续的种种谋划。

    当前内廷这边变化很大,忙着在做各种事情。

    那相对应的。

    外朝这边也不能一直平静啊,时常折腾一些事情,打击一下文官群体,对拱卫皇权,经营基本盘,都是有着种种好处的。

    “朕意已决!”

    看着眼前的众人,崇祯皇帝沉声道:“天津直隶州知州一职,由顺天府陈延生接任,内阁明发上谕。

    天津将军一职,由李明忠接任,军机处明发上谕。

    天津巡抚、天津总兵官等,着有司酌情调任,此事就此作罢,内阁和军机处,即刻着办吧。”



    第三十八章 庙堂风起

    

大明总的政治生态,是呈现‘文贵武贱’的趋势,这不是简单提拔几个人,就能随便解决掉的。

    尤其是大明的体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相对完美的官场运行机制。

    倘若没有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不在大明治下,造成频繁的自然灾害,给大明财政形成沉重的赤字负担。

    那区区一个建虏八旗,就算是砸银子,也能将建虏八旗给砸死。

    但奈何事情都赶到一起了。

    这对上下摆烂的大明,多少就有些扛不住了。

    ‘就先用天津直隶州,来开启新一轮的布局吧。’

    看着各怀心思离去的众人,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心里暗暗说道:‘在天津撤卫设州,具有较强的政治目的。

    倘若此事谋成,并取得相应的成效,那对后续在辽东的布局,乃至是整个北直隶的调整,都会起到极为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