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齐惠宗、齐英宗和韦太后这三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都对韩甫岳将军感激不已。
    毕竟这么长的时间,各种风言风语也都传到了金国。他们隐约听说在韩甫岳将军打出数次大捷之后,齐高宗却突然要退兵。是韩甫岳将军顶住压力,在没有齐朝后勤支援的情况下又在朱仙镇打出一次大捷。
    而这次他们之所以能回到齐朝,也不是因为齐高宗,而是因为韩甫岳将军。
    这一条并没有写在齐金两国的和议中,反而是写在昭义军与金国的和议中。
    具体是谁把他们捞出来的,这些人心里门清。
    而此时,面对仍旧在表面上愿意恭守臣节的韩甫岳将军,他们自然是感恩戴德了。
    赵海平不由得感慨,有时候人就是这样。
    都说夷狄是禽兽,畏威而不怀德,这些狗皇帝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毫不怀疑,如果让齐惠宗、齐英宗坐在齐高宗的位子上,韩甫岳将军多半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不被冤杀,最好也不过是个郁郁而终。
    可等这两个皇帝被掳掠到金国吃尽苦头之后,面对一个拥兵自重、听封不听调的韩甫岳将军,却是感激涕零,比见到亲爹还要亲。
    总之,一番表演之后,赵海平暂时将二圣的车驾留在大名府。
    此时,赵海平已经将昭义军的主力驻扎在大名府,作为实际上的京师。
    东平是伪楚的都城,赵海平之前在那里驻扎,只是为了尽快消化伪楚留下的账册资料等等,全面接管伪楚的统治区域。但东平毕竟太偏了。
    更合适作为京师的地方只有两个,一个是齐朝原本的京师大梁,另一个就是之前的北都大名府。
    伪楚没有留在大名府,是因为大名府民间的反抗力量太强,而这对于赵海平来说,反而是个优点。
    至于为什么没去之前齐朝的京师大梁……
    因为这里是齐朝旧都,政治意味太浓厚。昭义军如果真的选择了这里,谋朝篡位的意思有点太明显,而且这里太靠南,也容易让齐朝有一些不太好的联想。
    所以最终还是选择更靠近金人的大名府,用于表示昭义军的主要目标还是要北上抗金的。
    当晚,赵海平设宴款待。
    等两位皇帝和韦太后在大名府休息两三日之后,再派人护送到南方,送给齐高宗。
    宴会上,两位皇帝和太后自然是坐上尊位,赵海平所扮演的韩甫岳将军,还是恭恭敬敬地以臣子的礼节来对待他们。
    直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现场的气氛烘托得差不多了,赵海平才在宴席上“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道:“罪臣,罪该万死!”
    齐英宗有些慌了,赶忙离席将赵海平扶起来:“韩将军快快请起!这是为何啊?”
    齐惠宗年老多病,现在已经走路都带喘,而韦太后也不便离席,但他们也都关切地看着。
    赵海平瞬间演技爆发,有些动容地说道:“末将迁延日久,此时才将二圣迎回,不能尽为臣的职责,让二圣在敌国受尽屈辱,此一罪也!
    “不能收复燕云、直捣黄龙,杀尽金人为我齐朝雪耻,这是末将的无能,此二罪也!
    “昭义军不受朝廷节制,私自抗金、迎还二圣,僭越了为臣之道,此三罪也!
    “末将便是有万般不得已,也是罪该万死!”
    齐英宗赶忙说道:“韩将军,此言差矣!若是没有韩将军,朕等恐怕要老死于五国城,又如何能回到齐朝?至于其他……哎,今日大喜之日,不说了,不说了。”
    又是一番令人感动的君臣相合之后,众人这才各自离席,回去休息。
    只是赵海平的这番表演,却让两位皇帝以及韦太后,心中发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
    ……
    第二天一大早,齐英宗去给齐惠宗问安。
    “父皇,昨日韩将军的那番话,您怎么看?”齐英宗见韦太后不在,低声问道。
    齐惠宗咳了两声,有气无力地说道:“还能怎么看?这国家大事,已经不是我们父子二人能左右的了。”
    齐英宗又说道:“可是父皇,回到齐朝之后,若是九弟不喜,又该如何?”
    齐惠宗瞥了他一眼:“朕已经老了,只想葬于故土,至于你……好自为之吧!”
    父子二人互相试探一番,显然对彼此的想法心知肚明,但却又无法达成一致。
    齐英宗只好默然告退。
    齐惠宗长叹一声,坐在椅子上微微闭上双眼,不再想这些事情。
    ……
    齐英宗回到自己的住所,却有些坐立不安起来。
    他在庭院中不断踱步。
    这两个皇帝虽然在靖平之变的时候很蠢,但在金人那边经历了这么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此时没有站在高位上,很多事情总也该想明白了。
    韩甫岳将军昨晚在宴席上的那一番话,表面上看起来是在谢罪,可仔细品味的话,有哪句话是真的谢罪?
    韩甫岳将军说的第一罪,是迁延日久、此时才能将二圣迎回。
    这当然不算是什么罪,毕竟金人的强大谁都知道。这两位奇葩皇帝在位的时候连江山都差点丢了,现在韩甫岳将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有如神助一般地干掉了金人,这本身已经是千古流芳的伟业。
    韩甫岳将军说的第二罪,是不能收复燕云、直捣黄龙、杀尽金人。
    这当然更算不上什么罪,还是那句话,金人的强大人尽皆知。齐朝立国百余年,连太祖太宗都没能收复燕云,难道指望他们这些不肖子孙?
    而这第三罪,就有意思了。
    之前所有人都非常默契地没有提昭义军的问题。
    事实上,昭义军此时听封不听调,打下来的土地根本没有归还齐朝,而是自己治理了。整支军队的兵源、财源、后勤辎重等等,已经完全跟齐朝切割。
    可以说,昭义军此时就是盘踞在齐朝北方的一个割据政权,与齐、金两国分庭抗礼。
    距离谋反,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二圣再怎么没情商,此时寄人篱下,也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
    但韩甫岳将军却主动提起了这个事情,说自己的第三罪,是“不受朝廷节制、私自抗金、迎回二圣”。
    以为臣之道来看,这确实是一种僭越。毕竟做臣子的,怎么能替皇帝做决定呢?
    换齐惠宗、齐英宗在位,对这种行为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但是,齐惠宗、齐英宗在阶下囚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立刻性质就不一样了。
    韩甫岳将军为什么不受朝廷节制?还不是因为他在前方一个劲地打出大捷,而齐高宗却要让他退兵、屈膝求和吗?
    而韩甫岳将军的决定是,继续抗金、迎回二圣。
    于家国天下、黎民百姓而言,朝廷不抗金,韩将军自己抗金,这是站住了大义;于忠君爱国、报效朝廷而言,齐高宗不要先皇、不要自己的父兄,韩将军却没有忘记,这是站住了忠孝的道德制高点。
    从这一点来看,韩甫岳将军这不叫谋反,这叫被狗皇帝逼得没办法了,为了天下,只能自己亲自动手把不属于自己的任务也给办了。
    所以,这三点表面上是在谢罪,实际上是某种免责声明。
    我尽力了!但是有人拖后腿啊!
    谁拖后腿?
    废话,当然是齐高宗和秦会之了!
    齐惠宗已经年迈,身体每况愈下,就算回去好生调养,估计也活不过一年半载。所以齐惠宗唯一的想法,就只有颐养天年。
    至于这“父辞子笑”的父子关系,他就算心中有所不满,也不可能再去计较了。
    但齐英宗还年轻,他还有很多年可以活。
    韩将军的这番话,直接就将他与齐高宗的矛盾给摆到了明面上。
    齐英宗此时的心态,确实是只要回到齐朝就行,不奢望继续当皇帝。
    但问题是,他与齐高宗这个九弟之间,可是有猜疑链的。
    你说你不想当皇帝,齐高宗信吗?
    齐高宗宁可在韩将军不断大捷的情况下罢兵不打了,宁可将整个齐朝淮河以北的疆域全都割让给金国,也不想迎回自己的父兄。
    这态度还不明显吗?
    那么此时,韩甫岳将军出面真的将他们父子迎回来了,齐高宗心中会怎么想?会不会欲除之而后快?
    齐英宗目前确实还毫无还手之力,但这不代表他是个会坐以待毙的人。
    当年齐惠宗禅位之后,还老是发圣旨遥控指挥。而齐英宗的应对是,齐惠宗每发一道圣旨,他就发一道顶回去。后面更是直接将齐惠宗接回宫中软禁起来。
    可见齐英宗这个人,并非没有权力欲,绝不是个温良恭顺的好人。
    一旦知道齐高宗很有可能对自己不利,那么齐英宗的心思就会活络起来。
    当然,此时就算齐英宗有这个心思,想动齐高宗,也是不可能的。
    毕竟齐高宗此时还是大权在握的状态,而齐英宗空有一个“二圣”的名头,手中却没有任何实权,也没有任何可用之人。
    但对于赵海平来说,只要在齐英宗心里埋下这颗种子,那就足够了。
    这颗定时炸弹送回去,不着急引爆。可一旦引爆时,就足以产生让齐朝朝廷从内部崩溃的强大力量!
    ……
    接下来的三年,天下太平。
    齐、金、昭义军三方和议已成,没再有新的战事。
    不过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还是能看出其中的潜流暗涌。
    齐朝百姓,多有北逃进入昭义军境内的,地方官员屡禁不止。
    这是因为齐朝的赋税沉重,而昭义军所在的北方休养生息之后生产快速恢复,而且为了招抚流民分田减税,深得民心。
    齐朝知道,但却无可奈何。
    而齐惠宗、齐英宗和韦太后的车驾,也早就抵达了齐朝京师。
    据说当时的场面极其令人动容,齐高宗出城迎接车驾,紧接着更是在齐惠宗的车驾前跪地痛哭,父子三人相拥而泣。
    紧接着,齐高宗就表示要还政于兄长齐英宗,而齐英宗则是再三推辞,齐高宗这才作罢。
    而后,齐惠宗作为太上皇开始颐养天年,而齐英宗则是真的被封为太一宫主,在宫中每日吟诗作画,快乐逍遥。
    但……很快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齐惠宗,驾崩了。
    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中,齐惠宗早在五年前就该驾崩了。只是在这个历史切片中,他似乎命挺硬,多活了几年。
    但不管怎么说,强撑着回到齐朝已经是靠着他落叶归根的信念,驾崩是正常的事情。
    可在乡野之人的讨论中,这事就莫名地多了几分阴谋论的色彩。
    因为齐惠宗驾崩时,不到六十岁。
    这个年纪,说是疾病缠身、寿终正寝,自然是有人信的;但要说是被人下毒暗害……似乎也没什么毛病。
    毕竟当年齐惠宗与齐英宗内斗得最激烈的时候,齐惠宗想要给齐英宗敬酒挽回关系,齐英宗都不喝,怕齐惠宗在酒里下毒。搞得齐惠宗还很是伤感。
    若是站在阴谋论的角度,齐惠宗是太上皇,是齐高宗的亲爹,肯定影响齐高宗的权力。而齐高宗对此很不满,所以偷偷搞点慢性毒药毒死了齐惠宗,似乎也不是什么太过奇怪的事情。
    这虽然是捕风捉影、无稽之谈,但乡野之人联想到当年齐高宗嘴上喊着“迎还二圣”可实际上却宁可让韩甫岳将军退兵都不继续打下去的实际表现……
    只能说,这事也不是全无可能。
    至少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