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泡面首富-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齐刷刷的鼓掌,同时更加好奇,这经过改良的古典汉制婚礼,究竟是什么样子。
“其一也,纳采!”司仪高声喊道,声音伴随着话筒,传遍了整个体育场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看着台上的情景。
“请男方婚媒!”司仪紧接着喊道,一个穿着五颜六色的女子出现在了舞台的上,更加神秘的是,这个媒婆的手中,还捧着一个巨大的盒子,让人不由得对里面的东西产生了好奇。
杰克·奥伦斯和艾伦·阿德汗看到这个没人不由的吓了一跳,这不是东明珠吗?
两人这才看向东明珠的位置,发现人已经不在了,原来是跑去当媒人去了。
只见捧着大盒子的媒人东明珠走到了舞台的另一端,此时有另一个穿着雍容华贵的妇人,早早的在那里等着东明珠这个媒人。
这两个外国人不认识这个雍容华贵的妇人的身份,但不少人却认了出来,这个妇人不就是倪光南的老婆吗?怎么变成了朱秋水的家长了?
之所以请倪光南的老婆来当这个女方的家长,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朱秋水的母亲一边都是俄罗斯人,现在已经断绝了联系了。而男方的亲属虽然还在,但因为朱秋水那个不靠谱的爸爸,所以关系也不是很好,朱秋水干脆就请倪光南的老婆来一张自己的长辈。
毕竟倪光南和贾老板的关系,基本上已经宛若父子了,请倪光南的老婆,正好合适。
只听东明珠笑道“夫人,有喜了,我替我们家公子请媒来了,我家公子对小姐一见倾心,愿永结同心,百年好合。”
“甚好,可带纳采之礼吗?”倪光南的老婆显然有些紧张,说完的声音都有些哆嗦,毕竟她从来没有在几万人的婚礼上干过这样的事情。
“自然带了!”东明珠点点头,然后打开了手中的礼盒,此时正在拍摄的摄像机镜头给了你和一个特写,所有人,包括市长和市高官在内,都瞪大了眼睛,想要看看这个礼盒里面装着究竟是什么东西。
结果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当礼盒缓缓打开之后,里面居然是一个活物,而且还正在挣扎之中,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这是什么动物?看上去像鸭子,又像鹅?”有人惊呼道。
“你瞎呀,这是大雁!”有识货的人道。
“古人常云,鸿雁传书,原来如此!”还有多多少少懂一些的人,歪头晃脑的说道。
在华夏古代,从周朝开始,就以大雁作为纳采的礼物,凡是男方家属提亲,都要送一只大雁过去,作为纳采之礼。
“善!放生!”女方大妇点点头,然后用剪刀轻轻的剪下了束缚着大雁的绳索,这个大雁扑腾了一下,然后立刻振翅高飞,飞向了天空之中,久久不见了身影。
其实在古代,送的大雁是要吃掉的,不过贾老板觉得这在婚礼上有些太残忍,于是干脆从杀生变成放生,也算是求个善果了。
“纳采本应在婚前进行,然此乃父母之言,媒妁之命,封建之陋习也。所以我们决定,将纳采之礼直接放在婚礼上进行,成为婚礼仪式的一部分!”司仪大声的解释道。
这位司仪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是,随着贾老板的这只大雁飞起来,若干年后,大雁养殖成为了一项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大项目!
第604章 纳吉
“其二也,纳名!”司仪再一次高声喊道。
紧接着,媒人东明珠就像女方的夫人问道“不知小姐芳名何许,祖籍,生辰八字何如?”
“善,小女姓朱,名喜水,先祖乃大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皇帝朱元璋,其传十七子岷庄王,又传544年,筚路蓝缕,使有小女。”
“这新娘居然是帝王之后!”听到女方报出了名字和祖籍之后,整个会场一片哗然,想不到贾老板娶的居然是一个帝王之后,这身份也太尊贵了吧!
“尊贵个屁,我姓李,我也是李世民的后人来着!”当然了,也有人不以为意,毕竟正在要纠结自己额祖宗的话,那在场最少有30%的人可以说自己是皇室后代了。
“小女生辰壬子年戊申月丁丑日庚子时!”天可怜见,天知道倪光南这已经60多的老婆,为了背下这有些绕口的生辰八字,花了多少时间和功夫!
“敢问文媒,不知公子尊讳,祖籍,生辰八字何如?”问完了女方之后,自然就轮到要问男方的名字了。
“我家公子姓贾,名亚鹏,先祖乃西汉太傅贾谊是也”
“我家公子生于庚戌年丁亥月庚寅日乙酉时!”
讲道理,贾老板也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是谁,毕竟他父母也没说呀,祖宗也没有留下族谱,贾老板甚至连一些旁系亲属也不认识。
于是索性就给自己弄了一个祖宗出来。
姓贾的顶尖名人不算太多,就一个西汉的贾谊,东汉末年的贾逵,还有南宋的贾似道。
不过贾逵生了个孙女贾南风,直接毁了东晋。
而贾似道又是曾经和秦桧相提并论的奸臣,贾老板当然不可能认这两个人当祖宗,只有贾谊比较合适。
当年贾谊虽然有大才,但是因为政治斗争的原因,最后不得不成为长沙王太傅,乃至于老死在了长沙。滕王阁上王勃的一句屈贾谊于长沙,也算是和豫章有缘了,所以贾老板就认了贾谊这个老祖宗。
“大善!”东明珠和对方同时行了个礼,高呼一声,算是结束了纳名的环节。
“其三也,纳吉”在纳名之后就是纳吉了。
随着司仪的声音落下,就有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从后台走了出来,坐在了舞台正中央,一个早已准备好的香案前,媒人东明珠则连忙走上前去,向这位道士行了一个礼。
“两位新人的生辰八字可曾齐备?”道士看到了东明珠,朗声问道。
“已经备齐!”东明珠点了点头,就立刻有两个穿着侍女服的侍女,各自捧着两张红绸从舞台两端走了出来,这红绸上面用金色的粉末写个字,自然就是双方的生辰八字了。
“善!”道士又问“百炼情火与千年龙骨可有?”
“已经齐备!”东明珠话音落下,又有两位侍女,一个端着一个金色铜制的火盆,另一个手捧一个龟壳,也舞台两端也各自走了出来。
“上善!”道士高呼一声,等到三样物品齐备,就先把龟壳放入火中,等到大火煅烧了一分钟左右,然后就将写着双方生辰八字的红绸也投入了火中,最后道士手中抓起一把粉末往火盆里面一丢,大火瞬间覆盖了整个舞台,把众人都给吓了一跳。
不过这火来的也快,去的也快,等到火焰结束之后,这道士用铁钳将龟壳从火盆里面夹了出来,然后似乎在仔细观察龟壳上面的纹路,然后面露大喜之色道“两位新人乃佳偶天成,天作之合,三生三世,命中注定的有情之人,贫道在这里恭喜两位了!”
“同时,贫道会将今日之盛况,刻于这龙骨之上,永传后世”道士端着手中名曰龙骨,其实就是乌龟壳的东西说道。
听到道士的话,整个会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就是我们华夏的古典婚礼呀!”一旁的一个中年男子感动的都快要哭了“这就是从商周时期传下来的甲骨文的来历呀!”
“先生,您说的是什么意思?”一旁的艾伦·阿德汗忍不住问道,不过他似乎忘了,他自己不会说中文,所以问出来的居然是英文。
不过更没有想到的是,身旁方才说话的人,居然也懂英文,而且英文相当的流利,直接就对艾伦·阿德汗科普道。
“龙骨,就是乌龟的壳,在我们华夏的古时候被称为龙骨。大约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00年之间,我们华夏殷商时期,古人在举办婚礼,出征,祭祀等等大型典礼的时候,都会使用这种将乌龟壳投入火中的方式来进行占卜,也就是你们西方人说的寓言。”
“那些厉害的巫师,能够根据乌龟壳被大火烧出来的裂痕,来推算出未来的情况如何,然后将这件事情刻在乌龟壳上,埋入地下,从而永存于万世。”
“这是我华夏已经断绝了3000多年的传统呀,想不到今日在婚礼上居然重现了,老夫实在是太感动了!!”这个老人说着说着就忍不住哭了,他其实就是贾老板这一次请来,负责规划和布置婚礼现场的北大教授。
这位教授还以为这一次的婚礼只是复制大汉时期的婚礼现场而已,没想到居然连龙骨占卜这样殷商时期的传统都一并复制了过来,这位教授当然就感动的哭了。
虽然现场的其他华夏人并没有教授这么渊博的学识,但他们本能的都能够感受到一股来自远古洪荒的气息在整个婚礼现场弥散着。
整个会场顿时无比的安静和肃穆了起来,仿佛大家都能够感受到3000年来华夏的传统与文化。
好吧,虽然理念是这样的没错,但贾老板哪里知道3000年前,商周时期真正进行占卜时候的典礼是咋样的。
当然,贾老板要是认真考究的话,也能够考究出一点门道出来。不过商丘时期真正的典礼又太麻烦了,别的不说,光是在进行占卜的时候,要杀掉三牲,又或者是干脆杀人来祭祀占卜的习俗,贾老板就肯定不会复原的。
所以贾老板干脆就来了个大杂烩,按照现代人最方便的样子,还有想象中的古典仪式,结合着搞出了这么个纳吉的仪式出来。
另外如果真正的是烧乌龟壳占卜的话,这乌龟壳不烧个半个小时以上,是不会出现纹路的。
贾老板可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而且万一真烧出什么不吉利的纹路出来咋整?这婚还不结了吗?
所以乌龟壳上没有烧出任何的纹路出来,那个道士就是在全程演戏而已,反正不管是否真的出现了纹路,他说出来的毕竟是吉祥的话语出来。
简单地说,这就是个套路而已。
但其中所蕴含的仪式感,却非常的强烈的,而且今天的事情,未来也会真真切切的刻在乌龟壳上面,被贾老板好好的珍藏着。
大约在几百年以后,这个乌龟壳不知道怎么的就出现在了拍卖市场上,最后拍出了10亿地球币的价格,被称为史上最贵的乌龟壳。
“太厉害了,这就是华夏人的古典婚礼吗?实在是太厉害了,比我们米国人的婚礼,不知道要好看多少倍呀!!”艾伦·阿德汗一边用力的鼓掌,一遍兴奋的说道。
而杰克·奥伦斯也忍不住点点头,确实,华夏人的婚礼确实太酷炫了,搞得他都忍不住想要给自己的婚礼,也照着套路来了。
也不知道教堂里面的牧师,愿不愿意和这道士一样,一同来烧乌龟壳。
第605章 抬轿子
“其四也,纳征”司仪继续主持着典礼道。
纳征又是什么?
正当观众们好奇不已的时候,一阵锣鼓喧天的声音响了起来,然后众人就看到,在体育场的入口处,有一队穿着红色喜服的年轻人,敲锣打鼓的就走了出来。
这一对人马里面,有吹唢呐的,有敲锣的,有打大鼓的,大腰鼓的,有吹笙,有拉二胡的,甚至还有坐在一辆平板车上,有人拉着弹琴的。
反正华夏各色传统乐器都在这么一支队伍里面,吹着喜庆的乐曲。
而这样一支队伍也是华夏老百姓对熟悉的,台下就有人反应过来了,惊呼道“这不就是咱们村里的唢呐队吗!”
在一阵敲锣打鼓的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