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我真不是诸葛卧龙-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生,这是何物啊?”

    刘备被诸葛寻突然拿出来的东西给吸引住了,随即开口询问道。

    “这个呢,叫做电子秤,就是用来称重量的,没什么稀奇的。”

    诸葛寻将几个土豆放上去后,指着重量表上跳出来的数字给刘关张三人解释了几句。

    电子秤的非常简单,三人听完连连点头。

    “此物倒是颇为精巧。”

    刘备迅速开始搬运土豆,他是最想知道这次的收获一共有多少的人了。

    “如果用作军粮计数,就可以精准控制和预估军粮消耗了。”

    关羽沉思片刻后说道。

    不愧是关二哥,直接就联想到了军事方面去了。

    诸葛寻笑了笑,也没打击他。

    他这个电子秤,是系统赠送的,商城里面都没得卖!

    平时他就是用来称称体重,确定体脂率之类的玩意。

    关羽想拿这个东西去计算军粮,虽然从想法上来说,的确是个不错的想法。

    但是很可惜,并不实际。

    要知道这里这里可是东汉末年!

    诸葛寻可不认为以当前这个时代的科技生产力,能够再造出一台电子秤出来。

    即便眼前已经有了一个样板产品了。

    比起造电子秤,诸葛寻觉得统一天下好像还简单一些。

    “先生,这上面的数字,还真是精巧呢,比俺们日常使用的数字要方便书写多了,就是看着有些奇怪。”

    张飞挠了挠头,在旁插了一句。

    “咦。”

    诸葛寻有些好奇的看了张飞一眼。

    这可是连刘备和关羽都没有发现的细节。

    莫非张飞还有数学方面的天赋?

    他微微一笑,也没有对这个问题展开过多的讨论。

    人都到海岛上了,别说学数学了,就是学天文、学相对论、学量子力学,那也没什么用啊!

    再折腾,也只能在这个岛上待着!

    “一共是……”

    刘备勤劳搬运着土豆,一篮一篮的称重,忙活了大半天后,总算弄完了,正掰着手指计算呢。

    一旁的诸葛寻看不下去了,直接说道:“总产量21500斤,平均下来差不多亩产能有2200斤左右。”

    “先生算的这么快?”

    刘备有些不敢相信,还是继续了自己的验算。

    片刻后,刘备神色震惊的望向诸葛寻,拱手道:“先生大才!果真是21500斤!”

    “大丰收啊!大哥你真了不起!”

    “我们若能出去,大哥此举,必将惠及天下百姓,云长佩服!”

    张飞和关羽看完产量后,纷纷吹起了刘备的彩虹屁。

    刘备也颇为动容。

    这些天来,他是日思夜想,好觉都没睡过一个,就连他上手之后非常喜欢的麻将,在多次三缺一的诱惑下,都坚持没有去参战。

    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眼下丰收的时刻吗!

    看着脚边堆成小山的土豆,刘备眼含热泪,动情说道:“承蒙先生指点,赐下土豆神果,又传授我种植技巧,此物若能成功传播出去,天下百姓,将再无饥馑之忧,而这一切,都要感谢先生啊!”

    说着,刘备转向诸葛寻,对他深深鞠了一躬,郑重说道:“刘备代替天下百姓,谢过先生!”

    关羽和张飞也站在了大哥身后,一同向诸葛寻鞠躬行礼。
………………………………

第二十二章 再论天下大势!

    刘备和关羽张飞这一鞠躬,倒是把诸葛寻给弄尴尬了。

    “不用谢我,要谢就谢你自己吧,我也只是提供了一点小帮助而已,还是你自己用心,才有如今的成果。”

    诸葛寻连忙让三人起身。

    “先生太过谦虚了,没有先生提供的帮助,就算刘备再用心,又能如何呢。”

    刘备叹息道:“历朝历代的百姓,又有那一个不用心呢,但是他们依旧吃不饱、穿不暖,如果先生愿意出山的话,我相信天下百姓,都会感激你的!”

    饶了半天,又说到了请他出山这个问题上面了。

    诸葛寻对此已经有些麻木了,反驳也有点反驳的没力气了。

    索性摊手说道:“你要是能带我出去,我没意见啊。”

    “先生此言当真?”

    刘备听诸葛寻如此说道,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当真。”

    诸葛寻点头。

    反正也出不去,当不当真又能怎样呢。

    “先生放心,我兄弟三人,必不会让先生一身才华,空耗于山野之中的!”

    ……

    看得出来,刘备还真是个行动力爆表的中年大叔。

    第一期的土豆播种丰收后,迅速又开始了第二轮的播种计划。

    而且相比于上次的十亩地,他这次又在旁边开荒了十亩地。

    反正海岛的地方足够多,诸葛寻也懒得管了,任由他折腾吧。

    倒是自从上次得到了诸葛寻的承诺后,照料田地之余,刘关张三兄弟居然已经开始研究如何离开这座海岛,为他的出山做准备了。

    对于这件事情,诸葛寻提供了一些意见,将自己之前尝试的经验悉数告知,希望能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了。

    至于其他的,他也做不到太多了。

    他又不是海军出身,也不懂造船。

    想帮也是爱莫能助啊。

    在技术一片空白的前提下,刘关张兄弟三人,分工倒是明确。

    刘备负责设计船只,水性较好的关羽则每天在海岛附近下水潜泳,目的是为了探查清楚附近的水文情况。

    至于有着一身堪比健美先生的身材的张飞,则化身伐木工,将附近成年的大树纷纷砍到,用作制做船只的材料。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热火朝天的进行着。

    当然,对于他们的尝试,诸葛寻并不太乐观。

    真要是靠手工制作的小船就能出去,他早就出去了,也就没有此时和刘关张三兄弟在海岛上碰面这回事了。

    “先生,如今曹贼势大,汉室衰微,不知出了海岛之后,我该如何行事呢?”

    这天吃过饭,刘备又凑到了诸葛寻身边,开始他的日常提问了。

    此前刘备就询问过类似问题,看起来已经是在为离开海岛之后的计划做准备了。

    诸葛寻觉得说这些没什么意义,不如看几章小说来的实在,就没怎么搭理他。

    今天正好小说也看到最新章了,见刘备又过来攀谈,于是也没再敷衍几句打发他走。

    招呼刘备在旁边坐下,推过去一瓶可乐,诸葛寻说道:“你想知道什么呢?”

    “先生!我想知道汉室的命运!”

    见诸葛寻搭腔,刘备大喜,连忙端正了坐姿,认真问道。

    按照刘备此前透露的信息。

    诸葛寻知道他此时还未夺取荆州。

    可以说刘备颠沛流离了半生,打过黄巾,讨伐过董卓。

    但是搞来搞去,手下虽然有了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也有了白耳兵这样的精锐士兵。

    但一直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而相对而言,作为他最大对手的曹操,此时可就比刘备威风多了。

    在郭嘉等谋士的帮助下,已经一统北方的曹操,直接将目光放在了南方,开始了他准备一统天下,彻底取汉室而代之的步伐。

    “朝代更迭,历史演变,这本就是历史的周期律在运行,汉朝也是历史朝代之一,和夏商周也没什么两样,所以他同样也无法摆脱历史周期律。”

    诸葛寻没有欺骗刘备,直接说了大实话。

    历史周期律。

    是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

    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

    “历史周期律?”

    刘备听了这个全新的名词以及诸葛寻的解释后,一时间有些难以消耗这么庞大的信息,喃喃说道:“如果汉室不可挽救,那汉室几千万子民,又该何去何从呢?刘备实在是心有不甘,还请先生指点迷津!”

    刘备望向诸葛寻,恭敬说道,脸色也变得极其严肃了起来。

    摆脱历史周期律?

    这件事情诸葛寻也没办法啊!

    就他所处的年代而言,依旧也是富者越来越富,穷者越来越穷。

    社会所创造的生产价值,绝大部分都汇聚到了极少数的那一撮人手里。

    不过既然刘备问起。

    诸葛寻仔细思考了一番,觉得在当下的时代,想要做出一些良性的改变,应该还是可行的。

    “科举制。”

    思索片刻后,诸葛寻缓缓说道。
………………………………

第二十三章 科举可兴国!

    “科举制?”

    又一个新名词的出现,刘备感觉自己脑袋有些不够用了。

    “没错,科举制。”

    “眼下的东汉,无论是朝廷,还是各方诸侯、军阀,他们是怎样获得人才的?”

    诸葛寻问道。

    对于这方面,刘备自然不陌生,不假思索的说道:“朝廷通过举孝廉,推举的方式,从世家大族中选取人才,帮助当今天子治理天下。”

    “至于各路豪强,自然是许以重礼收买人心,亦或是和世家大族勾结,同进同退!”

    “说的不错。”

    诸葛寻点了点头,直接反问道:“那么既然无论天下兴盛还是衰落,都是世家大族在参与,平头百姓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只能像盲流一样被裹挟,应了那句话,兴,百姓苦,亡,那这天下变或者不变,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算汉朝被取代,取代他的,也不过是另外一个汉朝而已,正所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一家一姓之事,与天下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是……”

    诸葛寻这番话中的信息量,比之前还要密集,刘备听完后,沉默了许久,这才问道:“可是一直以来,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先生所说的科举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刘备捕捉到了问题的关键,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激动的抓住了诸葛寻的手,说道:“先生,快教我如何进行那科举制!”

    “大兄弟,冷静一点。”

    诸葛寻不作声色的把手从刘备手里抽了出来。

    好家伙,直接就上手,我可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啊!

    诸葛寻不是关羽和张飞,做不到和刘备这么亲密。

    他搬起椅子,稍微后退了一些,和刘备保持在一个足够安全的距离后,这才说道。

    “科举制,说起来也并不复杂,核心的一点就是,让天下的人才,有一个可以上升的渠道,通过这个渠道,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减缓阶级固化!”

    科举。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朝廷中枢所有,允许自由报考。

    诸葛寻简单讲解了一番他记得的科举制度。

    至于更详细的,他又没参加过科举,他哪知道?

    “先生大才!刘备悟了!”

    诸葛寻简单说完后,刘备顿时站了起来,激动不已。

    连连拍手:“哈哈,我明白了,允许自由报考,绕过世家大族的影响,决定权归朝廷中枢,确保地方利益不会侵害到朝廷中枢利益,如此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