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肃清!!”

    周遇吉的声音,此时在御台响起,这叫分散各处的将校,纷纷安静下来,挎刀而立的周遇吉,沉声喝道:“紧急集合!!”

    “咚咚!”

    急促的脚步声,在西苑御台骤现,高级将校班所辖一众学员,以周遇吉为基准,迅速列阵集结。

    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陈继盛、毛承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张世泽……

    这些由崇祯皇帝亲自选定,被编入高级将校班进修的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列队完毕,一个个昂首挺胸的站立,双手自然垂于两腿外侧。

    队列训练,是讲武堂的必修课,哪怕是高级将校班,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训练。

    考验一支军队的综合战力,就是要从这最基础东西开始。

    哪怕是在冷兵器时代下,从最节省训练经费为出发点,以队列训练去开展练兵,队列训练,绝对是强调并严守军规军纪,培养令行禁止,端正风气的一种方法。

    在王德化、朱纯臣等一众人的陪同下,崇祯皇帝缓步朝西苑御台走来,看着眼前整齐划一的队列,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

    ‘看来这几日的进修,叫这帮高级将校班的学员,都有不小的改变啊,不错,是一个好的起点。’

    崇祯皇帝心里很清楚,分布在大明各地的军队,每月能展开一两次操练,都算是不错的了,纵使是驻守京畿的各部京营,或戍守边疆的各部边军,能每月展开三四次操练,都是好的了。

    倘若敢拿后世子弟兵的标准,来要求大明的军队,那纯粹是找死的行为,真敢推动这样的训练方式,只怕大明各地都将闹出兵变。

    “啪!”

    “嘭!”

    在崇祯皇帝感慨之际,只听一道整齐的并脚声,还有一致的捶胸声,叫他从思绪中拉回现实。

    “陛下万岁!!”

    在王德化、朱纯臣等人,惊愕的注视下,以周遇吉为首的高级将校班,齐声怒吼起来。

    面对众将校的问候,崇祯皇帝叉腰而立,朗声道:“大明万胜!”

    在讲武堂现行的军规军纪中,不管是学员间行军礼,还是面见上官行军礼,皆以并脚、捶胸来定,同时以‘敬礼’为起、以‘大明万胜’为尾,唯独例外,当属崇祯皇帝,要高呼‘陛下万岁’。

    崇祯皇帝要用这种方式,来强调上下级观念,强调军规军纪,在‘文贵武贱’的政治生态下,崇祯皇帝要一步步扭转大明武将的地位。

    “朕前段时间,忙着处理朝政和军机要务,没得空来讲武堂这边。”

    崇祯皇帝叉腰而立,看着眼前这帮高级将校,来回走动道:“但是朕却也听说讲武堂这边,有些人对现有要进修的学科,有着种种的质疑。

    比如这队列训练,比如识文认字,比如实兵演练等等,在朕看来,有质疑是好事,这证明现行学科,有不足的地方。

    今天朕特意来西苑这边,召见你们这帮高级将校班学员,来聊一聊,谈一谈,看看有什么是需要精进的。”

    培养脱产的职业军人,是彻底扭转大明军队的唯一路线,秉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崇祯皇帝愿意多花费些时间,来奠定培养军官的体制,哪怕期间各地战局,传来什么不利的战况。

    只要能做好这一点,那崇祯皇帝心里坚信,以脱产的职业军人为骨干,所筹建起的大明新军,定然能迸发出惊人的战力。



    第一百九十九章 任重道远

    

崇祯皇帝随和的态度,叫队列中的众将校,不少都流露出各异的神情,这是他们先前所不敢想象的。

    “一个个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都是骁勇善战的主,怎么在朕面前就露怯了?”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看着眼前的众将校;  道:“既然进了西苑讲武堂,那你们就是天子门生,心中有疑惑,论道,不是很正常的吗?

    孔有德,你先说!”

    “喏!”

    被崇祯皇帝点名的孔有德;  下意识挺身喝道;  旋即便从队列中跑出;  压着内心生出的紧张,朗声道:“启禀陛下,学生有一事不明,为何在讲武堂进修,要识文认字?这不是文人才要学的吗?

    学生等是统兵打仗的将领,能带好兵,打好仗,才是本职,此议,也是中低级将校班所疑惑的。”

    崇祯皇帝在西苑创设讲武堂,下辖各级将校班,以培养各级军官,同时划分不同的学科,来叫他们专精一项。

    军队是一个整体,然在这整体之下,又细分为不同的兵种;  即便是当前所处的冷兵器时代;  亦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检验一支军队的强悍与否,是以各兵种间的协同作战而定,各司其职,在相同的军规军纪下,做好打仗这件事情。

    “这个问题…朕想想怎么回答你们。”

    崇祯皇帝故作沉思,沉吟片刻后,说道:“朕也算是领兵打过仗,尽管跟你们相比,朕上战场的次数不多,但能惊动朕来御驾亲征,那必是我大明遇到了浩劫。

    咱们言归正传。

    在我们行军打仗期间,必然涉及到军令传递,以达到统兵将领的作战部署,然在紧急的战况下,仅靠传令兵口述转达,定会出现不明确,战情偏差等隐患,而以文书的形式传递,能精准的进行明确。

    那么身为各级将领;  当这样的文书军令,传递到你的手中;  却不能看懂和领会,那仗怎么打?

    总不能说我大明军队中,给各级将校配一名诵读军令的文人吧?艺多不压身的道理,朕不展开去讲,你们这些人心里也都明白吧?”

    在大明这个时期,遍地都是文盲,知识这种宝贵的东西,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也是读书人的特权。

    想要打破文武失衡的政治生态,壮大识文认字的群体,便是崇祯皇帝日后治理大明,所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听着崇祯皇帝认真的讲述,孔有德也好,队列中的其他人也罢,那心里也是生出些许唏嘘的。

    没有端着架子的天子,谁会不感慨和唏嘘呢?

    “报告!”

    毛承禄的声音,此时在队列中响起,崇祯皇帝点头叫毛承禄出列,既然决定启用原东江将校,那该有的一视同仁,必须要表明。

    “启禀陛下,学生这边也有一点不明,这枯燥乏味的队列训练,究竟能带来什么?讲武堂许多中低级将校,在实际的队列操练中,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疑惑和不解。”

    “正是因为枯燥乏味,所以才要开展这一项训练,难道你没有发现,在没进讲武堂前,和进讲武堂进修后,你在潜移默化间,就养成遵守军规的习惯吗?遇事喊报告,听令做反应,我大明的军队,目前所缺的不就是这个吗?”

    此次前来西苑,召见这帮高级将校班的学院,崇祯皇帝的最终目的,就是叫他们能统一思想,这样所碰撞出的火花,所明确的种种进修机制,才是他所想要的。

    崇祯皇帝能接受他们来自不同地域,但绝不能允许山头主义盛行,他要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大明培养职业军人,摸索出一条可行性路线。

    当大明军队的中低层军官,皆出自某某讲武堂,受同一套培养机制进修,那像起兵造反的事情,是不是就能减少?

    当然崇祯皇帝的心里也清楚,想达到这样的层次,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情,但他有的是耐心和时间,来做这件对的事情。

    “启禀陛下,学生也有一事不明,讲武堂所定高强度训练,学生是没有意见的,可在传授课业时,却言明日后要推广开来,这跟我大明军队是背道相驰的,每日展开高强度训练,就现有所行规矩,是会发生营啸的,是会引发兵变的。”

    “曹文诏,朕要当众夸赞你一下,敢讲出这样的话,朕心里很欣慰,那朕就回答你这一疑问吧,当前你们这批在讲武堂进修的将校,是会编入朕要组建的新军的,新军跟大明现有军队,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军制,还有着不同的待遇。

    既然叫你们进修这些学科,那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有一点朕要事先讲明,首批所定新军的规模不大,毕竟每日所定口粮,甚至三天一顿肉食,所耗费的钱粮数目较大,这也是朕为何定下三个月后,要展开军演一说,到时能顺利毕业的,将调往新军任职,没能毕业的,就要老实待在讲武堂继续进修了。”

    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他很清楚戍守各地的军队,多是底子全都烂掉了。

    与其在旧军身上花费时间和钱粮,倒不如拿着宝贵的钱粮,再重新锤炼一支新军,在新军没有锤炼出来前,诸如祖大寿、吴襄这类旧派将领,崇祯皇帝是不会去动的。

    在稳的执政态度下,逐步替换大明腐朽的梁柱,并重新构建新框架,才是崇祯皇帝要做的事情。

    或许期间会迸发出诸多问题和矛盾,那到时积极解决就是,毕竟有这批新军将校在,哪怕是全天下都造反,到时上山打游击就是了。

    “启禀陛下,学生有一个建议,单纯的队列训练、高强度训练,虽说能强调军规军纪,强大个人体魄,但对学生等来说,毕竟是要统兵打仗的,对战术方面的操练,对武器方面的训练,对火器、火炮方面的训练,在西苑要地终究是施展不开。”

    “陈继盛,你能想到这些,证明你在讲武堂学到了不少,这些的确是需要进行实兵演练的,现阶段你们先将基础的夯筑起来,等一个月后,朕会在京城外另寻地址,叫你们在校场展开相应的实际操练,古之赵括,所行纸上谈兵之事,在我讲武堂肯定是要避免的。”

    随驾的王德化、朱纯臣等一众人,看着和印象中不一样的崇祯皇帝,那一个个心里都惊叹不已。

    从建虏进犯大明后,他们就很少见到天子这般随和过,尤其是对朱纯臣几位随驾的勋戚,那个中滋味只有他们清楚。

    好在这西苑讲武堂的高级将校班,有他们勋戚子弟在列,这才叫他们没有多想下去,不然像朱纯臣这些勋戚,还不知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这次同周遇吉、曹文诏、陈继盛、毛承禄、孔有德、左良玉、黄得功等一众高级将校班的学员,在这西苑御台进行了很久,崇祯皇帝通过这种随和、鼓励的态度,叫这些个讲武堂学员,都有着不少的感受和触动。

    崇祯皇帝想要他们的忠诚,那就要在强调军规军纪,严格操练和严格进修的前提下,时不时的跟这些讲武堂进修学员谈心,这般才能逐步收拢他们的忠诚,为后续改造京营,并以三大营为基准培养新军奠定坚实的基础。

    7017k



    第二百章 召见祖大寿

    

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忠诚不是朝夕养成的,西苑讲武堂的一切,尚处在摸索前进的阶段,要好好的夯筑基础才行。

    “陛下,讲武堂的高级将校班,为何府军前卫的子弟;  进去的那般少?”朱纯臣跟在崇祯皇帝身后,小心翼翼的试探道:“府军前卫才是对陛下最忠诚的,乃我大明的栋梁,是不是……”

    崇祯皇帝看向朱纯臣,说道:“怎么?你是在教朕做事吗?”

    对朱纯臣那点小心思,崇祯皇帝再清楚不过了,无非就是想叫他成国公府;  还有与之亲近的勋戚;  能多些子弟有个好前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