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疯皇-第7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的问题就是,谁来主持西伯利亚大开发。
  这个好像还只有交给工部官员来负责,其他官员对修铁路、挖运河、筑城、架桥,乃至开发矿藏等等肯定都没工部官员熟悉。
  工部官员里面,他比较熟悉的基本上不是被他拉去美洲了就是负责各个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去了,除了工部尚书兼内阁次辅毕懋康,他还真想不到有什么人能胜任这么重要的工作了。
  问题他还不能把毕懋康招过来。
  毕竟徐光启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内阁的具体事务还得毕懋康来协助,他如果把人家的左膀右臂都调过来了,内阁估计都会出问题。
  美洲那边的彭宾和杜麟徵等人倒是挺适合来搞开发的,问题距离太远了,等人家赶过来,这边估计都快到冰封期了。
  看样子只能从研究院暂时调个人过来顶一顶了。
  研究院调谁过来合适呢?
  其实,研究院也没多少人可以调,因为除了王徵、宋应星、孙元化和张继孟,其他几个那都是新科状元,根本就没什么管理经验。
  这些新科状元的特长就是搞研究,开发整个西伯利亚这么大的事,人家肯定管不来。
  这么算起来,也就王徵、宋应星、孙元化和张继孟勉强能调过来帮一下忙了。
  王徵在研制新型战车,这个肯定不能动。
  孙元化在研制新式火炮,这个肯定也不能动。
  张继孟在研究全金属外壳的飞龙战舰,这个也不能动。
  算来算去,也就剩下宋应星了。
  宋应星这会儿正在研制新型铝合金,这事也相当的重要。
  不过,这种事是相当耗费时间的,各种合金材料的融合和配比问题,那动不动就得耗费几个月时间。
  当然,这种事也不是离了宋应星就不行了。
  反正就是不停的融合,不停的测试,宋应星只需好好交待一番,这种循环往复的事他的弟子也应该能胜任。
  而且,宋应星熟悉各种矿藏,对各方面的技术也都有涉猎,来这边主持西伯利亚大开发那是相当的合适。
  想到这里,他直接朗声道:“承恩,拟旨,命宋应星速速带工部勘探矿藏的官员及工部负责农田水利、运河桥梁等的主事过来,多带点,凡是有空的,都带过来,直接坐火车过来。”
  这电报也不能发太长的内容,这么长就差不多是极限了,再长,那来回校对都麻烦的很。
  这会儿的电报可是通过中继站不断中继才能发到万里之外的,电报线路越长,中继站耽误的时间就越长,如果再加几句话,那估计中继校对都得浪费大半天的时间。
  第二天一早,这封电报便发回京城了。
  宋应星回复倒是很快,大致一个时辰之后,一个工部官员便拿着份电报急匆匆的走上船,双手将电报举过头顶,躬身道:“皇上,宋应星宋大人回报。”
  泰昌接过电报一看,不由哭笑不得。
  宋应星就回了一句话,微臣今天就动身。
  好吧,这家伙倒是知道他很急。
  泰昌微微挥了挥手,又低头看了看地图,随即下令道:“礼卿,速派一艘飞龙战舰去把后面的一百艘狼牙战船领到那片草地附近,好好探探水深,看能不能停靠武装商船。
  实在不行,我们还得想办法把河底清理一下。”
  袁可立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说罢,他便要转身去安排。
  泰昌却又抬手道:“等等,礼卿,再派一艘飞龙战舰赶去靖虏城,传朕旨意。
  命水师速速清空三千艘武装商船,赶回武备城去拉粮食。
  另外,再派五百艘武装商船拉上修建城池和港口码头的材料,还有一百万石粮食过来。”
  他这刚安排完,那工部官员竟然又拿着份电报急匆匆的走上船,双手将电报举过头顶,躬身道:“皇上,内阁急报。”
  啊!
  发生了什么事?
  泰昌接过电报一看,不由满脸凝重之色。
  内阁转奏,东大营急报,欧陆联盟大军已经攻至西非王国附近。
  看样子非洲大战也要拉开序幕了。
  他仔细想了想,这才郑重道:“传朕旨意,命张明世亲赴西非王国北疆坐镇,一定要稳,先守住,没有必胜的把握不要反攻。”
  紧接着,那电报便一封一封,不断发过来。
  兵部来报,孙承宗已然率南大营精锐击败固始汗主力,正在进剿。
  工部来报,上半年六十艘飞龙战舰、五艘无畏舰和六十艘神盾舰已经完工,皇上有何安排?
  兵部来报,卢象升已经和波斯帝国签订了协议,双方划定交界线,波斯帝国退了四五百里。
  户部来报,三千万石粮食已经准备好,已经拉到武备城码头。
  兵部来报,东南营家卷已经开始集结,何时派船去接?
  这一天,泰昌就剩下看电报和回复电报了。
  还好,这边的车站还没有完工,而且修建城池和港口码头的材料都还没有拉过来,他倒也不用太急。
第944章 动工
  鄂北湖畔,荒草妻妻,丛林密布,山清水秀,空气中都带着澹澹的清香。
  如果退隐之后来这里避暑,的确是个好地方。
  泰昌暗自感叹了一番,随即果断道:“开始吧。”
  一阵令旗挥舞,上百艘狼牙战船立刻排成十列,朝河岸边驶去,当先的还都是那种带着吊葫芦的改装船。
  不过,这次他们要搭建的却不是临时码头,而是永久性码头。
  这个其实很简单,他们只需将两个临时码头的支架并一起吊下去,搭成一个丈许宽的码头,然后两边再用木桩加固,中间再铺上一层厚木板就差不多了。
  鄂北湖就是鄂北河上游最宽的这一段。
  这里着实不像是河道,反而像是一座湖,所以,泰昌就干脆将这里命名为鄂北湖。
  鄂北湖最南面这一段倒是有适合停靠武装商船的深水区,不过,深水区并不宽,也就能搭建十来个大型码头停靠武装商船而已。
  其他地方也就适合停靠狼牙战船和飞龙战舰。
  这个问题倒不是很大,因为鄂北河上游的很多支流都只能进飞龙战舰和狼牙战船,就算是以后这里成了重要的中转之地,附近肯定还是以轻便的船型为主。
  至于货物的转运,只需把大型码头修长一点,能同时停靠一百艘武装商船就差不多了。
  毕竟一艘武装商船的运载量就是上百万斤,一百艘武装商船那就是上亿斤的货物,一次性装卸这么多的货物那都需要很多吊葫芦,很多人手了。
  每天都能装卸这么多货物也已经很不错了,至少现阶段是足够了。
  至于以后发展起来货物多了,那完全可以在鄂北河的中游和下游找地方再建几个大型码头。
  反正铁路线会沿着鄂北河西岸一直向北延伸,就算修到北冰洋沿岸,最多也就需要两三年时间而已,这个完全不用急。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这里的港口码头和城池修建起来,把大明的铁路网和鄂北河水系连接起来。
  泰昌看着水师将士麻利的动作,不由微微点了点头,看样子,这十个码头最多也就一上午时间就能完全搭建好了。
  而且一上午时间也足够东南营将士把一万辆木制战车给拉过来了。
  接下来就可以把曹变蛟那边的神武营精锐和西伯利亚汗国的俘虏往过拉了。
  他仔细想了想,随即问道:“礼卿,这两天调集了多少狼牙战船?”
  袁可立微微叹息道:“没办法,狼牙战船大多都去叶泥河流域了,鄂北河流域总共也就剩下了一千艘。
  微臣虽然命飞龙战舰到处去通知了,这会儿集结在变蛟那边的狼牙战船也只有五百艘左右。”
  五百艘着实有点少,不过也没多大关系,反正修筑城池和大型码头的材料最少也要七八天才能拉过来。
  泰昌微微点头道:“五百来艘就五百来艘吧,派飞龙战舰去通知变蛟,安排人手把俘虏往过拉,每艘船多塞点人。
  反正也就是不到一天的航程,而且还是在河道上,基本没什么危险,能塞多少就塞多少。
  总之,要争取在七天之内把所有俘虏和神武营将士拉过来。
  至于他们的战马,先放那边养养也没关系,等武装商船过来了再去拉也不迟。
  对了,让所有俘虏把他们的营帐都带上,他们的牛羊也先留在那边不要带过来。”
  袁可立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说罢,他便躬身疾步而去。
  这时候泰昌不由往南面的丛林望去。
  铁路已经开始往这边修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过来。
  按理来说百余里的铁路几万人马加上数十台大型机器也就三四天的事情。
  不过,这边的地形比较复杂,不但有丛林,还有山岭,而铁路又不能转太大的弯。
  这种地形想要把铁路修过来的确不容易。
  还好,这次调集的大型机器够多,砍树伐木和开山碎石的都有,要不然,遇到这种地形,纯靠人力来修那恐怕的耗费几个月时间。
  朱慈烺原本正饶有兴致的举着精巧的小望远镜看着水师将士修筑码头呢,他好一阵没听见泰昌说话,还以为泰昌已经走了。
  结果,他转过头来一看,泰昌却正盯着南面的丛林发呆呢。
  他忍不住好奇道:“皇爷爷,您在想什么?”
  泰昌微微笑道:“朕在想修筑铁路的问题,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把铁路往这边修吗?”
  朱慈烺想了想,随即认真的道:“修铁路是为了转运粮草辎重吧?
  毕竟,这边这么多的将士,没有饭吃可不行。”
  看法有点片面了。
  泰昌还是继续微笑道:“朕教你一句很有用的话,这句话就是想要富先修路。
  也就是说,你发现某个地方贫困落后又或者荒无人烟,浪费了大好的资源,第一步就是要把路修过去。
  现在的西伯利亚,包括原来的奴儿干都司就是这样。
  因为没有路,老百姓过来不方便,转运物资也不方便,就算采伐了大量的木材,开采了大量的矿产也没法运出去,所以,大量的资源就这么放这里浪费了。
  比如这边的木材,你这几天看到的丛林还只是一小部分,在叶泥河西面直到奴儿干都司,那几乎到处都是这样的密林。
  你想想,比大明本土两京十三省还要大的密林,那有多少的木材?
  哪怕我们不栽种树木,就砍掉一些大的,让其他树木自然生长,这里一年采伐几千万料乃至几亿料木材那都是小意思。
  这会儿就算是普通木材一料少说也要一分银子吧,你想想,这是多少钱?
  还有这边的草原和耕地,如果全种上粮食,养上牛羊,一年又是多少钱?
  还有这边的矿藏,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你想想,我们如果把路修好了,一年能赚多少钱?”
  呃,好吧,朱慈烺这小脑袋还算不清这帐。
  他想了想,随即弱弱的道:“皇爷爷,您说的采伐木材,种粮食,养牛羊,开矿,那都需要很多很多的人吧?
  这边好像就没什么人。
  而且,听他们说,这边冬天冷得要死,比京城冷得多,出门走上一圈都能把人冻死。
  这么冷的地方,一般人能待得住吗?”
  这个的确是一个问题。
  如果光是派兵驻守也就罢了,反正一到冬天所以人都守城池里待屋子里不出去就行了。
  如果是搞大开发就不一样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