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亨迫不及待的拿起卷子阅读起来。
  跳过了几分讨论上古时代文夏商周时代变迁,劝谏当今皇帝的文章,李亨终于看到了让自己一亮的文章。
  “好!”他首先看到了韦应物的文章。
  文章以隋唐为例,好歹是写出了大唐的法统,文章引经据典大气磅礴,果然是一篇好文章!
  李亨将韦应物的文章抽出一边,他心中还是有些失望。
  不过这些年轻士子还没能进入仕途,自然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思,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已经不错了。
  可是紧接着,李亨再次喊道:“好!好啊!”
  听到皇帝两次叫好,李辅国也抬起头,瞥到了考卷上“顾况”的名字。
  李辅国记忆力过人,他一下子就想起这顾况是李泌的弟子。
  不过李辅国和李泌势同水火,李辅国可不愿意李泌的弟子中了状元。
  李辅国眼睛一转说道:“恭喜陛下得一英才,这顾况是泌公的高足。”
  李泌的弟子?
  怪不得顾况的文章能够写到自己心里去,这一套文质交替的理论,用在自己继位中,彰显出了灵武登基的昭昭天命。
  可是李辅国一说是李泌的弟子,皇帝心中有些疑惑。
  李泌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打听到考题不难,李辅国这么一提醒,就让李亨心中有了疙瘩。
  如果是李泌点拨的呢?
  李亨抽出顾况的卷子,却放在了韦应物的卷子下面,紧接着他看到了王成伟的卷子。
  “好!好!妙极了!”


第四百五十五章 钦点
  看到了王成伟的文章,李亨只觉得全身舒畅。
  特别是王成伟最后的建议,改元,这才是切中了李亨的心思。
  至德这个年号是当年李亨定的,可是后来知道了“至德”曾经是南陈后主使用过的年号,而平叛战争一直进行的不顺畅,向来封建迷信的李亨也觉得有些晦气。
  更重要的是灵武登基仓促,总让人李亨觉得不够正式,而改元正好可以顺应自己光复两京的功绩。
  只要迎接回蜀中的上皇,那自己这个皇位就真正稳妥了。
  王成伟这篇文章,抓住了李亨心中最需要的东西。
  而这篇文章对于国家路线的谏言,也和修道者讲究的阴阳平衡暗暗相符,更是戳中了李亨的心思。
  “拿朱笔来!”
  裴冕故意将王成伟的考卷放在最后一个,皇帝看完了之后果然非常的满意。
  李辅国立刻让人拿来朱笔,李亨提起朱笔在王成伟的考卷上点了一下,又让李辅国盖上玺印,这就是钦点了王成伟为本科的状元了。
  李辅国凑趣说道:“恭喜圣人,贺喜圣人,我大唐又多了一批英才!”
  李亨满意的笑了笑说道:“大将军,上次朕已经下令,以后宫中不要再称圣人了,寡人岂敢妄自称圣人。”
  李隆基在朝的时候,百官皆称呼他为圣人,这也是李隆基独创的称呼。
  李亨喊了半辈子的圣人,对这两个词有些ptsd了,前阵子下旨自己是人间帝皇,不敢妄自称圣人。
  李辅国刚刚从下面回来,他立刻明白了李亨的心思,笑着说道:“陛下平定乱世,光复两京社稷,这样的功劳还不能称之为圣人吗?”
  “圣人者,至人也。”
  “开创天下者难,中兴天下者更难,汉光武帝能称宗道祖,陛下称呼为一圣人又如何?”
  这顿马屁拍下去,李亨的心情好了很多。
  似乎被叫做圣人,感觉也不错?
  听完这些,李亨也不纠结称呼,直接对李辅国说道:
  “就按照礼部拟定的名词放榜吧,朕看这个王成伟的籍贯是陇右,怕是寒门子弟,让内府拨下一些钱来,闻喜宴不能办的太寒酸。”
  “圣人正是思虑千里,新科状元接到旨意一定会感恩涕零的!”
  李辅国捧着再次封好的匣子,向着殿外走去。
  等走出殿外,李辅国突然对身边的太监说道:“我不在的这些日子,孙宫令是不是太忙了?”
  孙宫令就是刚刚那个抢小太监功劳的中层太监,李辅国身边的太监立刻明白了,笑着说道:
  “干爹,小的们明白了,今天就解了姓孙的差事,让他去掖庭替皇上效力。”
  “能干就让他多干点活儿,明白了吗?”
  “明白!”
  刚刚出了风头的孙太监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体验云霄飞车的感觉了。
  李辅国走到门口,招呼来刚刚两个被抢了功劳的干儿子。
  “干爹,孩儿无能!”
  两个太监跪在地上,李辅国冷笑说道:
  “你们两个是无能!在宫里这个地方,不抢你就要被人抢,这个道理早明白总比死之前明白好。”
  “你们两个起来,皇上点了陇右王成伟为状元,这个消息你们送去皇后和延光公主那边,两位贵人自然会给你们赏赐。”
  “下次办事机灵一点!”
  “多谢干爹!多谢干爹!”
  两个太监连忙磕头,礼部还没有张榜,状元是谁的消息自然非常有价值。
  张皇后和延光公主都是出了名的打赏下人出手阔绰,这也是李辅国补偿两个干儿子。
  两个小太监欢天喜地去送信,李辅国这才将匣子交给使者,火速送往了长安。
  不过皇帝想要改元,这个更重要的消息,李辅国却没有告诉张皇后。
  他和张皇后虽然是政治上的盟友,但是对于推举南阳王夺嫡的事情,李辅国却有别样的心思。
  广平王李俶,在皇帝还在东宫的时候,就已经参与政务了。
  东宫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包括郭子仪在内的一种军方将领,都支持东宫。
  南阳王和广平王夺嫡,李辅国实在是不看好南阳王。
  更重要的是南阳王的身份。
  张皇后收南阳王为嫡子,可是毕竟南阳王不是张皇后的亲儿子,而且南阳王这个年纪认的妈,恐怕也培养不出什么母子之情。
  聪明人都明白,之所以张皇后把南阳王抬出来,只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太小了,需要一个过渡。
  换句话说,这是个抢座位的游戏,南阳王只是推出来占住座位的,张皇后最终目的是要推自己的亲儿子登基。
  对李辅国这样的政坛老手来说,张皇后这个想法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
  李唐皇帝的宝座,是能让你随便玩的?
  且不说南阳王本来就是成年的皇子,自己本来就有野心。
  他和张皇后之间也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双方本来就不是一条心。
  就算是助了南阳王夺嫡成功,那等到张皇后的亲儿子长大之后又要再夺一次嫡。
  这难度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李辅国不是傻子,他又不是没有选择,和张皇后合作,只是因为张皇后开的价码高一点罢了。
  李辅国喊来了自己身边的小太监,低声吩咐道:
  “你去东宫,把陛下想要改元的消息透过去。”
  这个小太监更加乖巧,他什么都没多问,就悄悄离开李辅国身边的队伍,向着凤翔府的东宫府上而去。
  公主府上,延光公主接到了太监的情报,立刻命令身边的婉儿给了小太监一块金饼赏赐。
  小太监喜笑颜开的说了一些吉祥话,这才高兴的退出去。
  延光公主对着侍女婉儿说道:
  “你让人通知都督府留后院的商留守使,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婉儿立刻找了一个办事妥帖的下人,让他去通知商博。
  这段时间,在商博的经营下,公主府更是被绑在陇右的战车上。
  商博先是把畅销的陇右货物,都交给延光公主的皇庄经营。
  一方面皇庄本来就能免税,通过延光公主蹭一个政策优惠,遇到公卿贵族来买东西也不敢赊账。
  另外通过利益均沾,也让延光公主和陇右捆绑在一起。
  专营几种陇右的货物,让延光公主发了大财。
  如今公主府出手阔绰,在整个凤翔府都是出了名的。
  举行各种宴会,资助贫寒的官员,培养自己的势力。
  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也正是有了钱,延光公主才成为当今皇帝诸多女儿中最受宠的一个。
  延光公主又不是无知少女,自然知道拿钱办事的道理。
  宫里的情报,朝廷的动态,她都会留意搜集,再让人把消息送到留后院去。
  张皇后也从小太监得到了新科状元的消息,张皇后皱着眉头说道:“辅国大将军还有其他话吗?”
  小太监迷茫的说道:“辅国大将军只让奴通报这个消息,没有其他的吩咐。”
  张皇后点点头,身边的侍女拿来一块银饼,交给这个小太监。
  小太监欢喜的将银饼收下来,这才一步步退了出去。
  张皇后蹙眉,李辅国和自己的联盟没有表面上这么稳固。
  新科状元的消息确实重要,可是就算是进士及第最贵重,从进士及第到能影响朝局的重臣,还需要十几年的宦海沉浮。
  张皇后哪里等得到十几年二十年,她需要的是立刻能够为自己效力的重臣。
  张皇后叹息一声,如今最大的牌还是皇帝。
  作为枕边人,张皇后也意识到了皇帝对于太子的不满。
  这倒不是太子做错了事情,恰恰相反是太子没做错事情,这才让皇帝不满。
  今年皇帝的身体又不如从前了,年轻的时候被上皇打压,殚心竭虑的操持朝局,这都让皇帝的身体不好。
  长安奔向灵武的时候,长途的饥饿和劳累,也让李亨的身体更不好了。
  最近在凤翔府又痴迷上炼丹,也让原本性格敦厚的皇帝变得喜怒无常。
  曾经最坚定的支持给太子权力,不想让儿子重蹈自己覆辙的皇帝,反而是更加理解上皇的心情。
  清理掉了最支持太子的宰相韦见素,皇帝对东宫的戒心越来越深。
  张皇后也是借着这个机会,才促成了南阳王加封齐王,制造了如今这个局势。
  李辅国这个最有权势的宦官,也是张皇后最大的合作伙伴。
  不过李辅国主动把这个消息传递给自己,也是说明了他的态度,张皇后安下心来,又喊来侍女:
  “让人通知南阳王,哦不齐王这个消息,就说陛下点了陇右王成伟为新科状元。”
  两日之后,装着科举考试结果的匣子送到了长安的礼部。
  在一众考官的见证下,裴冕这个主考官拆开了匣子。
  他拿出朱笔御批,加盖了印玺的考卷,对着众人说道:
  “陛下钦点的状元,陇右王成伟!”
  “现在誊抄皇榜吧!”


第四百五十六章 放榜
  宰相裴冕在尚书省接到了匣子之后,拿出皇帝钦点的状元考卷,对着参加监考的一众官员,和礼部的官员,喊出了皇帝钦点的状元名字。
  紧接着,礼部侍郎颜真卿站出来,开始依次将考生的籍贯和名字喊出来。
  颜真卿的声音洪亮,咬字清楚,尚书省下的尚书丞亲自提笔,在烫金的红色大纸上写下了进士科及第的考生姓名。
  进士科及第用红色烫金的榜单誊抄,明经及第用红色押银的榜单誊抄。
  而明算科、明法科、明书科的及第考生姓名,只能誊抄在普通的红纸上。
  这也体现了朝廷对于科举各科的重视程度,进士最贵重可见一斑。
  尚书省是朝廷名义上最高的行政机关,六部就归属于尚书省之下,在唐初尚书左右仆射,就是宰相职位。
  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尚书管理六部又担任宰相要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