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从忽悠贾诩开始-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所料不错,曹操要不了多久就会重归袁绍麾下,既如此,主公封曹操为车骑将军,领冀州牧。”

    “荀彧可领并州牧,荀攸可领青州牧。”

    “同时,主公可封袁绍为大将军,领徐州牧,罢其邺侯改为郯侯。其麾下许攸可领兖州牧,郭图可领豫州牧。”

    “如此一来,袁绍就算收纳曹操,也会因此多加堤防。”贾诩捋须,信誓旦旦说着。

    虽然此计经常使用,可好用啊。

    “另外,可罢免刘璋的益州牧,任命他为凉州牧。另封刘备为汉中太守,领前将军。封张鲁为益州牧,领后将军。”

    “封韩遂为金城太守,马腾为陇西太守,分别领左将军,右将军。”

    “如此,刘备同样需要堤防二人是否反目,汉中张鲁也会堤防刘备,刘璋却又得堤防张鲁。”

    “至于交州士燮,可封他为中护军,直接诏他入朝为官。想来以主公当下的势力,交州或可不战而降。”

    “除这些人外,他们麾下文臣皆可调动任命去其他州郡,去不去是他们的事,不过这是汉帝旨意,汉室认可的任命。”

    贾诩嘴角勾起,颇为一丝得意。

    奉天子以令不臣就是爽,想搞谁搞谁,这可比被动挨打强多了,如此分配多少还是有些用的。

    “好,甚好。”

    张绣大喜,心中乐呵。

    “至于主公您,依旧可领骠骑大将军。而那曹操不是开设了丞相么?那主公再兼领丞相一职,整顿朝纲。”

    “如此,主公可开双府治事,文武齐备,天下尽在掌控。”贾诩捋须轻笑说着。

    张绣爽朗一笑,不置不否,同时他开口道:“天下诸侯都分封了,那吾岂能寒了麾下众文武的心?”

    “文和,立刻执笔上书,迁贾诩为少府,九卿之一,掌管州郡财政货物。”

    “可自由任命属官,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

    “迁陈群为廷尉,九卿之一,执掌司法审判,大汉律令,为大汉严惩罪恶,廓清环宇。”

    “迁诸葛亮为奉常,九卿之一,执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威文物。”

    “迁”

    “迁黄忠为镇国大将军,位比九卿,执掌大汉披甲之事,威震宵小。”

    “迁文聘为镇军大将军,位比九卿,戍卫大汉边疆,威慑宵小。”

    “迁甘宁为征东将军,位次九卿。”

    “迁赵云为征北将军,位次九卿。”

    “迁魏延为征中将军,位次九卿。”

    “迁高顺为征西将军,位次九卿。”

    “迁”

    一时间,整个将府内。

    张绣开始论功行赏,同样,其中少不了论资排辈。

    不过黄忠、文聘二人功绩皆是信服,毕竟此二人算是为张绣打下荆襄基业的关键人物,其他人就算功绩再高也得靠边。

    原先张绣只是骠骑将军,仅仅只能任命一些五品左右的官职,可如今整个大汉的官职,他都可以随便用。

    官职高低很重要,因为决定能给下属分封的官职,也正是如此,孙策两次上书朝廷让给他加官进爵。

    没办法,你官职低,起点就很低,虽然汉朝官职只是一句话,可天下人认这个东西啊。

    听着张绣的话,众人皆是面带笑容。

    张绣分封的还算合理,最起码大多数人没啥意见。至于各部将军,也就魏延、赵凡等少数将领在荆州,也没法表态。

    当然,他们对官职都不会抵触。

    这可是关乎到日后张绣假如登基后所带来的福礼,这可是福泽妻女的好机会。至于荆州派一些人,却是面容不善。

    尤其是蒯家,他身为荆州文人巅峰,竟然只给了个正五品官员,简直就是在打他蒯家的脸。

    毕竟现如今的马家都有个正四品,这让他更加不爽了。

    “文和,如今天子已在我们手上,那废除旧币指日可待。我意,等此番收割完豫州后便昭告天下,废除旧币,改用新币。”

    张绣神情略显癫狂。

    改用新币利大于弊,只要他防伪做好,那日后大汉的金融体系就全归他执掌,当然就看这些诸侯废不废除旧币了。

    可能性不大,不过一旦废除旧币。

    那往后荆州就是经济中心,他荆州若出现损失,完全可以将危机转嫁到天下各个州郡去,就如同后世的美弟。

    “废除旧币?”贾诩略微一愣。

    轻易废除旧币会几大程度让社会动荡,大多数更换货币也都是盛世一点点换,怎么可能这时候更换?

    “主公,废除旧币一事兹事体大,需从长计议,至于针对豫州的事宜,到是可以提前准备,如今天子被劫,恐怕曹操已经班师。”

    陈群沉声开口道。

    “也罢,那且如此,废除旧币他日再议。”张绣并没有强求,不过心中却是留了个心思。

 第252章 没有硝烟的战火

    折返许昌的官道上,

    此时延绵十数里的曹兵正在休息。

    阵首,听着哨骑汇报,曹操那脸色阴晴不定,有些烦躁,原本都好一些的头风,又隐隐作痛起来。

    良久,曹操深吸口气:“蠢货,都是蠢货,这都没能杀了刘备拿下潼关,吾要你们有何用?”

    曹操实在太急了,正常一战伏杀数千铁骑这必然是大喜,可他已经没时间了,此番没杀了刘备,也就意味关中彻底与他无缘。

    任凭曹操发火,众将只是低头认错。

    好一会,荀攸上前道:“主公,事已至此,此番责怪他人已经于事无补,攸以为当以最快速度回军许昌,收割秋粮。”

    “秋粮收割后,主公当以最快速度迁徙民众,准备避祸徐州。”

    “罢,罢了,苍天助刘不助曹啊。”曹操张开双臂,痛声喊道,声音悲痛。

    仅仅几句话,曹操整个人都仿佛苍老了几分,整个人也少了往日那枭雄睥睨的气息,隐隐褪去了锋芒。

    周遭众将,皆是低头不敢答话。

    此战虽胜,可没人能开心起来,因为他们即将背井离乡,可悲可叹。

    “曹仁,传令三军,班师回许昌。”曹操身体都有些颤抖,最后还是开口道。

    “诺!”曹仁见曹操心情不好,也是有些说不出的难受,用着嘶哑的声音应下。

    “主公,张绣狼子野心,其既然裹挟天子,必然也将挟天子以令诸侯,恐怕他会故意刁难主公与袁绍关系,主公不妨提前知会一声。”

    荀攸略微沉吟,开口说着。

    “无妨,我与袁绍乃少时玩友,其不会因为这些小事而多说什么。更何况荀彧应该早就给袁绍书信了。”

    曹操摆手,且不说交情,单单荀彧办事他就一直很放心。

    转眼,数日后。

    盛夏的母老虎依旧还在蹦跶,不过那空气中的躁意渐渐变成了清爽,一阵阵秋风袭来,令众人神清气爽。

    而其中,最忧心的是百姓。

    地头前,一家几口望着那一片片熟了的良田,脸上却没有多少笑意,反而有些忧愁。

    五六岁的小宝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父亲和祖父脸上的忧色,反而在田地里不停扑着那些青蛙。

    捏着一个小青蛙,小宝极为开心的看着自己父亲,同时指着不远处自己家的良田,欢呼雀跃道:“有麦饭吃咯。”

    那个皮肤黝黑的父亲,却是轻叹口气,今年的收成并不足矣让他们欢呼雀跃,因为今年干旱,减产往年的三分之一。

    如此,他们减去当佃农的一半,然后减去税赋,剩下的寥寥无几,这也就是说,他们除去必要的粮种外,没多少口粮能过冬。

    想到这,他又如何能笑的出来。

    抬手露出一抹苦涩,揉了揉自己儿子的脑袋,说不出的心酸。没办法,曹操治下税赋又远比其他地方要重。

    走一步算一步吧,大不了冬天他上山打猎砍材补贴家用,只不过古代的冬季山上有的只是一群忍饥挨饿的野兽。

    “欸!大郎,抓紧吧!”那佝偻的老者轻叹口气,虽然减产,可若是在晚几天,来场大雨那他们一家可就连粥都喝不上了。

    “嗯!”壮汉点头,开始割着一家几口的口粮,很是辛苦。

    将府内,荀彧忙的焦头烂额。

    这几日,他一方面要忙着各地秋收以及税收,这可都是主要的财政来源,他必须给盯紧了。

    同时,他还得想着怎么去想着怎么迁移治下各州郡的百姓,甚至他已经在想,要不只迁移青壮妇孺。

    一来可省口粮,二来可减少迁移时间。

    当然,他尚且不敢直接拍板,这一切都得等秋收过后,征收完税收后在说。

    至于许昌各地,乃至豫、兖、徐三州各地,一些个商贾都已经潜伏下来,此番他们准备的资金很多很多。

    只等上面发话,一旦这些资金流入三州,那瞬间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可能原本千钱还能买到粟米,那通货膨胀之后可能就需万钱。

    这种情形,唯有地方投入等额的物品去抵消这部分的通货膨胀,又或者直接不管不顾,直到人口减少到平衡,那自然恢复正常。

    当年董卓就干过,然后闹得鸡犬不宁,百姓易子相食。

    不过此时,他们这些人都在等。

    等秋收结束,秋收结束后他们会用这批资金到处高价收购粮草,从而搅动三州,令百姓生存不易,到时候张绣自会安排人接应这些百姓。

    如今,张绣已经安排人在边疆重镇囤积粮草,各种生活之物,这些东西都在准备,就差彻底引爆了。

    张绣清楚,高价收购粮食,这些百姓不会不卖,大不了他们拿着高价卖的钱去镇上买等等,从而令各地躁动。

    转眼,又是两日过去。

    州郡各地,大多数百姓的粮食都已经收上来了,纷纷开始在谷场上暴晒,待谷子彻底干之后,才能缴税之类。

    而豫、兖、徐州郡各地,无数商队在暗中碰头。

    其中,豫州汝南地界。

    汝南本为大汉人口第二大郡县,奈何黄巾多次祸乱,再加上灾情严重,以及袁术、吕布、曹操等人祸害,人口只剩十之一二。

    此时,汝南一处大院内。

    一众数十人在那议事,为首之人赫然便是糜竺,只见其神情肃然,沉声喝道:

    “铜钱都已经分发给你们了,目的很简单,以最快速度收购乡下的粮食,越多越好,价格可以上浮市场价三成。”

    “收购结束后,立刻把这些粮食藏匿或掩埋起来,万不可露出破绽,此番势必将曹操治下釜底抽薪,令这三州百姓多数迁移江淮。”

    糜竺肃然说着。

    “好了,都下去吧,以最快速度去收购各地粮食、布匹、战马等等,但凡有价值都可以收购。”

    听着糜竺的话,众人皆是点头示意自己明白,当即,数十人纷纷纵马疾驰,分别奔向周遭各个县城。

    当天下午,无数支商队下乡。

    而这些商队无不例外,都是带着钱下乡,而目的同样简单,都是去收粮的,而且是这茬新粮。

    “李老头,村口来了队商人收粮,一斛粮给到快千钱,足足比镇上高出两三百钱,我家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