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皇帝心里也清楚,想彻底拿捏死抠门岳丈,日后还要时不时地敲打,不过对此他已然有了经验。

    “徐卿,宋卿来了,快快免礼。”

    畅想着汇通票号,何时能开遍北直隶各地,见徐光启他们结伴而来,崇祯皇帝收敛心神,面露笑意道:“两位卿家此来,可是为建设西山园区一事?”

    “是的。”

    徐光启捧起奏疏,欠身道:“陛下…有关西山建设规划,邓玉函他们已完成,想要的人手,臣等打算在西山一带征发徭役。

    只要银子能到位,前期挖设地基,夯筑宽道的事宜就能启动,等火窑造好,就能全面动工了。”

    在徐光启陈述之际,王承恩踱步走上前,接过所递奏疏,恭敬的递到崇祯皇帝面前。

    “征发徭役?此事就不必这般了。”

    崇祯皇帝拿过奏疏,皱眉道:“武备院这边,叫西山火枪队负责,在西山一带直接招募青壮。

    每日发放粮食,管三餐,这样西山的各类建设,也能加快不少进度。

    十三万七千多两银子……”

    听天子讲到这里,徐光启和宋应星的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毕竟这笔数目真不小,先前内帑调拨的十万两银子,因招募各类人才,就花费了很多。

    徐光启在心里暗暗揣摩着,到底该怎样向天子分说,能尽力争取到部分银子,先将西山建设搞起来再说。

    “有关西山的一应建设所需,包括招募青壮的粮食所需,全都有内帑调拨吧。”崇祯皇帝合上奏疏,看向王承恩说道:“王伴伴,这件事情你们内厂,跟武备院对接好,别出现任何差池。”

    “喏!”

    徐光启、宋应星惊疑的抬起头来,有些难以置信,天子就这般痛快的,把十几万两银子拨给他们了?

    走的还是内帑?

    “两位卿家怎么了?”将徐光启他们这般,崇祯皇帝眉头微蹙道:“可是这些银子和粮食不够?”

    “够了!够了!”

    徐光启和宋应星哪里会知道,当前的崇祯皇帝,名下内帑到底是怎样富裕的存在。

    区区十几万两银子,在崇祯皇帝的眼里,那根本就不值一提。

    跟刚御极称帝那会儿相比,现在崇祯皇帝拥有的内帑,可不是一般的富。

    “够了就行。”

    崇祯皇帝点头道:“西山园区的建设,要尽快落实下来,建设所需各类材料,一定要用最好的。

    尽量在生产和储存火药、火器的场所,都用三合土进行修筑,不要想着节省银子,安全才是第一要位。

    建设所需的人手可多招募一些,这样进度能增快些,徐卿不在西山那边时,宋卿你要多多照看一些。”

    “臣等遵旨!”

    相比较于邓玉函这些西洋传教士,崇祯皇帝更愿意信任徐光启、宋应星他们,毕竟他只是想榨取邓玉函这帮西洋传教士,通过西洋的现成知识领域,来叫大明在科技领域能吸收更多,好尽快兴旺起来。



    第三十章 京城要改变

    

崇祯三年的大明,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辽东没有大乱子。

    山陕没有大乱子。

    大明其他地方,也没呈递灾情、民变、兵乱的紧急奏疏。

    虽说在朝堂这边,受责任制和追责制的影响,依旧产生些风波,但内阁的明确,也使得这一切都在可控之内。

    因为内阁这边,在温体仁的运作下,愿意落实责任制和追责制,这也叫崇祯皇帝在默认下,给予更多的权柄给内阁。

    眼下外朝的糟心事,一般都有内阁在前顶着。

    周延儒和温体仁这两个权谋政客,一个放在军机处,一个定在内阁,的确帮崇祯皇帝做了不少事情。

    然崇祯皇帝的心里也清楚。

    目下的平静,只能算暴风雨前的宁静。

    等到了三月后,诸多的问题,又将接踵而至的先后爆发。

    流寇全面转战山西。

    白莲教将在北直隶、河南等地冒头。

    张献忠会强势崛起。

    山东大水。

    金陵地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崇祯皇帝哪里敢有丝毫松懈,需要他做的事情,需要推进的谋划,还有很多很多。

    “皇…黄少爷,您不该随意出来走动的。”

    换了一身便服的孙传庭,眉宇间带着忧色,看向崇祯皇帝说道:“府上需要黄少爷坐镇,现在……”

    看着规谏的孙传庭,紧了紧紫貂披风的崇祯皇帝,笑道:“伯雅,你说的这些,本少爷先前都听到快起茧子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若是只待在一处地方,却不多出去走动走动,又怎么会清楚外面的情况?本少爷听说,当前崇文门税关那边,改变不小?”

    “是,的确改变不小。”

    孙传庭心里轻叹一声,看了眼左右,边走边说道:“仅过去两个多月,崇文门税关所征收的各类税收,总数就有三十七万余两银子。

    这还不包括查抄的私盐。

    若是寄售在便民铺的那批私盐,能全部平价卖出,至少能得银二十几万两银子。

    随着各项制度的明确,仅崇文门税关这边,一年所征收的税收,或能突破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从不足十万两银子,到突破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崇祯皇帝心里能想象得到,大明各地偷税漏税的情况,究竟是怎样严峻的存在。

    “改变还真是不小啊。”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若朝廷每年都能征收这么多税收银子,又何至于因为一些边地生出的动荡,就动不动向各地摊派辽饷呢?

    人人都说为了社稷,为了国朝,可叫他们分忧时,一个个所想都是给百姓加担子。

    在大明当官老爷,就是好啊。

    若是崇文门税关的各项制度,能推行到运河七关,朝廷真正做到掌控在手,又能增收多少税收银子?

    伯雅,你说朝廷这边,怎么就没想过这些?户部应尽的职权,与漕运总督的职权,混淆在一起,这不是诚心摆烂吗?”

    陛下这是想要全面整治,在漕运所设的七大钞关啊。

    但是厘清户部和漕运总督的职权,怎会那般轻易就能办成呢。

    不过若是能一地、一地的推行,多培养一些相应官吏,设立健全的监察制度,同时明确纱关留任时间,还是能逐一解决的。

    上述这些能落实下来,国朝仅在七大钞关一项,至少能征收五百万两银子,但难度也是很大的,必然会引起不小的反弹。

    看着陷入沉思的孙传庭,崇祯皇帝露出笑意,看来他所讲的这些,是叫孙传庭联想到什么了。

    “伯雅啊,等回去了以后,去那位府上聊聊。”

    崇祯皇帝澹笑道:“将本少爷提到的这些,包括你心里想的,你们聚在一起,好好研讨下。

    贪多嚼不烂嘛。

    沉下心来,将事情逐一给办成,遇到棘手的问题,就解决问题,需要重设的规矩,就大胆重设嘛。”

    “喏!”

    有毕自严这个财相,坐镇户部,全面主持户部事,崇祯皇帝肯定不会叫他闲着,毕竟国库的税收,还是要多多增加的。

    榷场一事,税关一事,国朝财政能完全掌控,就征收的那些税收银子,想征七八百万两银子,绝对没任何问题。

    崇祯皇帝的要求不高,在三年暂稳期将这些落实下来就行,期间遇到相应的问题,解决相应的问题就是了。

    当权谋算计和党同伐异的风气,不再是国朝的唯一色调,崇祯皇帝觉得依靠守旧的官员队伍,还是能解决不少问题的。

    遇到反抗阻挠的,遇到违法乱纪的,那厂卫势力也不是吃素的。

    等三年暂稳期一过,大明上下摆烂的态势,初步得到遏制和解决,那涉及更多核心利益的制度,就能跟着推行起来了。

    只要手里能掌握规模不小的新军,完全服从崇祯皇帝的调动,就算有公然跳出来反对,或干脆掀摊子的,那就派兵镇压之!

    周遇吉所领的勇卫营,若是能趁着三年暂稳期,在镇压流寇中斩获战绩,不叫流寇冲出山陕等地,那正兵五万,辅兵若干的野战新军,崇祯皇帝是必要的建立起来的。

    而留在西苑讲武堂的高级将校班,在这三年暂稳期,想一步步掌控三大营,并操练成新军的话。

    那实际掌握在崇祯皇帝的新军,规模能突破多少?

    当大明的皇帝,能够抓住兵权,并拥有良性的财源,跟庞大的文官群体,掰腕子,玩斗争,那就站到制高点上了。

    “伯雅,从内城一路走到这外城,你有什么感受?”回归现实的崇祯皇帝,看着脏乱差的坊市,对身旁的孙传庭说道。

    “有没有觉得这京城内外两城,差别太大了?尤其是随意搭建的屋舍,一旦出现走水之事,那必然殃及大片。”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

    崇祯皇帝在内心深处,所构想的大明,是美好的。

    但是想要实现这些蓝图,那么在现实中要去做的事情,就是一项项艰巨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将改变落实到实处,就是崇祯皇帝要去做的事情。



    第三十一章 除四害指一条明路

    

顺着崇祯皇帝的目光看去,熙攘的街道上,杂乱无序的屋舍,一些澹澹的臭味,飘散在这空气中,叫孙传庭的眉头微蹙起来。

    大明的国都京城,大体分为四层,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所谓‘四九城’这一别称,就是根据皇城的四门和内城的九门而起。

    起初成祖皇帝决定迁都,以巩固大明治下的北疆之地。

    不过在修筑京城时,并没有外城这一规划。

    没有外郭城的京城,这一整体格局,一直延续到嘉靖年间。

    然面对草原外敌的威胁,其实早在成化年间,就有过修筑外城的建议。

    但是出于多方面因素下,加之修筑外城的确耗资巨大,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嘉靖二十九年,朝廷才算正式动工,先于内城南面三门,修筑关厢城,只是修筑的过程中,因拆迁之事,导致民怨沸腾,被迫又停工了。

    一直等到嘉靖三十二年,利用元大都的遗址,四面环绕修筑京城的外郭城。

    原本计划修筑的外城,是环绕内城修建一周,但是吧,国朝财力不足,加之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出现火灾,要重建损毁严重的宫殿,最终也只修建了南城一面,后续虽增筑了外城各城门的瓮城,但整体的格局也就定下了。

    “伯雅,你可听说过‘四九城’这一说法?”

    看着眼前脏乱差的场景,崇祯皇帝双眼微眯道:“内城和外城,就像是两个地方,一道高大的城墙,宛若天险一般,隔绝了居住在这里的人。

    同在天子脚下,达官显贵、家境富裕的群体,跟这些贫贱的群体,所居住的地域,就像是仙境和地狱。”

    “……”

    孙传庭沉默了,透过天子所讲之言,孙传庭敏锐的觉察到,天子这是想要整修京城上下吗?

    可真要这样做,那又谈何容易啊。

    在国朝的情况,稍稍有些好转时,这般大兴土木的整修京城,那必然会拖垮国库的。

    一旦遇到什么新的危急状况,国库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