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一小部分成为渤海国的臣民,其他的才是融入突厥和新罗。所以,高句丽实际上是彻底湮灭于历史长河,它的建立和灭亡,都跟棒子没什么关系,仅仅是因为地域接近,所以被棒子强行认爹,完成现实中的政治诉求而已。”
    众人都不由得跃跃欲试:“那我们怎么打?快点,迫不及待了!”
    楚歌考虑了一下:“如果按照历史上真实的征讨高句丽之战,那其实很简单。
    “首先在野战中,高句丽军是彻底被梁军按在地上摩擦的。
    “我们要解决的,是攻城战,怎么能快速地在古代那种条件下攻克高句丽的坚城。
    “这一点其实也不会太难,毕竟我们有神机玩家,可以制造各种大型的攻城器械。
    “而且当初太宗其实差一点就打下安市城了,但运气实在是有点离谱。
    “当时梁军花了很大的力气在外面修筑土山,想要借着土山登城。结果修到一半,土山竟然倒塌,压塌了城墙。
    “本来梁军此时如果一拥而上就能破城,结果当时负责修筑土山的官员玩忽职守,没在那里,结果反而是高句丽的军队从城中冲出来占据了土山,梁军全白忙活了。
    “但凡当时是个靠谱的人在,安市城都已经拿下了。
    “当然,既然是归序者远征,那肯定不会这么简单。恐怕妖魔那边会有一些新的难题。”
    众人正说着,就感到整个大地开始隆隆震颤起来!
    无边无际的黑气瞬间弥漫,将前方的山川河流以及城池全都覆盖。
    妖魔的力量逐渐蔓延开来,这种强大的气势相较于之前每次玩家们和妖魔的大战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与此同时,归序者城塞也劈波斩浪,从辽泽中撕裂大地、破土而出,与妖魔所占领的区域对峙!
    当然,这两个地方实际上相聚非常远,辽泽可以看成是梁太宗率军征讨高句丽的行军路线起点。
    也就是说,双方将要在这片十分广袤的大地上,决出胜负!


第340章 准备问题
    只是众人等了一会儿,却发现玩家们仍旧在归序者城塞中等待着。
    而且,也没有看到任何的npc出现。
    妖魔的力量仍旧在远方不断地翻腾,但时间就好像静止了一样。
    “什么情况?”
    玩家们稍微有些诧异。
    但很快,在归序者城塞上空的广阔空间内,出现了……
    一个问题。
    没错,就是一个用巨大化的字体写出来的问题。
    【本次出征高句丽,你认为应该带多少兵马?】
    【甲:五万到八万】
    【乙:八万到十二万】
    【丙:十二万到二十万】
    【丁:二十万到五十万】
    玩家们有些惊讶:“咦?怎么还有无奖问答环节啊?”
    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许多人都纷纷望向楚歌所在的方向。
    就在这时,四个选项下场出现了一条浓重的墨迹,就像是进度条。
    显然,玩家们脑海中有了猜测之后,就会直接选定选项。而根据选择该选项的玩家多少,这条选项下方的进度条就会增长多少。
    最终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就会成为答桉。
    楚歌一看选项,丙、丁选的人数都不少,而且还都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互不相让。
    他瞬间有些着急,喊道:“选乙!乙!”
    一些文士玩家也跟着喊,终于,选择乙的玩家数量开始稳定增长。
    还有玩家非常纳闷。
    “为什么选乙?”
    “是啊,八万到十二万?这人也太少了!”
    “高句丽不好打啊,这怎么看都是灭国之战,带五十万也不嫌多啊!二十万应该是底线了吧?”
    楚歌有些无奈,赶忙向众人解释。
    “兵在精不在多!
    “史料上太宗皇帝征讨高句丽,只带了十万人,陆军六万、水军四万。
    “前朝倒是有一位皇帝迷信征讨高句丽应该多多益善,直接搞了个百万大军,甚至前队都到战场了,后队都还没有出发。
    “结果呢?不战自溃。
    “此去高句丽山高路远、后勤保障的压力很大。八万到十二万的数量就刚刚好,再多了,不仅影响后勤,也会影响梁朝正常的农业生产,对国力损害太大了!
    “既然能用十万人打赢,就没必要再多征兵。”
    玩家们这才恍然。
    很多人能想到后勤困难这一层,却往往想不到影响农业生产这一层。
    古代的军人往往也都是壮劳力,如果太多人去征战的话,庄稼就没人收了,对整个国家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这道题算是过关了,但还有下一道题。
    【是否允许突厥、奚、契丹、高昌出兵协同作战?】
    【甲:是】
    【乙:否】
    这一条就简单多了,大部分玩家都选了是。
    毕竟是天可汗嘛,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梁朝兵锋所指,大量的周边民族也会协同作战,甚至比梁军还要作战更加英勇。
    甚至有些小国的国王,宁可不要国王之位,也要为梁朝效力,把这份荣耀看得比国王之位还要更重。
    这也是一件相当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了。
    【此次出征,府兵、募兵的比例如何分配?】
    【甲:府兵七成,募兵三成】
    【乙:府兵五成,募兵五成】
    【丙:府兵三成,募兵七成】
    这个问题又把不少玩家给难住了,最大的迷惑项当然是甲。
    大部分玩家都知道,梁初是以府兵制为主的,后来过了很多年之后,由于土地兼并问题,府兵制渐渐难以支持,才逐渐转向募兵制。
    所以大多数人都以为此时还是府兵占多数。
    楚歌解释道:“乙!
    “虽然梁初是以府兵制为主,但这次却进行了大规模的募兵,募兵规模应该到不了七成,但绝对到了五成。
    “太宗皇帝一方面是出于自愿原则,尽量避免拉壮丁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保护民力,尽量不影响各地正常的生产生活。
    “但府兵也还是要占据重要地位的,毕竟府兵此时的战斗力更高。”
    如果是纯府兵的话,基本上是平均抽调,缺乏弹性。而募兵则可以保证各地的生产活动都正常进行。
    【是否取消沿途各地的接驾?】
    【甲:是】
    【乙:否】
    【此次出征,让谁负责运粮?】
    【甲:韦挺】
    【乙:李道裕】
    很快,玩家们全都答完了,这两个问题也不难,答桉都是乙。
    其实这些征讨高句丽的前期准备工作查一查史料都有,但并不是每个玩家都知道。
    从这些问题就能看出来,这次梁太宗征讨高句丽,其实对国力没什么太大的影响,而且是准备十分充分,所以才得到了当时百姓的踊跃支持。
    想当初前朝皇帝征讨高句丽的时候,百姓的反应是:无向辽东浪死歌。
    压根不想去打仗,而且有的地方干脆揭竿而起。
    而梁太宗征讨高句丽的时候,百姓的反应是:争先恐后要从军。
    史料记载,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
    也就是说,招募十个人,就有一百个人报名;招募一百个人,就有一千个人报名。
    官府最后不得已,只能优中选优,而那些落选的,只能郁闷地叹气。
    甚至还有很多人压根不管招募的命令,直接组成私军前来投效,主动申请上战场。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
    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跟着秦王就是躺赢局,根本不存在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每次攻伐都能获得大量的财宝赏赐,还会有勋功爵位赏赐。
    秦王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一向是赏罚分明、康慨大方,所以百姓们毫不怀疑此行的收获。
    很快,玩家们居高临下,从归序者城塞中看到一支大军渡过辽水,开始抵达辽东城下。
    其实在梁太宗的大军真正抵达辽东之前,这里的战争就已经打响了。
    李勣在大军还未抵达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他表面上在营州柳城大造声势,让高句丽以为他会在辽泽以南的怀远镇渡过辽水。
    但实际上,李勣却选择从辽泽以北的通定镇渡过辽河,攻击玄菟城,打了高句丽一个措手不及。
    在李勣和李道宗两人的声东击西之下,高句丽原本在辽泽以东顺着辽河建造的长城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被绕过,变成了马奇诺防线。
    高句丽守军闭门不出,根本不敢出来打。
    于是李勣和李道宗以很快的速度拿下玄菟城,又拿下盖牟城,获得了两万多的人口和十多万石的粮食。
    而此时,高句丽的主力大军还以为梁军会从辽泽南边的怀远镇渡河,所以主力都还集中在怀远镇以东的辽东城、白岩城和安市城。
    而这三个城池,恰好也是梁太宗此时征讨高句丽时所需要重点攻打的三座城池。
    只是玩家们此时……有些不高兴了。
    “啥意思啊?”
    “怎么还不让我们出去啊!”
    “喂喂喂?游戏出bug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参战啊!”
    玩家们全都在归序者城塞中急得跳脚,但没办法,归序者城塞外围就像是有一道屏障,将这些人全都拦住了。
    只能眼睁睁地当观众和气氛组,看着梁军表演。
    许多人看着梁太宗的行军路线有些疑惑。
    “咦,为什么不走辽西走廊啊?”
    此时玩家们基本上处于一种上帝视角,面前有一张巨大的战场形势图,能够清楚地看到双方军队的动向。
    在李勣和李道攻下玄菟城、盖牟城并突破高句丽的长城防线后,梁太宗也率领主力大军渡过了辽泽。
    但渡过辽泽这件事情,本身就有些奇怪。
    因为许多玩家对古代地理知识都是比较了解的,他们知道从中原到辽东其实有一条更好走的路,就是辽西走廊。
    所谓的辽西走廊,就是山海关、锦州一线。
    这里地势平坦、开阔,便于行军,怎么看都比梁太宗此时选择的路线要更加好走。
    楚歌解释道:“很简单,因为辽西走廊是因为地形变化、海岸线东移,在齐朝之后才出现的。”
    玩家们这才恍然大悟。
    梁太宗走蓟州、营州、辽泽一线,并不是他为了故意绕远、翻越崇山峻岭,而仅仅是因为当时这是征讨高句丽唯一可行的一条路线。
    很快,梁军渡过辽水、抵达辽东城下。而李道宗与李勣的先锋军也南下,遥相呼应。
    高句丽援军四万人,沿着汤河向辽东城方向救援。
    李道宗二话不说,带着四千骑兵就冲了上去。
    双方一通激战,焦灼之际,李勣率军前来支援,硬是将四万人堵在辽东城外。
    如果这四万人进入辽东城,城中又有大量的粮食物资,再想拿下这座城池就难上加难了。
    很快,梁太宗来到辽东城,犒赏李勣、李道宗之后亲自指挥攻城,很快攻陷辽东城,杀高句丽守军一万多人,俘虏五万多人,米五十万石。
    这些粮食,直接就实现了“因粮于敌”的构想,让梁军根本不需要再依赖后方漫长的补给线。
    这些米足够梁军吃上大半年,可以说是这次出征高句丽所需的全部粮食差不多都解决了。
    能够拿下辽东城,李道宗决定以四千对四万、将高句丽援军挡在辽东城外围是关键。否则放任这四万人进入城中,再想攻城就难上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