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末大军阀-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初减轻赋税,大力恢复生产,可当政后期王建便开始征收苛捐杂税,严重到了他见蜀中蚕桑市场繁荣税,又要加收重税,结果导致蜀中百姓恐慌,便将本地桑木、柘木砍伐一空。而王建后来众说纷纭的一种死法,就是他于临终之前,恍惚间曾看到许多因他横征暴敛而被逼死的百姓前来索命,受了惊吓,旋即便一命呜呼……所以前蜀这个政权虽然国泰民安过,到底不能长久,也不过传了一代,共计十八年便亡国。
  李天衢当然也不会对面前的王宗弁说及这些,他佯做思付状半刻,随即便道:
  “你所言虽也有些道理,而晋王急于攻取河中军藩镇,以打通进军长安的道路。可是朕要往哪里打,也未必非要由蜀帝授意。蜀国非但欲取甘陇诸州,还觊觎东面荆南成汭的领土,接下来却又如何?是要往北打据守荆襄的高季昌?还是南面的楚王马殷?
  而蜀帝要拿下荆南,能否拿下,也由得你们派兵去打。至于山南东道,荆襄之地,也与我朝治下豫地接邻,这不也是有地利之便?如此倘若蜀国占荆南、我朝占荆襄,分治鄂地南北一方,以后倒也能多做邦交来往。”
  王宗弁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他大概也能了解自家义父,蜀国国主王建的图谋与顾忌。若是可能,与李天衢之间的关系也只是相互利用,一并瓜分朱温治下疆土便罢,除此之外两国最好留出缓冲的区域,彼此各过各的,也避免多生事端。可双方都已称帝,而且显然如今李天衢一方势力更为强盛,王建又怎么能使唤得动对方该往哪里打?
  不过只要能促使李天衢、李克用与我国在同一时间举兵,如此已是达成目的了……王宗弁遂连连称是,还逢迎说也盼着日后能多与贵邦来往,便又道:
  “听陛下之意,已是愿与吾皇联手,会同晋王一并出兵,而共同讨伐朱温了?”
  “毕竟我朝接连用兵,夺回义成军,接连进取宣武、河阳、忠武诸镇,取河朔诸州,还曾与燕国交战……如今人困马乏,尚需安顿整歇。晋王也是亦然,今番攻取河中军三处州府,想必也须休养一阵。按朕想来,少则半年、多则十月,便可与蜀国、晋国从三路出兵,共讨梁贼。”
  从李天衢这边得了个准话,王宗弁也十分痛快的表示这边回去向王建复命。数月后也还会前来觐见,根据魏、晋两国各自实际状况,而议定一并出兵讨伐梁国的准确日期,随即便拜别而去。
  就任由着王建大占便宜,利用己方势力与李克用这边牵制住朱温的主力,而让他大肆兼吞梁国以及其附属势力的地盘?李天衢心说那倒也不至于,就算是朱温腹背受敌,也未必会让王建予取予求。
  毕竟前蜀政权的军队,按史载轨迹与李茂贞的岐国交战次数最多。而李茂贞当初所统领的牙军战力如何?欺负唐廷皇帝的御林军他最行,却也是属于被李克用、朱温轮番吊打胖揍的人物。
  然而王建与李茂贞本来应该先是互结姻亲,随后交恶,虽然把岐国势力赶出了汉中地界,又从对方治下夺来甘陇几处军州。可那个时期与如今的形势有些类似的是:王建是对占据中原的朱温换了副态度,上书称以友邦之礼,称“大蜀皇帝谨致书于大梁皇帝阁下”,情愿通好,说白了就是要从两面挟制李茂贞,只不过如今他要对付的目标,却换成了朱温本人。
  本来王建的蜀军,除了按史载后唐大军出师仅七十日便杀得其亡国所打的战事之外,就根本不曾有过与梁军、晋军等战力强横的势力交战的经历。就算能打得李茂贞遣使请和,却也有过十二万蜀军被杀得大败的情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梁国如今再是被动,有杨师厚、牛存节等名将死守要隘,抵挡住李克用的晋军,再由朱温亲手去教训前来趁火打劫的蜀国兵马……那么甘陇、关中方面战争的结果又会如何?
  罢了……你王建以为能利用我与李克用,这也的确是你大占便宜最好的机会……我反过来也能利用你牵制梁军,至于这一次联合出兵各自到底又能有多少收获,那就各凭本事呗……
  待王宗弁离去之后,李天衢便又召集来严可求、王彦章、符存审、高思继等文武股肱之臣进行军议,眼下就算诸部军旅处于整歇休养阶段,可也要着手开始进行战备事宜。
  如今的形势一目了然,李克用方面,也势必仍要往河中军藩镇南部地域打,王建也已暴露出吞并甘陇关中、川东荆南诸地的野心。
  而权衡己方势力的战略目标,陕虢军要攻取下来难度虽然不会很大,可再往西面便是由杨师厚镇守的潼关一隅,对方也是不世出的名将,而且统领所部精锐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利之险,要强行攻打,恐怕也多半会如晋军猛攻河中军绛州的结局那般,数度无功而返。
  李天衢寻思如今我掌控的治下疆土东临大海,要往西面拓张,朱温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道路上也将撞见难啃的硬骨头;
  而北面河朔诸国,这段时期也仍任由着它们彼此对立更为妥当;
  东南面杨行密、钱镠长年对抗,其中一方名义上已向我称臣,另一方则仍是共讨朱温的盟友身份,我们三方却也是各论各的,两边都遣使与我来往,而吴国、吴越国之间也仍时时常征战……而除了两浙之外,想必杨行密现在的目标,又会有兼吞赣地钟传、荆南成汭领地的打算;
  再往南打,则是山南东道、荆南乃至马殷的楚国等割据势力……比起有潼关阻碍的关中地域,拓张的空间相对广阔。若是延俄下去,西面王建、东面杨行密可也都盯住那一片地域……
  所以下一个要出兵攻取的目标,也就只能是被朱温封作山南东道兵马留后,史载南平国开国国君,而会被世人骂作“高赖子”的高季昌了。


第404章 投军新兵,初生牛犊
  一段时期内的偃旗息鼓、休养生息,主要还是由诸多治政能臣各司其职、各显其能,李天衢治下疆土政通人和,各处基本能做到上令下达。也并非是朱温等敌对势力坐视魏国愈发强盛下去,自身状况险急,焦头烂额,只得采取守势,尚还没有余地主动前来进犯李天衢一方势力。
  各自军旅不但得以休整,先前几场战事有阵亡伤损、以及因功转迁的部曲,也需要补充编制,而从诸部降军以及新近前来投戎的降军中补充其中合适的人选充实在军中。
  本来李天衢做为一方藩镇时统掌的龙骧、虎翼、豹韬几支衙内亲军,如今也成为殿前司中最为精锐的军旅。而除了拱卫京师的军旅之外,宣武、忠武、义成、天平、泰宁等诸处藩镇如今已统一划为中央直接管理军政,所以这些时日,陆续抵至各处军司报道听调的新军也是络绎不绝。
  位于汴京城外的一处校场号角长鸣,片刻的功夫,几队纵马冲驰的将士,乃至列队点卯的步军也都迅速的列开几排阵型,总计有三四千余人。诸部军旅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不久后,便要迎接下一场战事,整军练兵自然仍是疏忽不得,同时考核收编入各支部曲的降兵、新兵事宜,尤其是落籍至汴京乃至宣武军中的将士,还由枢密院下辖的兵籍房选派胥吏前来督管,也是十分谨慎。
  然而这一拨也正要补充选编入汴京下辖各处军司的兵卒,较之寻常新兵气象也大有不同。
  毕竟李天衢先前利用朱温“跋队斩”军法的弊病,致使得大量梁军精锐兵士临阵倒戈,这些士兵的作战能力本来就不逊于李天衢麾下很多军旅的将士,只是被逼到了份上。如今仍是能在自己熟悉的宣武军地界当职,也都习惯了如今转而为李天衢效命的身份。
  然而很多时候,军队根据自己的出身内部抱团也是常态。这一撮梁国的降兵既已归从,对于李天衢麾下旧部固然还算客气。但是对于近期前来投军的新兵,态度也要傲慢的多。毕竟咱们杀阵上做玩命的勾当久了,战场都没上过的阿猫阿狗,也配与我等相提并论?
  忽的又是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穿来,最后一队操习考核骑术的军士也已回归本阵。显眼的是其中有一人刻意冲驰在最前面,他骑术娴熟,动作十分快捷剽悍。虽然看起来甚是年轻,也就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
  那少年郎貌相也甚是威武,生得虎目剑眉、国字方脸,他手中提着那杆以丈计的枪杆那一端大枪枪刃寒光烁烁,也衬托着他杀气腾腾。
  然而阵列当中,不少梁军降兵望向他时,脸上神情也甚是不善。然而少年郎也把眼瞪去,还刻意扬了扬头,毫不示弱的与那些老兵对视着。
  毕竟梁军降兵人数众多,厮杀的多了,骨子里也透着股杀伐剽悍气。而老兵欺压新兵在这般时节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寻常新来投伍从军的,见了他们都要绕着走。
  偏偏这少年郎初出茅庐,非但骑术精湛、剽悍雄武也使得一手好大枪,他更是锐气方张,也分毫没有把那些以梁军降兵为主的部众放在眼里。针尖对上麦芒,两不相让,彼此先前便好悬要动手闹出冲突来。
  直到有前来划编军籍的小校前来,选编补充军旅的将士聚拢列队,骑军也都已寻槽头栓束好了战马,层层站开,尽可能把军容列的严整些。而那小校环视校场内一众兵士过后,遂朗声说道:
  “按枢密院兵籍房下发钧旨,你们选编落籍入汴京殿前司中以守京师。在场原梁国降众,固然按原职录用,各部曲也仍有伙长、队正、厢指挥使逐级将官须补齐编制,却可还有举荐的人选?”
  校场内被划分军籍的降军,乃至初投从戎的新兵闻言也顿时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而在此接受检阅划籍的将士,有近七成都是梁军降众,他们彼此谈论也显得更为积极。
  就算是降从了李天衢,转而成了大魏国的兵,可这些梁军降众本来便多是宣武军的牙兵出身,彼此关系更为紧密。眼下便有升迁的机会,自然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也须从他们的群体当中举荐。
  反观那些刚刚投军不久的新兵蛋子,其中纵然也有人先前习得些武艺,可是稍有眼力见的便知这个时候不可冒头出尖。
  “怎么最多才能做得个厢指挥使,就才管二百来号人?”
  可偏生仍是那个少年郎哈哈一笑,随即可以提高了嗓门,又大声说道:
  “也罢,俺正要争个脱颖而出的机会,既来投军,谁又不想尽早建功立业?俺便自荐,情封做得个厢指挥使!”
  树大招风,那少年郎放话豪言又太过显露,也当即恼得众多梁军降兵怒目瞪视过来。先前看彼此本来便甚不顺眼,也当即有个原梁军的队正厉声骂道:
  “你小子算是什么东西,毛还没长齐,也不知从哪处山沟里冒出来的!不过是学了些招把式,老子告诉你,就算你经手几个师傅学得些武艺,还是说跑江湖曾做过些亡命勾当,战场厮杀的门道,你又懂个屁!你个初哥新丁,倒向骑到咱们头上来,也未免太不自量力了!”
  少年郎闻言不屑的冷笑一声,他昂首朝着周围那些恶狠狠朝着自己瞪视过来的老兵望去。
  本来倒戈降从的梁军士兵脸上,都按曾经的跋队斩军制刺着标注他们的姓名,以及以前在朱温军中效力时的军旅番号。其中有些人虽然寻得郎中,以妙法祛了脸上金印,可也有些士兵在额角贴块膏药遮挡,以及索性袒露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