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六零时光俏-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下乡要下到生产队蹲点儿,跟农民兄弟同吃同住,条件非常艰苦,大家做好思想准备。”刘厂长在全厂干部大会上给大家做动员。

    “到广阔的天地间去,跟农民兄弟并肩战斗,为争取夏粮大丰收再创新高”

    大家被动员得情绪高涨,踊跃报名,周小安挤了好几次才挤进去,辫子都给挤毛了,扒着报名的桌子站得东倒西歪,“我我我报名”

    负责记录的沈玫一把把她扒拉旁边去,“下一个”

    周小安不服气,又运气想往进挤,牛大姐拉住了她,“小周啊,大家都知道你积极参加革命建设的热情,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才出院,咱们把身体养好了才能为革命多做贡献。”

    支农那可都是真刀实枪地跟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就周小安这小身板儿,到那一天就得给累散架了

    沈玫就没那么客气了,会后拿个文件夹敲周小安的脑袋,“你是不是傻你去过农村吗真去了你会干农活吗到时候把你抬回来还得找老于头抢救去

    你小叔呢怎么不管着你点儿平时管手管脚的,关键时刻就不见人影儿了”

    沈玫对周阅海的态度一如既往地不好,怎么看他怎么不顺眼,没事儿都能挑出一堆毛病,周小安每次出错她都能拐好几个弯儿找到周阅海身上来。

    “我小叔去省军区开会了,都去一周了,这事儿跟他没关系。”

    周小安拿出支农名录来给沈玫看,指着上面的青山县新民公社,笑得像个小狐狸,“我老家柳树沟村就在新民公社我要去看我太婆”

第249章 欢迎

    周小安下乡蹲点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农时不等人,马上要割麦子了,两天以后所有支农干部就要就位了。

    既然是跟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然就得进入生产队,有沈玫从中帮忙,再加上周小安的主动要求,她被顺利地分配到了青山县新民公社。

    到了公社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以二叔公的人脉,分分钟能把她直接领家里去。

    周小安开始准备下乡要带的东西,简单的铺盖,耐磨的衣服,草帽,解放鞋,粮票,油票这些都是基本标配。

    周小安拿着面值01两的油票研究半天,还是忍不住问牛大姐,“这么少怎么买油吃一顿饭要给几张”

    牛大姐本就不放心她这么去农村,这回更是担心了,“傻姑娘这油票吃三天饭给两张,可别给多了回来你这个月不过了”

    这是下乡干部专用油票,按一个人一个月二两油的量换算出来的。

    “还有粮票,一天给八两,再给两毛钱,可别给多了”牛大姐开始不厌其烦地给周小安传授下乡的经验。

    “到了农民家里,按规定该给的钱和票按数给足了,轻易别给别的东西。

    如果觉得有必要给,也得吃个一两顿饭看着人不错再给。要不后面你没东西给了,他们就会觉得你小气,肯定在饭食上克扣你的。”

    “这次下乡主要是抢收小麦,割麦子是农活里最苦的,你肯定干不了,最好是跟当地的妇女主任联系一下,组织当地的积极分子搞一些田间地头的文化活动,唱个歌,演个小话剧什么的,也是积极支援农业建设的一种。”

    积极如牛大姐也开始教周小安投机取巧了。

    叮嘱了好多,最后牛大姐叹气,拍拍周小安的肩膀,“知道你心里不舒服,去农村散散心也好。”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人对她说类似的话了,周小安一直都没弄明白,她怎么就心里不舒服了怎么就需要去散心了

    最后沈玫给周小安的行李里塞了一斤大圆饼干,爽快地抓住她直接问,“你跟我说实话,你是不是因为张秋月的事伤心了,才这么积极地要求去农村的你不止是要去看你太婆吧还是去散心的吧”

    虽然都是问句,语气却已经很肯定了。

    连她都认定了周小安是被张秋月欺负得伤了心想出去散心,周小安也懒得解释了,在大家同情的目光下,她解释什么都被看做是掩饰。

    所以两天以后,周小安背着她的小行李卷,带着草帽,穿着背带裤回力鞋解放鞋太丑了,跟她的衣服实在不配,她是绝对不会穿的出发的时候,受到了同事们的热烈欢送。

    “小周,去广阔的天地间走一走,回来心情就会好了”

    “小周,我们理解你你要早点回来”

    “小安,别那么好强,心里不舒服想哭就哭出来,大姐家老三都比你大一岁呢,你跟大姐有啥不好意思地”

    不像送她去支农,倒像送她去旅游散心。

    周小安一点不辜负同事们的好意,乐呵呵地爬上大解放的车斗,跟同志们一起迎着风唱着革命歌曲斗志昂扬地出发了。

    到了青山县换马车去新民公社,一到公社大院子里,十几个支农干部一下车,二叔公头上包着一块旧旧的毛巾就过来了,直接拉住周小安,“这个去我们生产队”

    各个抓阄抓到支农干部的生产队队长强颜欢笑地过来领人,对比下来,就数二叔公最积极最热情。

    接待支农干部是哪个生产队都不愿意接受的苦差事,大农忙的,全队都在争分夺秒地抢收麦子,谁有时间请个祖宗回去哟

    关键是这个祖宗又不能真的打板儿给供起来,得教他们干农活,得照顾他们的情绪,更烦人的是还得听他们驴唇不对马嘴的瞎指挥

    说得对不对的都得敷衍,敷衍不好了就得有大麻烦。

    你说你一个城里的干部,你对种地的事能知道个啥不懂还非要瞎指导

    生产队长们一肚子牢骚,谁爱接待谁接待老子不伺候

    谁都不愿意接待难道还能把人家城里来的干部晾起来公社书记一拍桌子,抓阄抓到了怨你手气不好都给我领回去好好接待

    二叔公乐呵呵地领着周小安上他赶来的驴车,车上垫了厚厚的麦秆,上面还有一个小褥子,等周小安坐稳了先拿出一个大甜瓜来塞给她,“累坏了吧路上垫垫肚子,这个又解渴又顶饿,回去咱们就吃饭”

    随着红缨鞭子啪啪两声脆响,祖孙俩有说有笑地离开了公社大院儿,留下身后一众羡慕得眼睛发红的支农干部,他们可是又渴又饿没人管,还得跟着走不知道多少里的路回生产队。

    知道内情的公社书记揣着明白装糊涂,趁机教育剩下那几个不情不愿的生产队长,“你们跟人家周大炮学学老同志觉悟就是高看看人家那态度想得那个周到”

    周小安以为支农干部都有这么好的待遇,把脸埋在那个几乎跟她的头一样大的大甜瓜里好半天才抬起来,“二叔公真甜”

    二叔公吧嗒吧嗒地抽着烟袋,慈爱地看着她,“听说你病了,太婆就把菜园子里的几棵甜瓜都给你留着了,打算你要是不能过来,就托人给你捎去。

    小安呐,咋瘦了这么老些我听说城里的干部也吃不饱,以后可别往家里寄粮食了,都留着你自己吃吧,你看你这孩子,咋瘦成这样了呢”

    二叔公心疼地念叨了好几遍,越看越觉得周小安可怜,“再吃点,都吃喽家里还有呢,甜瓜熟了太婆谁都没让动,都给你留着呢”

    自己家的菜园子和自留地是农民仅有的能有点自主权的土地,除了不能种粮食其他的东西随便种,家家都靠它来补充口粮,所以没人舍得去种这些不能顶饱产量又底的零嘴,可能全村也就太婆种了这几棵甜瓜。

    周小安又把脸埋到甜瓜里去了,含含糊糊地答应,“二叔公,真甜我好想太婆、二叔公和二叔婆啊”

    这是对老人一片心意最好的回应了,二叔公高兴地甩了两下鞭子,“驾咱们回家回家可劲儿你吃”

    驴车跑到村口,一群黑泥鳅一样的小孩子欢呼着迎了上来,满仓跑在最前面,晒得又黑又亮的小脸上只剩眼白和牙齿是白的,笑起来特别有感染力,“小安姐你回来啦我知道你今天回来,二叔公赶车去接你我就在这儿等你了”

    周小安拍拍驴车,“上来都上来”

    小家伙们不上来,光着小脚丫害羞地跟着驴车跑,好几个爱表现的扑腾腾地越过驴车跑到前面去了。

    到了二叔公家里,太婆早就等在门口了,看到周小安下车,一下就心疼得红了眼圈,“我安安怎么瘦了这么多我那几天做梦就说这孩子要坐船走,我说肯定是得大病了,跟你们说你们还不信你看看这孩子给瘦得”

    周小安扑到太婆怀里撒娇,“太婆,您怎么只看到我瘦了您没发现我变好看了吗”

    二叔婆被她逗笑了,“咱们小安可不是变好看了看这小脸儿白净的可比上回来好看多了头发也好了”

    周小安这才满意了,给小黑泥鳅们一人发了一块冰糖,正要跟着太婆进院子,伴随着一路黄烟儿和呼救,从村口迅速跑过来两道黑影,跑近了才发现前面跑的是一边叫一边抱怨的张幼林,后面是一头大黑牛。

    “周大叔救命啊小二黑又欺负我”然后竟然还有心情跟周小安打招呼,“小安妹子你来啦晚上等我吃饭啊”

    话说完了一人一牛已经跑出去好几十米了,一溜烟儿就不见了。

    周小安看大家都不着急,也没人去拉住大黑牛,也就不着急救张幼林,跟着大家笑呵呵地看热闹。

    满仓主动过来给她解惑,“小二黑得了皮肤病,小张大夫把好几种草药点着了用烟熏它,皮肤病治好了,小二黑打了好多天喷嚏,从那以后看见他就追。”

第250章 药膳

    回到柳树沟,周小安马上把支农的事抛到脑后,她就是离家的女儿,回来住娘家来了。

    高高兴兴地享受长辈的照顾关爱,理直气壮地提各种只有自家人才会搭理她的奇奇怪怪的要求,一点不用收敛地撒娇撒懒。

    周小安简单洗漱一下就开始往出拿东西,看着不大的一个行李卷和一个提包,掏出来的东西可真是不少。

    五斤玉米面、五斤精白面,二十斤高粱米,一大包蛋奶饼干,二斤白糖,二斤油茶面,还有一只烧鸡和一块三、四斤重的腊肉。

    给太婆和二叔婆每人一件新里新面新棉花的棉坎肩,是去年做棉衣时省下来的棉花和布料;给二叔公的是一顶毡绒雷锋帽,还带了一颗闪闪发亮的红五星

    这顶帽子是周小安送走潘明远时去黑市卖大米跟人换来的,当时就想着给二叔公用,马上就收下了。

    二叔公爱不释手地反复摸着棉帽子上厚厚的毛绒,喜欢极了,“戴上这家伙,冬天赶车走一百里地都不带冷地这是正经军帽,团结公社吴主任有一顶,戴了好几年了,还那么暖和”

    周小安拿起帽子给二叔公戴上,好好摆摆正,仔细端详了一下,冲二叔公竖起大拇指,“真精神二叔公再穿上一身军装不比我小叔差老当益壮”

    三位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周小安也不管大夏天的,让二叔婆和太婆把棉坎肩也试试,小碎花的布料跟他们的气质合拍极了,不用周小安夸,婆媳俩互相看着就喜欢得不行。

    “太婆享着安安的福了两年穿了两件新衣裳了”家里孩子都长得快,三位老人有点布票都省给他们了,这些年除了周小安给他们做的两件新衣服,真的没穿过一件新衣服。

    “太婆,我现在是国家干部了以后让您和二叔公、二叔婆都跟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