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现在,金人竟然毫不犹豫地撕毁了和议,那己方又何必再遵守“不可以无罪去首相”的条款?
    可是,他支支吾吾了一番之后,还是没能说出口。
    因为时移世易,此一时,彼一时了。
    十年前,这位李浩虽然是宰执,可在朝中并无太多的势力,仍旧是齐高宗可以随意拿捏的臣子。
    只是因为他在议和方面确实好用,比较适合给自己背黑锅,所以齐高宗才一直重用。
    但在这十年间,这位李浩凭借着金人的撑腰,一步步地破坏朝中的政治规则,让群臣中一多半的实权人物全都变成了他的党羽,等于是将齐高宗给架空了。
    如此危难之时,齐高宗想罢免李浩?
    也就是想想。
    他既不能,也不敢。
    楚歌躬身行礼:“官家,此时金国的话事人是完颜海陵,不是完颜盛了!
    “完颜海陵此人,凶残嗜杀,背信弃义,臣也未曾想到他竟然真的能无耻到如此地步。
    “臣已经遣使求和,但仓促之间,恐怕和议难成。”
    齐高宗听说已经遣使求和,眼前本是一亮,可听到后面半句,神采又瞬间暗淡了下来:“那该怎么办?”
    楚歌诚恳地说道:“请官家放心,臣已经为官家安排好了退路,必然可保官家无虞。
    “请官家禅位于太子,而后臣亲自守护官家以战船出海,暂避金人锋芒!”
    齐高宗的表情瞬间变了,有些抵触地说道:“禅……位?”
    这话从权倾朝野的李浩口中说出来,总是会让人觉得,似乎有一种逼宫的错觉。
    楚歌赶忙解释道:“官家误会了,其实此时禅位,才是最佳的时机。”
    齐高宗有些疑惑:“为何?”
    楚歌继续说道:“其一,皇帝乃九五之尊,不可轻易离开京师。但成为太上皇之后,官家却可以随时离开,再也无人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拦。
    “其二,当今太子孝感动天,乃是个千载难寻的绝佳储君。官家禅位之后,也无须担心会发生先皇旧事。
    “其三,禅位,可以施恩于太子。可若是正常的即位,就起不到任何施恩的效果了!
    “其四,既然官家已经打定主意要将皇位传于太祖一脉,便该早做打算,免生后患。
    “所以臣才说,此时是最佳的时机。”
    楚歌这一番解释之后,齐高宗原本充满狐疑的脸上,终于渐渐露出了“爱卿言之有理”的恍然神色。
    楚歌的这番话有毛病吗?完全没毛病!
    其实,此时的齐高宗早就已经当够了皇帝。
    按照正常的历史,在完颜海陵打过来之后没多久,在赵彬甫打赢了牛渚矶之战、形势稳定之后,齐高宗就迫不及待地禅位给了太子。
    也就是后来的孝宗皇帝。
    所以,齐高宗确实早就厌倦了当皇帝所必须负的责任,早就有禅位的心思。
    而齐孝宗,确实无愧于一个“孝”字,作为整个齐朝都排得上号的明君,他给韩甫岳将军平反,同时终其一生也都对齐高宗十分孝顺。
    对于这一点,齐高宗也是能清楚感觉到的。
    所以,齐高宗也不会太担心当初齐惠宗禅位给齐英宗之后发生的父子反目的戏码。
    此时的太子已经二十多岁了,如果是齐高宗死了之后正常继位,那还怎么施恩呢?
    就是得齐高宗活着的时候禅位,才能让太子念着自己的好。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齐高宗已经铁了心地要将皇位传给太祖一脉。
    这倒不是因为齐高宗是太祖粉丝,关键是因为他十分害怕他的那些兄弟姐妹。
    在齐高宗当皇帝的这些年,金人其实也尝试过要将靖平之变中掳走的他的那些兄弟姐妹给送回来一部分。而齐高宗则是全都拒绝了,直接导致他的许多皇兄、皇姐惨死于异国他乡。
    齐高宗本就是个胆小如鼠又贪恋权位的人,所以即便他的这些皇兄、皇弟回来之后不会对他的皇位产生威胁,他也不顾手足亲情,说什么都不同意。
    也因为这件事情,齐高宗在太宗一系中,备受诟病。
    他反正也没有亲生儿子,所以想来想去,干脆传位给太祖一脉,以免死后遭到同宗责难、被反攻倒算。
    所以,如此一番分析下来,禅位确实变成了当下最好的选择。
    至于逃亡海上……
    那就更是正中齐高宗的下怀。
    毕竟他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
    之前完颜盛喊出“搜山检海”的口号,就是因为齐高宗动不动就要乘船跑到海上去,避开金人的兵锋。
    在齐高宗看来,陆地上不论是跑到了哪里都不一定安全,还是海里最安全。
    所以,先禅位再跑路海上的这一建议,简直是说到齐高宗的心坎里去了。
    就算还有些许的迟疑,这迟疑也在楚歌的忽悠之下,很快烟消云散。
    “好,李相所言极是!
    “事出紧急,请李相立刻安排禅位,准备海船!”
    齐高宗很高兴,紧紧地握着楚歌的手,似乎重燃对他的信任。
    而楚歌则是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请官家放心,臣早已安排妥当了!”
    ……
    整个禅位的过程,虽然相较于历史上发生的禅位要简化了许多,但其中的感人场景却是大体相似的。
    孝宗皇帝被齐高宗诏至皇宫宣布禅位的决定时,再三拒绝,甚至企图退回东宫,是高宗一再劝说方才接受。
    受禅当天,孝宗皇帝立于御座旁,久久不肯入座。
    仪式结束后,孝宗皇帝又冒着滂沱大雨亲自扶辇,送太上皇回归德寿宫。
    齐高宗感动地说:“我托付得人,没有遗憾了!”
    当然,如果短短一天之后他没有登上海船跑路,那就更感人了。
    但毕竟金人的大军随时都可能杀过来,对于已经完成仪式、成为太上皇的齐高宗来说,倒是也不必在乎那些繁文缛节了,还是抓紧时间跑路吧。
    对于这艘海船,齐高宗十分满意。
    海船高大威猛,各种物资齐备,足以在海上漂泊数月之久。
    尤其是海船上还加装了此时海鳅船中极为常见的火炮、突火枪等器械,这为大船提供了强大的武力。
    金人的水师不行,想要从海上打过来抓住他,绝无可能。
    这样的一艘大船,恐怕就是此时整个齐朝上下,最为安全的地方了。
    船上自然也都是安排了齐高宗自己的亲兵,当然,李浩作为宰执也要一同上船,自然也带上了少数的自己人。
    但不管怎么说,绝对是不允许不可靠的人混上船的。
    就这样,一切准备妥当,在权倾朝野的宰执李浩陪同下,齐高宗上了海船,开开心心地踏上了他的又一次逃亡之旅。
    若是京师守住了,他就可以回来颐养天年。
    若是京师守不住,他也可以乘船再往更南边跑,看情况还可以自立朝廷。
    总之,怎么看都是万全之策。
    只是齐高宗并不知道,这位宰执李浩在上船之前,亲自见到新继位的孝宗皇帝,并递过去一个锦囊。
    “请官家收到金人进攻牛渚矶的军情之后,再将之打开。
    “不可早,也不可晚。切记切记。”
    孝宗皇帝接过锦囊,一脸懵逼。
    对于这位权倾朝野的宰执李浩,他是历来没什么好印象的。
    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祸国奸佞!
    作为以孝著称的皇帝,他当然不能对齐高宗有什么怨言。所以,向来仰慕韩甫岳将军的他,就只能将这个锅,全都扣到李浩的头上了。
    在真实的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孝宗皇帝即位后不过一个月,就为韩甫岳将军平反昭雪。
    所以在这个试炼幻境中,孝宗皇帝对李浩的态度,不言自明。
    只是孝宗皇帝不解,这位大奸臣为何要在临行之前给自己一个锦囊?
    想控制我?
    这怎么可能呢?单凭一个锦囊又不可能做到。
    于是,他只好在疑惑中,目送太上皇和李浩登船。
    ……
    大船劈波斩浪,很快来到海上。
    望着茫茫的大海,已经是太上皇的齐高宗,反而生出了一些亲切之感。
    毕竟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往海上跑了。
    大船吃水很深,所以晕船的情况并不明显。而且,船上备有各种物资,加上时不时地还可以捕捞些海鱼让御厨烹制,相比于深宫之中,倒是也别有一番滋味。
    只可惜隔绝重洋,此时金人与齐朝的战事到底如何了,尚不清楚。
    虽说也安排了船只往来传递消息,但大海上波涛茫茫,一来一回费时良久,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就这样,齐高宗在海上漂了三天。
    直到这一天,一名小太监匆匆忙忙地来禀报。
    “太上皇!不好了,不好了!”
    齐高宗听到这话心里不由得咯噔一声,慌张地问道:“怎么了?是金人已经攻下京师了?还是金人追到海上了?”
    小太监忙不迭地摇头:“回太上皇,都不是,金人没有来!
    “是李相……
    “李相想让陛下过去一叙。”
    齐高宗听完,长出了一口气。
    “慌慌张张,大惊小怪的!把朕吓了一跳!
    “又不是金人打过来了,有什么好慌乱的!
    “李相想跟朕议事,直接来找朕就是了,怎么还有让朕过去找他的道理。”
    小太监有些手足无措:“可是,李相,李相是在下层的船舱之中,他说,太上皇最好还是去看一眼,省得……省得崩得不明不白……”
    他的这番话虽然是转述,但也已经是大逆不道之词。
    可是又不能不说,毕竟不如实说的话,这位太上皇恐怕根本也无法明白此时的处境。
    齐高宗又惊又怒:“李浩岂敢如此跟朕说话!反了他了不成!
    “好,朕倒要去看看他到底搞什么名堂。
    “传朕的亲兵同去!”
    齐高宗说罢,气冲冲地带着亲兵,跟小太监一起往下层的船舱走去。
    如果是在朝中,或许齐高宗还要对李浩忌惮一二。
    但在这艘大船上,基本上都是他自己的亲兵,他自信不论发生任何事情,都能轻易地拿捏李浩。
    然而,到了船舱中,齐高宗原本的气势汹汹,却瞬间荡然无存了。
    虽然才是傍晚时分,天色并未全部暗下去,但由于采光不好,所以偌大的船舱中已经很暗。
    而在船舱中,有一个人影正孑然而立,看向齐高宗来的方向。
    不正是那位当朝宰执、大权奸李浩么?
    齐高宗正要发难,只是目光扫过整个船舱,脸色却突然变了。
    众所周知,为了以防万一,这是一艘战力十分强大的海船。所以,既然配备了火炮与突火枪,那么再配备一些火药、猛火油等物用来对敌,自然也是很合理的。
    为了夜间照明,准备一些火把,也是很合理的。
    原本这两样东西自然都要分开放置,存放火药的船舱中严禁举火,一切都应该有专人来看管,以防万一。
    但,权倾朝野的宰执李浩想要进船舱看看,让负责看守的士兵退出去,这应该也不算是一个很过分的要求。
    于是,齐高宗就看到了这样诡异而又惊悚的一幕。
    李浩一手举着火把,脚边则是存放着火药与猛火油以及各种其他易燃物的木箱。
    火焰噼里啪啦地燃烧着,映着这位已经年过六旬的宰执皱纹密布的脸,透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冷漠。
    刚才还气势汹汹的齐高宗见到此情此景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