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后大明的财政体系,一直在好与坏之间来回拉扯。

    万历朝的镇守太监,天启朝的魏阉,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支撑着及及可危的财政体系,叫大明不至于崩盘。

    可是到了崇祯朝后,在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下,算是进入到爆发期,各类灾害频生,进一步加剧土地兼并,造成阶级矛盾激化,这也叫大明陷入到一个死循环。

    辽东战场局势不利,山陕镇压流寇不利,财政拆东墙补西墙,摊派的三大饷……

    这一项项在死循环之中,不断复刻的因素,导致大明就像是快要崩盘,却缝缝补补,支撑着不要崩盘。

    ‘有了八大晋商抄家所得,所面临的处境,算是大大缓解了。’前去军机处的途中,坐在龙辇上的崇祯皇帝,心情很是不错,思索着后续要展开的谋划部署。

    ‘国营经济体的根基,武备院,粮储体系,流寇镇压事,新军筹建事,恩养遗孤事,涉足榷场事等等,都不必再为银子而犯愁了。

    大明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一个是钱,一个是粮,短期解决这两项核心,那一应的延伸谋划,都不是问题。’

    先前崇祯皇帝还在担心,领军前去太原府的周遇吉等一众人,会遇到什么麻烦,毕竟是在隆冬之下,毕竟是在异地行动,若真有人在背地里搞鬼,想彻底铲除掉八大晋商,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周遇吉、曹文诏这帮虎将悍将,并没有叫崇祯皇帝失望,将事情办的很漂亮,以范永斗为首的八大晋商,全部都被控制起来。

    仅除掉背叛大明、充当走狗汉奸的八大晋商,那各项斩获的总价值,至少都是五千万两银子打底。

    这都顶上大明财政收入好些年了。

    走私销赃贸易所斩获的丰厚利润,难怪会叫范永斗这帮走狗汉奸,情愿冒着杀头灭族的危险,也要秘密从事。

    ‘不过用斩首行动的方式,直接除掉八大晋商,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恐大明内部也将形成影响。’

    快到军机处的时候,崇祯皇帝想到了一点,‘就依着八大晋商的德性,必然将自身的势力触角,尽可能的向大明多地伸展,这背后拥有着怎样复杂,且盘根错节的利益网,是谁都不清楚的。

    以内廷所控皇庄为首的国营经济体,必须要尽快在北直隶壮大起来,确保粮价、盐价、棉价等日常所需的稳定,不然真要闹出多范围的经济震荡,这对于大明而言,可不是件什么好事啊。’

    当了大明的皇帝,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能单方面的考虑,必须要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

    这国朝的中枢要考虑到,地方局势更要兼顾到,若是在平衡这方面,出现任何偏差,所带来的隐患是无穷的。

    “陛下…三边总督杨鹤,派人进京,送来急报!”

    崇祯皇帝刚来到军机处,正准备召见军机大臣,王洽、周延儒、王在晋、黄立极几人,就拿着奏疏,来找崇祯皇帝了。

    嗯?

    崇祯皇帝眉头微蹙,从王承恩的手中,接过杨鹤所呈递的急报,在众人的注视下,崇祯皇帝翻看起来。

    可里面的内容,却叫崇祯皇帝略显诧异。

    杨鹤这是想搞什么鬼?

    奏请勇卫营平寇疏。

    在这份奏疏之中,通篇言明了剿匪的难度,陈述了当前所遇到的问题,最后表明,要叫深入太原府,奉旨除贼的勇卫营,能赶赴陕西治下,参与平定流寇事。

    周遇吉他们在山西境内折腾事情,远在陕西境内的杨鹤,是如何知晓的?为何又特意派人进京,呈递这样一份奏疏?

    种种的猜想,在崇祯皇帝的心头生出。

    “军机处是什么意见?”

    崇祯皇帝放下手中奏疏,看向王洽他们,说道:“杨卿担剿匪要职,可是这山陕一带的局势,一直都是起起伏伏。

    现在杨卿…特意呈递奏疏,请勇卫营赶赴陕西境内,参与剿匪事,都说一说吧,也好叫朕有个决断。”

    其实最初对杨鹤所递奏疏,王洽、周延儒这些军机大臣,都是很疑惑的,但联想到宣府镇之事,叫他们不得不深思此事。

    只怕天子外派的虎将悍将,绝不止曹文诏所部,尤其是杨鹤还在奏疏中点明,周遇吉等将有大才,为社稷虑,恳请陛下恩准,能叫勇卫营赴陕剿匪。

    “启禀陛下,据杨鹤所言,当前韩城一带局势有起伏,且所滋生出的各部叛贼,一直都肆虐着陕西等地,勇卫营乃陛下在建虏进犯国朝之际所创,立下过赫赫战功,故臣以为,为平剿匪事,可叫勇卫营所部,赶赴陕西境内。”

    “陛下,臣以为王枢辅所言甚是,目下窃据辽东的建虏八旗,受先前重创的影响,在辽东并未太大动作,倘若国朝能趁此机会,平定山陕一带的反叛事,这于国于民都是件极为利好的事情。”

    “陛下……”

    王洽、周延儒、王在晋等人,在思索片刻后,纷纷开口讲出了心中所想,听着一边倒的言论,崇祯皇帝的眉头却紧蹙起来,一个剿灭八大晋商的行动,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叫他先前所定谋划,必须要做出临时性调整。



    第二十三章 崇祯的决断

    

肆虐威胁山陕一带的诸多流寇势力,对此时的大明而言,不管是国朝,还是地方,依旧没有人会去相信,在之后的十余年间,会给大明造成怎样的重创,甚至大明的国祚,都将断送在流寇之手。

    崇祯皇帝起初特设军机处,就是想将建虏八旗和流寇势力,这两个威胁国朝安定的反叛势力,所演变出的诸多战事,都集中在一处进行专断。

    事实上仅在中枢创设军机处,就想彻底干预平叛事,这是不现实的事情,为此崇祯皇帝做了不少谋划。

    谴派孙承宗坐镇辽东,改变原有对待建虏策略。

    简拔刘兴祚出任东江镇总兵官,接收皮岛治下的难民。

    擢升卢象升出任北直隶巡抚,明确蓟密永三协要地,调任山海关、蓟州镇、宣府镇等处总兵官。

    擢升祖大寿出任神枢营右副将,调吴襄等辽东将门一派,增强祖大寿于京营地位。

    谋定袁可立出任山东巡抚,孙元化出任登来巡抚。

    着军机处制定新的发放粮饷制度。

    等等。M。。

    上述的谋划的种种部署,皆是围绕去除辽前中心化,提高东江镇战略要位,摁住辽东将门的疯狂,明确以‘海上袭扰,辽南大练兵’的总战略方针,以拖住建虏无制约的***发展之势。

    有关辽东这边的布局,算是初见成效了,但唯独在山陕一带,崇祯皇帝却没有做任何布局。

    不是崇祯皇帝不想布局。

    实在是手底下可用的人,还没有达到他预定的目标。

    讲武堂的创设,周遇吉、曹文诏这帮虎将悍将,尚处在摸索阶段,作为培养职业军人的基准,许多事情还没有落实到位,纵使崇祯皇帝想干再多的事情,那也要结合现实去干。

    勤政克己,这是圣天子的标配。

    但是无序、无头脑的勤政克己,那只有一种可能,只会把大明越搞越乱,这并非崇祯皇帝所想要的。

    “等于说军机处的总体意见,都是认可杨鹤所呈奏疏,想叫勇卫营赶赴陕西平叛?”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看着王洽、周延儒他们说道。

    “此提议…朕不是不能恩准,不过,勇卫营乃朕之亲军,即便是赶赴陕西平叛,但在统属方面,却不能归杨鹤,或其他官员统辖。”

    考虑到崇祯三年,是明军对战各部流寇反叛的一个转折点,杨鹤所谋剿抚并用之策,明显并不能给大明带来好处,相反却叫大明损失惨重,令各部流寇势力壮大,甚至叫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这帮流寇头子强势崛起。

    不管杨鹤是出于什么目的,从哪个渠道知晓周遇吉他们,远赴山西治下,折腾出一项大事情。

    为确保肆虐山陕一带的流寇势力,不会突破到中原地带,给大明造成更大的被动,崇祯皇帝思索再三,决定还是谴派勇卫营,前去陕西治下平叛。

    但高级讲武堂的那帮将校,崇祯皇帝要认真挑选一番,似毛承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些原东江将校,在没有完全改造好以前,绝不能轻易放出去,崇祯皇帝可不想养虎为患。

    另外谴派到陕西治下的勇卫营,到底归谁来统辖,也必须要明确下来,不能叫陕西或山西本地官员接管,不然天高皇帝远,想坑死勇卫营全体,那绝对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

    崇祯皇帝的这番话,叫王洽、周延儒、王在晋、黄立极这些军机大臣,相互看着对方,他们不明白天子此意,究竟是想怎样解决呢?

    “陛下所言极是。”

    但明显在揣摩圣意这一块,周延儒要更胜一筹,“勇卫营是天子亲军,即便谴派他们去往陕西平叛,这统辖权亦不能下放。

    另外勇卫营作为客军,去了陕西参与平叛事,粮草供应,各类军需的提供,都是一项很大的问题。

    臣恳请陛下,能恩准军机处这边,另开流贼平叛前指,从军机处中遴选大臣,负责勇卫营一应事宜。

    如此,涉及地方交涉事宜,可有军机处外派流贼平叛前指专办,而涉及到平叛事,则由勇卫营审时度势。”

    到底是周延儒啊,揣摩人心的能力,那不是一般的强。

    拿着朕先前所用的前指,套用到山陕平叛流寇事上,这样国朝在山陕一带,也切进去一枚钉子。

    日后关系到重要的战役,军机处这边,能第一时间知晓情况,若有什么好的谋划,也可送至平寇前指。

    “这个提议不错,朕恩准了。”

    崇祯皇帝想了想,说道:“就叫军机参赞金声,负责军机处外派流贼平叛前指事,授天子剑。

    从西苑讲武堂抽调一批将校,随金声赶赴山西,与勇卫营汇合,共赴陕西治下,参与平叛事。

    擢勇卫营主将周遇吉,加授昭勇将军,赐平寇总兵官,领陈继盛、刘兴治、曹文耀等将奉旨平叛。

    另命周遇吉创办平寇讲武堂,参与平叛事之际,多替国朝培养英才,尽快荡平各地流寇叛贼!

    军机处即刻明发上谕。”

    “臣等遵旨!”

    各怀心思的王洽、周延儒等人,忙拱手应道。

    ‘周萃菴,可不要叫朕失望啊。’

    看着离去的众人,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心里暗暗道:‘原本朕想是将你外派到东江镇,现在看来,你还是要率先挺出来。

    放心,即便派你去陕西平叛,朕也会给你组建起充足的军官团,另外在山陕那边,再给你一些武将名单。

    有了这平寇讲武堂,将先前在西苑讲武堂所学,悉数贯彻传承下来,那勇卫营的编制,才能一步步变强。’

    对忠诚且有能力的周遇吉,崇祯皇帝肯定是放心大胆的用。

    其所领的几个副将,外加从讲武堂遴选的中低层将校,以及所统率的勇卫营,只要粮饷军需等,能及时供应,在崇祯三年的平叛事中,打出几场响亮的仗,那崇祯皇帝就顺势扩编勇卫营,定编五万!

    地方扩编新军,京畿整编新军,给崇祯皇帝三年时间,足够打造出一支规模较大的新军集团。



    第二十四章 总河与督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