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谁偷了我的皇位-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神仙,能否细细说来,给大家指点一二?”
有闲人接茬说。
“如今太子尚小,年仅十岁,先帝仙逝后,剩下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何以与人争斗。先皇驾崩时虽任命了四个顾命大臣来辅助太子,然而高拱身为首辅,为人争强好胜,专横跋扈,好在人上,根本不把皇后和太子看在眼里,不是甘居臣位之人。我曾替他观过相貌,虎步龙颜,煞风凌然,白气贯顶,祥瑞之气直透名堂,身上藏着一股帝王之气,从相书上看未来的皇帝必他无疑。”
众人惊呼,有人说:
“老道人,不要胡说,这里是京畿之地,锦衣卫、东厂人数众多,如果让他们听去可了不得,恐怕你的性命难保,众人也要跟着遭殃了。”
道人听后一嘻,喝了口茶水,又道:
“大家知道否?隆庆驾崩之前曾下过冰雹又遭遇酷热,高拱辅政后,天象一切如初又按天理行事,预示着天下将换新的主人,这也就应了天象。高大人出生时老夫人在产房待产,因为待产的时间太长,又累又困,渐渐进入梦乡。观音菩萨降临产房对她说;‘此儿将来有九五之尊,你们要好生抚养!’说完就乘祥云而去。老夫人从梦中醒来,儿子也呱呱落地。高父听到产房外边传来一阵喧闹声,街邻纷纷高呼救火。东家拎着一桶水冲进一看,母子平安,这才放下心来。他出生时红光满天,路人和邻居以为他家失火,纷纷赶来救火。人们听说高家生了一个男孩儿,母子平安,都嗤嗤称奇。”
………………………………
49、蹊跷的怪事让首辅胆寒
老道说着站起身来,从怀里拿出一张字条递给大家。
人们接过来展开一看,上边写着: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高拱坐廷,社稷昌盛。”
大家看完后,象被雷击了一样呆了半天,清醒过来再寻找道人,那里还有道人的踪影,早不知何时已经离开了这里。
大家感觉很奇怪,这个道士来无影去无踪,莫非真是神仙下凡点化众生的。
于是,大家感叹了一番老神仙的奇特,神秘,嘘叹了半天,渐渐地又开始把话题转到朝廷的事情上。
“难怪张居正悄悄地跑到外边给隆庆爷寻找陵寝,原来朝廷里真是龙争虎斗,不平静呀!”
一个生意人模样的人说。
一个老者,不知是眼睛不舒服还是伤心流泪,抹着老花眼镜擦着泪水说:
“世道不古呀!朱家剩下孤儿寡母,只有任人宰割被人欺负,实在可怜啊!要不是冯公公苦苦的撑着,他们的日子就更加难过。咳……”
一个读书人模样的说:
“山雨欲来风满楼,看来朝廷将有一场大乱。”
茶客们议论纷纷,都在为朝廷的政局担心,为十岁的小太子担忧。
之后,不到一天的工夫,老道人的话和字条的内容在京城流传开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越传越神,越传越离奇,各种版本都有。最奇怪的,不可思议的是官员们不知何时也收到一张字条,内容和笔迹与道人留下的一模一样。
高拱很快就知道了。他也认为太不可思议了,竟会有如此的事情。高拱根本不相信会有什么神仙,知道这是糊弄人的把戏,是对手要置他于极为被动的境地,使他的名誉受损。他愤怒到了极点,在府中发着疯大声训斥着下人。摔碎的茶壶茶碗还躺在地上,茶叶和茶水被泼了一地,连几个价值连城的古董瓷瓶也被摔得粉碎没有幸免。
管家和“华南虎”几个亲信低着头站在一边看着主人,眼睛跟着主人的身子转。
高拱拿着一张纸条,怒气冲冲的冲他们吼着。
“你们说说这是这么回事?这东西从哪里来的?那个道人到底是谁,从何而来?是谁请来的?查清楚了没有?!”
一连串的问题,像一连串的炮弹抛向在场的所有人。
他们也很茫然,不知该如何回答,颤栗着,不敢吭声。
“现在如何收场,整个北京城都传遍了,要不了几天全中国的人都会知道字条上的内容。我真的成了千夫指,反臣贼子,受万人唾骂!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高拱义愤填膺的说着,情绪十分激动,在书房里乱转,如同关在笼子里的老虎。
“我早说过不要这样明目张胆的活动,万万使不得,现在到好,我成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我什么事都没做,反到落了一身骚,真蠢哪!”
他向管家咆哮着。
折腾了好长一会儿,闹够了,该发的火都发了出来,他又把矛头指向冯保,说:
“冯保啊!冯保,肯定是你来的这一招。你小子也太损了,好狠毒呀!”
高拱又问华南虎:
“那个道人是谁,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找到没有?”
华南虎见问他,连忙回答说:
“开始追了一阵子,后来一转弯就不见了。我们找了一上午,几乎搜遍北京城也没找到踪影。真***奇怪了!茶楼的那些人,好像都是锦衣卫。不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个道士敢如此放肆。字条又在一夜之间满城皆是,可以断定决不是一个人所为。”
“华南虎”看高拱的脸色变化又止住话头,不再往下说。
高拱想发怒,转念一想,他是请来的客人,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不能像对待家人一样,忍了忍,和蔼地说:
“好了!不再提它了,以后小心就是了。我有些累,你们出去吧,以后留心点,干好各自的事情。”
他感到头疼欲裂,事情进展如此不顺利,让他很灰心,情绪也很悲观,感到人人都在与他作对,就连老天爷也在与他为难,成功地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
50、峭壁清流,茂林幽馆
天寿山坐落在延庆县境内,位于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是明十三陵的一个组成部分。'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在这片方圆约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后人称为明十三陵,现在是旅游的一个不错的去处。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山势蜿蜒,虎踞龙盘。
隆庆皇帝在一次巡游时,偶然路过发现这里环境不错就对身边人说,将来在万年之后可停棺与此,长眠在山水之间。以青山翠柏为邻,花香鸟语为伴,是一个祥瑞的归宿。
张居正一行到此后,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白天,张居正领着礼部、户部、工部的官员、司礼监太监和许多占士、巫师、风水先生约四百多人,在山上,山下,湖边,上上下下,东跑西颠,四处忙活。
占士、巫师、风水先生、道士们在山谷中四处勘探,观看龙脉的走向,测山谷的凶吉,寻找吉**。 q i s u w a n g 。 c c ' 奇 书 网 '
这里地处偏远,与世隔绝,少有京城的消息。张巨正也挂念着京城里的事。冯高争斗已不只是他两人的事,关系到大明王朝的兴衰存亡,也将决定着张居正的命运。在稍有空闲或躺在床上,他不由自主地想着,心里念叨也不知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忧心忡忡。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张居正此刻正站在山巅之上,俯看着眼前美丽的景色,感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创造了如此美好的秀美风光。山下,苍松翠帕,层峦迭嶂,起伏不定,犹如一层层起伏的波浪;绿树丛中,楼台庙宇依山势而建,金碧辉煌,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难怪明朝的历代皇帝都选择在这里长眠,他们要在死后回归与大自然的怀抱,融入大自然之中继续他们的美好生活。
他虽然合理地躲避了这场政治斗争,远离斗争的漩涡,但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躲到在深山里,远离着朝廷的政治中枢,如聋子瞎子,对京城里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其难受程度可想而知。他急切地想知道朝廷里发生的一切事情。
这几日,他每天领着几百人在山里转来转去,虽然很辛苦,但实际工作都是那些巫师、道士们去做,只是在他们有争议时才定夺定夺并没什么大事。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的心思早飞到京城里去了。
天寿山确实是个好地方,群山耸拔,龙翔凤舞,自天而下,其旁诸山,则玉带、军都(二山)连环怀抱,银山神岭,罗列拱护,势雄气固,是燕山山脉的精华所在。古本《葬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又曰:“深浅得风,风水自成。”
道士们为隆庆择选了好几处陵址,张巨正都没有看好,认为风水不佳。它关系到大明的千秋大业,世代相承,万万不能马虎。一处在石门沟,坐北朝南,方向不宜,且堂局狭窄;其它几处要么位次参差,要么砂水倾倒。还有两处,风水师看来都说是上佳的风水宝地,一处是形龙山,风水师的评价是主峰高耸,诸山拱抱,河水绕脚,众水来贺,形如出水莲花,案似龙楼风阁,明堂开亮,辅弼森严,堪称至尊至贵之地;另一处是小峪山,十分符合风水宝地格局,山脉主势尊严,水星行龙,金星站**,左右四辅,拱顾周旋,明堂端正,砂水有情。
他比较同意司礼监的意见,定在西南翠屏山下,一个叫九龙池的地方,“峭壁清流,茂林幽馆”。在群山环抱之中,背靠天寿山的主峰,东西四括,将整个陵区围成一座天然的大庭院。正门开在南端蟒山,就是现在的蟒山森林公园;虎峪山就是现在的虎峪自然风景区,嵯峨于两侧恰似一龙一虎在守卫着大门,符合风水上的左青龙、右白虎的地势理念。
张巨正并不急于表态,还没到定夺的时候,他想等争斗有了名目再定也不迟。这些话不便明说,就任由这帮人在山里乱转悠。
这时,太监领着一个人上来。由于离得太远,模模糊糊看不清楚,那几个人正费力地向山上爬。等来人走近一看,认识此人,是冯保身边的一个小太监,名叫张诚。意外相逢,激动万分,毕竟京城里来人了,肯定会带来一点朝廷的消息。不过,他心里也在打鼓,有点忐忑,是不是朝廷里发生什么大事?
张居正想着快走两步,由于是下坡走的有点快,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太监们快跑两步把他扶起来,检查一下,歪脚了。张巨正忍着痛坐下来,着急的问张诚为何而来。
张诚恭恭敬敬的回答说:
“我是奉太子之命来看望大家的,各位辛苦了?这里风大,我们还是到房间里说吧!”
说完,就和众人一起搀着张居正慢慢回到临时住处。
………………………………
51、游山玩水避开争斗
等张巨正坐下,张诚严肃地说:
“慈圣皇太后口谕:张大人为先皇寻找龙**劳苦功高,哀家和太子非常感激,希望张大人一定要保重身体。”
接着又宣太子的旨意:
“赐先生黄金五十两。”
宣旨完毕,张居正谢恩后,张巨正又详细地介绍了京城的情况,汇报了朝廷里的动态,说:
“冯公公让我向先生请教一下对目前政局的看法,特别是对高拱的看法。”
张居正沉吟了一会儿说:
“他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