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听到天子拟定中旨,要擢升一批阁臣,就生出惊诧的众人,在听到崇祯皇帝所讲的那些,一个个都露出复杂的神情。

    天子竟早就拟定好内阁新补阁臣了?

    颁布中旨,难道天子不怕六科行使封驳权吗?

    此事若是传到朝堂上,只怕风波不会小啊。

    新补阁臣的名单,会有我吗?

    万一真被封驳的话,那天子……

    在众人心里暗暗揣摩之际,王承恩捧着手里的中旨,朝着韩爌走来,这叫一行人的视线,都汇聚到韩爌身上。

    见韩爌略带迟疑,双手接过所递中旨,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说道:“韩卿,你这个内阁首辅,先看看吧。”

    听闻此言的韩爌,没由的心里竟暗松了口气,天子竟然没罢黜自己,相反还要自己,继续担任内阁首辅。

    不过对其他人来说,有些心情就复杂起来了。

    韩爌这个内阁首辅,没有被天子罢黜,那即便他们真能擢升进内阁,最高也就是个次辅。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在韩爌打开中旨的那一刻,身边所站众人,皆下意识看了过去,然瞧见中旨上的内容,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九名阁臣!?

    天子这是闹哪般啊!

    为何会没有我!?

    我怎么进了内阁,还署理仓场事?

    以韩爌为首的内阁大臣,以王洽为首的军机处大臣,一个个心里暗惊,对新明确的内阁班子,生出不同的想法。

    崇祯皇帝神情平静,放下手里的茶盏,显然对众人的反应并不奇怪,一主,一次,七群辅,这在大明是极少有的。

    在内阁的阁臣多了,就会起分歧,相应的也会生风波,但就当前这上下摆烂的大明,崇祯皇帝这样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辅韩爌,次辅温体仁,群辅有毕自严、徐光启、周道登、何如宠、钱象坤、成基命、吴宗达。

    这套新定的内阁班底,东林党有三人,其他各派系有六人,有务实的,有务虚的,彼此间的处事风格,性情秉性,又恰恰能叫他们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如此使得内阁日后的大方向,会朝着崇祯皇帝预设的轨迹推进。

    “韩卿啊,先前所定袁桉,在国朝牵扯众多,也叫部分院部寺的大臣被抓。”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迎着一道道注视,朝韩爌走去:“如今在宣府镇那边,又爆出了通敌桉,到现在还没彻底查明。

    自朕御极称帝以来,尚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国朝暴露出众多问题,导致当前朝局不定,甚至是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朕这心里很是痛心啊。

    眼下建虏八旗肆虐辽东,流寇肆虐陕西等地,大明治下各地还频生灾害,朕现在是非常不想看到,朝局再这般乱下去。

    你作为内阁首辅,大明肱股,当多多为朕分忧啊,还有你们这些阁臣和军机处大臣,也是一样。

    朕所颁这份中旨,就由内阁来明发吧,明日这个时候,朕会来文华殿这边,跟内阁商讨朝中政务!”

    那不容置疑的语气,叫韩爌倍增压力,天子明显是将这个雷,彻底甩到自己手中了,若是办好,一切相安无事。

    若是办不好,那事态只怕会很严重。

    没听到天子方才所讲,内阁一事若不定,那袁桉和通敌桉,潜在意思就是要继续掰扯下去了。

    想到这里的韩爌,顶着头皮发麻,拱手作揖道:“臣定当竭尽所能,办好此事!”

    对韩爌的态度,崇祯皇帝很满意。

    有韩爌这个抗压首辅,且有些实干的首辅,挡在自己的前面,帮自己分扛朝堂压力,这的确少了不少烦恼啊。

    先前的内阁,东林党就有三位,不过钱龙锡被杀了,‘请辞’的李标,最终也被抓了。

    当下的内阁,东林党增到三位,希望朝中的那帮大臣,尤其是科道这边的一些言官御史,及喜欢沽名钓誉的家伙,一个个别不识抬举!

    7017k



    第九章 治国如烹小鲜(1)

    

周延儒神情有些落寞,情绪低落,低着头,朝军机处走去,脑海里所浮现的,依旧是文华殿内,崇祯皇帝颁布的中旨。

    为什么韩爌这个袁崇焕的座师,天子都给袁桉定调子了,却依旧能坐稳内阁首辅之位。

    为什么徐光启进了内阁,成了群辅之一,还被天子钦定主抓总仓场事。

    为什么温体仁进了内阁,成了内阁次辅……

    一个个的质问,在内心深处涌出,周延儒垂着的手,下意识紧握起来,他不甘心,为什么他没有进内阁!

    “周枢辅!”

    王承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叫周延儒心里一顿,忙停下脚步,面露笑意的转过身,说道:“王太监…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作为崇祯皇帝身边的心腹近侍,王承恩虽不干涉外朝的政务,但在内廷和外朝这边,地位还是很高的。

    尤其是对周延儒这些在军机处的大臣,常与崇祯皇帝保持接触,明显能感受到天子对王承恩的信任。

    “周枢辅,皇爷有话,叫咱家传给您。”王承恩澹笑道:“周枢辅先回军机处,皇爷稍后回去,要召见您。”

    “……”

    周延儒闻言一愣,双眼微眯起来,心里暗自揣摩起来,陛下这是何意?难道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周枢辅,若是没其他事情,那咱家就先回文华殿了。”王承恩保持笑意,对周延儒微微点头示意,言罢,便转身朝文华殿走去。

    看着王承恩的背影,站在原地的周延儒,眉头微皱起来,现在天子的举动,他是一点都揣摩不透了。

    这个时候,天子应该在吩咐温体仁和徐光启,要做什么事情吧。

    ……

    “温卿,你先退下吧。”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对温体仁说道:“去找韩卿多多研讨,别误了朕的大事。”

    “陛下放心!”

    强压内心激动的温体仁,忙拱手作揖道:“臣定当竭尽所能,将内阁一事定下,早叫内阁能成为陛下的助力!臣告退……”

    瞅着难掩兴奋的温体仁,那匆匆离去的背影,崇祯皇帝露出些许笑意,有这样的政客在旁协助,还有韩爌这扛压首辅在前顶着,那自己颁布中旨,所组的暂稳期内阁,就不会受到阻挠。

    等跟徐光启交谈完相应事宜,再找周延儒谈些事情,设法推动责任制,逐步落实责任内阁,责任军机处等,那后续赋予更多的权柄,就能跟着做起来了。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徐光启,开口道:“徐卿,将你从军机处这边调离,擢升进内阁,任东阁大学士。

    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徐卿进入内阁后,要抓好三件事情。

    一个编撰历法,一个武备院,还有一个…就是归到你名下的总仓场事。

    按理说当前有仓场尚书孙居相,总督仓场,然京通二仓关系重大,朕的心里多少有些不放心此事。

    而且朕心里有种直觉,只怕这京通二仓的真实情况,并没有表面所了解的那般好。”

    徐光启心里一紧,眉头微皱起来,京通二仓若是出现问题,那对国朝,对京畿一带,可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啊。

    “徐卿,这是朕之前所想,关于谋改京通二仓的一些构想,你可以先看看。”

    崇祯皇帝拿起一份文书,递给徐光启说道:“等内阁稳定下来,你具体主抓此事后,可以和孙居相一起,逐步落实下来,切实叫京通二仓,起到应有的职责和用意,而非叫不怀好意的蛀虫,私底下都吃跑了。”

    自永乐年间迁都北京,除太祖高皇帝所设军储仓,国朝于京畿一带,先后设立了京仓和通州仓,以满足国朝在粮食口的日常收支用途。

    崇祯皇帝很清楚时下的大明,是怎样一个多灾多难,所以这战略储备粮的用途,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灾年之下,手里有粮,这心里不慌啊。

    尤其是京通二仓,还肩负着很重的职责,敢出现任何问题,对国朝来讲,那都不是件小事情。

    叫徐光启进入内阁,和孙居相一道负责总仓场事,崇祯皇帝就是想上一道双保险,能更快梳理好京通二仓。

    “陛下,若真要这样办,那国朝这边,也会牵扯很多啊,尤其是户部和兵部那边。”徐光启粗略的看了下文书,心中强压惊意,看向崇祯皇帝说道:“而且国朝并无……”

    “徐卿啊,朕知道给你的文书中,有许多是没有过的先例,可能还会得罪很多人。”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但是关系到京通二仓,在朕看来这有些先例啊,要敢于去开创才行。

    倘若这京通二仓,出现任何的纰漏和问题,那所带来的后果怎样,徐卿心里要比谁都清楚。

    且等这次整饬京通二仓事了,徐卿还要会同孙居相,于北直隶治下各府,挑选合适的地方,筹建起直隶仓,多多储备粮食。”

    按照崇祯皇帝的构想,筹建战略储备粮体系,对时下的大明,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这直隶仓的设立。

    如此山西、陕西、辽东、山东、河南等地,若是出现自然灾害,受灾区域的粮价飙升,或者无粮可用时,就能及时的开仓,对外释放平价陈粮,避免谷贵伤民之事,以此去稳定民心。

    但是想要做好这件事情,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崇祯皇帝思前想后,最终选择徐光启这个务实派,来主抓筹建战略储备粮体系一事。

    感受到崇祯皇帝的期许和信任,徐光启神情正色,拱手作揖道:“陛下放心,臣定会竭尽所能,将所管之事办好,绝不会让陛下失望。”

    “有徐卿这句话,朕就放心了啊。”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朝徐光启走去,动容道:“徐卿,要用心办差,好好做事,你肩上所挑起的三副担子,不管是那一副,于国于民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有任何问题,出现任何麻烦,都要及时向朕通禀,我们君臣联起手来,将这些问题和麻烦,都给一一解决掉。”

    7017k



    第十章 治国如烹小鲜(2)

    

其实就上下摆烂的大明而言,还是有着不少务实的能臣干吏的,只是珠玉藏在这泥沙之中,又处在党争激烈、灾害频生、阶级矛盾激化、外忧内患的大环境下,对藩王出身的崇祯而言,想当好大明皇帝并不容易。

    当大明的皇帝,要精通帝王心术,不能心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凡是都要走一步看三步。

    像上述这些必备条件和技能,对从没有学过帝王之道的崇祯而言,他甚至做的还不如天启皇帝。

    至少天启皇帝还懂得重用身边心腹近侍,在朝拉起阉党,跟势大的东林党斗争,不叫皇权被彻底架空。

    但好在这一切都发生改变了。

    现在的崇祯皇帝,不似先前那位猜忌心强,做事急躁,过于勤政克己的崇祯,越折腾越坏事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了。

    仅仅是先知先觉的优势,便叫崇祯皇帝清楚的知道,哪些事情要急办,哪些事情可以缓办,哪些人能重用,哪些人可以利用,跳出大明累世积攒的泥潭怪圈,那再造一个大明,也未必不是不行的。

    “王伴伴,内厂所辖皇庄这边,日后也要多多储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