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疯皇-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王府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他们便已暗中将怀庆府外围所有县城都给包围了。
  这天午时方至,正是烈日当空之时,数百饥民忽而自济源城北的群山之中缓缓走出来,走到距离济源城北门还有大约一里多的时候,他们便纷纷斜躺在路边的斜坡上不动了。
  这会儿河南遭灾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是土地兼并实在是太严重了,大部分农户都变成了各个藩王府手底下租田种的佃农。
  也就是说,田地并不是他们的,他们只是帮藩王府种而已。
  这种田地所收的租子可就不是朝廷二十税一的田赋了,基本上他们一年累死累活也就勉强能保证一家人不至于挨饿,就这,还得看年景,如果没遭灾还好,一旦遭灾,那就完了。
  藩王可不会因为灾害而减免佃租,一旦遭遇一点灾害,这些佃农就得饿肚子。
  所以,这会儿河南的饥民一点都不比陕西少,像这么几百人一股的也很常见。
  济源城的城门这会儿还是有那么一点乡勇看守的,不过人数并不是很多,因为城中的郡王不愿掏一点钱粮,知县也没一点办法,就算知道反贼肆虐,他也只能招募数十乡勇在各城门处看守,再多的话,他就连饭钱都掏不起了。
  北门看守城门的乡勇自然是看见这些饥民了,不过,这些饥民并没有靠近城门的意思,他们也没有太过警觉。
  谁知道这帮饥民是累的不想走了,还是饿的走不动了,反正只要他们不靠近城门就行。
  这个时候,“饥民”中间的高迎祥正盯着插在跟前的木棍看阴影呢,那阴影是越来越短,越来越短,他的表情也是越来越兴奋,越来越兴奋。
  红日正中,阴影终于完全消失了,正是约定的动手之时。
  他毫不犹豫的抽出破布包裹的砍刀往腰间一插,又取出箭囊往背上一背,随即便拿着长弓起身大吼道:“兄弟们,抄家伙,跟我冲!”
  原本半死不活的“饥民”立马从地上蹦起来,抄起家伙跟在高迎祥后面疯狂的往城门方向冲去。
  这下可把看守城墙的乡勇给吓坏了,那领头的乡勇正要招呼大家进去关城门呢,“嗖”的一声,一支利箭破空而来,直接穿喉而过!
  其他乡勇吓得,立马撒腿就跑,很快就跑进城里消失不见了。
  高迎祥刚冲入城中,北面山林里已然是义军疯涌,上万人就这样轻轻松松拿下了济源县城。
  这个时候,怀庆府外围的温县、武陵、孟县、修武皆在上演相同的一幕,不到一个时辰时间,五座县城全被占领了,城里什么河阳郡王、繁昌郡王、保平郡王、德庆郡王等等郑王府一系的郡王全被义军拖出来砍了!
  紧接着,义军便开始开仓放粮了,粮食刚放出去一点,他们又开始招募青壮了。
  这一下整个怀庆府都沸腾了,老百姓简直是欢呼雀跃,加入义军的青壮也是络绎不绝,王嘉胤和高迎祥等人手下人马几乎是一天之内便暴增了一倍,很快便超过了十万之众。
  府城河内的郑王朱载壐收到消息,连忙命人关闭了城门,并派人八百里加急向京城求救。
  可惜,迟了。
  第二天,上十万反贼便蜂拥而至,将府城河内围了个严严实实。
  王嘉胤和高迎祥等人之所以没有带着人马先攻河内,主要是因为郑王府还有那么百余护卫,这些护卫再加上知府招募的乡勇,实力还是有那么一点的,他们要是打草惊蛇,很有可能就不能一举拿下河内了,就算拿下了河内郑王朱载壐也可能会逃掉。
  所以,他们选择先去把怀庆府周边的县城拿下,扩充了人马,再将怀庆府城围他个水泄不通。
  这会儿他们就没什么顾忌了,上十万人攻打才几百人驻守的城池那简直是手到擒来啊!
  第三天怀庆府城便被铺天盖地的义军攻破,郑王一家子全被反贼给砍了,郑王府一系搜刮了将近两百年的金银财宝和储存的粮食也全被反贼给抢了。
  泰昌收到消息,不由痛痛快快的骂了一句:“活该,让你们要钱不要命,这下遭报应了吧!”
  当然,这话他也就在私底下骂了一下,表面上他还是装作龙颜大怒,当即派出神武营铁骑去为郑王一系报仇。
  不过,他貌似有点小瞧天下英雄了。
  王嘉胤和高迎祥等人为什么会选择怀庆府的郑王呢?
  郑王一系名声臭那只是一个方面而已,更重要的,怀庆府北面就是莽莽的王屋山和太行山啊!
  他们应该是在行动之前就商量好了,抢了钱粮直接往山里一钻,官军就算是再厉害又能拿他们怎么样?


第224章 铁公鸡拔毛
  历史上老朱家这些藩王着实让人莫名其妙。
  他们并不是没钱,也不是没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们一个个都富得流油,有的甚至比当皇帝的还有钱!
  不说什么秦王、蜀王、晋王、周王这些延续了两百多年的藩王世系,就算是万历朝新晋的几个藩王那也不是一般的富。
  不说福王朱常洵,就说潞王,这万历的小兄弟就藩的时候那叫一个风光啊,光是财货就拉了五百船,还有万历赐下的四万顷封地!
  四万顷啊,那可是四百万亩,光是一年的佃租收入都吓死个人啊。
  这会儿佃租跟朝廷的田赋那就是倒过来的。
  朝廷那是二十税一,按这会儿亩产两石左右的一般田地计算,那就是种十亩地收二十石粮上来才收一石的田赋。
  也就是说,一般农户如果是自家的田,种个二十亩,差不多就能收将近四十石粮,除去两石的田赋,剩下还有三十八石左右,养活一家四五口人了。
  佃租那就不一样了,一家人辛辛苦苦种五六十亩地,收上百石粮,最终能获取十多二十石养家糊口就算了不得了,剩下的那都是佃租啊!
  这样算下来,潞王府一年光佃租就相当于大明朝廷一年的田赋收入!
  还有万历的儿子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就藩的时候那都是风光无限,光是万历赐下的良田就是每人三万顷,另外还有金银财宝什么的,那都是数以十万两计的。
  很多人都奇怪,万历在位四十多年,正逢张居正开创的隆万盛世,税赋根本不愁,而且他还派出矿监税使到处刮地皮,为什么到了明光宗也就是泰昌手里朝廷却没什么钱了呢?
  万历对自己的兄弟和儿子那可不是一般的好,除了因为国本之争对太子朱常洛深恶痛绝,他对其他几个兄弟儿子那是真的好。
  他都不知赐下了多少财物给这些人,而最后剩下的,他基本一把全送给福王朱常洵了!
  也就是说,万历一朝积累了四十多年的财富基本都被潞王、福王、瑞王、惠王和桂王给瓜分了。
  这些藩王之富有可想而知。
  问题,这些藩王就算是再富,那都如同铁公鸡般一毛不拔。
  他们如果肯掏钱粮,大明真不可能亡,因为光是他们所兼并的田地养活百万大军都不成问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好比卫辉府的潞王,他光是封地就是四万顷也就是四百万亩,哪怕每亩只收一石佃租,那也是四百万石啊!
  四百万石,养活二十万大军都轻轻松松啊!
  问题,他们就是一粒粮食都不拿出来,宁愿放仓库里发霉,宁愿去换取什么山珍海味,金银财宝,宁愿拿来博美人一笑,就不捐出了一点来。
  历史上各路大军经过藩王都出现过饿着肚子也求不到一粒粮食的荒唐事,人家就不给你吃,就让你饿着肚子来保护他们!
  这些藩王,用要钱不要命来形容他们都不够了。
  如果硬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们的脑子,他们就是猪脑子!
  所以,大明灭亡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都像猪一样被人给宰了。
  当然,这会儿大明是不大可能灭亡了,泰昌也不是崇祯,他可不会惯着这些藩王。
  你们一毛不拔是吧?
  行。
  朕也一毛不拔!
  来,看谁先扛不住?
  反正不管各地藩王怎么求救,泰昌就一句话,没钱召集大军,也没粮食养活那么多人马,没办法,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这些藩王一开始还挺硬气的。
  行。
  你当皇帝的都不急我们急什么。
  结果,郑王府一系阖家“遇难”的消息一传开,这些藩王顿时就吓傻了。
  十余万反贼啊,谁扛得住?
  那不是窜谁那里谁倒霉,不管这些反贼冲到哪个藩王的属地,他们阖家都得“遇难”啊!
  这个时候这些铁公鸡的毛终于变软了,因为他们再不拔点毛出来,反贼就要把他们捏手里,拔光他们的毛,把他们当鸡仔给杀了。
  太原府的晋王、潞安府的沈王、卫辉府的潞王和开封府的周王纷纷扛不住了,因为他们的藩国里面到处都是反贼啊,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一拥而上把他们给做了!
  其实,说他们要钱不要命是抬举他们了。
  这年头最怕死的就是这些藩王了,因为他们享尽了荣华富贵,天天就是吃喝玩乐,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爽啊。
  他们之所以一毛不拔纯粹就是脑子进水了,不见棺材不掉泪。
  他们总想着当皇帝的不敢把他们丢下不管。
  这会儿郑王一家子都已经躺棺材里了,当皇帝的泰昌还是一句话,没钱没粮,没法召集大军来保护他们。
  他们能怎么办呢?
  难道真的抱着用不尽的钱财和吃不完的粮食去死吗?
  他们可没一个想死的!
  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身上的毛都吓得炸开了,这个时候再不拔,更待何时?
  晋王、沈王、潞王和周王纷纷发来急报,愿意出钱出粮,只求朝廷快点调集人马来保护他们。
  铁公鸡终于肯拔毛了!
  泰昌收到急报也不含糊,当即便调来了黑云龙、孙祖寿、祖大乐、张存仁等猛将,直接擢升为太原总兵、潞安总兵、卫辉总兵和郑州总兵,让他们就近调集屯卫精锐一万,分别去保护晋王、沈王、潞王和周王。
  他们这么一番操作下来,不但藩王开始服软了,各路反贼也开始头疼了。
  这些反贼也不傻,有官军驻守的地方他们肯定是不敢去攻打的,因为一旦短时间内打不下来官军镇守的城池,那官军的铁骑就要冲过来把他们给灭了!
  问题,他们活动区域四个藩王的藩国都有官军驻守,怎么办呢?
  各路反贼犹豫彷徨了好一阵,最终还是选择了慢慢向南移动。
  没办法,他们就是从北边过来的,山西基本全是山,根本养活不了他们这么多人,他们只能往粮食更多的南边移动。
  泰昌收到消息,还是不动声色。
  因为很多锦衣卫密探都已经混进反贼当中了,他很清楚,这会儿反贼因为没有边军和屯卫的加入根本没什么武器装备,战斗力也不行,还远没有历史上崇祯朝那么彪悍。
  他不急,沿途的藩王可是急了。
  反贼汹涌而来,他们没有朝廷大军保护那就是死路一条啊。
  于是乎,反贼才刚刚在安阳、汝阳、襄阳附近露脸,赵王、崇王、襄王等藩王纷纷发来急报,表示愿意出钱出粮,只求朝廷赶紧派驻大军来保护。
  他们这也算是有样学样,因为唐王、晋王、潞王、周王等有朝廷大军保护的都没出事,唯一一个倒霉的郑王,没有朝廷大军保护,被灭了全家,他们自然不希望成为下一个倒霉蛋。
  泰昌也不含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