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末大军阀-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壑髦唬歉龀雇烦刮驳奶恕
  即便往日与李克用打交道时,他也甚是强势霸道,不过在李天衢看来,李克用那副又拽又硬的模样,也有几分很要面子的傲娇做派……
  而李克用虽然是沙陀人出身,可他早已完全接受汉化,天下群豪相继称孤道寡,李克用却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打出扶唐的旗号,起先也一直为了延续唐廷国祚而竭心尽力,即便大唐覆亡,完全有资本称帝的他秉承自己的理念,的的确确也一直坚持到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刻。
  当然李天衢更清楚,自己与李克用的继承人李存勖,也终究会做为敌人相互攻伐。这与私人间的仇恨无关,优胜劣汰,强者继续竞争下去,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一统天下,这就是乱世中图谋霸业的君主的宿命,既然不肯放弃,那么对抗便要一直持续下去。
  然而又过了几日,从晋国那边又有消息传来,自李克用薨命之后,由他的幼弟李克宁迅速接管军队,军中大小事宜,也都由他来决定。
  而且李克用收了很多义子,与嫡亲子嗣的待遇别无两样,其中大多义儿固然仍是殚精竭虑的要为他们的义弟李存勖效忠,但也难免有些人恃功骄傲,而在自己的义父身故之后暴露异心,其中便有李存颢、李存实等人倾向于支持李克宁,而大有要架空挟持李存勖取而代之的势头……
  李天衢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便立刻宣称做为友邦,魏朝哀悼晋王,并完全支持由世子李存勖继承王位。也决计不会认同另有保藏祸心的逆臣图谋不轨,而意图夺权篡位的歹行。
  因为李天衢深知李克用那幼弟李克宁,在他强势的兄长手下办事固然是谨小慎微,而在李克用身故,还是尸骨未寒的时候经不住怂恿的李克宁还是按他史载的轨迹要飘了……可是他注定成不了什么气候,李存勖尚还有史敬思、张承业、李存璋等一票忠心的顾命宿臣支持,以他的能力而言,很快便能镇平晋国内部很快便要爆发的叛乱。
  既然无机可乘,彼此名义上仍是共同讨伐朱温梁国的同盟友军,李天衢心说也就莫不如做好人支持李存勖继任晋王,这也算是出于对李克用的尊重,而为数不多所能为他做的一件事……
  随后果不其然,待李克用丧期过后,便由张承业献计、李存璋领兵。趁着召请李克宁赴宴之际,埋伏在王府中的兵马骤然杀出,当场将其擒杀。李存颢、李存实等有意夺权的叛臣部众,也被李存勖调遣军旅迅速清洗除尽。
  待肃清叛臣之后,晋国嗣君继位,当然也须遣使与各处邻国打过招呼。鉴于李天衢统掌的魏朝鼎力支持自己继承王位,李存勖表面上看来,也是遣使上禀文书,外交上不但承认魏国皇帝的地位,并且尊称李天衢为尚父。
  李天衢笑吟吟的接待过晋国来使,心中却还不住的腹诽李存勖尊自己为长辈也不是什么好事……在原本的正史线中,他还会尊称燕国刘守光那暴君为尚父,结果照样不还是把他拉到了自己父亲的灵位前,直接捅穿了心脏放血祭奠?
  这小子……以后到底要与他交锋对抗,而且还是十分棘手的劲敌呐……


第571章 十国第一人,另一个君王的离世
  然而不止是晋王李克用薨命身故,而由世子李存勖继位,吴国方面,同样也有天大的消息传来。
  杨行密率领吴军余部退返至本国境内,还要立刻引兵前去抵挡大举东侵的吴越国军旅。然而军中第一名将李神福病逝,终究还是无法夺回江淮失地,吴军损失惨重,士气低迷,所能发挥出的战力也是十分有限。
  吴越军大将顾全武,却是势如破竹的击败陶雅所部吴军,又相继攻取宣、润两处州府。直到杨行密亲自引兵去战,两军就于宣州西部陵阳山一带厮杀了几阵,彼此扎营对持,僵持不下。
  同样是经历重大挫折,满腔的怨气恨意无处发泄,杨行密在从巢湖北部登船撤军之时,又险些被安仁义一箭取了性命……受了莫大的惊吓,还要舟车劳顿的赶赴宣州与吴越军旅厮杀,他的身体,终究也是支撑不下去了。
  忽一日,吴军营寨当中哀声连天,各部将兵如丧考妣,随后便迅速拔营从陵阳山向西撤离……因为吴国国主杨行密,夜间于大帐中猝死暴毙,也已然离世……
  当杨行密身故的消息,传至吴越国国都杭州之时,钱镠对于这个死对头的离世,倒也不禁感慨长叹。
  而为人处世向来颇有仁人君子之风的钱镠,考虑到既然已经抢回宣、润两处军州,遂传令顾全武班师收兵,没有再乘人之危的继续侵攻吴国领土……他还派遣使者至吴国建议暂且休战议和,而让对方能够妥善的为杨行密办理后事,顺利完成国内王位的交接。
  按史载能够与先后建立五代前两朝的后梁、后唐掰一掰手腕,而在后世被赞称为“十国第一人”的杨行密,到底也不免含恨身亡……
  李天衢闻讯之后也颇为感慨,自己与杨行密先是合作,随后反目为敌……虽然实力上也一直能压过吴国一头,也全因准确的把握住了几个时机,明里暗里的要与杨行密较量斗法,也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分毫怠慢。
  然而这个劲敌身死,李天衢倒也能确定来自于南面的压力也会骤然锐减。毕竟李克用离世之后,他的继承人李存勖却能领导晋国变得更为强盛,可是要接受杨行密国主之位的……恐怕也仍会是他的长子杨渥。
  而杨渥那厮心高气傲,就算他对外扩张的野心也十分强烈,可是由他继承王位,想必再用不了多久,吴国内部也将爆发动乱,而且那些只有杨行密能压制住的宿臣,相继也将会暴露出意欲夺权的野心吧……
  ……
  吴国国都,宁国军治所宣城。
  安放杨行密遗体棺木,供亲眷子嗣、吴国臣子吊唁的灵堂当中,除了尚还在襁褓当中杨浔、杨澈,杨行密膝下亲子杨渭、杨濛……以及尚只是五岁年纪的杨溥尽皆披麻戴孝,跪在他们父亲的灵位一侧。
  父亲的离世,对于这些少不经事的孩童而言,当然也是犹如天塌下一般的沉重打击。杨渭、杨濛、杨溥跪倒在地上痛哭流涕,眼见来来往往的吴国文臣武将各个神情悲痛,他们在这种凝重的氛围下也显得格外的惶恐不安……
  可是继承吴国国主之位,杨行密的长子杨渥,却并没有出现在灵堂当中。
  “岂有此理!世子平日轻佻放荡倒也罢了,可他不为主公服丧守孝,眼下到底又在何处!?我这便去寻他,便是五花大绑,也要将其拉来为主公守灵!”
  王茂章忽的忿声怒道,而同为庐州合肥出身,当初亦是最早投从杨行密打天下的同袍刘威闻言,便立刻奔将上前,急声劝道:
  “慎言!世子为人秉性,你我也都大概了解……先前好不容易劝住周本,就怕枉生冲突,你也就切莫冲动……毕竟从今以后,他也不再是吴国世子,而是我等的主公……也是决计不可冒犯……”
  “可是……唉!”
  王茂章终究也只是懊恼的一跺脚,还没冲动到当真要绑了杨渥前来为他父亲守孝。而在场其他吴国宿臣不但神情激愤,也有些人满面愁容,似乎对于自己以后的处境,乃至吴国以后的形势而深感担忧……
  身为吴国世子,杨行密本来却对他这个儿子甚不满意,若不是其他子嗣年幼,也实在不愿让杨渥做为储君的人选。而杨渥的确也是生性放荡,喜好玩乐,不止是杨行密,吴国老资历的功臣宿将对他也甚不待见(按《资治通鉴》所载:杨行密长子宣州观察使渥,素无令誉,军府轻之)。
  然而逆反心思极重的杨渥,不但父亲格外苛责,当然也能感受到其他吴国资深臣子对他的漠视。时日一久,杨渥对于吴国随着他老子打江山的老资历功臣的排斥与仇视,竟然也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然而杨行密猝死离世,所要效忠的君主,却只能换成对他们极是敌视厌恶的杨渥……大多勋臣宿将不止因主公身死而万般悲痛,一股强烈的不安感,也不由得涌上心头。
  忽的有个胥吏疾步奔入灵堂,并对着刘威附耳低声禀说。刘威闻言之后,面色更是一沉,当即也忍不住痛骂了一声,只能脸上为难之色又浓郁了几分……
  本来是为杨行密服丧的时期,宫内氛围也甚是压抑,然而吴国王宫一侧缭乱的马蹄声却一直响个不停,期间还夹杂着放肆的嬉笑喝骂声。
  有十几人手绰毬杖,骑乘着马儿却是于为杨行密服丧期间,正在此处打马球嬉戏。而天色渐暗,更显眼的是他们击打的并非是寻常形状如拳,取质轻而坚韧木材所制的马毬,而是一团被蜡烛包裹,且已点燃的火球。
  瞧见那团火球在毬杖的击打下来回窜动,其中一个身形高瘦,着锦衣华服,看来也不过二十出头模样的青壮高呼有趣,他一手将毬杖架在肩膀上,另一手却抓着一壶黄酒,仰脖便又往嘴中灌去(按史载“渥居丧,昼夜酣饮作乐,然十围之烛以击球,一烛费钱数万”)。
  而这个举止分外放荡轻佻的青年,自然便是即将继承吴国王位的杨行密长子杨渥。
  就在杨渥身旁,一个随从不住的来回张望,随即便驱马踱将上去,对杨渥低声劝道:
  “世子……毕竟王薨服丧的时候,也须为大王守孝,而我等在此闹得动静太大,这……恐怕不大合适……”
  然而还未等那随从把话说完,杨渥便把眼一瞪,并转头厉声叱道:
  “你叫孤做什么!?”
  随从骇得浑身一震,连忙改口连称大王恕罪。而杨渥又把头别了过去,仍是趾高气昂的说道:
  “不开眼的东西,你也知道如今孤已是吴国的君王,既然我为王,所说的话便是王命!让你们陪孤耍乐,就该乖乖的让孤尽兴!还说什么废话,非要惹孤不快!”
  很快的,周围却又有随从高声惊呼,杨渥立刻朝着远处张望过去,就见有两个吴国臣子与若干胥吏,也正朝着他这边疾步行来。明明以后便是麾下的属臣,然而杨渥大概瞧清了那两人的貌相之后,他眼中却流露出仇恨之色,并轻蔑的说道:
  “徐温、张颢……哼!不过是父王养的狗,现在由孤做他们的主子,可有胆子敢来狂吠?”


第572章 新的吴王,杨渥的作死之路
  “世子,大王身薨,您身为长子,也合当至灵堂为父服丧尽孝,可你如此这般……也未免太不成体统了。”
  先前倒也曾与李天衢打过交道的徐温,以及与他一并疾步行来的那个吴国大臣赶过来后,便立刻忿声说道。就见他面带愠色,很明显也在强忍着怒意,这个人自然便是如今与徐温共掌军政事务的重臣张颢。
  然而听得徐温、张颢二人一来便要说教,杨渥脸上戾气明显浓重了几分,也是顺毛驴的脾气,喜欢听人恭维、奉承、夸赞,可一旦有人摆出副批评教育的模样便怒从中来,而他发作时更会只按着自己的性子来,遂当即厉声回道:
  “徐温、张颢,你们两个只不过是父王任用的臣子,孤也没把你们当成我杨家的父叔尊长辈!父王的丧事,孤又当如何,更不必听哪个不开眼的说教!也不嫌管得太宽了些,如今孤已继承王位,你们便是如此同主公说话的?”
  徐温在旁猛使眼色,似是在示意脸上怒气更重的张颢暂且忍耐,放缓了语气,而又对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