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最深的水是泪水-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火场,王帅一看傻眼了,火势有十几层楼那么大,隔几分钟“咚”的爆一下,沈阳市公安消防支队的战士常听干部说沈阳大龙洋9·1大火。从这儿看,9·1大火加一块也没这一个罐的火大,王帅邻居养猪场的火就更没法比了。

    王帅和战友两人一组出移动炮。平时,一人抱移动炮挺费劲,这时候,一人扛移动炮跑100米不费事。平时训练水带总也甩不好,王帅觉得今天水带甩得特别顺畅。王帅的任务是守护、冷却37号油罐。

    班长程宾宾说:“王帅我告诉你,37号罐守不住,阵地就完了,阵地一完,整个火场全完,大连市就保不住了。”

    王帅站在防护堤这头扑救地面流淌火,他背后是37号油罐。防护堤一米宽的混凝土烧酥了,一碰都掉渣儿。王帅边扑救奔向37号油罐的流淌火,边冷却37号油罐。王帅说:“如果我不打流淌火,火肯定烧过来了,我没让它过来。”

    泡沫枪水带直径65毫米,枪头出水口直径19毫米,加足了压之后,人抱不住泡沫枪。枪头猛烈向上翘。王帅打火时,脚跟都快离地了,胳膊疼得受不了。战斗结束吃饭,他手指拿不动筷子,夹不起来东西,用王帅的话说是“胳膊透支了”。

    王帅感觉最危险的一刻是大火烧过了防护堤,他身后五六米的地方就是37号罐。那时,王帅前后左右都是火,最终,火还是被打得退回防护堤内。

    王帅说:“当时我如果撤了,37号罐就会烤爆,高危化学品罐群跟着也会爆,大连也保不住了。”王帅相信,他在关键部位,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保住了美丽的大连。

    7·16战斗结束两个多月之后,有一天,启工中队指导员谢立峰突然问王帅:“7·16你还有印象吗?”

    王帅心想,那还没印象?生死决战嘛。他不知指导员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平静地回答:“有印象。”

    谢指导员说:“你立了一等功……”

    “一等功……”王帅脑瓜轰地一下,可称爆燃,或者叫沸溢、喷溅。指导员在“一等功”后边又说了挺多话,他觉得那些声音很遥远,只见谢立峰指导员嘴唇动弹,根本听不见他在说啥,王帅的思维和听力在“一等功”上冻结了。他心里像有一条幸福的河在奔流,上面漂着三个字“一等功,一等功,一等功……”。

    谢立峰指导员找他谈话的地点是中队餐厅,王帅噌地从餐厅跑出去,掏出电话,准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王帅刚按手机上的号码,又怀疑了。他跑回餐厅问指导员:“是一等功吗?”谢立峰点点头,王帅又跑出去,准备打电话。掏出电话,他又犹豫了。

    消防兵的父母现在都知道,孩子立三等功是遇上大火了。立二等功肯定有伤,立一等功是与死神擦肩。说一句实话,消防战士的父母都不想让孩子立功。王帅心里想:打,不打,打还是不打?最后,他还是没打这个电话。过几天,母亲来电话,王帅忍不住说出他立了一等功的消息。母亲在电话那头马上就哭了,说:“孩儿啊,你要有事,我咋办?我还能活吗?”王帅立功的喜悦被母亲的哭声冲没了。他心特乱,也想哭,但没哭。
………………………………

第四十三章 战斗服几天几夜没干过

    沈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启工中队上等兵于洋描述他在7·16火场的战斗表现时,使用的是“电报体”,简洁,准确。他在7·16灭火战斗中荣立一等功。本书所采访的士兵、士官和中队干部绝大多数都在这次战斗中荣立一等功。于洋是辽宁省凌源市人,1992年出生,2008年12月入伍,进入大连火场时,年龄只有18岁。

    于洋说,7月16日晚上,警铃乍响,他正喝水呢,扔下茶缸,上了战斗车。启工中队一共出4台车、24名官兵。到了大连大孤山附近,于洋纳闷,这个山区挺怪,没路灯,天怎么是红的呢?见到大火,他看到火场一切都亮堂堂的。

    于洋被分配到攻坚组,到阀门组下面灭火。他们先出两个阵地两门炮,后改成出4支泡沫枪,于洋和郭人逢把一支枪,爬着进去,从下面灭管道泄漏点的大火。于洋没说火有多烤人,他说摘下面罩之后,“感觉烤脖子”。

    他说攻坚组从凌晨开始战斗,到下午才吃上饭。可以轮流歇一小会儿。

    阀门组下面的火面积有6米×10米大小,一遍打灭了之后,又复燃,反复打了好几遍。于洋说,那个火场跟别的火场不一样。一是没退路,前面后面都是火。二是黄烟把人熏得受不了。三是几天几夜战斗服没干过,始终湿淋淋的。

    于洋说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身在启工,敢打敢冲”。

    于洋当兵先分到了边防部队,后经要求才来到消防部队。

    于洋说,在新兵连的时候,启工中队已是美名流传,人人都想去启工。

    刚进7·16火场时,于洋说他根本没害怕的感觉,心里特别高兴。
………………………………

第四十四章 总队长泪洒焦土

    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王路之到火场后,下车换上灭火防火战斗服,径直向103号罐走去。作为消防老兵,火在王路之眼里并不可怕,多高多大多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火控制不住。他考虑的是火的源头——原油的数量和燃烧时间,火的走向——危及周围哪些油罐以及化工品。他还在测算战斗员、水和泡沫量与这场火博弈所能坚持的时间。他谋划着整体战局、寻找战机、避免人员伤亡。简单地说,他在思考“先控”能不能控制住,“后歼”在什么时候歼。

    想到这儿,他又焦急地等待增援队伍早一分钟到来,先把火控制在可以围而歼之的范围内。

    一路上,王路之体察不到别人所说的刺鼻的气味,没看到树木只剩枝没有叶这些情况,他眼里只盯着火。

    来到103号罐前面,身穿铝箔隔热服的官兵正拼力与流淌火对峙。像山洪一样倾泻的油火席卷而来,按说堵截流淌火根本堵不住,但火在泡沫枪和泡沫炮的阻击下,它会改变方向,避免危及周边油罐及化工品罐。高22米、直径80米的103号罐倾塌一角,火焰冲天而上,夹杂四射的火球,比墨还黑的黑烟笼罩整个天空。油火仍在倾泻。

    阀门没有关住。王路之命令:“立刻找企业工程人员关阀。只有关阀,才能截断油料,这是控火的前提。”他和副总队长李金华、副政委刘伟臣、参谋长李红旗在罐前部置各战区任务,强调全省增援力量到来之后,必须科学有序地排兵布将,一不浪费人力物力,二要珍惜分秒战机。

    进入下半夜3点,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和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陈伟明到达火场一线,要求王路之以消防铁军的气概打赢这一仗,同时保护好官兵安全。

    这时,李文喜厅长来电,招王路之速到总指挥部。

    总指挥部简陋的桌子上,铺开一张火场地势图。国务院副总理***,省委书记**、省长陈政高、常务副省长许卫国,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市长李万才,省公安厅厅长李文喜等领导正在听取汇报,制定决策。王路之简明扼要地向领导报告火场态势:“103号罐爆炸起火,火势正猛,爆炸持续发生。油料倾泻变为流淌火,面积非常大,超过5万平方米,危及整个库区,形势非常危险。我们扑救的战略方向是划分战区,先控后灭。战术措施是关阀断料,筑坝垒沿,阻止流淌火的蔓延范围。作战手段是以全省消防部队优势兵力把火圈住,寻找最佳时机一举围歼。”

    省长陈政高问道:“你们思路完全正确,有什么问题?”

    王路之报告:“一、103号罐油火外喷,证明阀门没关住,请企业领导上前线组织力量关阀。二、请大连市政府领导上前线协调各方备战力量,调集砂石水泥,垒坝堵截流淌火。三、我们消防部队全力灭火,决不后退一步,请中央领导、省领导和大连市人民放心。”

    陈政高省长当场点将,责成各方面领导全力保障灭火工作顺利完成。随后,王路之再度奔赴火场。这个会前后只开了十几分钟。会上,王路之的汇报前后不过几分钟。但这几分钟里面,要涵盖对火情和火场的整体把握,要提出灭火战略和战术要点,要清晰准确,不说废话套话大话,要向中央和省里领导传递信心能力,还要对消防部队全体官兵负责。这一番简短的话,决非一般人所能说出。说出要负责任,要有大智慧、大眼光和大勇气。

    此时,别人听了王路之的话,可能会宽心,而王路之心里却被压得透不过气来。火势在扩大,增援部队还在路上。如果下一分钟再有一个油罐爆炸,再调10万官兵到此也无济于事了。但王路之要求自己一定要清醒镇定,决不能让焦虑情绪干扰判断力,要把所有的困难都扛起来。清醒是对火场要有最坏打算,镇定是让自己的言行给从上到下的领导官兵以决胜信心。那时候,王路之看着十八九岁的战士往火里冲,心里真痛苦。但他的痛苦无处表露也无法表露,只能像岩石一样用坚硬化解痛楚。

    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陈伟明在火场上尽显大将风度,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陈伟明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对安排阵地、确定扑救重点,乃至配置兵力、泡沫供给等大事项、大决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夜到天明,王路之接到许多上级领导的电话,询问、关切、指导,王路之一律用高昂的斗志回答:“没问题,请领导放心!”放下电话,他对李金华说:“金华,拼吧,咱们都要有心理准备,死在这个火场上。”

    王路之再度赶到37号罐附近,见水泥车司机距火100米不敢往前开了,火高30多米,人都麻爪了。王路之下令,“押着他们把车开上去”。保命是人的本能,但距火20米、10米甚至3米之地有战士苦斗,这时候谁也不能临阵脱逃。

    营口市公安消防支队到达火场,王路之把他们派往二甲苯罐区,保证这个库区最大的**不爆炸。

    王路之在火场转了一夜,官兵们反反复复与火开展拉锯战。天亮了,又到各战区巡视一周。他觉得火势基本被控制住了,没再蔓延。大连支队官兵舍命关阀断料,发挥关键作用。王路之这时觉得心里有点数了。他想了想,心里涌出信心:“这火能整住。”

    17日7点,王路之又把各支队领导和灭火专家请来商量下一步举措。把现场参战兵员、车辆、泡沫和水量统计了一遍。

    大家评判火情,说阀已关了,火已围住,各道防线已把火势包围合拢,下一步该干什么?

    王路之问大家“可不可以发动总攻”,大家认为时机已到,总攻没问题,跃跃欲试。

    事实上,王路之特别愿意提到“总攻”这个词,也欣慰于战友们认同总攻的时机已经到来。但他还要在心里再三斟酌,如果发起总攻,一举消不灭有什么后果?要承担多大风险?400吨泡沫喷泻而尽,火没灭怎么办?目前,2000多名官兵已经到了体力和意志力的极限,越往后拖,越人困马乏。况且,高层乃至全国人民都在盼着灭掉这场火。总攻?还是再找一个时机总攻?

    这时候,在权衡的天平上,王路之深知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既不错过战机,又不盲动。盲动就是拿几千官兵的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