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疯皇-第4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泰昌便指着那一丈多长的箱子问道:“地图都绘制好了?”
  李之藻毫不犹豫的拱手道:“微臣幸不辱命,南方承宣布政使司的地图已经绘制好了。”
  很好。
  泰昌看了看御书房的大小,又想了想,随即挥手道:“子如,去,命人抬几张条桌去旁边的偏殿,拼凑个丈许宽的大桌子出来。”
  他可是记得,当初光是新荆州府的地图便有丈许宽,这李之藻都带了个一丈多长的箱子过来了,这就证明丈许宽的地图还有不少。
  这御书房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把地图展开,自然要找个更大的地方。
  很快; 旁边的偏殿便布置好了。
  泰昌当即招呼李之藻; 命两个小太监抬着箱子跟他们来到旁边的偏殿。
  李之藻当即把箱子打开,取出一个卷轴,小心的在拼凑好的条桌上铺展开来。
  我的天,好大一副地图。
  这是南方承宣布政使司的全图。
  此图是以新荆州府为中心绘制的,右上角是比整个东洋承宣布政使司还大的新扬州府,左上角则是英国公府等属于南洋承宣布政使司的岛屿,右下角竟然连后世的新西兰两座大岛都画出来了。
  这已经跟后世的地图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泰昌仔细看了看,不由连连点道:“嗯,很好,这南方承宣布政使司的地图绘制的很好,对了,元孔他们有没有探测到什么矿藏?”
  当然有。
  李之藻又献宝似的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卷轴,在桌上展开来。
  这还是一张丈许宽的地图,不过,地图上就是新荆州府一地。
  这张地图就比较详尽了,上面河流湖泊山脉都画出来了,而且; 还有很多地方做了文字标记。
  泰昌仔细一看; 不由大喜过望。
  这新荆州府也就是后世的澳大利亚果然是一片富饶之地。
  其正西方向的海岸线附近已经探测出了好几处铁矿。
  其正南方向也探测出了一个大铁矿。
  其正东方向则是一连串的煤矿。
  还有,东南角和西南角竟然都探测出了金矿!
  从地图上看,宋应昇他们还只是沿着海岸线探测了一圈,内陆都还没有去探测呢。
  不过,探测到的矿藏已经够多的了。
  泰昌指着地图东南角和西南角的金矿问道:“这两处的金矿大不大?”
  李之藻不假思索道:“都很大,至少大明本土没有这么大的金矿,据元孔估算,这两个金矿一年产个几百万两黄金都没有问题。”
  太好了!
  这一下大明真是不差钱了。
  以前那是欧陆蛮夷跟土豪一样,不停的买买买,现在应该换成大明了,欧陆有什么,都给他们买光!
  欧陆有什么呢?
  好像也就西班牙殖民地的铜矿和铁矿比较的值钱了,对了,还有橡胶。
  这些物资都不嫌多,可劲买,他们一年能出产多少就买多少!
  李之藻一看泰昌兴奋的表情,又掏出一张卷轴来,小心的在泰昌跟前展开,随即指着地图上一个位置道:“元孔说,这个金矿才是最大的金矿。”
  这是新扬州府西南面的海岸线附近,好像就是他们当初刚探测到新扬州府的时候抵达的海岸。
  没想到,那里竟然还有一座最大的金矿!
  泰昌真有点忍不住想哈哈大笑了。
  这么多的金矿,大明简直富得流油了啊!
  李之藻一见泰昌心情大好,连忙趁机问道:“元孔托微臣请示皇上,这新扬州府和新荆州府是先开矿呢还是先种地又或者养牛养羊呢?”
  这个问题。
  泰昌一听就明白了。
  这是个开发顺序的问题。
  如果是先开矿的话,那就得从其他地方转运粮食和肉类什么的过去。
  毕竟,这些矿藏全部开发起来最少也要几百万人。
  几百万人一个月就是几百万石粮啊!
  还有肉类和菜类什么的,那得多少船去运?
  如果是先种地又或者先养牛羊的话,那就不用转运粮食和肉类了,那边的草原和耕地估计养活几千万人都不是问题。
  问题就是,哪里来这么多人呢?
  这会儿就连东洋承宣布政使司的老幼妇孺都在往西殷都群岛迁了,他上哪里找这几百万人口去?
  难道,把大明本土的人口往过迁?
  这个貌似也不行。
  因为那边还要迁过去大量的屯卫,如果再迁过去几百万的劳力,大明本土怕都没什么人干活了。
  这对大明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
  大明本土还是要保证有足够的劳力生产各种东西,这样才能保证大明的强盛,要是把劳力全迁出去开发资源反而对大明的发展不利。
  泰昌皱眉沉思了一阵,突然间灵机一动。
  对了,塞外的游牧部落!
  他们对养牛养羊简直不要太熟悉啊,这就是他们干了几千年的老本行。
  也就是说,只要能把游牧部落的人迁徙过去,那边的畜牧业瞬间便能发展起来。
  而且,这样还能顺带解决塞外游牧部落的问题。
  人全部迁到新荆州府去了,他们总对大明构不成什么威胁了吧?
  只要控制住了海运,他们根本就回不来。
  而且新荆州府的情况跟塞外还不一样,那边四周都是海,还有很多的河流,水运十分方便,大明完全可以派驻大军镇守。
  游牧部落不就是欺负中原王朝没法在他们的地盘上派驻大军长期镇守嘛。
  这下,给你调个头,把你们迁徙到适合大军驻守的新荆州府去,看你们还有什么办法。
  对,就这么办!
  你们喜欢跑是吧?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你们的妻儿老小总不是骑兵,朕给把你们妻儿老小全部迁徙到新扬州府去,看你们跑到最后是什么结果!


第580章 辽国公府
  蓟州镇可以说是大明九边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边镇。
  因为这里距离大明京城只有两百余里,一旦蓟州镇失守,大明京城便要面对敌人的兵锋。
  历史上,蓟州镇简直就如同筛子一般,建奴都不知道从这里入寇了多少回。
  很多人都说这是袁崇焕的责任,这个着实有点冤枉袁崇焕了。
  不管他能力如何,也不管他干了些什么; 建奴从蓟州镇入寇京城跟他真没多大关系。
  如果硬要说跟他有关系,那也就建奴第一次入寇蓟州镇跟他有点关系。
  因为建奴第一次入寇蓟州镇之后,他便被千刀万剐了,后面建奴五次从蓟州镇入寇跟他真扯不上什么关系了。
  这也从侧面证明,以此为借口将他千刀万剐着实有点荒唐。
  他都被千刀万剐了,人家建奴还不断从蓟州镇入寇; 这能怪他吗?
  而且,第一次入寇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蓟州镇都守不住; 怪谁呢?
  后面五次建奴入寇也没有谁因此而被千刀万剐啊!
  当然,这都是历史了,现在,建奴是不可能通过蓟州镇入寇京城了,相反,现在是大明从蓟州镇发兵远征塞外。
  蓟州城北门的城门楼上,泰昌看着北面的莽莽群山,不由微微叹息一声。
  这不好好的吗,皇上怎么突然间叹起气来了。
  孙承宗见状,连忙小心的问道:“皇上,怎么了?”
  唉,你是不知道历史上这里发生了什么啊。
  泰昌微微摇头道:“没什么,朕只是感叹想要守住九边重镇不容易。”
  谁说不是呢。
  九边重镇从辽东一直延绵到西域,足有上万里,而塞外游牧部落又是骑兵为主,来去如风; 这么长的防线想要守住太不容易了。
  孙承宗也忍不住跟着感叹道:“是啊,所以,微臣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消灭建奴,除了这隐患,这样一来,大明九边就安全多了。”
  你这志向有点小了。
  泰昌突然问道:“稚绳,你说建奴加上蒙元诸部有没有三百万人口?”
  皇上这是想干嘛?
  孙承宗小心的道:“建奴现在的人口应该不到五十万了,蒙元诸部的话,要看怎么算,如果光算漠南,恐怕还不到两百万,如果连带漠北乃至瀚海都算上,那恐怕三百万都不止。”
  三百万都不止?
  很好!
  泰昌微微点头道:“那这次我们连带蒙元诸部全部消灭干净,先清空漠南、漠北和瀚海,然后再从九边慢慢迁徙人口过去,这样一来,大明九边就不需要镇守了,因为塞外也全是我们的人了。”
  我的天,皇上这也太狠了吧?
  孙承宗还以为泰昌在没有办法剿灭建奴和蒙元骑兵的情况下,准备来招狠的,把人家老幼妇孺全干光!
  这么搞; 的确能消灭建奴和蒙元诸部,因为没了老幼妇孺人家就没法繁衍生息了啊。
  问题,这么搞太狠了,历朝历代,还没有哪个皇帝这么搞过呢。
  他仔细想了想,还是小心的劝道:“皇上,这么做恐怕会背上千古骂名啊,不如,我们再想想其他办法吧?”
  什么千古骂名?
  你不会以为朕想把这些人全干光吧!
  泰昌看了看城外平地上的营帐,随即摇头苦笑道:“稚绳,你误会了,朕是想给你个惊喜,所以,没有事先跟你说,大帐搭好了,走吧,我们去帐中商议。”
  惊喜?
  什么惊喜?
  孙承宗满头雾水的跟着泰昌来到大帐之中。
  这大帐是工部为泰昌专门制作的行军大帐,里面的空间足有两百多平,各种设施也相当的齐备,甚至就连宽达丈许长达好几丈的会议桌都有。
  以前行军打仗的时候是不可能带着这么大的帐篷的,至于桌椅那也只能带几尺大小的那种。
  因为太大的东西马车都装不下。
  这也是一般的大帐之中大家都席地而坐的根本原因,为了省事,一般行军打仗的时候是很少带桌椅板凳的。
  不过,这会儿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会儿有步兵战车了。
  步兵战车里面的空间可是大得很,几丈长的东西都能塞进去。
  当然,泰昌不会命人直接做个几丈长的大桌子塞步兵战车里面,那么搞,步兵战车里面就没法坐人了。
  这大会议桌其实是组合式的,也就是由很多木板和支架组合而成的,搬运的时候直接拆开来堆一起也占不了多少地方。
  至于他为什么要命人带这么大张会议桌,主要还是因为这会儿的地图越画越大,越画越细致了,太小的桌子根本摊不开。
  泰昌进帐之后,便命曹化淳取来了最新的《坤舆万国全图》在会议桌上铺展开来。
  孙承宗一看这详尽的彩色地图,不由赞叹道:“这李大人还真是厉害啊,画的地图是又详尽又清晰,比起以前的地图来,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这李之藻画地图的确是一绝。
  泰昌微微点头道:“嗯,振之的地图的确画的好,一个王朝想要兴盛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偏文或者偏武其实都是不对的,特别是这个时候,我们尤其要注重理科人才。”
  呃,皇上跟我说治国之道干嘛?
  我现在只是个领兵打仗督师啊!
  孙承宗这个莫名其妙啊,这话他都不知道怎么回了。
  他想了想,也只能拱手躬身道:“皇上英明。”
  泰昌之所以这么莫名其妙自然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会儿他在想封地的问题。
  他可是早就给那些有功之臣许下封地了,这一次,正好趁着收拾建奴的机会,把这封地的问题一起处理了。
  他直接指着地图上的新荆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