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疯皇-第4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好,这些地方离你们的封地比较的近,来回也方便,你们一年雇人干几个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机器来耕种。
  你们可以跟工部订购排犁耕地机,这种机器如果是翻一马平川的地,一天翻上千亩都不是问题。
  不过,有一点你们要注意,尽量不要把技术泄露了,开这种机器的必须是年老退役的将士又或者你们自己亲友,不能随便给其他人开。“
  这个就好办了,又能雇人,又能买机器,要把领地开发起来还是很简单的。
  在场的可都是能人,比起那些不学无术的藩王来不知道要强了多少倍,他们只要稍微动点心思,那就能把领地搞得红红火火。
  泰昌见众人都露出一丝跃跃欲试的表情,又郑重叮嘱道:“记住,低调一点,不要到处宣扬,你们知道的,朕不可能给朝堂所有官员都封侯进爵,也不可能给所有官员封地。”
  这个大家自然清楚。
  在场很多人本是没资格封侯进爵的,皇上是念旧,眷顾大家,所以,大家都有了爵位有了封地。
  这种事自然不能到处宣扬。
  低调,一定要低调。


第620章 疯狂修路
  泰昌给一众亲信册封这事的确有点不合规矩。
  不过,也没多大关系。
  他是皇帝,原本就不用讲什么规矩不规矩的。
  他之所以让大家低调一点,只是不想让朝堂官员闹情绪而已,真要有人敢跳出来叽叽歪歪,他一巴掌下去,也能让人闭嘴。
  册封的事; 就这样了。
  泰昌微微抬手道:“行了,大家都把诏书收起来,我们商议点正事。”
  众人闻言,连忙宝贝似的把册封诏书塞进怀里。
  泰昌紧接着便指着桌上的地图道:“现在我们已经把察哈尔草原、科尔沁草原和北面这一大片草原清理干净了,建奴也全被押送到新荆州府去了。这些草原等于都空了,我们必须迁移屯卫过去,放牧的同时镇守边疆。
  这样一来,我们的九边防线就等于是北移了几千里; 而且; 塞外游牧部落陆陆续续都会被我们清空。”
  这是好事,以后大明就不用面对塞外游牧部落的侵袭了。
  众人闻言,无不大赞皇上英明神武。
  泰昌微微摆了摆手,又继续道:“还有辽东这一片,所有辽东军将士和辽东屯卫都必须迁去新荆州府镇守,这一块就差不多空出了上千万亩的良田,包括各地屯卫迁徙到塞外草原之后空出来的屯田,估计最少也有上亿亩,思受,这些你都好好统计一下。”
  兵部尚书南居益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泰昌紧接着又对徐光启道:“子先,内阁行文,通告原大明两京十三省所有州府县,屯卫屯田出售,凡在籍农户皆可购买,没有钱的可以向大明钱庄借贷,年息只需百分之一,不过; 每人只能借贷二十亩地的低息专款。”
  呃,这不等于给农户送地吗?
  因为按现在的行情,耕地也就二十两左右一亩,而耕种的农作物经过改良之后产量比原来都有所提升了。
  而且,现在大半农田都是耕种两季,就算不能耕种两季,也能间作土豆和红薯等高产作物。
  如果农户能勤奋一点,一亩地一年收入四五两还是有的,二十两也就是四五年便回来了。
  而按百分之一的年息算,就算是五年,那也只有一两银子的利息。
  这跟白送几乎没什么区别啊!
  徐光启愣了一下,随即小心的问道:“皇上,这种好事估计所有农户都会抢破头去买,问题屯田最多也就一亿多亩,恐怕不够卖的啊,没买到地的农户怎么办?”
  泰昌不假思索道:“这就要看农户自己的态度了,有些人可能比较懒散,懒得买,有些人可能做事比较墨迹; 想买的时候已经没了; 谁最勤勉; 谁就能买到地,这事怪不得别人。”
  这可不一定。
  徐光启又小心的问道:“皇上,地方州府县衙官员很有可能借此谋利啊,他们要是利用买地的份额捞钱又或者干脆让自己的亲朋好友把能买到的地全买下来,让老百姓捞不到一点好处怎么办?”
  这个好办。
  泰昌还是不假思索道:“这个肯定要事先严厉警告所有地方官员都不要借此伸手,不然后果很严重。
  这叫有言在先,卖完地再让都察院御史去清查,一个一个,细细的查。
  如果还有人不怕死,乱伸手,查出来一个砍一个,不要有任何怜悯,我们正好借此正正官风。”
  好吧,这一次又不知道有多少官员会人头落地。
  没办法,这种事光警告是没用的,上亿亩地,最少二十亿两的借贷额度,不知道多少人会为此疯狂,没人伸手才怪。
  唉,希望不要有太多的人因为贪婪也忘了皇上对贪官污吏的严厉吧,皇上说砍那可是真砍!
  徐光启微微叹息一声,随即拱手道:“微臣明白。”
  泰昌又对王徵道:“良甫,你去南直隶整饬一下那边的官营造船厂,重新开始建造漕运大船,蒸汽驱动的那种,也就是狼牙战船不配备火炮,那边本来就能造漕运大船,蒸汽机和锅炉这一套也不用在那边造,直接在武备城造好再运送过去,这个应该简单吧?”
  这个当然简单。
  漕运大船原本就是南直隶那边船厂负责建造的,只要稍微把那边的船坞修整一下,水道清理一下,再调派一些熟练的匠户就可以开工了。
  问题,造多少呢?
  王徵想了想,随即小心的道:“皇上,这个是比较简单,问题就是这个规模,您觉得一个月造多少艘合适?”
  这个就得问西洋商号的负责人了。
  泰昌很是干脆的问道:“纯臣,西洋商号需要多少这样的漕运大船来转运大米、小麦、土豆和棉花?”
  朱纯臣这会儿还激动着呢,他着实没想到,这次封地也有他的份。
  泰昌一开始还真没考虑这个成国公朱纯臣,不过,他上次的表现着实让泰昌很满意,所以,这次就顺带给他把地封了。
  朱纯臣对西洋商号的事情那着实比较上心,关于大米、小麦、土豆和棉花的转运他也考虑过了。
  他稍微想了想便小心的道:“皇上,大明的州府县城足有上千,微臣觉着,这漕运大船最少也要上千艘。”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对王徵道:“那就一个月造一百艘吧,第一年的先售给西洋商号,后面的再看情况售给大明各地的商户,记住,必须是大明的商户凭黄页才能购买。”
  一个月一百艘这个量就有点大了。
  不过,对于现在的工部来说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王徵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泰昌紧接着又对毕懋康道:“孟侯,接下来就是修铁路了,你好好琢磨一下,凡是水路通不到的地方,那都得修铁路连通,先把大明本土的两京十三省连接起来,然后再争取把铁路修到两京十三省所有州府县城。”
  这个工程量简直大得惊人啊!
  毕懋康想了想,随即问道:“皇上,这个工程量太大了,耗费的时间可能比较长,我们是一个行省一个行省慢慢修过去,还是两京十三省同时开工啊?”
  这个当然是越快越好。
  泰昌不假思索道:“铁路最好在一年时间内通到大明两京十三省所有州府县城。”
  我的天,这个不大可能啊!
  毕懋康闻言,不由为难道:“皇上,如果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修出这么多的铁路来,那恐怕最少要征召数百万劳力才行,我们给这些劳力开多少工钱呢,如果是一两银子一个月,恐怕很难征召到这么多的劳力,如果五两银子一个月,那一个月光是工钱我们恐怕就要开出去一两千万两。”
  一个月一两千万两算什么,泰昌还是不假思索道:“还是五两银子一个月,直接从农部的购地款里划拨,你们好好规划一下,下个月就开始吧。”
  好吧,这次农部账面上的收益最少有二十亿两以上,虽说大多是左手倒右手,而且用的基本上都是银票,但释出一两千万两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这个工程着实有点惊人,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修出这么多的铁路来可不光是人手的问题,还得有足够的材料,还得有足够的机器。
  很快,武备城又新开了四个超级工厂,一个专门铸造铁轨,一个专门加工枕木,一个专门生产蒸汽机车,一个专门制造修路机器。
  大明两京十三省各州府县衙也很快收到内阁和工部的联合行文,开始卖地,征调劳力,准备碎石和路基什么的。
  紧接着便是疯狂修路。
  整个大明两京十三省几乎同时开动,数百万劳力齐动手,十余套修路机器一起上阵,那遍布整个大明本土的铁路网络几乎已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延伸。
  这个搞投入是相当大的,光是几百万劳力的工钱,一个月就是上千万两的工钱。
  如果是以往的皇帝,根本就没这手笔,也就泰昌有这么疯狂。
  疯狂投入,疯狂修路,疯狂给老百姓发钱!


第621章 朕要飞上天
  冬去春来又一年,又到了三年一度的会试和殿试之期。
  这个时候大明朝廷已无需专门安排什么战舰去接各省学子了,因为在泰昌的疯狂推动下大明两京十三省的铁路基本都修通了。
  而且,西洋商号也已经有四五百艘漕运大船通行于大明两京十三省的河流水道之中,这种船不但能拉货也能载人,方便的很。
  西洋商号都在考虑开通客运船了,各地赶考的学子正好坐上去试试。
  现在; 考生想要参加会试,只需向所在地的文科学院和文理学院上交一张报名表,礼部便会为其安排行程。
  他们坐车坐船那都是免费的,而且,只要他们不在路途上随意逗留,不管多远; 五日之内必能抵达京城。
  这对于考生来说也是个大福利,他们基本都不用赶考而发愁了; 在家过年都没问题了; 甚至,在家里过了元宵佳节之后再出发也不会耽误行程。
  所以,大部分考生都选择在家过了元宵佳节之后再出发。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各地都有很多的习俗,比如,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等。
  这两年,大明很多地方甚至还兴起了点孔明灯祈福的热潮。
  其实,元宵佳节点孔明灯祈福并非兴起于明朝,三国时期,就有这个习俗了。
  孔明灯原本还不叫孔明灯,而叫祈福灯又或者许愿灯,只是后面相传蜀国丞相诸葛孔明曾以此灯骗走司马懿,这祈福灯又或者许愿灯才改名为孔明灯。
  至于这两年为什么突然间又兴起了点孔明灯祈福的热潮,主要还是因为孔明灯制作起来简单了。
  原本孔明灯制作起来是很麻烦的,因为以前制作孔明灯大多都是用小瓷碟又或者小陶碗装上灯油再固定在灯罩下面。
  这东西不但固定起来麻烦,还很容易起火; 搞不好就会连带上面的灯罩全烧掉。
  而且,以前的灯油也不是一般人家用的起的,至于直接把灯油装孔明灯里面烧上天,那更是只有富贵人家玩得起,穷人家甚至连糊孔明灯的纸都买不起,更别说灯油了。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因为工部员外郎沈允培改进了石油提炼之法,大明已经能批量生产煤油和蜡烛了,而且价格相当的便宜。
  煤油灯暂且不说,虽然各种样式层出不穷,但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