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第5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郑回说道:“外臣曾经让人拓印过一份碑文,随身带来了长安。”
  李倓立刻说道:“快呈上来!”
  郑回立刻吩咐属下,很快拿来一幅巨大的宣旨,几名太监在大殿上展开,这幅巨大宣旨拓印的碑文清楚的映入眼帘。
  李倓赞叹说道:“不愧德化之名啊!”
  紧接着李倓对身边的随行大臣说道:“颜卿。”
  颜真卿如今已经升迁为兵部尚书,这次接见南诏安乐公也随侍在殿上。
  听到李倓召唤,连忙出列拱手。
  李倓说道:“颜卿的书法出众,卿可观摩此碑,有何评鉴?”
  郑回连忙抬起头,眼前这个干瘦的中年大臣就是颜真卿?
  郑回中进士的时候,颜真卿的书法就已经名闻天下了,这座德化碑的字是郑回写的,在南诏自然算得上一等一的好字。
  可是在颜真卿这样的书法宗师眼前,那就什么都不是了。
  郑回有些面色发红,不过颜真卿看完之后倒是没有对书法进行评鉴,而是说道:
  “殿下,南诏狂妄自大,竟以德化为碑名,蕞尔小国不知敬畏上邦,谈何以德?”
  “碑文大义竟然将南诏因为德化而反唐,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这下子安乐公阁罗凤瑟瑟发抖,就连郑回都变了脸色。
  李倓倒是笑了笑说道:“不碍事不碍事,就将此碑改为德化南诏碑,就请颜卿题上碑名,送到太和城让人重新刻上好了。”
  “至于碑文上的内容,反倒是留在太和城更好,不过要请颜卿写一份新碑文,就将大唐为何要平定南诏,更是要讲清楚滇土从来都是我大唐一部分,把南诏如何乘着大唐自顾不暇而从大唐自立的过程写清楚。”
  “这座新碑也立在德化碑前,也可以起到警示后人的效果。”
  李倓轻描淡写,并没有对南诏君臣喊打喊杀,可是在阁罗凤和郑回耳中,这是最厉害的诛心之言。
  李倓要在太和城立碑文,说明滇贵地区是大唐自古以来的领土,等于在法统上断绝了南诏的国本,如今南诏虽然是大唐的邦国,但是已经有了化为郡县的基础,大唐随时可以宣布废除南诏王室。
  而在太和城立碑文,可是要彻底摧毁南诏二世君主努力建立的南诏认同,也许几代后再也没人记得南诏这个国家了。
  阁罗凤背脊都被冷汗浸湿了,在郑回的搀扶下返回了安乐公府,君臣二人相拥痛哭。
  不过第二日从《长安日报》上刊登了吐蕃赤松德赞的下场,阁罗凤又觉得逃过了死劫。
  《长安日报》已经刊登了赤松德赞被权臣尚结赞所杀的全部过程,为了这次的宣传效果,《长安日报》还专门雕版了印了吐蕃赞普尸体的素描,还刊登了详细的解剖记录,说明了赤松德赞死于利刃。
  根据金城公主入藏后,在大昭寺前所立的《唐蕃会盟碑》,大唐和吐蕃的关系官方定义是舅甥关系。
  在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大唐和吐蕃的关系是翁婿关系,吐蕃向大唐的文书也是自称为子婿之国的。
  但是随着两国的实力变化,吐蕃日益强大后,在金城公主入藏后,就改为了舅甥关系,也就是李隆基是吐蕃赞普的大舅哥。
  这时候吐蕃向大唐的文书,已经几乎是和大唐平等的关系了。
  如今死掉的赤松德赞,在法理上是金城公主的儿子,和李倓的父皇李亨也属于平辈的关系。
  不过李倓在玩家的军队攻入逻些城之后,果断命令将士毁掉了《唐蕃会盟碑》,在下达给吐蕃的国书中,再次将吐蕃称呼为番邦属国。
  降级的不仅仅是待遇,吐蕃蔡邦王后带领儿子投降后,大唐直接下达了册封吐蕃赞普的诏书,而且在诏书中说明今后的吐蕃赞普,全部都要大唐册封。
  除此之外,大唐对吐蕃全面进行进行改土归流,虽然还是按照现状授予了吐蕃部分贵族官职,但是在唐军腾出手之后,肯定会进行化为郡县的管理,如今在吐谷浑地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就经验,大量吐谷浑的基层官员分批进入吐蕃。
  此外吐蕃无论是僧人道士,还是苯教祭司,全部都要收到大唐僧道司的审核,颁布度牒才可传教,否则只能称为居士,不能聚众讲法。
  僧道司专门在逻些城设立考场,第一次考试仅有圆通等十几名僧人通过,就连被吐蕃贵族们奉为神灵的莲花生也没能及格。
  就在莲花生努力学习汉文经典的时候,递交国书的黑衣大食使者终于抵达了长安。


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食使节
  黑衣大食的使者是哈里发的近卫军官萨玛,这位中年军官有四分之一的突厥血统,甚至还会说一些汉语。
  不过萨玛一直都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让通译来帮着翻译,他默默的暗中观察着整个大唐。
  萨玛的祖父就是一名西迁的突厥贵族,后来迎娶了本地的大食女子之后,才逐渐融入到了黑衣大食。
  黑衣大食这个地方,从来都是宗教的皮,波斯的骨,突厥的矛。
  无论是现在的黑衣大食,还是无数中亚地区的王朝,几乎都是这个模板。
  宗教的皮,是在宗教兴起之后,这片地区的宗教信仰就一直没什么变化,向来都是宗教占据统治地位。
  波斯的骨,是因为波斯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无论哪个王朝,都离不开波斯的官员,黑衣大食自然也是不例外,没有波斯的官员来帮着治理,整个国家就要崩溃了。
  当年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后,迅速吞并波斯的地盘,波斯的官员只需要投降,亚历山大就能占领这个地区。
  可是亚历山大攻入了天竺,很快就打不下去了,就是因为天竺那个地方根本没有可靠的治理者,亚历山大不仅仅要征服他们,还要派人管理他们,很快就无以为继了。
  波斯文明可以说是中东文明的秩序疆域。
  而突厥的矛则是说,整个中亚地区的主要军事贵族,全部都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
  比如萨玛就是这样,他的祖辈曾经在大唐的北方草原生活,后来被大唐和回鹘人联手驱逐到了西域,而后又被赶出了西域前往了中亚。
  但是这些中国北方草原的战败者,到了中亚之后就开始嘎嘎乱杀,他们征服了很多中亚小国,然后撞上了正在扩张中的黑衣大食。
  黑衣大食很快发现,这些突厥军头是极高的雇佣军,于是开始尝试雇佣这些突厥人为自己打仗或者训练军队。
  逐渐的,这些突厥贵族开始融入到了黑衣大食中,成为专门的军事贵族。
  比如领导黑衣大食打赢了恒罗斯之战的黑衣大食将军,就曾经是一名突厥的奴隶,而萨玛的父辈就曾经在那支军队中任职。
  萨玛曾经听说过很多中原的传说,在祖辈的嘴里,大唐是一个强大到不可思议,又繁华富足到不可思议的国都,几乎可以说是黄金的国度。
  不过在萨玛的父辈看来,大唐和黑衣大食在恒罗斯之战中表现旗鼓相当,算是一个可以尊重的对手。
  在萨玛这一代人眼里,大唐只是一个懦弱的巨人,并不是父祖口中强盛的王朝。
  在西域商人的传播下,大唐发生内乱的消息传到了巴格达,一部分主张扩张的突厥贵族们,再次将东扩这个议题送到了哈里发的王庭。
  恒罗斯之战中,黑衣大食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黑衣大食却撤出了西域。
  这个原因也很简单,虽然这一仗胜利了,但是对于黑衣大食也是惨胜和险胜,意识到东方有一个强大的敌人之后,保持西域这个战略缓冲区,对于当时的黑衣大食和大唐都有好处。
  对于黑衣大食来说,西面有更加肥沃的土地,更加弱小的对手,还有南亚次大陆的天竺,也都是上好的肥沃土地,又何必和大唐争夺西域呢?
  而且对于黑衣大食来说,维持大唐的贸易是至关重要的。
  阿拉伯人作为最早的商业民族,黑衣大食的崛起就和丝绸之路的东西贸易相关。
  靠着东西方贸易,先知才能领导商人阶层崛起,黑衣大食如今繁华,很大一部分也是靠着东西方贸易。
  如果失去了大唐这个丝绸的生产国和香料的消费国,那么黑衣大食很多商人就会破产。
  所以黑衣大食在赢了战争,却反而撤出了西域,还自觉的维护西域起来。
  但是听到了大唐内乱的消息,主张东进的突厥军事贵族们,又开始发动力量,劝说哈里发东扩,征服大唐这个丝绸和黄金的国都。
  萨玛就是东扩派的支持者之一,他这一次向大唐递交国书,主要的任务就是刺探大唐的情况。
  如果大唐真的如同那些西域商人说的,还在分裂的战争中,那么萨玛返回黑衣大食之后,就会立刻劝说哈里发发动东征。
  在刚刚停靠宝安县港口的时候,萨玛颇为不以为然。
  那些商人们口中的繁华大唐港口,就这?就这?
  萨玛傲慢的见到了那个港口的总督,身穿丝绸长袍的大唐官员。
  这名港口的总督倒是给萨玛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不过更让萨玛惊讶的是,这个小港口竟然有一名能流利说阿拉伯语的通译。
  萨玛听说自己停靠的这个港口是在建设中的小港口,商人口中繁华的港口是泉州港,于是继续带领舰船南上,很快就抵达了泉州港。
  见到泉州港之后,萨玛彻底傻了。
  这座巨大的港口,就连外海上都是等待进港的外国船只,这样巨大的港口是萨玛沿途从没见过的!
  这座巨大的港口还能仅仅有条的位置秩序,有大量大唐的引航船穿梭其中,任何违反大唐命令的船只都会被果断的驱逐。
  萨玛的船是外交使节的船只,他就在引航船的指引下,飞快的进入了官船停靠的码头区域。
  泉州正是当年整个东南贸易的中心,萨玛甚至在这里见到了一整个汉化的黑衣大食人的社区,大唐衙门还允许他们建造清真寺礼拜,在更早的时候还允许他们传教,不过后来被上皇禁止了。
  萨玛亲眼见到了泉州港口,就彻底的被大唐的繁华给镇住了,他看到了船上一箱子一箱子的丝绸,这些运到巴格达可是堪比黄金啊!
  只是见识到了泉州港口,萨玛只是觉得大唐富庶,要知道天竺还富庶呢,还不是一触即溃?
  萨玛在泉州停留了两日,然后马不停蹄的完成了补给继续北上,这一次他要一口气前往扬州港。
  不过在前往扬州港的时候,萨玛遭遇到了一些小小的波折。


第七百三十六章 使团遭遇
  萨玛的船沿着海岸线,行驶到了舟山附近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小波折。
  因为张端阳在舟山的强力镇压海盗,导致本土弱小的海盗和走私团伙全部都被灭了。
  但是法网恢恢,总是有漏网之鱼的。
  而能够在张端阳的舰队下逃出外海的,自然也不是普通的小鱼。
  只有一些实力强大的海盗,才能够在张端阳追击下逃出外海。
  这些海盗占据了一些海上的岛屿,渐渐组成了一个海盗集团,继续和张端阳的官军对抗。
  不过这些海盗也不傻,只要挂着大唐旗帜的船他们也不会打劫,只会打劫挂着外国旗帜的船。
  张端阳本来还想要继续追缴这些海盗的,却发现了意外的收获。
  原本大唐禁海的时候,本国的商船都会挂上外国的船的旗帜。
  后来解除禁海之后,大唐对于进出港口的船只都要收税,但是对于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