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夺婿-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十七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路边的杂草都有些枯黄,山上的枫树更是早早的就开始落叶,倒是松树依旧苍翠挺拔。
杜鹃跟韩竹都有好些天没有上集市上去了,小姑娘们对于出门总是有一种异样的热情,即使手里没有几个钱,能去看看她们也异样的满足。
韩曼青坐在牛车上发呆,听杜鹃跟韩竹商量着今儿去城里要到哪些地方逛,要买什么东西,哪里的东西又好又便宜,还能讲价等等,只听的她想睡觉,她不是个喜欢逛街的人,即使知道对于现在的韩家来说,做点买卖脱贫致富才是关键,她也懒得出来逛。
杜鹃正兴高采烈的说着:“我娘给了我三十文钱,让我自己上集市上去买花布,她说要给我做个花布褂子,等会儿你帮我挑挑花色。”
种田人家里都不富裕,一般的人家也只有过新年的时候才会舍得给家里的孩子做身新衣,而做新衣的顺序也是给老大做,老大穿小了,再一个个的往下轮着小的穿。
杜鹃家的情况不一样。即使也是外来户,可杜鹃她爹跟她大伯两兄弟感情很好,她大伯家只有三个儿子,她家也是有了两个儿子才得了她这么一个闺女,当然是爹娘的心头宝了,家里几个堂兄弟又和睦,村里倒是没人敢欺负他们。
“三十文钱够买好多米了,婶子对你真好。”韩竹真心道。
杜鹃笑的小眼一眯,“下个月是我生辰了,前儿是我大伯娘提起来要给我做身新衣裳,我娘不愿意让我大伯娘破费,就给我钱,让我做件花褂子穿。”
“你大伯娘对你真好。”韩竹又由衷的赞了一声。
杜鹃又是一笑,笑完才想起来这两天村里传的热热闹闹的事,忙收敛了笑,小心翼翼的道:“竹子,你别生气呀。我不是有意提起你的伤心事的。你三伯娘也确实太坏了,你别为那样的人伤心啊。”
韩竹今天心里装着事,说话才漫不经心的,听了杜鹃的话,她愣了一下,才知道是因为这个,忍不住笑了一笑,还没等她开口,就听韩菊道:“就是嘛,我三伯娘也太气人了,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什么东西,瞎编了一通她就当真,还要欺负我,也不看看我韩菊是谁,我是那么好欺负的吗?我姐还劝我说那是长辈,不能无理。杜鹃姐,你看看,有这样的长辈吗?”
韩竹诧异的看着韩曼青,韩曼青往车辕上瞟了一眼,韩竹看过去,不就是杜鹃的大堂哥嘛,有什么问题?
韩曼青见她傻呆呆的看不出问题,扭过头懒得理她。
杜鹃倒是被挑起了怒火,两手紧握成拳放在身前,义愤填膺的道:“你那三伯娘真不是东西,去年我二哥去草堰放牛,明明是你安家哥自个儿跑去玩了,把牛扔在草堰里没有管,后来跑来跟我家牛打架,我哥在旁边拦着,还差点被踢着了。哼,你三伯娘最后还找到我们家,说我哥见没人管牛,就主动寻事,还让我娘配她家牛的药钱。呸,她家的是水牛,头上两个角不知道硬成什么样子,把我家黄牛的头都给抵烂了,好要意思找我们要钱。”
韩曼青没想到柳氏跟杜鹃家还有这样的仇怨,心里顿时庆幸刚刚拦住了韩竹的话。同时对柳氏倒打一耙的功夫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进了城,杜鹃的大堂哥先找了地方把牛车停了,给了一文钱的看车钱,拿了个木牌就带着她们三个去热闹的集市了。
县城很大,里面分三坊五市。韩竹跟杜鹃也解释不清这三坊五市具体是做什么的,只知道是做买卖的地方。杜鹃的大堂哥也只知道一星半点,他自己解释了半天,本来韩曼青还有些头绪,听他一解释,却又糊涂了。不过听意思,这里的三坊五市跟历史上有名的三坊五市不是同一个地方。
离存牛车的地方不远就是一个市,韩曼青站在石牌底下,看着上面四个棱角分明的字,默念着:平春市集。
在市集外面还看不出来什么,一进去就感觉出热闹来。
青石大街两旁都摆满了小摊,卖水果的、卖蔬菜的、卖新鲜莲藕的、卖米卖面的、摆摊卖胭脂水粉的、卖小玩意儿的、卖碗卖筷的等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一直排出很远,韩曼青举目望去,直觉得这条街都排满了。倒是没想到这里的集市这么热闹。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杜鹃虽然不知道这句话,不过见韩曼青不加掩饰的讨厌柳氏,她就觉得看韩曼青亲切。一路上紧紧拉着韩曼青的手,还掏了一文钱给韩曼青卖了个糖葫芦。
去了布庄,买了十尺布,韩曼青明明看到是杜鹃大堂哥付的钱,而且是给了一百五十文钱,这才心里有了底。她还以为三十文钱就能买到这么多布呢,吓了她一跳。看来杜鹃大伯娘是真的疼爱她。
杜鹃得了自己喜欢的布,不知道多开心,连走路都是一蹦一跳的,相反的,韩竹的脸色却越来越凝重。
“竹子,你快看,那里有耍猴的,咱们快去看看。”杜鹃欢快的叫着,伸手就来拉韩竹。
韩曼青心里一动,挡住了她的手,道:“杜鹃姐,我娘让我们来城里买米的,这会儿天也不早了,我们就不去看杂耍了,你跟哥哥去,你们看完了,咱们到存牛车的地方汇合,你看好不好?”
杜鹃听说她们要去买米,心里觉得自己应该陪着好朋友一起去,毕竟刚刚她们也一直陪着自己,可这会儿人群中又发出一阵欢呼声,也不知道猴子又表演了什么惹得满堂喝彩,她也很心动。
拉着韩竹跑了几步,韩曼青才回头喊道:“杜鹃姐,我们很快就回来。”
去了米铺,韩竹径直往粗面那儿去,见面色还算好,捏了一点儿也不算太湿,就让小伙计给装了十五斤。
趁着他们忙活的功夫,韩曼青拉着另一个清闲的伙计问道:“小哥,你们这里白米白面都少钱一斤?”
………………………………
第十八章 我付钱了,你给我数
自古以来,看人最先看的就是衣着。韩竹跟韩曼青都穿着粗布衣裳,虽然干净整齐,可是连衣服原来的颜色都看不出来了,上面也还打着整齐的补丁,一看就知道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又买的都是粗面,小伙计当然不会对她们有好脸色看,听了韩曼青的问话,连头都不抬一下,手往墙上一指,喝道:“有眼睛不会看呀。”
韩曼青往上看去,上面挂了好些个木牌,除了数字,韩曼青一个都不认识,也不知道这字出自谁的手,写的这么潦草。
小伙计见她看的认真,讥笑一声,“小娃娃也不知道看不看得懂,倒是挺会装模作样的。”恰好又有人进铺子来买米,见韩曼青果真一副认真看的模样,也被逗笑了。
这些人也太不厚道了,也不想想她们只是两个小姑娘,人小脸皮也薄,要是话说过了,做了什么过激的事怎么办?
韩竹也确实担心韩曼青闹腾起来,她从小就是个小霸王的,哪里受得了这个气?
韩曼青倒是脸不红,心不跳,淡定的转身走到韩竹身边。
小伙计称了秤,不多不少,正好十五斤,高声叫道:“收四十五文钱嘞。”韩竹也凑上去看了看秤,才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数了半天的铜钱都没数清。旁边小伙计看得清楚,就道:“小姑娘,你这里面只有四十二文钱,只能买十四斤的粗面,要不要我给倒下去一斤?”
这面是一家人要吃一个多月的,韩竹当然舍不得让他倒下去了。想着还差三文钱,忙拉过韩曼青,问也不问一声从她怀里把昨儿齐氏给的三文钱给掏出来递了过去。
伙计把钱接过去,正要拿走。韩曼青皱着脸道:“再数一遍,我还没看清呢。”
眼看小伙计脸色不善,韩竹忙拍了拍她的头,道:“你看什么,你又不懂。”
韩曼青皱着眉头,满脸不高兴:“我付了钱,他凭什么不给我数?”这一问倒是把韩竹跟小伙计问住了,两人找不到话反驳,小伙计连连点头,一副对着干的架势,“行,我给你数数,看好了哦。”说着一个个数了起来。
“……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小伙计看着手里的铜钱,目瞪口呆起来。
韩曼青得意一笑,“数,咋不接着数啦?不是还没数完么。”
小伙计脸涨得通红,咬咬牙道:“我刚才数错了,多收了一文钱,小姑娘莫怪。”
韩竹傻眼的接回一文钱,很快就欢喜起来。
把面袋子用细麻绳系好,韩竹在小伙计的帮忙下,把面袋子抗在肩上,韩曼青见她半边身子都被压的歪在一边,忙跟在后面用手帮忙往上推着。
韩竹感觉袋子一轻,吓了一跳,还以为是布袋子破了,忙回头,见韩曼青垫着脚尖跟在后面托着袋子,就道:“小妹,你脚伤还没好,别忙活了,姐背得动。”
一路走着,韩竹好几次忍不住回头看去,最后还是问道:“小妹,你咋知道那人数错了嘞?”姑娘家都没有进过学堂,韩竹会识数还是跟着齐氏学的,就是这样,她也半天都没数出来呢。
韩曼青翻翻白眼,她哪里知道他数错了,她刚刚心思一直在物价上打转,根本没注意到这边的事,“我不知道他数错了,你从我怀里掏钱把我弄疼了,我生气就得发发火,就让那伙计再数一遍呗,谁知道他第一遍竟然数错了。你说你是有多傻呀,咱家都穷成这样了,你还多给一文钱,莫不是看人小伙计长的眉清目秀,被迷住了?”一个不小心,韩曼青就说了不该说的话,趁着韩竹没反应过来,她忙打着哈哈:“三姐,还剩了一文钱,你说我买什么好?我给你买个头花戴吧?不好不好,你有,大姐二姐没有,她们会说我偏心的,我看还是买个烧饼我吃的好,要不然买个糖人玩也好。”韩竹果然被惹毛了,“家里都没钱了,你竟然还想着花钱,欠打是不是?”韩曼青吐吐舌头,见韩竹果真没记挂着她刚说错的话,忙一路狗腿的忙前忙后。
回去的路上,因为都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韩竹跟杜鹃心情都很好,坐在晃晃悠悠的牛车上,竟然还唱起了山歌。
这里的山歌韩曼青当然不熟悉,不过听强调有些像黄梅戏“春种一粒籽,发了一颗芽”之类讲农业种植的,朗朗上口,又由两个小姑娘唱出来,悦耳动听的。
大路两边都有田地,不少人还在地里劳作,有热情开朗些的,听了她们的歌,还跟着应和两句,让收获的季节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回到家里,韩竹还有些意犹未尽,一边哼着山歌,一边把粗面放到灶屋的面缸里,然后舀了两勺出来发好,晌午蒸窝窝吃。
韩曼青脚伤也确实好的差不多了,最近闷在家里没出去也就算了,这出去了一趟才发现她对这个村子真的不熟,基本算是两眼一抹黑的状态,这以后要在这里生存下去了,还是早早的摸清楚状况的好。看天色这会儿大人们应该还在地里劳作,她出去也不会碰到什么人,冲着灶屋里喊了一声,她就跑出去了。
白杨村里有五十多户人家,分东庄和西庄两个部分,两个庄子中间隔着一条河,这条河可以说是白杨村的母亲河。洗衣洗菜在这里,浇菜浇地也在这里,还有平时给牲畜饮水,家里清洗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