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他们最开始慌了一阵,但仔细计算过奏疏的数量之后,就又放下心来。
    每天的奏疏达到一百余件,而奏疏中所说的事情,更是达到三百多件!
    按照每件奏章一千字来计算,每天的奏章都得有十万字。
    就算皇帝让这些太学生先筛选一番,总结得简明扼要之后汇报,自己再口述、由太学生们禀笔,这也是相当可怕的工作量。
    而百官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官家或许能坚持那么两三天,但绝对不可能长久!
    因为要处理这些奏章,可不是随便写个“知道了”就行了的。
    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皇帝必须分得清楚,否则就有被架空的危险。
    群臣发现皇帝根本无法区分重要和不重要地事情,那么就会开始动歪脑筋了。
    就算皇帝能坚持一天两天,那一个月呢?一年呢?十年呢?
    难道你作为皇帝,一天都不休息了吗?
    总之,官员们觉得皇帝绝对不可能坚持下去,即便能坚持个十天半月,后来的处理效率也会飞速下降,体力脑力都跟不上。
    坚持下去,胜利还是会属于群臣的。
    只不过担任吏部尚书的王世雍,却越发觉得不对劲了。
    因为从皇帝给他批阅的奏章来看,这位年轻的官家不仅没有累得昏了头,反而脑子非常清楚!
    王世雍奏疏中的那些小心思,全都被无情点破,皇帝责令他老实照办不要耍花样。而且,每次回复的都是简明扼要,直指要害,甚至比有宰执的时候,处理得还要更加顺畅。
    王世雍越发害怕了。
    他隐约意识到了这其中的危险。
    如果对皇帝来说,包括宰执在内的群臣,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替代的……
    那么,他能干出些什么事来?
    ……
    垂拱殿旁的文德殿。
    此地本来是皇帝每日上朝和退朝前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但此时却显得热闹非常。
    几名太学生在这里被安排了坐榻,正在翻阅堆积如山的奏疏。
    而他们每翻阅完了一批奏疏、彻底了解了奏疏里说的事情之后,就会轮流来到樊存的面前,向他简明扼要地汇报奏疏中的内容。
    而樊存则是按照盛太祖的建议,口头给他们批复,再由他们回去在奏疏上批红。
    最开始的时候,樊存和盛太祖当然也要看这些人披红之后内容,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说的意思。有没有出于能力或者动机的原因,做出的一些歪曲或者修改。
    第一次发现只是警告,但第二次发现就要治罪,第三次发现,就得换人了。
    经过大约两日的整顿,这些太学生总算是基本适应了整个流程,并稳定了下来。
    这很正常,因为太学生毕竟都是一群很有才学的人,即便他们不懂政务,但只是做个传达、披红的工作,还是完全能够胜任的。
    实际上,他们此时干的活,跟大盛朝的秉笔太监差不多,都是为了给皇帝分摊工作量的。
    盛太祖虽然勤政,是出了名的劳模,但很多奏疏洋洋洒洒,字数多却难以说到重点,全都自己看的话,很多时间都被浪费了。
    所以,干脆让这些太学生来帮忙。
    只要运用得当,政事的处理效率就能提升一大截。
    当然,盛太祖也不可能完全信任这些人,不仅每天都要随机选取一些奏疏进行抽查,还向他们申明了事后的追究制度。如果有太学生没有如实转述奏折中的意思,有所曲解,或者没有如实按照皇帝的意思披红,那是要论罪的,最严重的情况是要斩首的。
    恩威并施之下,这些太学生们,干得倒是很不错。
    如果用现代的情况来做比喻,那就是从国内的顶尖大学里选了一些最优秀的学生,去政府部门中挂职。
    这些太学生平日里虽然很积极地想要参与到政事中,但从没有皇帝真的给过他们这个机会。
    可现在,他们不仅能进入皇宫,为皇帝批阅奏章,还可以跟皇帝面对面地交流。
    这是多么大的恩典?
    在以前,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
    所以,这些太学生们一个个的都十分积极,简直就要跟盛太祖一样,恨不得废寝忘食地把这些奏疏给批阅好。
    而在这个过程中,盛太祖也在看着这些太学生们的表现。
    其中有能做实事的、在处理政务地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就都可以记下来。
    等到时候有哪个官员不听话了?好说,直接咔嚓掉,让这些太学生顶上去就行了。
    这一番操作下来,樊存就通过盛太祖这个官方外挂,将朝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确保了朝堂地稳定,接下来自然就是要兴大狱了。
    ……
    接下来的几日中,各种大案开始不断地浮出水面。
    在樊存的授意下,御史台火力全开,不断弹劾各种官员贪赃枉法。
    而樊存则是大手一挥,全都彻查!
    当然了,在这些大狱之外,他也加入了一点个人的喜好。
    比如,一些官员明显看起来就不太配合,抓!
    还有一些官员一听名字就不是什么好人,抓!
    这其中,也包括了此时正在担任御史中丞的秦会之。
    樊存已经忍了好几天了,现在终于可以动手,第一时间就将秦会之给抓了起来,换了个人去做御史中丞。
    当然了,有些官员的黑料好找,有些官员的黑料不太好找。
    毕竟此时的武德司,作为一个特务机构来说,还是不太合格的,跟大盛朝的锦衣卫、东西厂比起来,业务能力差得有点远。
    所以,就得想别的办法了。
    好在哪怕是在齐朝,皇帝想搞死一名臣子,手段也多得是。
    对于那些在靖平之变中替金人掳掠金银财帛、抢夺妇女的,论罪。
    对于那些办事不力、许多措施推行太慢的,论罪。
    最后找来找去,樊存发现此时的秦会之,还真没什么太多的黑料。
    此时的秦会之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但要说很明确的贪赃枉法的证据,或者说是给金人当狗的行为?目前还真没有。
    他是靖平之变后被掳到金国之后,才干出这些事情来的。
    最后樊存也麻了,干脆大手一挥:“那就直接定一个莫须有吧!”
    反正说你卖国你就卖国了,在未来的时间线里卖就不是卖了?必须处理!
    至于吏部尚书王世雍,他确实踏踏实实地把革除恩荫的事情给办完了。
    樊存没打算放过他,毕竟他之前帮金人掳掠了城中的许多妇女,激起了极大的民怨。
    不过看在他还算识趣的份上,暂时留着他,秋后算账。
    大批的官员,直接被拉到街上游街。
    罪过比较重的,直接当着京城老百姓的面问斩;罪过比较轻的,或者是革职,或者是抄没家产,总之,使劲收拾就是了。
    而每次问斩的时候,监斩官都会在百姓面前大声念诵这些官员的罪状,一件一件、条理清晰。
    对于秦会之,樊存也特别关照了,必须得给我找个理由杀了!
    这样不讲道理的行为,自然也引发了百官的极大抗议。
    皇帝岂能这么做!
    还要不要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祖训了?
    朝中的官员,唇亡齿寒、人人自危,自然是汹汹然、抗议的声浪一波接着一波。
    而樊存的回答也相当直接。
    有罪的,下狱!
    没罪的,无视!
    如果无视之后还逼逼赖赖的,那就直接免官,你爱去哪玩去哪玩吧。
    反正现在不管缺了谁,朝政都能运转,那又何必再看百官的脸色?
    刚开始,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在抗议。
    过了没多久,随着大批官员的下狱,一些官员意识到了情况不对,非常聪明地闭了嘴。
    又过了一段时间,意识到“时代变了”的官员越来越多。
    他们发现,虽然各个部门出现了一些职位的空缺,但这些空缺很快就被皇帝用一些太学生给堵上了。而且,即便一些职位有空缺,这些部门还是在正常的运转中,丝毫没有瘫痪。
    更何况,京师百姓对这种情况不仅没有跟他们站在一起,反而是拍手称快……
    每次有官员被问斩,都是里三层外三层,人山人海。
    监斩官每念出一条罪状,都会有百姓大喊:“该杀!”
    等到这些官员人头落地的时候,还会有不少百姓高呼,官家圣明。
    这怎么看,当今的官家都不像是民心尽失的样子……
    显然,士大夫们所谓的民意,很多时候只是用来忽悠皇帝的借口而已。他们只是在借助各种各样的民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已。
    而一旦皇帝也掌握了这种手段,并且玩得比他们还溜的时候,官员们所谓的民意,就瞬间不好使了。
    于是,就算他们想用这一点来劝谏,也根本说不出口了。
    此消彼长之下,整个朝堂以极快的速度从上至下来了一轮大换血。
    而包括革除恩荫在内的一系列举措,也都快速地推行了下去。
    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大部分的事情全都走上了正轨。
    一番折腾之后,樊存总算是松了口气。
    之前盛太祖的那个副本,他没有扮演皇帝身份的盛太祖,所以错过了批阅奏章这部分的扮演。
    而现在,他算是体会到盛太祖的劳模状态是多么可怕了。
    总之,朝中的事情经过这短短的不到半月的时间,基本上整顿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该去处理城外的金人了!


第264章 毕其功于一役
    刘法和种平远两个人迈步进入文德殿,但紧接着,他们就犹豫要不要退出去。
    因为此时的文德殿,有点过于热闹了!
    本来文德殿只是皇帝上朝退朝时歇脚的地方,所以比较空旷,一般群臣也没有机会进入。
    但此时的文德殿,却显得很是热闹,大殿中放了许多坐榻,几名太学生正在这里翻阅奏章,而后再将这些奏章向皇帝进行一个口头的奏报,简明扼要地阐明奏章中所说的事情,再根据皇帝的回复进行披红。
    刘法和种平远两个人,是被宣召入宫来议事的。
    他们两个人虽然已经是朝中的重臣,也是西军中除了皇帝陛下之外的两个最高统帅,可他们却不敢与朝廷中不归自己管的事务有任何的关系。
    所以此时看到文德殿中的场景,他们本能地想要避让。
    然而,文德殿中的皇帝却对着他们招了招手,示意他们进来。
    “你们两人都是国之重臣,不必在乎这么多的繁文缛节。
    “我朝历来都是以文抑武,武人地位被压得很低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本就是不正确的。
    “文人可以安邦治国,却不能平天下。
    “武人虽然统兵在外可能对朝政造成威胁,但只要知人善任,便可将这兵刃的锋刃一直对外而不伤自己。
    “庸君才玩以文抑武那一套,朕不用。
    “更何况,你们未来迟早也是有可能出将入相的。”
    这些场面话,樊存其实不算特别会说,但毕竟他有盛太祖这个官方外挂,在一起共事久了,看待很多问题的观点都自然而然地向盛太祖那边靠拢。
    文德殿中其实也没有什么,虽然皇帝收到的奏章原则上要保密,但刘法和种平远来议事的时候,太学生们汇报奏折的事情已经停下来了,这两位将军也不可能看到奏折的内容。
    此时樊存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态度而已。
    果然,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