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末大军阀-第4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方今天下,虽还有蜀地王建僭号称帝,可是他也不过占据两川之地,这些年来即便东取夔、施、忠、万四州,南征大长和蛮夷兼取滇地,可他蜀国也只是偏安一隅,断然无法与晋、魏争霸中原。而江南吴国,自先主杨行密身故之后,也不足为虑矣……
  节帅情愿投从我国,不是也正信在下之前所言……我国国主,又怎会一直以王爵自居?届时非但要招拢西北诸族各部归从,也是要许以节帅的爵禄功名……大王已与心腹密议,过后不久,便将改制称帝,仍奉前朝宗庙为祀,而定国号为唐。
  毕竟这天无二日……刘节帅,待吾主称帝改国号为唐之日,便是准备兴兵南下,与魏帝争霸,进而兼并中原之时。”


第710章 你既然决定背叛,我们也要有所行动了
  听郭从谦亲口确定,距离晋王李存勖称帝,的确也已为时不远,刘知俊的反应也极是欣喜。毕竟他还想要博取的地位,区区一个王,可给不了他。
  然而郭从谦接下来的问题,却让刘知俊心中一时间也不由泛起了嘀咕:
  “刘节帅肯投从吾主,可贵镇牙军,眼下毕竟还是魏国治下的兵马……待节帅举旗易帜之时,不知淄青军又有多少将士肯归附我朝?”
  刘知俊心说他虽然决定改换门庭,可先前的确也拿不准,自己又能煽动多少淄青军牙将牙兵随他投晋。
  毕竟寻常老百姓也是被逼到了份上,才会揭竿起义。即便这般时节诸镇牙军桀骜难驯仍是常态,可是在魏朝已经安家落户,能够丰衣足食,若不是朝廷太过昏庸,而严重侵害到淄青军牙军的利益……又干嘛要造反?
  刘知俊自知凭借他多年下来在淄青军积累的威望,自然能拉拢培植了不少嫡系部曲。可是他也知道一旦自己表态要投从晋国,也势必会引起藩镇牙军其它部曲的强烈反对。
  按说这般时节的藩镇牙军,本来就应该是节度使的私人武装,魏朝的节制掣肘到底还是太过了……刘知俊如是想道,所以他先前也只能尽量将朝廷委派来的藩镇臣僚排除在自己密谋的小团体之外,并潜移默化的在藩镇牙军中施加影响……
  然而刘知俊做得越多,也就越会引起早已安插进淄青军藩镇的密谍警觉。
  当真肯追随我投晋的牙军,又能否达到半数?这恐怕也不好估计……刘知俊心中寻思着,面对郭从谦的疑问,要受新主子的器重,到底也还是要报喜不报忧,遂回道:
  “郭指挥尽且安心,以我在淄青军中的威望,藩镇上下七万之众,也能招聚大半部曲肯随我转投明主。稳妥起见,其余未明心迹的部曲,或是调离别处,或是监视看管,于举旗易帜之时,也决计不会误了大事。
  而按郭指挥上回吩咐,除了我淄青军以外,魏博、天平、泰宁、沧海……几镇关隘各处屯戎军旅状况,我以邻道节度之便,于藩镇来往之时,也遣人大概探觑清楚,一并记录在册,此番与舆图一并正要呈于郭指挥,以供日后战时所用……”
  两人密会议定,郭从谦又被刘知俊派遣的心腹亲信送出牙署,而准备返程回去向李存勖复命了。
  而淄青军藩镇当中,对于自家父亲与郭从谦密谋叛魏投晋的会谈进度,从头到尾都十分清楚的刘嗣彬,事后也不免来到刘知俊身边,踌躇一番,便迟疑的问道:
  “阿爹,我等当真只得反了魏朝?可是……孩儿细细想来,这到底也仍有些不妥当……”
  刘知俊的这个儿子刘嗣彬,如果是按着原本史载的轨迹,在他老子背反朱温之时,他却并没有随父一并出走,倒也并没有受株连而被梁国处死。随后李存勖反攻大举伐梁,刘嗣彬却是以梁国细作的身份投晋,禀说自己的父亲刘知俊当年既叛离朱温,他对梁国自然也不会忠心效力,而期望能为李存勖所用。
  性情豪放的李存勖也是深信不疑,不但赏以刘嗣彬田宅,还赐予其锦衣玉带。然而即便有了刺杀李存勖的机会,刘嗣彬却一直迟疑没有动手,而后又瞻前顾后的忧虑自己暴露的风险太大,所以竟然连夜脱逃,又回了梁国去……
  走正史线的王彦章力抗大军,却终究难免兵败被擒之时,刘嗣彬也一并又成了阶下囚。李存勖又见到故人,倒也有心情打趣道“我曾赐予你的玉带,现在也该还给我了吧?”……而刘嗣彬则惶恐请死,最终被斩杀处死。
  即便如今刘嗣彬跟随着自己的老子,固然也只得背叛魏朝,可是性情使然,到了要紧关头他心中也仍不免打起了退堂鼓,而瞻前顾后的迟疑不决……刘知俊见自己的儿子这副模样,他的脸登时一沉,口中还厉声呵斥道:
  “蠢儿!这等大事,要么不做,要么便只有做到底,也切不可半途而废!为父不还是为了咱刘家打下更为稳固的基业?如若魏帝真要撤藩召你我调入朝廷,藩镇的实权与私兵……这也都是我当年出生入死换来的,便还能轻易舍弃了?
  眼下的确魏朝更为势大,但是为父也早已不是魏帝最为重用的勋臣宿将。再这样下去,藩镇基业不但要拱手让人,我到时只得做个闲散公卿,再传到你们子孙辈时,我刘家基业还能剩下什么?
  我辈武人,到底还是要凭着战功博取更多的爵禄富贵。眼下在魏朝已鲜有机会,何况继续给魏帝卖命,想必他也不会许以我世袭掌控一方的实权。前程若要有转机,也就只有改换门庭,毕竟以晋王的处境……他更迫切的须要我这等魏朝勋将的投从。
  而通过与郭从谦互通声息,斟酌筹谋,为父考虑再三,已拿定主意,倘若事成,以后不还是要由你继承家业,这还瞻前顾后的忧虑个鸟!?”
  听着自己的老子劈头盖脸一通呵斥,刘嗣彬心中虽然仍有些犹疑,却也只得讷讷的应了。而刘知俊重重的哼了一声,转过身去,又立刻寻思着:
  接下来要做的事,也更须小心谨慎……毕竟虽然有些经我一手提拔的藩镇牙将臣僚可以信任,但是也有不少人却不知我当真笃定了心思,要叛魏投晋。还要斟酌又有哪些人可以将我的打算全盘托出,又有哪些人即使不便动手,也须早做准备,而莫要在我公然易帜时跳出来碍手碍脚。
  晋王自改制称帝,再到挥军南下毕竟还需要等候一段时日。这段时期我也更须小心谨慎,既要继续拉拢藩镇中诸部牙将,但是也更不能走漏了半点风声……
  然而刘知俊再是把细谨慎,也仍要按部就班的动员大概可以确定会随他背反魏朝的藩镇文武官员。可是从一开始,他刚有所动弹,由巡院侍卫司安插进淄青军的密谍便已经察觉。而刘知俊与郭从谦密议的次数越多,也就越能搜集到更多信息。
  本来在淄青军中分别担任驿馆巡官、排阵使的密谍,虽然还尚只是属于刘知俊正在观察,并逐步煽动拉拢的目标,自然也就不便探明每次密议的详细内容。
  可随着刘知俊与晋国使者郭从谦来往的次数一多,巡院侍卫司安插的密谍,不但能够确认双方每次接头密议之后,晋国来使离去的时间以及大概返程路线,而且以密探的手段伺机隐秘偷听,好歹也从刘知俊、刘嗣彬父子的对话当中,也确定了郭从谦这个名头……
  李天衢既得知刘知俊已有叛变的意图,眼下正要抓住对方正准备谋反的确凿证据。
  经淄青军治所内密谍传递声息,亲自赶赴邻近州府的巡院侍卫司总管张骁,很快便已得知晋国派来的使者又曾与刘知俊密议,遂也当即拍板决定,立刻派遣人手锁定目标,待郭从谦一行人等北上途径横海军地界时,便立刻按皇帝手谕将他们悉数擒执住,务必要留正主的活口,再押解至汴京严加审问!


第711章 装,继续装,你也仍是无所遁形
  横海军治下南皮县城,郭从谦与麾下十余名乔装成行商贾人的晋国将官军健,正在接受城关兵卒的盘查。
  虽然负责关检的那名小校询问的十分详细,走原路来往经过的商贾须回答出身籍贯、所贩货物、曾到哪里、又要回哪里去……等问题。可是郭从谦从善如流,一一应了,他显得十分从容,也不会担心区区一处城关盘查,便能察明识破他们这些人真实的身份。
  好歹晋国与魏朝彼此尚未宣战,甚至明面上晋王李存勖还尊称魏帝为尚父,两国“亲善和睦”,至少现在还不会封闭商路,以及提防为难彼此的商贾。
  更何况魏朝极重视商业,来往贸易的外来商贾络绎不绝。谁又能层层排查筛选得清楚,而立刻辨认出他们本来的任务,是要策反淄青军节度使,而与刘知俊密谋背反魏朝的时机?
  眼见带队把守城关的小校,已经要吩咐麾下兵卒放行。郭从谦点头哈腰的谢过了,而他的嘴角微翘,也不由露出一抹得意的笑意。
  还是一如既往,过了沧州治下南皮县,也再不出几日的光景,便能进入处于晋国治下的深州武强县地界……而这次已确定刘知俊当真要带领淄青军背叛魏朝、转投己方势力,而且又拿到了几处藩镇大致记录分兵布署的籍册舆图,返回太原向自家主公复命,这也毫无疑问的是大功一件。
  不但有机会能攀上朝中权臣郭崇韬,以及晋王亲弟李存乂的门路,由于伶人出身的身份也甚受晋王李存勖青睐……郭从谦心说自己也务必要把握住机会,一门心思的要积累功绩得以加官进爵。
  直到晋国改国号为唐,而晋王改制称帝之后,经秣兵历马,而终究要与魏朝争天下。届时突然出兵,大军南下,还有淄青军刘知俊突然易帜响应,也立刻使得魏朝横海、魏博等地腹背受敌。
  而淄青军距离魏朝国都汴京路程不算十分遥远,如若集结军力直捣中枢,魏帝李天衢治下疆域虽然广阔,可一旦都城有失,举国也必然将陷入动荡的局面……届时想必还要有不少恶战硬仗要打,可当初魏军直捣袭取长安,不是便曾一举覆灭梁国?
  能促成刘知俊归从自家主公,将调转兵锋对付魏朝,郭从谦心说也绝地就少不了自己先前穿针引线的功劳,当然也应大加封赏。
  郭从谦心中念着,正要吩咐手下再驾车仗赶过城关。忽然城郭当中,却又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纷沓而至,把守城门的小校见了,便连忙抛下郭从谦一行人,乃至其他等候关检的商队车马,上前躬身施礼。
  而郭从谦眉头微微一蹙,他再定睛望去,就见来的那一众兵马也有数百人,其中大多军健似是横海军本地兵马。然而那些军健,却又拥簇着几个青织金丝武服的公人。其中为首的那个身上一袭锦袍,却看不出在魏朝到底官居何职。
  然而那人犀利的眸子朝着这边扫视过来,他双眼微眯打量一番,目光最终落在了郭从谦一众人这边。彼此还有些距离,可是郭从谦似乎也瞧见那人脸上露出一抹冷冽的笑意……
  那人高坐在马上,旋即微微俯身,又与那在旁恭候小校低声嘱咐了几句,旋即扬起马鞭,朝着这边指来。本来做关检时态度倒还算客气的那个小校连声领命,他再向郭从谦这边望来时,神情似乎也变得十分凝重,忽的又一声厉喝,便率领麾下步卒步步紧逼过来。
  郭从谦手下的军校兵卒,也已察觉到情况有异,有人渐渐的探手往放在车板上的腰刀摸去。然而郭从谦侧过头去,双目一瞪,示意麾下众人绝对不可轻举妄动。
  乔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