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末大军阀-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礼。
  由那太监宣读走形势的言语李天衢也只听了个大概,随后又听得到赵犨得赐封检校兵部尚书、颖川县伯等勋爵官位,直到念及自己的封赏之时,李天衢心里倒暗骂了一声,然而朝廷许给自己的藩镇去处,大概也在他的意料当中……
  除了什么冠军大将军散官武阶,兼上护军、开国候爵等官职爵禄之外,李天衢终日猜想自己地盘去处的答案终于揭晓。而听封统管的藩镇所在名头,则是唤作义成军节度使。
  义成军节度使,又称做郑滑节度使,顾名思义,下辖郑、滑两处军州。而李天衢在当初了解唐末至五代十国历史之际,也曾大致查阅过唐末藩镇格局图,而这义成军藩镇,按着他的印象回忆,差不多也是诸多藩镇当中地盘最小的一个。
  此处藩镇设立于后世河南省北部,邻道节度使的势力,包括北面的魏博藩镇,西面的河阳藩镇,东面的天平军、泰宁军地界……而南面还与朱温统领的宣武军、忠武军相邻,倒也与现在所处的陈州宛丘相距不远,可是北渡黄河之后西北面方向,却不正是河东藩镇?李天衢暗中思量着,还是忍不住心下腹诽:
  我特么……这大概还是要被朱温与李克用夹在中间啊……
  然而节度使这等在唐朝时节权掌一方的大员,当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按李天衢的回忆,尤其是中原地带诸藩各镇的节度使他都大概知道来历,比如朱温的宣武军、周岌的忠武军、时溥的感化军、朱瑄的天平军……
  如今唐廷能实际掌控的领土大幅缩水,名义上服从朝廷的藩镇大多又拥兵自重。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官军势力,通常也容不得由朝廷空降过来的节度。而唐廷本来便因力图维稳,只得承认那些引兵哗变,驱逐或者擅杀节度的叛将掌管藩镇,想必多半也不愿任命他人接替所处藩镇节度,而引得地方上仍有动乱叛变的可能。
  那么按正史轨迹,那义成军节度使本来又应该是何人赴任?


第119章 这个太监,我要了
  李天衢又回忆一番,终于想起了那个正主的名头,却是原本的平卢节度使安师儒。
  只不过这货平庸无能,与手腕强硬,各自或是使尽手段、或是凭战功本事得来权掌一方大权的诸藩节帅相较,可说是废材一个。本来唐朝时期,平卢节度使身为统领驻防于后世河北东部、辽宁南部边防军马的封疆大吏,先前也是诸藩镇当中实力强劲的一个。
  可安师儒却是被他麾下偏校王敬武发动兵变给推翻驱逐,就算他按史载轨迹后来转任义成军节度使,却又治政懒怠,后按资治通鉴所载“义成节度使安师儒委政于两厢都虞候夏侯晏、杜标,二人骄恣,军中忿之。小校张骁潜出,聚众二千攻州城,师儒斩晏、标首谕之,军中稍息”。
  任人唯亲,而又惹恼了麾下将校引两千军卒发动兵变,便骇得只能杀了他放权的部将了事,这安师儒的御下能力,也是可想而知……
  唐末乱世,军州疆土说好听了叫有能者取之,说不好听看你无能我就直接抢你的,就是这个时代的规矩。后来安师儒终究仍是被自己麾下牙军驱逐,而奔亡到宣武军朱温那里去哭天抹泪去了。
  这等天大的便宜,又怎能不占?朱温顺手便派出大将朱珍前去攻取,虽义成叛军虽得知战情,但眼见天降大雪,心说大雪天敌军不会来攻城的,守城军卒遂悠哉悠哉的该干嘛干嘛……
  然而朱珍这等猛人,挥军连夜奔袭,冒雪命军卒架起云梯爬上城墙,根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义成军便被缴械投降了。如此朱温吞并了义成军藩镇,至于安师儒这货此后史载记述便就此断绝。他若是命好的话,好歹保住命在继续庸庸碌碌的过活,而了却残生罢了。
  这么一想李天衢就彻底明白了,安师儒本来身为节度使却被属下驱逐,绝对谈不上什么拥兵自重的豪雄之辈。比起朱温、李克用藩镇节度而言,他就是个好捏的软柿子,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朝廷见这安师儒老实听话,便由得他再接管义成军藩镇,但如今既然多出了为朝廷除掉黄巢这一大患的李天衢……就因你安师儒反被属下驱逐的窝囊事迹,那就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而李天衢毫无背景可言,不倾向朝廷内任何派系,但他既然能取黄巢首级,想必也一门心思的要靠厮杀征战建功立业……义成军藩镇地盘小,更容易被控制,而与宣武军、陈州赵犨等藩帅州官继续维持战略同盟关系,如此也能在河南道形成拱卫通往关中道路的战略防线……
  毕竟黄巢虽死,可蔡州秦宗权还在。
  如此看来,李天衢心说自己被封为义成军节度使,也是理所当然的安排,唐廷可不考虑你哪里开局方便发展而加以赐封,只会出自尽可能维持统治的考量……可终究敲定了我根据地的所在,下一步倒也能细致的思量应往何处发展扩张了……
  然而李天衢仍思付之时,好歹在他去义成军藩镇赴任之前,仍是由身为陈州刺史赵犨高呼万岁,恭敬的接过圣旨如获至宝,十分的谨慎珍重。而连同赵昶、赵珝接旨礼仪也都是小心翼翼,反观李天衢仍伏在那想的出神,愈发的乍眼,恐怕要教循规蹈矩的人瞧在眼里,当即还要呵斥他不识体统,受领圣旨竟敢如此不敬。
  然而那宣旨太监将圣旨交到赵犨手中,眼见李天衢无动于衷,他遂挪步行将过去,又低声轻咳了声,并低声好言提醒道:“李都将,该谢恩了……”
  李天衢登时回过神来,连忙高呼道:“未将李天衢,领旨谢恩!”
  那宣旨太监微微一笑,看来不以为意。李天衢站起身来,对他印象又好了几分,心说也不知道这般时节收了圣旨,是否还有打点宣旨太监的常例。好歹安顿接洽宣旨太监乃至一众随行人员事宜,也都由陈州刺史赵犨全权安排,而陈州先前抵御黄巢大军历经旷日持久的战事,特殊时节,粮食是硬通货,李天衢的都将军饷能兑现成些粮秣便已不错了,当然也没什么钱财可供打点,也总不能请这在皇帝身边见惯了锦衣玉食的宦官啃大饼吧?
  而对方既然有意关照自己,说几句恭维话也好,李天衢遂对他说道:“蒙圣上厚赏加封,末将当真受宠若惊。公公这一路前来跋山涉水,当真辛苦,末将甚是感激,至驿馆安歇时若有何所需还望吩咐,以表敬意。”
  宣旨太监闻言摇了摇手,说道:“李都将……呵呵,如今应该称呼您为李节帅了。节帅诛杀巢贼为国家除一大害,国家封赏,自也是你应得的。凭心而论,咱家张居翰在内侍省中受差遣,传达圣旨,也是职责所在,而不比节帅与众将士沙场建功,为靖土安民不惜性命。
  咱家钦佩节帅壮举,深感厚意,而如今纷乱时节,诸处百姓饱受匪灾战祸流离失所,还望节帅赴任后体恤治下生民,为国讨伐不臣贼子便是,自也无须与咱家这般客气……”
  李天衢听罢脸上笑意却是一凝,这宣旨公公,原来就是那在后世评述中被赞誉“改一字于诏书,救千人之滥死,可不谓之仁人矣乎”的张居翰?
  很快的,赵犨、赵昶、赵珝也迎将上前,安排人手管待宣旨太监张居翰先去用膳食,再安排驿站后宅供朝廷遣来天使休歇。期间李天衢到寻思道:
  这张居翰虽说是于唐僖宗死后,由其弟唐昭宗继位时节更是备受赏识,加封学士院承旨,加供奉官内侍,迁枢密承旨、内府令等要职,可是如今他也已受唐廷皇帝重用,如此做得个携圣旨前来宣读节度使任命这等大事的宣旨太监,眼下差不多也是职责所在。
  虽然唐廷皇帝身边,尚有田令孜等权宦恃宠干政、祸国殃民,但凡事都不可一杆子打死一船人。而宦官当中行事公允贤良,甚至也具备治军安民才干的代表人物虽然不多,可这张居翰便是其中一个。
  随后张居翰按其原本的命途轨迹,应该是被唐廷派到幽州卢龙藩镇做监军督管节度使。然而后来朱温逐步掌控朝政,为了清除唐廷皇帝周围亲信开始大肆屠戮阉宦,随即又发令晓谕各镇节度使诛杀当地由朝廷任命的监军宦官……
  而时任幽州监军的张居翰,以及决计不可能听从朱温指示的李克用庇护救下的河东监军张承业,则是极少数幸免于难的宦官。由于张居翰精明强干,其后也受李克用看重将他收到麾下,与张承业这一对同样是劫后余生的原唐廷内侍太监,则并称河东晋国的良臣贤宦。
  想到这里,李天衢不住又暗念道:对啊……按如今法例,唐廷任命各处节度使之时,名义上仍要派遣内侍太监前去督监藩镇。当然那些所谓的监军宦官没有什么实权可言,他们或是任由当地节度拥兵自重,或是直接按藩镇任命安排,打理民政,甚至于军中运筹,实质上也已成为当地藩镇的属臣。
  按规矩义成军藩镇也要接收由朝廷派遣来的监军宦官,与其多个毫无用处的碍眼摆设,那么有没有可能促使张居翰转而受调遣至义成军司掌监军一职,进而为我所用?


第120章 节度使上任,赶赴义成军
  “呵呵,承蒙节帅看重,待咱家如此礼遇,既蒙不弃,便依节帅之意,做性情相投的朋友相处便是。”
  宣旨赐封事毕,张居翰受管待休歇一日,也该返程回去复命了。而李天衢主动前来攀谈,张居翰也乐得与他多套套近乎,如此一来二去,他也对这个新任的藩镇节度更添几分好感。
  原因无它,因为李天衢对他的态度很是敬重。就算眼下权宦田令孜把持朝政气焰熏天,而张居翰也算得上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可他尚不知自己会在史书当中会留得个好名,无论是官职与地位,他还并不算是排得上号的权宦。
  而田令孜把持大权、恃宠横暴,纵容手下爪牙卖官鬻爵,搅弄朝纲乌烟瘴气,张居翰当然心知肚明。本来士人对于阉人便有习惯性的歧视,田令孜阉党与朝堂官员、藩镇节度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恐怕也把他张居翰当做是一丘之貉。即便如今陈州赵犨等人待他客客气气的,也都是出自于对唐廷皇帝的尊重,而尽礼数上的面子功夫。
  恐怕大多朝官士人没把自己放在眼里,非但也从来没有没把他当做正常人看待,更会下意识的认为他是祸国阉党而鄙夷怨恨,这些事张居翰当然也能感觉得出来。
  反观李天衢如今位居藩镇节度使,也没有理由对他这个不掌实权的内侍宦官刻意巴结,待自己的尊重似乎也是发自内心的,是以张居翰对李天衢不但也有亲近之意,乃是甚是感激。
  “张公公服侍圣上,当然也是责任重大的要事。而在下以为,公公体恤民生,言语中时常谈及各地百姓疾苦,如今朝廷发遣内侍为监军案察各处藩镇……公公若有机缘,也未尝不能一展所长。如此非但深宫内侍、庙堂之上,也可施恩于地方百姓,而教治下黎民感念恩德,而使公公在世间也得个贤名。”
  攀谈到差不多的火候,李天衢遂又有意无意的一提。张居翰闻言倒也十分上心,经历黄巢之乱,唐朝基业早已不复旧貌,皇室威压也大不如昔。而如今内侍宦官的头头田令孜仍是仗着圣宠把持朝政,最近因河中池盐之利也与王重荣等藩镇节度,乃至朝堂中对阉官愈发排斥的臣子剑拔弩张,恐怕早晚还要有祸事……
  伴君身侧,于内侍省中地位再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