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王文川的变法,这三点其实都不具备。
    皇权的支持,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支持,皇帝只想立刻从变法中看到好处,比如国库的充盈、政令的通畅,但却不能接受变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比如暂时的国库空虚,或者朝堂的互相攻讦与混乱。
    一旦出现问题,皇帝就会对变法产生怀疑,甚至对王文川产生猜忌。
    而漫长的时间,王文川也不具备。
    抛开皇帝的问题先不谈,当时的齐朝正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时期,北方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南下灭掉齐朝。王文川其实并不具备一个特别稳定的窗口期,所以很多举措就只能搞得急功近利。
    因为他也很担心,徐徐图之,时间根本来不及。
    至于第三点,就更不具备了。
    假设在变法的过程中,王文川可以获得广大农民的积极支持,或者获得一部分农民、一部分富商的积极支持,那么这场变法都可能会多持续一段时间,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更大一些。
    但实际上,王文川的变法几乎得罪了所有的阶层,不论是地主、农民、官僚还是富商,都对他的变法持绝对的反对态度。
    这样一来,他的失败就注定了。
    但若是仔细想想,王文川就算明白这一点,又能争取到哪个阶层呢?
    如果他能获得皇权的绝对支持,将变法持续几十年,整顿吏治,让青苗法的好处能够体现出来,那他确实可以获得农民的支持,但很显然,他根本没有这个机会。
    “所以说……这压根就是个不可能成功的任务啊?”
    楚歌分析来分析去,脑海中的想法越来越清晰,但变法成功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思前想后,要想变法成功,其实就只有一条路。
    那就是以坚定不移的皇权来推动变法。
    要么王文川想办法架空皇帝,自己当无冕之王;要么他自己就是皇帝;要么这个皇帝是个不世出的绝世名君,对他绝对支持和信任。
    只有做到了这些,才有资格再去谈变法的细节。
    但这对于王文川来说,显然都是不可能的。
    “不玩了!
    “我为什么要苦逼地去当王文川,这特么只是个游戏而已!
    “既然当好官救不了齐朝,那我干脆做个坏官好了!”
    这次楚歌是真的有点生气了。
    作为最顶尖的文士玩家,一直以来,他都是凭借着自己深厚的历史知识和灵活的头脑,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副本,并且自我感觉很良好。
    从林总督到盛太祖,楚歌总是能在纷乱复杂的局势中,找到一个最优解。
    但是在王文川这里,他彻底卡住了。
    扮演林总督的时候,虽然放弃了自己的前程,但好歹从皇帝那里拿到了军资,帮助邓将军平定了贼寇;
    而在扮演盛太祖的时候,虽然被堆积如山的案牍和奏章给折磨了整个晚年,但至少也给大盛朝延续了国祚。
    可王文川呢?
    绞尽脑汁,却发现每条路都走不通。
    忙到最后不仅心力交瘁,还要给皇帝、给其他的大臣被所有的黑锅,被活生生地骂上几百年。
    凭什么?
    如果是在现实中,那楚歌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
    或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走上王文川的老路;或者明哲保身,干脆投向保守派,吃着齐朝的高官厚禄、逛青楼吟诗作对,混吃等死罢了。
    事实上,王文川当时的办法,确实也算是最不坏的办法了。
    虽然强推新法导致不少农户破产、流离失所,但也确实让齐朝的国库充足,在全国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在西北也取得了一些军事胜利。
    虽然王文川最终郁郁而终,新法尽废,但总的来说,他也还是做到了问心无愧。
    但楚歌不是王文川,他没有受过儒学思想教育,可以说,是一个无父无君之人。
    王文川最终问心无愧,但楚歌却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
    或许他按照王文川的老路走下去,至少可以拿到足够的军资,也可以配合虞稼轩练出一支新军、打赢牛渚之战。
    但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太憋屈了!
    既然是游戏,既然只是模拟试炼,那不如玩点更刺激的。是否通关暂时都无所谓,关键是,自己得玩得爽。
    想到这里,楚歌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你们不都说我是奸臣吗?
    不都说我搞朋党吗?
    好,那我就真的当一回奸臣!我就真的搞一回朋党!
    毕竟在之前的副本里,又不是没见过严茂青那样的大奸臣,照葫芦画瓢还不会吗?
    变法可以不成功,但是你们这些旧党大臣,还有这个狗皇帝,都给我死!


第216章 给皇帝的投名状
    在完成这种思想转换之后,楚歌突然感到豁然开朗。
    俗话说,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当一个好官,总是有太多的束缚。很多手段不能用,很多底线不能破。
    可是一旦放弃当好官的这种想法,放弃了所有对自己的道德约束,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就会发现很多问题也并非彻底无解。
    说到底,当一个好官,是在逆行,是我在明、敌在暗。
    就像王文川,他是不是一个好官?当然是的。
    不论旧党如何攻击他,都无法否认他的私德。
    王文川一身清廉、两袖清风,甚至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他唯一的乐趣就是著书立说、为国变法。
    但他推行变法,意味着以文君实为首的旧党,可以想尽一切办法来攻击他。
    变法中发生了任何问题,旧党都可以把屎盆子扣到他的头上;甚至哪一年闹了旱灾蝗灾,旧党都可以说,这是因为王文川变法胡搞瞎搞,导致天怒人怨。
    这种现象让楚歌想到一句话:键盘侠是无敌的。
    那些做实事的人,总是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考虑一系列的问题,而键盘侠们,只要抓住他们的漏洞不断攻击,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可如果真让那些键盘侠上去做事呢?只会更加一塌糊涂。
    王文川当时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因为他是做实事的人,再加上皇帝本身意志并不坚定,所以在旧党持之以恒、不遗余力的攻击之下,总会败下阵来。
    但如果王文川转变一下思想呢?
    如果他不去全力推动变法,而是想办法保全自己呢?那么,攻守之势就易形了。
    旧党做事的时候,他就可以无底线地疯狂攻击,如此一来,双方的地位就瞬间变了。
    一旦王文川也变成了键盘侠,那他这个键盘侠,破坏力绝不会比文君实要弱。
    许多人攻击王文川,说他搞党争。
    甚至还有很多人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说王文川的变法,开启了齐朝的党争,为齐朝的灭亡种下了祸根。
    但实际上,这明显是一种误解。
    在楚歌看来,王文川在变法过程中恰恰是太仁慈了。
    虽然旧党一直在攻讦王文川搞朋党,但实际上,王文川为了推行变法用自己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可厚非的行为。难不成你们旧党摆明车马跟我对着干,我还要给你们高官厚禄吗?
    王文川只是把这些旧党撵出京城、贬谪到地方,但既没有将他们贬谪到岭南这种不毛之地,也没有挖他们的黑料搞打击报复、把他们下狱论罪,甚至还给旧党一些被冤屈的成员说情,这在政治斗争中,显然已经是非常宽厚的行为了。
    反观在王文川被罢相以后,上台的文君实等旧党,直接就尽废新法,还把这些新党全都贬谪到了岭南,直接导致新旧两党之间势同水火,开启了长时间的党争。
    不管怎么看,这个头也不是王文川挑起来的。
    这可能是因为王文川和文君实两个人作为当时的名臣,本身还是有底线的,两个人虽然政见完全不合,但私德都很好,甚至有惺惺相惜之情。
    但楚歌一番复盘之后觉得,王文川的这种仁慈,确实是没什么意义。
    从未来的视角来看,新旧党争是不可避免的。
    政治斗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王文川的仁慈,也不会改变未来的朝堂政治走向。
    而对于这些旧党的仁慈,却直接导致了这些旧党哪怕到了地方上,也仍旧喋喋不休地攻击新法,或者想方设法地不合作,甚至把天灾也都归咎于新法。
    长时间的党争,恰恰是因为新党和旧党之间从来都没能消灭对方。如果有一方彻底消灭掉了另一方呢?那也就不存在党争的问题了。
    所以,楚歌决定,要干就干的彻底一点。
    就拿大盛朝的那位大奸臣严茂青来说,什么时候见过他对政敌仁慈了?
    哪次不是随便找个什么罪名就构陷一番,置于死地?
    当然,要说王文川这样做有没有好处,那自然也是有的。
    王文川最后虽然被罢相,郁郁而终,但他至少没有遭到特别严厉的打击报复,相比于其他变法失败的重臣来说,已经算是善终了。
    所以,他的仁慈倒也算是给自己结了个善缘,没有导致身死族灭的惨烈结局。
    但对此时的楚歌来说,这根本没有意义。
    所以,楚歌很快确定了初步的作战方针。
    既然决定了要做奸臣,那就要明确两点:第一,去特么的操守和底线,老子要明哲保身,老子要不择手段,老子要做政治斗争的胜利者!
    第二,对政敌是绝对不能有任何仁慈的,一有机会就把他们赶尽杀绝。不把政敌压迫致死,那还叫搞朋党?
    确定了这两点之后,楚歌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变得豁然开朗。
    虽然变法的事情还八字没一撇,但至少可以确定,这么一番操作下来,他绝对可以在宰执的位置上坐很长的时间。
    游戏给了他十年时间去打赢牛渚之战,他首要的任务是撑过十年,不能第一年就失败。
    “那么接下来就该好好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打击政敌。”
    楚歌已经决定了,拿旧党开刀。
    但想要动这些旧党,却并不容易。
    此时旧党中为首之人是文君实,之前楚歌也曾经跟他交锋过几次,深知此人十分难以对付。
    首先,文君实这个人在私德方面并没有太多可以指摘的地方,这一点和王文川简直是一模一样。
    其次,文君实才学极高,辩论能力也是一流的。在后世看来,他的一些论点当然是落后与保守的象征,但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却非常具有迷惑性,甚至能获得从皇帝到大臣再到百姓的一致认同。
    毕竟那个时候,文君实的思想才代表着正统。
    反而是王文川的变法理念,显得标新立异、惊世骇俗,反而被大部分士大夫所反对。
    最后,还是皇帝的问题。
    这位皇帝的性格,以及齐朝的政治局势决定了,当时的党争很难有什么决定性的成果,皇帝很在意自己的风评,像王文川和文君实这样的名满天下的重臣,哪怕是倒台,也不会被彻底地清算。
    文君实哪怕被贬官了,也仍旧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还是能影响皇帝的判断。
    所以,想要搞党争扳倒文君实,就得想到一个可行的办法。
    这个办法一定要有效,而有效的办法,往往也是没有底线的办法。
    楚歌皱眉苦思,在奸臣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在古代,想要以政治斗争扳倒一个人,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不是栽赃陷害,也不是以势压人,而是让皇帝讨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