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更是让突利可汗自豪不已。
    如果有可能的话,突利可汗倒是真的想去一趟长安,与秦王见一见、当面正式地完成结拜仪式。
    然而就在这时,营帐外突然骚动了起来。
    “启禀大汗,不好了!
    “梁军,梁军杀过来了!”
    突利可汗不由得大惊失色:“什么?!”
    他赶忙起身离开营帐,飞身上马。
    此时,整个突厥人绵延数里的大营都骚动起来,无数突厥骑兵慌慌张张地从营帐中出来,各自拿好兵器上马。
    而在骑着战马、冒着滂沱大雨、踩着泥泞冲出大营之后,突利可汗总算是稍微松了一口气。
    还好,梁军还没来。
    突厥人的斥候发现得还比较及时。
    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毕竟也是草原上能征善战之辈,在这种时候也没有放松警惕,而是将游骑散出去,时刻提防。
    否则,若是被梁军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大营近处,一通冲杀,那恐怕十余万大军就要当场土崩瓦解。
    而现在,梁军骑兵正在飞快地向突厥大营赶来。
    突利可汗骑着战马立于高处,在漆黑的夜里奋力远眺。
    只见不远处的谷地中,梁军正在冒雨急进!
    为首的梁军将领全都披挂整齐,铠甲被雨水冲刷得锃亮,虽然大雨滂沱,但在微弱的光线照射下还是隐约看到森然的寒光。
    铠甲、大刀、马槊。
    这些兵器武装之下的梁军,在遇上突厥人披甲率很低、以骑射为主要作战方式的轻骑兵时,将会拥有极大的优势。
    突利可汗看向身后,已经陆续有大量的小头领带着骑兵赶到。
    只是他们看到梁军冒雨急进的样子之后,却全都面带骇然、沉默不语。
    显然,他们完全没想到这支军队竟然会选择在这种时候进攻!
    午夜时分,暴雨滂沱,一般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打仗,恐怕连正常行军都做不到。
    后世邓元敬将军练兵时,就曾让士兵在滂沱大雨中在操场上站了整整一天,而全军无人动弹一下。
    由此可见军纪之严明、战力之强悍。
    而此时的梁军并不是在滂沱大雨中站军姿,而是急行而进、要与突厥人决一死战。
    这种行为带来的压迫感,可要比在雨中站军姿要强大太多了!
    突厥人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
    很快,梁军已经冲到近前,在危险范围之内徘回。
    突利可汗赶忙喊道:“秦王何在?”
    梁军中,为首的一骑快速上前:“我便是!”
    突利可汗赶忙说道:“我乃突利可汗!秦王白日里说与我有香火之情,我深以为然!如今秦王带领梁军突然来我帐前,是何意?”
    对面正在扮演秦王的李鸿运,状态其实也并不好。
    冒雨急进的后果是,所有梁军几乎全身上下都被雨水浇透,而大雨滂沱中,雨点拍打着头盔和脸面,基本上也看不太清楚前方。
    道路泥泞,能冲到这里已经相当不容易。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突厥人安排了斥候在附近警戒,此时已经快速地整备起来,想要出其不意直接突入营中大杀四方,已经不可能了。
    此时如果真的打起来,梁军虽然也能占据一些优势,但变数太多,并不稳妥。
    李鸿运立刻说道:“此地乃我梁朝疆域,我军往来自由,何须向突厥人解释?
    “反倒是你们,兴兵犯我疆界、深入我梁朝腹地,说是申固盟约,却全然没有撤兵的打算。
    “突利可汗,念在你我二人的兄弟之情上,本王现在就与你说清利害。
    “你们突厥人之所以仍旧留在这里,无非是想等雨过天晴之后再继续掳掠!本王又岂会上当?
    “如今积雨弥时,弓胶俱解,道路泥泞,弓马不利。而我梁军屋居火食、刀槊锋利,以逸制劳,攻则必胜!
    “本王本可直接率兵冲你营帐,让你们有来无回,但你们突厥人虽已背约,梁朝却是礼仪之邦。
    “故而本王只给你们一个时辰考虑!
    “你去见颉利可汗,告诉他,若要打,今晚便一决胜负!既然是你突厥人先背约,那么到时不论大战结果如何,我梁朝与突厥便是不死不休之局!
    “若是还想申固盟约,便立刻遣使前来,约定停战,各自撤兵!”
    突利可汗赶忙说道:“秦王稍安勿躁,我这就去通知颉利可汗!”
    说罢,他对身边人低声叮嘱几句,便立刻拍马赶往颉利可汗的营帐。
    而李鸿运带着的梁军,则是在暴雨中沉默着,与突厥骑兵对峙。


第307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
    暴雨中,突利可汗带着几名亲随,直奔颉利可汗的营帐。
    果然,颉利可汗也已经得到了消息,此时也穿戴整齐,甚至已经上马。
    见到突利可汗之后,颉利可汗这才没有立刻领兵出战,而是问他此时具体的形势。
    突利可汗赶忙将秦王的说辞复述了一遍。
    颉利可汗面沉似水,盯着突利可汗问道:“那依你之间,该当如何?”
    突利可汗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道:“不如……遣使议和,退兵。”
    颉利可汗不由得大怒,呵斥道:“我十数万大兵压境,一战未打便退兵?若是,退了,天下人要如何看我!
    “你实话实说,是不是与秦王有了密谋!”
    突利可汗一惊,赶忙翻身下马,跪地发誓:“大汗明察,绝无此事!我完全是站在突厥的角度考虑的!”
    颉利可汗有些烦躁地骑着战马在泥泞中来回踱步,脸色相当难看。
    本该是突厥中利益最为一致的两个人,此时却心生嫌隙。
    突利可汗为什么会希望议和、退兵?
    因为在他看来,于公于私,这都是最好的结果。
    于公,他完全不认为突厥人此时能打赢秦王。
    突厥人并不知道秦王的虚实,之前五陇坂上退兵,其实已经是被秦王逼得退了一步。
    如果这段时间过去了,让突厥人回过味来,他们可能就会明白梁军是外强中干。否则,为什么突厥人退回大营之后梁军也不敢做什么?
    而就在突厥人回到营中,暴雨滂沱,他们准备入睡的时候,秦王带着梁军在暴雨中急进,做出一副要在这种极端不利情况下与突厥人玉石俱焚的姿态,自然是让突厥人上下震恐。
    他们并不知道秦王到底安排了什么样的后手、做了什么样的准备,也不知道秦王是从何而来的自信。
    但这种强硬的姿态,已经进一步强化了今天白天在五陇坂上感觉。
    那就是:秦王完全不惧怕与突厥人全面开战,甚至胸有成竹,就等突厥人先给一个由头,他就要动手了。
    突利可汗受到的惊吓远比颉利可汗要大得多,毕竟秦王带兵先扑向了他的营帐,俨然是要拿他做突破口的意思。
    于私,突利可汗也不认为应该与秦王开战。
    今天白天的时候,秦王在两军阵前给足了突利可汗面子,这让突利可汗已经有些倒向秦王一方。
    而这次秦王明明可以一言不合直接开打,却冒着被突厥人反包的风险,给了突利可汗一个时辰的时间,让他来说服颉利可汗。
    这说明什么?
    第一,秦王先找自己谈话而不是找颉利可汗,这说明秦王对自己更有好感,香火之情并不只是嘴上说说。
    秦王如此够义气,那么突利可汗作为草原人,也该有应尽的礼节。
    而且,秦王对自己比对颉利可汗更为重视,这也让突利可汗觉得有点飘。
    第二,秦王冒着被突厥人反包的危险给了突利可汗一个时辰,这意味着秦王信任突利可汗,而且,秦王并不怕开战。
    他自信,即便突厥人反悔开战,他也能带着梁军把突厥人狠狠地收拾一顿。
    如果真打起来了,那么突利可汗可谓是输人又输阵。
    输人,是说秦王这位结拜兄弟给足了他面子,但他却背信弃义、背后捅刀;而正如秦王所说,在暴雨滂沱的深夜作战,突厥人输阵的概率也很大。
    突利可汗不想冒这个险,也丢不起这个人。
    颉利可汗显然十分烦躁。
    秦王的极限施压,让他产生受迫性失误的可能性再次大增。
    正如秦王所说的,只给了他一个时辰。而这一个时辰中,还要算上突利可汗赶来与返回的时间。
    颉利可汗当然不敢赌秦王是在虚张声势,因为秦王一向说话算话。
    其实颉利可汗是想打的,十多万大军费了这么大劲深入梁朝境内,难道是来旅游观光的吗?
    光是沿途吃掉的牛羊,就已经不计其数。
    如果没拿到太多的东西,就这样回去了,自己这个可汗的威信恐怕是要大大受损。
    但突利可汗坚决要求退兵的态度,他也不能不考虑。
    毕竟突利可汗是地位仅次于他的人,这仗真要打起来,还要指望突利可汗出力。
    如果突利可汗不想打,且不说他反水,就算他只是出工不出力,这一战的结果都不会乐观。
    那么,颉利可汗赌得起吗?
    他敢不敢赌,真的打起来,突利可汗会尽心尽力地打?
    敢不敢赌在这样暴雨滂沱的午夜,突厥人能在铠甲、武器都全面劣势的情况下打赢梁军精锐?
    敢不敢赌秦王没有安排强有力的后手?
    最终的答桉,是否定的。
    有时候,角力的双方力量差距并不悬殊。
    可一旦某一方开始后退,那么这种颓势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再也止不住。
    反复思量许久,颉利可汗这才说道:“你与阿史那思摩,去与秦王议和,请与梁朝和亲。”
    ……
    议和的结果,是秦王答应了突厥人和亲的请求,同时赠送了一些金帛财物,而突厥人则是赠予了一些牛羊作为回礼。
    如此一来,双方都得到了可以接受的结果。
    突厥人跑了这么一大圈,又被秦王当众斥责了一番,颉利可汗需要一个台阶下。
    而秦王虽然做出了十分强硬的姿态,但他也知道此时与突厥全面开战并不明智,所以也就交出了一些金帛财物,做出了适当的让步。
    完成了武德七年的挑战之后,剩下的,就只有武德九年的渭水之盟了。
    而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李鸿运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问题:渭水之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突兀的事件,它是梁朝与突厥人矛盾的一个总爆发。
    其实早在梁朝还未起兵平定天下的时候,突厥人就已经对中原虎视眈眈。
    而梁高祖在最初,也不过是突厥人扶持的其中一支而已。
    在梁朝统一之后,突厥人便开始频繁南侵。
    这些南侵虽然也记载在史册上,但后人想到梁朝与突厥人的关系时,往往只会想到梁朝没过几年就灭了突厥,所以会以为突厥根本不是什么心腹大患。
    但真正身临其境地体验一番之后,李鸿运却发现,其实突厥的每一次南侵全都是危机四伏。
    而一着不慎,就很有可能会让靖平之变提前上演。
    如果按照梁高祖与太子的想法,将京师前往樊邓会怎么样?
    突厥人必然更加肆无忌惮地南下,在长安、河东甚至河北等地长驱直入。
    到时候,这三个地方都将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长安和关中地区,既然要迁走,那么焚城、移民是必然结果。但是,那么多百姓在关中地区都有自己的土地,必然是故土难舍。
    所以,再怎么迁,富庶的关中地区也仍旧保留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