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周天子-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大王还可以派以前魏武卒旧将前往河东,专门负责训练事宜,但他们只有统兵之权,而调兵之权,则归大梁,若有战事,由大梁直接遣派统帅过去,调兵作战。”

    其实他说得就是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加府兵制。

    而姬定之所以选择隋唐兵制,那是因为河东地区的现状跟唐初有些像似,大战过后,一方面出现许多荒地,但同时又有许多颠沛流离的百姓,这需要国家的力量,将他们结合在一起。

    关键国家财政已经难以给予河东更多的支持,只能自力更生,那么采纳均田制和府兵制解决河东的难题,无疑是最佳的方案。

    魏武卒制度如今对魏国而言,那就是鸡肋。

    其实制度就跟衣服一样,没有好坏一说,只有合不合身,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制度。

    当然,儒家所提倡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可不是什么制度,而是近乎于真理的存在,任何制度都要基于这一点,否则,必将灭亡。

    大殿上是一片沉默。

    谁也没有想到,姬定还真出一个套非常细致的解决方案来,里面甚至都还考虑到王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不就是防止河东自立门户,那就是维护王权,可见此人是名不虚传,绝非徒有虚名。

    但是,这其中涉及到土地问题,那就得慎言啊!

    这笔账可不是那么好理清的。

    魏惠王也是犹豫不决,于是他也没有立刻给出答复,见大家都沉默不语,于是宣布散朝,但马上又将惠施与姬定召去后殿议事。

    来到后殿,魏惠王冲着惠施眨了眨眼。

    惠施心领神会,于是向姬定眼道:“客卿之策,虽然高明,但是但是涉及到这么多土地的分发和置换,只怕是难以执行啊!”

    姬定却是看向魏惠王,问道:“不知大王是想将国家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还是放在他人手里。”

    魏惠王道:“当然是握在自己手里。”

    姬定道:“那大王这回就必须要下定决心,推动河东地区的改革,因为这已经是魏国仅剩的机会,错过这个机会,魏国就只能依靠楚国、三晋来协助防卫河东地区,至于能否守住河东,就得他们其它诸侯国的脸色。”

    魏惠王忙问道:“此话怎讲?”

    姬定道:“任何政策,都是需要时日,才能够发挥出作用来,可不是一蹴而就。臣之策,亦是如此,如今秦军正打算南下,与楚国争锋,这可是给予了河东地区喘息之机,如果此时再不变法图强,等到秦国回过神来,那可就非常难了,这种机会可能再也不会到来。”

    说到这里,他稍微顿了下,道:“当然,我也知道变法不易,卫侯、商鞅、吴起都是死于变法。凡事都有两面,河东地区与大梁不相连,从战略上来说,确实不利于国家,但从变法上来说,却有利于国家。”

    惠施问道:“此话怎讲?”

    变法依靠中央决策,自然是连在一起好,若是分开的,执行力很难到位啊!

    姬定解释道:“如果在大梁推动此法,臣敢保证,是绝无可能成功。”

    魏惠王和惠施同时点点头。

    表示认同。

    大梁可没有什么多余的土地,贵族又多如牛毛,要在大梁搞均田制,那是不可能的。

    姬定道:“假设河东与大梁是连在一块的,大臣们会相信大王只会在河东推动新法吗?”

    魏惠王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分开来还有利于变法啊!”

    若连在一起,水乳交融,你说只在某一个城镇变法,那谁会相信啊!

    但是两地没有连在一起,周边环境大不一样,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新法,这大家都能够理解啊!

    河东是有大量的荒地,均田制自然可行。

    姬定又道:“除此之外,河东常年征战,当地贵族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么根深蒂固,错综复杂,他们是难以形成对朝廷有效的抵抗,再加上大王您恩威并施,给予他们置换土地,只要大王您决心改革,就一定能够有效执行。至于置换土地给予大王造成的财政负担,相比起朝廷每年为防卫河东的耗费,根本就不值的一提啊!”

    魏惠王是连连点头,如果跟大梁每年对河东战事的支出相比,那真是不值一提,又看向惠施。

    惠施点头道:“臣以为周客卿说得非常有理,河东地区对于我国而言,是至关重要,不容有失,目前秦军转头南下,对于我们而言,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此时再寻求变法图强,机会稍纵即逝,将来国家只会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去防卫河东。”

    魏惠王虽谈不上明君,但也不至于昏庸,近年来,他也一直都在找寻人才,以求变法图强。

    如今人才、新法已经到位,就等着他决断。

    权衡一番之后,魏惠王突然向姬定道:“卿可愿为寡人治理河东。”

    姬定立刻道:“大王如此器重臣,臣自然义不容辞,只不过臣还得去一趟楚国,向楚王解释河东三镇一事,以免造成楚国方面的误会。”

    魏惠王连连点头道:“是呀!卿还得去楚国。唉。”

    这治军是需要时间的,而目前魏国得到这喘息之机,全依靠姬定在楚国发挥的作用,如果楚国改变策略,那魏国又得重回旧路。

    姬定肯定是要去一趟楚国,将这事给解决了。

    姬定又道:“关于这治军之策,臣已经想得非常完善,朝廷只需执行便可,关键还是在于大王的决心,只要大王决心在河东推动变法,再加上相邦的支持,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寡人当然有决心。”魏惠王立刻道:“寡人近年来一直在寻求变法之策,如今卿拿出变法之策来,寡人岂有不用之理,相邦以为呢?”

    惠施点点头,也表示支持。

    且不说强不强军,光这个政策,他心里就是支持的,毕竟是将土地拿出来给乡民们,这也是他期望发生的事情。

    另外,他也觉得姬定说得非常对,在河东变法成功的可能性极大,一方面河东与大梁不在一起,在那边变法,不会给大梁造成什么影响。

    还有,那边的贵族实力确实被削弱许多,没有大梁的支持,就都是秦国的俘虏,这个机会被姬定说着说着,还真的是千载难逢啊!

 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来将挡(二合一大章)

    这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在商议之后,惠施便迫不及待的拉着姬定上他府上,恨不得立刻掏空姬定。

    方才姬定只是说了一个笼统,细节方面可都没有说。

    短短半日之内,姬定就被掏一滴不剩。

    “子之变法,胜于商君啊!”

    惠施看着自己记下的一些要点,不禁摇头赞许道。

    姬定放下茶杯来,笑道:“相邦过奖了,胜于商君,那倒是谈不上。商君变法,针对的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我的变法,只是针对一个地区,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这还真不是谦虚,商鞅的变法,那是制度创新,而他的变法,只是制度的更新,或者说一个补充。

    商鞅真的是一锤子,一斧头将秦国打造成一个战争机器。

    他更多是根据河东地区的现状,填充一种制度进去,目前河东的现状就是流民多,荒地多,常年战乱,乃是均田制的最佳土壤啊!

    要说胜过商鞅,还真是有些夜郎自大。

    但是惠施认为姬定是在谦虚,因为这实在是太详细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比商鞅变法考虑得更加细致,可他哪里知道,这些对于姬定而言,那都是现成的。

    “可惜你马上就要去楚国,不然的话,由你来主导变法,恐怕要更为合适啊!”骨子骄傲的惠施,如今也被姬定的才智所折服。

    不但才华横溢,口才非凡,还会变法治国,这种奇才,可真是难得一见啊!

    姬定笑道:“不瞒相邦,其实我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管理经验,哪怕我不去楚国,由我来主导变法,也是不适合的。

    毕竟纸上谈兵与具体执行,可是两回事,具体执行,将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解决这些困难,聪明才智,是不行得,更多的是需要经验,而我并没有解决这些困难的经验。”

    惠施捋了捋胡须,随后稍稍点了下头。

    这他还真没法反驳,一些决策性的大战略,可能需要天赋,需要聪明才智,但是处理那些琐碎之事,多半就需要经验,一天就遇到十几个问题,凭借聪明才智去解决,再年轻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精力。

    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经验,管理方面,来来回回就是那么些问题,遇到多了,不需要时刻就知道该如何解决。

    一年前在卫国变法,前不久在郑国变法,姬定都只是出谋划策,真正去执行的,都是别人,他从未参与过。

    他一直都谨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应届毕业生,最大的缺点,就是毫无经验。

    惠施突然叹了口气,道:“但是许多时候,这经验也敌不过利益啊。”

    经验只能解决问题,但是解决不了人性。

    变法总会伤害到部分人的利益,那他们就一定会阻止变法。

    这是永恒不变的对抗。

    姬定问道:“相邦可有做过买卖?”

    惠施稍稍一愣,点头道:“倒也有所涉猎,你为何有此一问?”

    姬定道:“相邦适才说得很有道理,经验到底敌不过利益,但是利益并非是恒定的,而是在变化的,只要分析清楚,那就能够因势利导。

    此番变法肯定会伤害到某些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让他们了解清楚,不变法他们将损失更多,那他们自然就会支持变法。”

    惠施思索半响,道:“秦国。”

    姬定点头道:“不错!正是秦国,秦国对于魏国的威胁,是要远远大于变法,故此相邦只要抓住秦国不放,将魏国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全都归咎于秦国头上,哪怕是路边的野狗饿死,也都是秦人的错,让所有人都认识清楚,秦国对于魏国的威胁有多么大,那么再在河东推行变法,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

    惠施觉得这就有些卑鄙了,简直就是胡编乱造,不讲道理,讪讪道:“这路边野狗饿死,又怎能算到秦人头上。”

    “怎么不能。”

    姬定笑道:“相邦可以说,那狗是因为主人被秦人所杀,才沦为野狗,最终也因此抑郁而死,这完全可以编造成一个潸然泪下的故事。”

    这样也行?

    惠施不由得瞧了眼姬定。

    姬定却是一本正经道:“如果诬蔑秦人几句,就能够减轻变法的阻碍,相信世上没有比这更加划算的买卖,也没有比这更加善良的变法。”

    惠施闻言,羞愧地点了点头。

    变法若是遇到的阻碍少一点点,可能就会挽救许多许多人的生命,而代价就只是昧着良心,骂秦人几句,这都不干,那就别谈变法。

    然而,对于魏国而言,变法是唯一的出路。

    在进入战国时代后,魏国是第一个开启变法的,由李悝主导,也一度让魏国成为霸主,可没过几十年,就急转直下,同时秦国、楚国、齐国是后来居上。

    但这能说李悝变法失败吗?

    当然不能。

    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