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疯皇-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东瀛这路太窄了,前锋一旦被顶住,后面就只能等,我们根本不可能集结三四十万大军一拥而上。
  每次推进,真正能跟倭寇接战的其实最多也就几万人马而已,后面的将近三十万人马基本都是有劲使不上。
  所以,微臣想分兵进击,一次攻打三国甚至四国。
  这样每一路的推进速度其实也跟原来整体推进的速度差不多,而我们采取分兵进击的战术之后整体推进速度就能提高三四倍了。”
  泰昌闻言,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可以啊,你分兵五六路都没问题啊,当初朕攻打九州中部和北部的时候不就分成六路进攻了吗?你犹豫什么,想分兵就分兵啊!”
  呃,这里的情况跟九州岛不一样啊!
  卢象升连忙解释道:“皇上,当时九州岛上六国之兵加起来还不到十万啊,我们分兵自然没问题,问题是,这本州岛上不一样啊。
  从上次安浓郡一战和后面这几国的抵御之势来看,德川幕府要再集结三四十万人马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他们集结的大军里面也不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微臣当时还是占据了地利之势,而且先行击溃他们几万精锐才顶住后面三十来万倭寇的啊!
  如果倭寇记住了那一次的教训,直接联合精锐人马和普通人马一起上,给我们来个各个击破可就麻烦了。
  在人家占据地利的情况下,我们十万步卒都不一定顶得住人家三十万人马啊!”
  这意思,人手不够?
  泰昌闻言,不由问道:“你是觉得这神机营和神武营这三十五万人马分兵三四路不够是吗?”
  卢象升略带尴尬的点头道:“是啊,皇上,微臣以为,每一路需得有十五万人马才是最保险的。”
  这个好说啊!
  泰昌毫不犹豫的道:“人手不够我们就扩军啊,你放心,西洋商号又找到个大买卖,这会儿我们已经不差钱了,神机营和神武营你随便扩编,扩编到一两百万都没问题。”
  呃,其实,无需扩编到一两百万,神机营和神武营再扩编一倍就差不多了。
  到时候就可以兵分五路了。
  五倍的推进速度,一波就能拿下五国,多爽的!
  卢象升原本也是有点疯狂的,他只是怕被各个击破才没有分兵。
  这会儿皇上既然说神机营和神武营随便扩编,他自然是疯狂扩编!
  扩编之后,来个五路同时推进,五倍的速度猛干,半年之内便能拿下整个东瀛!


第385章 倭寇最后的倔强
  山城国,洛中郡,平安京。
  这是一座拥有将近千年历史的古城,自延历十三年也就是大唐贞元十年开始这里便一直是东瀛的都城。
  东瀛天子也是一直住在这里的。
  所以,东瀛人一般称这里为京都城。
  京都城仿效隋唐的长安和洛阳,也有皇宫、皇城和都城三重,甚至还有一条朱雀大街。
  这里也一直是整个东瀛最为繁华之地,甚至就连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户城都无法与之相比。
  不过,现在,这个繁华之地却显得荒凉无比,城里的贵族和富豪能跑的都跑了,甚至连商贩都跑得差不多了。
  因为明军都已经打到丹波国了啊,离京都城也就几十里之遥了!
  这个时候,有能力跑路的自然都跑了。
  原本热闹无比的城南商业区域已然变得冷冷清清,街道两边的商铺基本都关门了,路上的行人也没几个了。
  原本车水马龙的城北贵族区域更是见不到一个人影,宛如空城一般。
  明正女皇倒是没跑,或者说她根本就没能力跑。
  因为她就是个几岁的小孩而已,而且她也没有任何权力。
  说白了,她就是个傀儡,是个摆设。
  不过,她好歹是东瀛名义上的天子,而且还是德川秀忠的亲外孙女,德川秀忠会丢下她不管吗?
  当然不会!
  东瀛天子可是代表着东瀛的颜面,而且,京畿五国也是东瀛的核心要地,德川秀忠自然不会丢下明正女皇和京畿五国不管。
  他已经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前来镇守京畿五国了。
  而且他还给大阪城代阿部正次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守住京畿五国,不然就去死!
  话说这阿部正次又是谁,大阪城代又是什么玩意呢?
  这个就要从大阪城说起了。
  大阪城其实就在摄津国的东城郡。
  呃,摄津国这名字着实有点那个,也不知道东瀛人是怎么想出来的。
  不过,这摄津国还真是东瀛六十六国之一,而且还是京畿五国之一,而大阪城正是丰臣氏的老巢。
  当初丰臣秀吉还未曾一统东瀛之时便在石山本愿寺的原址上开始修筑大阪城了,而且后面一直在扩建,一直在扩建。
  大阪城就如同大明的京城一般,那城墙是建了一圈又一圈。
  直到丰臣秀吉去世,大阪城还在扩建之中,而那个时候,大阪城已然有大中小三圈城墙了。
  可以说大阪城就是东瀛第一坚城。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就曾两次率军来攻打大阪城。
  第一次,他足足带了二十余万大军都没打下这座坚城来。
  只是丰臣秀赖脑子秀逗了,为了让德川氏撤军,他竟然同意拆除外面两圈城墙!
  结果,第二次德川家康再来他自然是抵抗不住了。
  德川家康一统东瀛建立幕府之后又下令对大阪城的城墙进行了重建,而且,他还规定大阪城城主只能由幕府大将军兼任,哪怕他们把幕府搬到了江户也一样。
  而真正管理大阪城的只能称之为大阪城代,也就是代城主。
  这会儿大阪城代阿部正次就跪坐在大阪城的城主府里皱眉沉思呢。
  大御所德川秀忠竟然下令让他死守京畿五国!
  守不住,就去死!
  他也忍不住数起了压路机。
  九个压路机少了一个,你八个压路啊!
  当初前田利常率四十万幕府大军都没顶住明军进攻,你就给我二十万人马,竟然要我守住京畿五国!
  八个压路!
  你若是当初给我六十万人马,我干翻明军都没有问题!
  现在,你给我二十万人马,有什么用?
  八个压路啊!
  前田利常那个饭桶,竟然白白浪费了四十万大军!
  如果能给他六十万人马,守住京畿五国简直不要太简单啊!
  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他才是德川氏手下的第一大将。
  当初大阪城就是他率军攻下来的。
  他这代城主之位可是靠战功换来的!
  他心里不知道暗骂了多少回了,那脸色还是一直阴沉沉的。
  他着实气坏了。
  说实话,这家伙还是有那么一点能耐的,阿部宗家自他创立以后也着实出了不少名将,而后面那个所谓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正是其后裔。
  那么,德川秀忠当初为什么没有想到让他来出任幕府大军总大将呢?
  德川秀忠也后悔不迭啊!
  当初他也是急昏头了,没想到这个德川氏的大将。
  如果这家伙当初在江户城,他肯定会让这家伙出任幕府大军总大将啊!
  可惜,阿部正次一直在大阪城,负责守护京畿五国,镇压那些曾参加丰田氏西军的外样大名。
  他当时是心急如焚,又没看到阿部正次,再加上前田利常突然蹦出来主动请缨,他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把总大将之位给了前田利常!
  这会儿他是想起阿部正次这员大将了。
  可惜,前田利常已然把四十万幕府大军带沟里去了,明军也打到京畿五国了。
  就算是这样,京畿五国也不能丢啊!
  因为京畿五国不但是东瀛天子所在之地,是东瀛名义上的都城,也是本州岛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要知道,京畿五国最窄的地方南北宽度还不到两百里,要顶住明军还有可能。
  如果京畿五国一旦被突破,那地势便会瞬间开阔。
  过了山城国,到了近江国以东,本州岛南北宽度一下就变成六百余里了!
  这么宽的防线,怎么守?
  所以,就算是再困难,他还是集结了二十万人马交给了阿部正次,令其死守京畿五国。
  他甚至还故意把自己的外孙女明正女皇留下来给阿部正次和镇守此地的所有人马施加压力。
  东瀛天子就在这里,你们还不拼命守护她?
  这可以说是德川幕府最后的挣扎了,也是倭寇最后的倔强了。
  那么,阿部正次能守住京畿五国吗?
  说实话,这是不可能的!
  不过,阿部正次并没有就此放弃。
  因为守不住他就得去死啊!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东瀛天子就在这里呢。
  如果守不住京畿五国,他真得去死,要不然他就不容于德川幕府,不容于整个东瀛。
  他也没办法,再怎么样,那也得硬着头皮守啊!
  问题,前田利常当初率四十万大军都没能挡住明军的进攻,他这二十万人马能守住京畿五国吗?
  他认为,还是有那么一点希望的。
  因为山城国和摄津国正好在京畿五国的最西面,明军要想进攻京畿五国,那就得先拿下山城国和摄津国。
  而山城国的京都城和摄津国大阪城乃是东瀛最为坚固的两座城池,而且两座城池之间相距并不远,完全可以相互支援。
  他觉得,只要能守住这两座城池,他还是有希望的。
  所以,他直接将二十万人马全部屯驻在京都城和大阪城。
  他亲率十万人马镇守大阪城,他的长子阿部重次则率十万人马镇守京都城。
  这样一来,不管哪座城池被明军围攻,另一座城池都可以出兵支援,在外围伺机偷袭,瓦解明军的围困。
  至于明军会不会同时围攻这两座城池,他认为是不可能的。
  因为当初德川幕府二十余万大军围攻大阪城都没能拿下来,而明军总共才三十余万人马。
  如果明军分兵两路分别围困大阪城和京都城,那两边都不到二十万,怎么可能拿下这两座都有十万人马镇守的坚城呢?
  至少他认为是不可能的。
  还有什么明军会不会绕过山城国和摄津国,直接去进攻大和国、河内国又或者和泉国。
  他认为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们二十万大军卡在这里呢,明军就这么绕过去,粮道就断了啊!
  他相信,明军不会连这么一点基本常识都没有的。
  不得不说,他想得真好!


第386章 荷兰人找揍
  大明和东瀛正准备在京畿五国进行最后的决战之时,东瀛期盼已久的救星终于来了!
  荷兰海军上将维霍芬带着二十艘楼船炮舰和三十艘普通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借着西南季风直扑澎湖而来。
  泰昌猜得一点都没错。
  荷兰人发现拿不下泉州府或者说月港,肯定会想办法去东番登陆。
  因为历史上荷兰人就是这么干的。
  维霍芬也是这么想的。
  他觉得明帝国人口众多,就算能击败明帝国水师,想要在明帝国沿海登陆也要面对人家数量恐怖的步卒。
  那种情况下,想要在岸上站稳脚跟实在是太难了。
  而在福尔摩沙登陆就不一样了,传闻那里根本就没有明帝国步卒驻守,他们只要冲过去,击败明帝国水师,就能轻松登陆,并在上面站稳脚跟。
  所谓的福尔摩沙就是东番了,这是欧陆各国对东番的称呼。
  不过,他手里并没有去东番的航线图,因为当初东印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