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六零时光俏-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把姐弟俩分好的东西拿出来给二叔婆,二叔婆说什么都不肯收,姐弟俩再三劝说,她才收下,“你们孝敬你太婆的,我就替她收下了,不瞒你俩说,你太婆牙口不好,肠胃也弱,这一年多大食堂吃的,她老人家可遭了大罪了”

    “玉米面二叔婆留着给你俩做糊糊,都占你俩这么多便宜了,这粮食二叔婆要是再吃了,那到肚子里都得变成石头”

    二叔婆忙忙活活地出去了,用陶罐给姐弟俩煮了稠稠的玉米面粥,放下就走了,说什么都不肯喝一口。

    周小全去拿了个大碗,给太婆留出一碗来,姐弟俩才开始吃午饭。

    至于那两个黑色的不知道什么材料做的窝窝头,有了早上那碗粥做例子,两人都没勇气去碰了。

    周小安把烧鸡拿出来让弟弟吃一半,自己在粥里放了好几大块冰糖,除夕中午,没有鞭炮,没有拜年的热闹,姐弟俩平平常常却热热乎乎地吃了一顿安静的午饭。

    周小全吃完饭又往炕洞里填了点柴火,一边等着火着完,一边跟姐姐乱七八糟地八卦。

    什么听说城西有个老头搂着老婆的骨灰坛子睡觉了;

    大杂院里的傻子这些天躲在屋里不出来,唐庆军他们趴窗户怎么都找不到,怀疑傻子跑了;

    什么他来那天看见傻子他妈瘸子回来了,好腿也瘸了,据说是去农村收破烂被狗咬了

    正说得热闹,院子外面的街上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打锣声,周小全一下停住了,有些惊慌地看向姐姐,本来不想告诉她的,现在还是忍不住说了。

    “姐,村里又饿死人了,这是今天第二个了。”

第46章 过年

    这是周小全第一次离死亡这么近。

    城里也挨饿,他也听说过哪里饿死人的传言,可并没见过。

    他们住的那片绝大多数是煤矿职工,矿工辛苦,可赚得也多,粮食指标更是最高的。虽然也都吃不饱,饿死人的情况现在还是没有的。

    他今天一早就是被来叫二叔公的人吵醒的,说队里一位老人饿死了。接着街上就响起了急促的敲锣声。

    一个上午,他已经听见两次这样的敲锣声了。

    而今天是除夕,本应该是穿新衣吃饺子的日子啊

    这样巨大的反差让这个从未见过生死的小男孩儿从心底里升起强烈的恐惧,姐弟俩这些天已经有了相依为命的意识,他下意识地抓住了姐姐的手。

    周小安也害怕,可她是姐姐,得硬撑着,“那你别出去打柴火了,今天过年呢,等过了初五再说。这几天你在家教姐认字吧。”

    周小全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不用,我不怕。”怕也不能说,也得硬着头皮顶住,要不他还说什么保护姐姐

    周小安一看就知道拦不住他,也不强求,让他找大堂哥家的侄子做伴一起去,穿厚实点再带上饼干,去一会儿就回来,别贪多,砍一点够烧就行。

    周小全走了,高音喇叭又开始中午的广播了,一直在循环播放一篇关于过革命化春节、鼓足干劲搞生产的文章。

    “苦干、实干加猛干,白天晚上连续干”、“一天等于二十年”、“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公社社员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周小安觉得女播音员咄咄逼人的语气诡异又冰冷,听得她非常不舒服,再想起饿死的那几个人,心里惶惶的

    家里没人,周小安很怂地缩在被子里把自己严严实实地盖了起来

    太冷了,这样能暖和一点周小安把脑袋埋在被子里,打死也不会承认自己被吓得发抖了

    下午周小全回来,周小安努力稳住心神,让他把冻着的饭菜拿回来一些,红烧肉、大米饭和白面条,再热几个馒头,等二叔公他们放工回来一家人好好吃顿团圆饭。

    今天是除夕,怎么也得让跟自己出来的弟弟好好过个年。

    饭菜拿回来了,家里却没锅热,铁器几乎都在大炼钢铁的时候被收走了。

    姐弟俩想了半天,只能用煮粥的大陶罐隔水加热,热了好几次才热好。

    二叔婆和太婆先回来了,周小全跟他们打了个招呼就跑出去了,手里拿着给大堂哥和二堂哥家送的白面馒头。

    都在大食堂吃饭,今天晚上两个堂哥和二叔公又在农田工地夜战,嫂子们也不带着孩子们过来了,一家人连这顿团圆饭都省了。

    二叔公回来了,看着一桌子饭菜叹气,“二叔公知道你俩的心意,可”

    周小安夹了个馒头放到二叔公碗里,打断他的话,“二叔公,就这一回,今天过年,您要是认我俩,就把这顿饭吃了吧”

    二叔公和二叔婆最后还是拗不过两个孩子,坐下吃饭了。可都舍不得敞开了吃,二叔婆一个馒头掰下来一半放到盘子里,又掰一半给了二叔公,两个人只吃了一小块就不肯再吃了。

    周小安把红烧肉分开,每人分了三大块,看二叔公和二叔婆一口都没舍得吃,也没说什么,低头吃饭。

    只有太婆很高兴,笑眯眯地吃着她的软面条,“安安呐,太婆享着你的福了”太婆门牙掉了好几颗,说话漏风语速还慢,却有种安稳的慈祥。

    周小安把自己碗里的肥肉偷偷放到太婆碗里,“太婆,以后我还给您带好吃的”太婆牙口不好,肥肉吃着容易,大家肚子里都缺油水,肥肉才是公认的好肉。

    太婆耳朵也不好,只重复着自己想说的话,“太婆享着你的福了”

    吃完饭,二叔公还得去农田工地监工,周小全也跟去看热闹了,二叔婆去儿子家看看,家里只剩下一直笑眯眯的太婆和周小安。

    太婆坐在热炕头,把周小安按到自己腿上躺着,“太婆给你摸虱子”

    太婆眼睛早就不好了,家里的孩子脑袋上要是生了虱子,她就把手指插到头发里,一点一点地给摸,有时候还真能摸到。

    这样躺在热炕头,有人给按摩头皮,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有没有虱子都让太婆给摸。

    太婆的手指关节粗大突出,已经伸不直了,但她干了一辈子农活,手上非常有力气,一下一下按得周小安慢慢放松下来。

    “太婆,我想爸爸妈妈了,还有爷爷奶奶大伯父大伯母大堂哥小堂哥大堂姐小堂姐。”周小安轻声说道,知道太婆听不到,其实是说给自己听。

    太婆的手指在她的发间慢悠悠地摸索着,脸上一直带着慈祥的笑意。

    “太婆,我明天就二十岁了”周小安更委屈了。

    她穿过来还不到十天,穿来之前十七岁生日过了还不到一个月,变成周小安一下就二十岁了

    她的十七岁、十八岁、十九岁,没了

    周小安带上了哭腔,“我一下老了三岁最漂亮的三年,没了”

    太婆还是笑眯眯,“老了,谁都得老,不怕”

    周小安扁嘴,小小声地委屈,“还马上就要变成二婚了,我连恋爱都没谈过”

    太婆:“是,得结婚,得有个伴儿”

    周小安:“长得还这么难看”

    太婆:“安安好看”

    周小安一下破涕为笑,“嗯,以后肯定能变好看”

    第二天傍晚,二叔公带回一对母女来家借宿,是来给昨天饿死的老刘头办后事的。

    母亲叫刘小满,是老刘头的侄女,早年嫁到离柳树沟一百多里地的新峦县城,日子过得不错。家乡现在只剩下老刘头一个亲戚了,这么多年基本没回来过。

    女儿叫赵芳,穿着八成新的对襟花布棉袄,跟在母亲身后一句话不说,看着不是拘谨,倒像是不高兴。

    母女俩是来借宿的,今天买了棺材,请队里的人帮忙埋了老刘头,明天一早就走。

    二叔婆征得姐弟俩的同意,把母女俩安排到了周小安他们住的西屋,让周小全过来在太婆炕上住一晚。

    母女俩在大食堂吃过饭,进家门赵芳还在埋怨,“这么多年不走动,您还非要来我走的时候刚子就不高兴,回去还不知道咋闹腾呢”

    进屋了,看到坐在炕上的姐弟俩,赵芳才闭嘴。

    周小全赶紧给姐姐铺好被窝,抱着自己的被子去东屋了。

    二叔婆家没有多余的被子给母女俩盖,强挤出一条褥子,让他们盖着对付一晚。

    赵芳看着周小安全新的军被两眼放光,“姑娘,你家是军属吧”

    周小安点头,并没有跟她深谈的意思。

    赵芳却一下话多了起来,“你们军属就是好啥军用物资都能跟着沾沾光我爱人就想要件军大衣,找了两冬天都没搞到听说上海有卖的,不过得要不老少布票和棉花票,可咱就是攒齐了票也买不来,人家要的是上海本地的票”

    母女俩叹着气躺下了,周小安的眼睛却转了起来,“赵芳姐,我有一件军大衣,你想要吗”

第47章 军大衣

    来的时候周小安领了这个月的工资,工作二十天,拿了十一块一毛五分钱。

    再加上小叔留给她的钱和粮票,去掉在火车上花的十多块钱,现在手里只剩下十二块五毛五分钱和九斤二两粮票。

    她倒是不愁吃饭,但是她想给周小全做套新衣服,再给自己买套秋衣秋裤,做几件内衣,再看看能不能买到毛衣毛裤,这些都需要钱和布票,现在钱和布票自己找上门来了

    把军大衣卖给赵芳多安全呐不用去黑市担心被抓,她们在柳树沟没亲戚了,走了就不会再回来,一点没有后顾之忧。

    赵芳也高兴极了,如果能带件军大衣回去,丈夫肯定不会因为她来农村的事发脾气了

    点亮了油灯,周小安在柜子里摸索了一下,拽出一件全新的军大衣。

    冷库备品柜里有好几件全新的,样子和布料跟现在的军大衣几乎一样,唯一的不同在衬里,现在的衬里是全棉布,冷库里的是混纺布。

    周小安把区别一说,赵芳更高兴了,“妹子,你家亲戚是部队上的大领导吧混纺布多贵呀颜色正,耐磨,不止要布票,还得要工业券呢我在省城的大商场看见一回混纺布,一上货架马上就给抢光了这大衣是发给大干部穿的吧”

    周小安眨眨眼睛,面无表情地点头,“我小叔是团长。”

    赵芳摸着大衣领子上的不倒绒,越看越喜欢,抱到怀里不撒手了,“妹子,你这大衣咋卖”

    周小安根本不知道价格,“这大衣的质量你也看见了,你看能给多少吧。这是我小叔给我弟弟的,他个子还没长开,穿不了,我想换了钱和布票给他做几件新衣裳,要是给得太低,我就留两年等他长大再穿。反正男孩子长得快。”

    赵芳和母亲交换了几个眼色,两人开始掏兜和包,零零碎碎掏出一堆钱和票,最后一数,钱只有六十八五块,布票倒是不少,有三十二尺。

    给他们的电话经过一层一层转达,消息到他们那已经模糊得不行,他们以为老刘头是病危,并没有去世。怕他没装老衣裳,把家里攒的布票都带来了,再加上老刘头这些年攒的,着实不少。

    一件军大衣现在的价格得一百一、二十块,再加上十五尺的布票和一斤半的棉花票。

    别的都好说,就是棉花票实在太难找了,平时根本不发,只结婚和生小孩才发几两,凑够一斤半太不容易了。

    赵芳拿着这些钱和票非常为难,根本不够啊却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