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末大军阀-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机的人也必然争先恐后,巨大的利润刺激当地海运与勘测开采力度的加大,兴许还能加速东瀛国内各处矿脉的提前问世呢……
至于咱们中国自己家的矿,既然勘测开采等科技生产力还没有跟上,李天衢心说咱这也不是提前些时日,开始从日本大量引入白银。中土金银等矿产储备就不如一直留着埋下去,而让后世华夏儿女去使用更好。
而大唐与东瀛做海贸,受限于如今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人家遣唐使每次可都是需要抱着有去无回,极有可能葬身大海的决心出海的……两国直接进行大规模海洋贸易的风险太大,也都绕不开新罗国这个海运中转站。当年新罗有大唐撑腰,东瀛力挺百济而致使两国交恶,可如今百济也都亡国两百多年了,东瀛遣往大唐的学子、僧侣、商贾也就免不了要时常借道新罗。
所以大唐与东瀛做海贸既然绕不过本国,新罗这边与中土走海上贸易,还能对东瀛“中间商赚差价”,自然也是乐见其成的。
“当然这些事不可一夕而就,尚要慢慢计议,我打算设立这市舶司做海贸通商,也还须制订专门详细法例,如此利析秋毫,以保障各方的权益,期间当然也免不得要与诸位好生探讨才是……”
眼见金敬德、儿岛九郎为代表的新罗、东瀛遣唐使与海商也都乐不得先到先得,与密州即将设立的市舶司进行互市贸易,三方大致虽已能达成一致的意见,但李天衢心知其中关于细节的条条框框也少不得还要详加商榷一番。
针对开设市舶司海贸相商法例细节,又要赶赴密州板桥镇实地考察的这段时日。关于唐廷下诏削除李克用的官爵,并且出兵征讨河东藩镇的战报也已传到了李天衢这边。
由宰相张濬为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而代表朝廷讨伐军的主帅,与副使孙揆统率招募整编的禁军部众,以及邠宁、鄜坊、夏绥几路藩镇兵马合计五万,同时还有镇国军节度使韩建,以及宣武军朱温、卢龙军李匡威、云州赫连铎这三个李克用的死对头协同出兵,兴师动众的要对李克用统掌的河东军进行围剿……
一下子招致众路敌军围剿,若是换作哪个平庸无能的藩镇节度恐怕早就吓破了胆。可是以李克用那暴脾气,他的反应则是大发雷霆之怒。李晔那小兔崽子!老子为你李家江山社稷鞍前马后,助朝廷夺回长安,更是于征讨黄巢时立下不世之功。结果你不但要大搞什么削藩,还敢先拿老子开刀,甚至主动引兵前来攻打,还真当我李克用是好捏的软柿子!?
李克用这一怒,也就好像是给河东藩镇全军将士开了狂暴模式加持……进犯至雁门的李匡威、赫连铎的两路兵马立刻被河东军打退。朝廷招讨宣慰副使孙揆所统领的一万兵马抵至昭义军境内,却遭遇李存孝所部兵马突袭,而被摧枯拉朽的杀散,孙揆也被李存孝直接砍了脑袋……
随后河东军第一猛将李存孝,也更开了挂一般旬日内连战连捷,又有薛铁山、李承嗣等将领协同掩杀,先后打得镇国军、凤翔军连夜溃逃……而李存孝也得以腾出手来,率领五千兵马便要去硬刚朝廷所谓征讨河东的主力军旅。
当日,宰相张濬所统领军力占据绝对优势的唐廷禁军,被李存孝杀得丢盔卸甲,大败亏输,倒颇似是一批野狼扑倒了成群的黄羊当中。河东军冲杀势如山崩,根据可靠的消息转述:那场仗开始要接近尾声时的战况,是李存孝仍是率领他麾下最为精锐善战的几百重骑,撵着数以万计的唐廷溃兵撒了欢的猛追狂杀……
唐廷方面任命的那个征讨李克用的主帅张濬,李天衢也知道这个人有胆识,且长于经史,对朝廷那也是赤胆忠心。现在的盟友淄青军节度使王师范的老子王敬武,当年在朝廷、黄巢之间摇摆不定时,就是这张濬怒冲冲的赶赴淄青军,在人家的地盘指着王敬武鼻子一顿呵斥,倒还真唬得淄青军当年终于选择站在朝廷的一方。
可是这张濬为人最致命的弊端,就是太过夸夸其谈,而高谈阔论的言语自己都信。换句话说就是太爱吹牛逼了,更要命的是他吹完了都能把自己忽悠住。而皇帝李晔也就二十上下的小年轻,主要就是被这张濬给忽悠得以为自己当真已能横扫天下诸藩,挥斥方遒,而重振唐朝设计山河。
结果由李存孝出手,现实直接狠狠扇了张濬一记响亮的耳光,面对骁勇善战、剽悍生猛的河东精锐劲骑,由张濬力谏李晔“最急莫过于强兵,兵强而天下服”而支出朝廷已日渐窘迫的财力积极扩充军备,而好不容易招聚编成的唐廷禁军,就如此轻易的被李存孝所部骑军杀得溃不成军……
至于邠宁军、鄜坊军、夏绥军……那几路宣称协同朝廷的藩镇兵马,本来也多是摇旗呐喊,关注战局随机而变。皇帝李晔已显露出削藩的意向,如今发兵征讨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以及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这两路藩镇,谁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轮到我们?结果这么一瞧,你朝廷禁军吹牛扬言,大张旗鼓的要讨伐李克用,结果就这么怂包?溜了,溜了……
而朱温那边先是与李天衢出兵灭了朱瑄、时溥瓜分治下州府,又发兵接管秦宗权所占据的奉国军藩镇,这也来不及调动主力兵马北上加入会战呢,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这场战争便以李克用的大胜,而朝廷一方的完败而告终。
虽说与自己所预料的战事结果大概相符,可李天衢在听闻朝廷发动诸路藩镇征讨李克用的战事以这般丑态收场,也仍然不由的想乐。这场会战打得就是一场闹剧,李晔深居皇宫内苑,对于战阵兵事而言的确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不过很多事的因果影响,也如锁链那般一环扣着一环……你那边丢尽了颜面,倒也会促使我又能争取到一段稳步发展壮大的时间……
第224章 皇帝要作死,也是自作自受
李天衢预料自己将会有一段稳定发展的时间,不是忌惮当初皇帝李晔要搞削藩会涉及到己方势力,而是因为朝廷的威严进一步倾塌所将引起的连锁反应,也会使得周围两处被他看做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在这段时期也无暇与他进行直接冲突。
因为再往后的时局发展,李克用轻易的杀溃了张濬统领的朝廷禁军之后,虽然仍不愿就此自据建国而与唐廷彻底决裂,遂有意引兵后撤,放还了他只消动动手指便能捏死的宰相张濬狼狈的逃回长安,随后李克用便上表朝廷,奏书中措辞极为激烈。
皇帝李晔听闻征讨大军轻易被杀败的消息后顿时蔫了,也只得认错,下诏书好言回复宽慰,不但恢复李克用官职爵禄,还加封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
把朝廷禁军打得丢盔卸甲的藩镇节度却又得厚封重赏,皇帝还要主动赔礼道歉……在这个时代,这般啼笑皆非的荒唐事似乎也不稀奇。至于那先前豪言壮语势必要扫平李克用的宰相张濬,追究战败之责被罢了相位,连贬数级为连州刺史,驰驿发遣,却因道路不畅,而只得去依附于华州韩建。
而且不只是纠集诸处藩镇大张旗鼓的讨伐,仍惨败于河东李克用逼迫得皇帝李晔只得低头认错。同期还发生了一件事,也让朝廷更是威压扫地。
朝廷先前因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不肯奉诏,而出征讨伐的大军当中,时任招讨牙内都指挥使的王建不愿接受唐廷罢兵与陈敬瑄议和的旨意,遂对讨伐正使韦昭度放话说关东各藩镇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陛下与朝廷公卿尚须好生应对,至于巴蜀川地这边不肯遵从朝廷旨意的陈敬瑄,仍交给微臣继续攻打便是。
韦昭度这一听你王建这不也是要抗拒圣旨,与那陈敬瑄又有何分别?当然不肯应允。王建也就不再废话,指示麾下兵马屠戮韦昭度亲兵,直接威胁道“我的士兵饥饿,要吃人肉”,便吓得韦昭度交出符节,承诺王建为继续讨伐陈敬瑄的行营招讨使,当日便跑路往长安逃去。
王建遂调兵扼守剑门,切断了中原与两川地区之间道路要隘,继续围着剑南西川节度治所成都。李天衢当然也很清楚,再不出几年,王建也将陆续占据两川各地,终究要建立起疆域包括后世大半四川、甘肃东南、陕西南部乃至湖北西部的前蜀政权。
当初的唐僖宗李儇虽然轻佻放浪、不理朝政,然而好歹他对各处藩镇节度使都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只要不是称帝建国公然造反,便由得你们闹,所以哪怕只当是个摆设,诸镇豪强明面上也仍会供着他这个大唐天子;可是如今在位的李晔摆出要削藩的架势,还是拿最不该招惹的李克用开刀,加上王建抗旨截断两川要扼,如今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朝廷禁军的几近损失殆尽……李晔是要励精图治,却满满的有种小泰迪冲到一堆大灰狼中间狂吠的既视感……也就难免要沦落为诸处藩镇节度公然侮辱的目标。
坐拥陇右、凤翔两处藩镇的李茂贞与邠宁节度使王行瑜率先向朝廷发难,言辞对皇帝愈发骄横不敬。不但不肯听从圣旨,李茂贞甚至还对公然嘲讽李晔说陛下“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皇帝你如果再要逃难,又还能往哪跑)”……结果本来遭李克用打得灰心沮丧的李晔被激怒又来劲了,不顾朝臣劝阻,忿言道朕乃九五之尊,不能再任由藩镇欺凌而忍气吞声,便又纠聚兵马,吃打却不长记性的又下诏要讨伐李茂贞……
讨伐兵马也是一拨接着一拨,结果连连战败,反倒激怒了李茂贞、王行瑜统领与长安更是邻近的陇右、凤翔、邠宁三镇牙军大举反攻,围攻大唐国都,反而要向皇帝李晔兴师问罪。
李天衢心知朝廷由讨伐河东兵败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再持续下去,不但河东李克用会不计前嫌的派遣勤王兵马救援李晔……对于己方势力的战略环境而言最为密切相关的是,朱温那边,也不能坐视皇帝李晔会轻易的被李茂贞给控制住,所以宣武军方面的战略重心,也将会转移到长安那边去。
所以与李天衢接邻的诸方势力当中,朱温的野心想必已经进一步的膨胀,这个最强大的敌人势必要调遣主力军旅往西面打;
而淮南地域乱成一锅粥,另外那个劲敌杨行密应该也还要在孙儒的侵攻下硬抗几年,而孙儒这个仇家虽然有可能发兵侵袭己方领土,可是他被杨行密、钱镠两方兵马牵制住,对泰宁军也无法构成巨大的威胁;
北面则是淄青军这一路关系密切的盟友,节度使王师范也很信守承诺,做为屏障抵御河北诸藩向南进军的路线;
至于同义成军邻近的魏博军藩镇虽然不是什么善茬,不过这几年擅杀途径境内的朝廷命官,抢钱抢女人,加上哗变篡位虽然十分的欢实,可是属于内部动荡最不稳定的藩镇,又有近邻河东军的强大军事威慑,节度使罗弘信在没有彻底倒向朱温一方,而没与李克用翻脸之前,对外倒也一直挺老实的……
既然往后一段时期内义成、泰宁、天平乃至原感化军徐泗二州治下平安无事,李天衢也正要腾出手来打理民政之时,却有幕僚胥吏前来报说,那个李天衢也曾打算尝试招致麾下的人物,已抵达义成军滑州白马城而前来赴职。
当初至陈州宛丘传诏加封李天衢为义成军节度使的宣旨太监张居翰,当真得朝廷准许,长途跋涉,倒也避过了李茂贞、王行瑜统领三处藩镇牙军围攻京师,而奉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