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我真不是诸葛卧龙-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的。”
诸葛寻微笑说道。
“那益州之事,先生不打算插手了吗?”
廖淳搁置了关于采矿队的讨论,突然问道。
“这才是你真正关心的问题吧?”
诸葛寻笑着说道。
“瞒不过先生。”
廖淳拱了拱手,老脸一红。
好在他皮肤肤色本身就偏黑,倒也看不出有什么差异。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出兵益州!
“益州之事,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曹操应当不会出兵。”
诸葛寻沉吟片刻后,开口说道。
“先生因何如此判断?”
廖淳见诸葛寻随口这么一说,心中顿时巨震。
第一反应。
他自然是不相信。
近些时日以来,诸葛寻一直窝在后勤处,压根就没去过别的地方。
同时对于荆州府方面的消息,诸葛寻也并不热衷。
因此很难相信他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但是第一反应过后,就轮到第二反应了。
廖淳心中开始震惊。
如果说这番话的是另外一个人,他都可以置之不理,一笑而过,但身前这人不一样。
他可是诸葛卧龙!
准确把握了数次战争大局的诸葛先生!
论战绩来说。
虽然诸葛先生从未上过战场。
但世人皆知。
曹操之所以在平定北方后,会在南方有两次重大失利。
究其原因,背后都有诸葛先生的手笔在。
所以毫不夸张的说,诸葛先生或许才是这个时代最了解曹操的那个人。
因此诸葛先生说曹军不会攻益州,廖淳不敢不信!
“先生,可否透露一点原因?”
廖淳心里七上八下,壮着胆子,小声追问了一句。
不等诸葛寻开口,他又马上补充道:“不说也没关系的,末将就是有些好奇……”
“哎,天色不早了,该吃饭了。”
没有理会廖淳的进一步试探。
诸葛寻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自顾自离开了。
身后廖淳心中一凛,不敢再问,连忙跟了上去,同时心中暗自自责:先生必然是窥测天机才得知的消息,又岂能轻易泄露!
诸葛寻当然是不知道廖淳此时此刻内心的想法的。
要是知道的话,他多半会笑出声来。
其实他又哪里知道什么天机不天机的,之所以觉得益州不会有战事发生,其实还是根据原有历史时间线进行推断的。
刘备入主益州,那可是实打实被刘璋请进去的。
到后来请神容易送神难,就连麾下谋士法正都被刘皇叔折服了,那就是刘璋自己的问题了。
至于此时的曹操为何没有引兵来攻益州呢。
原因也很简单。
他腾不出手来。
北方虽然平定,但其实只是一个表象而已。
在曹操杀掉马腾后,西凉军起兵攻曹,马超为父报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诸葛寻之所以如此笃定,是因为这几条线他压根就没有参与过。
既然他不在,那么即便有变量存在,也不会多到足以改变大方向的地步。
所以益州必然是不会有战事发生的。
对此,诸葛寻的应对方法也很简单——继续采矿!
如果说开荒地对应的是首次农业尝试。
那么这次的采矿队,对应的就是工业尝试了。
在荆州这块试验田上,诸葛寻玩起了产业升级的把戏。
当然,这只是一个尝试。
源自于他的一个构想。
除却两军交战,直接消灭肉体获得胜利的方式之外,还能否找到另一种胜利的途径。
国皆以弱亡,独汉以强亡!
三国乱战的内斗消耗,其实极大程度上消耗掉了民族潜力,导致此后数百年,汉民族几乎跌入深渊,陷入了五胡乱华的悲惨时刻。
这其中有得国不正、几乎烂到根部的两晋的功劳,但归根结底,导火线还是在汉末埋下的。
……
荆州府。
已经决定出兵的刘备此时一身戎装,目视前方,神情严肃。
在刘备身前,关羽、张飞各站一侧,两人与大哥刘备遥遥相望。
自领荆州以来,刘备在荆州城内的根基还算不上牢固,荆州本地士族虽然基本臣服,不在明面上和刘备唱反调。
但刘备想用上荆州本地士族子弟以为己用,还是需要不少的时间的。
其中文官方面倒还好说,本地士族中,多的是皓首穷经的读书人,不少此时也已经进入荆州府为官。
唯有那武将,能独当一面的,几乎一个也无。
除了诸葛寻推荐的向宠之外,就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好在此时关羽、张飞也正直壮年,倒也不必为将领人选担心。
“二弟,此去益州,你需小心谨慎,切不可大意,另外你的酒瘾,独自领军之时,切莫再犯了。”
说话间,刘备已经来到了张飞身前,此次选定去往益州带兵支援的将领,正是张飞。
选择张飞的原因也很简单。
如今赵云在外负责侦查工作,荆州城内可选将领无非关、张二人。
相比于在情报不明的状态下援助益州,守住荆州的重要性显然要更高。
“大哥你就放心吧,这次临行的行李你也检查过了,那可是什么都没有,随军也没有带一个匠人,俺就是想找酒喝,那也是上天入地,什么也找不到啊。”
张飞对于这次能够领兵出战,还是非常激动的。
二哥陪同诸葛先生去往江东,其后大哥在荆州募集士兵前往支援。
来来回回这么长的时间,他可是什么也没干,都快憋出病来了。
这回好不容易得到大哥了首肯,答应让他独自带兵前往益州,态度上自然无比积极,不想让大哥挑出一点毛病来。
“嗯,如此甚好。”
张飞的态度让刘备感到满意,点了点头,想了一会儿后,又道:“我听闻三弟你在军中,时常鞭打士卒,有没有这回事?”
“那些大头兵不听话,当然要打啊。”
刘备问起后,张飞满不在乎的说道。
“怎可如此!”
刘备一听张飞这回答,眉头顿时倒竖了起来,勃然怒道:“你此番行军,各处均要倚仗士卒为你效力,你若动辄鞭打体罚,又有何人肯为你效命?麾下之人离心离德,若有变故,你就是第一个要遭殃的人!”
“些许普通士卒,不服就让他们滚蛋,再招募新兵不就行了嘛……”
张飞小声嘀咕着。
“你说什么?”
刘备有些没听清,皱眉追问了一句。
“没什么,大哥俺知道了,俺一定听你的话,保证不出任何差错!”
张飞不敢再还嘴,挺直腰背,大声说道。
………………………………
第一百七十六章 无聊?踢球去吧!
荆州。
城西。
后勤处。
“先生,主公已经下令,让张将军领兵出发,前往荆州为援了。”
廖淳站在诸葛寻身旁,看着诸葛寻算账的同时,低声说道。
此时,在诸葛寻的手上,正捧着一份计划表,上面写满了廖淳看不懂的文字。
而诸葛寻手上可以写出黑色线条,但是和毛笔截然不同的东西,廖淳同样也没见过。
不过虽然没见过,但根据先生的说法,这两样东西,其中一个叫做阿拉伯数字,另一个叫做中性笔。
都是便于记录和书写,然后被先生发明出来的。
廖淳心中想道:先生还真是厉害啊,为了偷懒,居然可以发明出这么多东西。
因为不想写太多笔画的字,所以发明了简体文字。
因为觉得记录各项数目太过麻烦,又发明了这个叫阿拉伯数字的奇怪符号。
觉得毛笔书写太繁琐,又整出了这个叫中性笔的东西。
其余两样廖淳也不知道好不好用,但是对于这个中性笔,廖淳虽然没有用过,但是看着非常眼热。
作为一个大字不识几个,拿起笔手就感觉要僵掉的人,廖淳非常喜欢诸葛寻此时手中拿着的那只中性笔。
“张飞一共带了多少人去?”
诸葛寻写完最后一点,合上记录本,转头问道。
“人数应当在三千左右。”
廖淳想了一会儿后,回答道。
张飞此次出兵增援益州,并不是机密行动,因此廖淳虽然在荆州府内并无任职,但是稍微关心一些的话,还是可以打听到具体的情况的。
“三千人?”
诸葛寻挑了挑眉,继续问道:“都是骑兵吗?”
“骑兵一千,步兵二千。”
廖淳说道。
“知道了。”
听完廖淳这话后,诸葛寻心中瞬间就了然了。
虽然他没有上过战场,没有亲临一线指挥过两军对垒。
但是最基本的常识,他还是有的。
曹操在赤壁之战遭遇到生平目前为止的最大失利,但即便如此,他所掌握的势力范围,依旧是东汉末年诸多军阀中最大、也是最多的一个。
所以如果曹操集团要进攻益州,以武力征服的情报属实的话,那么曹操动员的部队,最少也在二十万以上,不可能少于这个数字。
二十万大军,让三千人去增援,这和没有派人去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看来哪怕是想要复刻江东旧事的刘备,还是保持了足够的清醒,并没有因为上一次大胜曹军而彻底失去理智。
此番派出张飞,比起实质性的增援,更像是一种试探。
若真有曹军进攻益州,荆州府后续自然会对此作出相应的调整。
张飞只带了三千人过去,而且轻装简行,机动性不差。
若事不可为,迅速退回荆州即可。
若事有变化,有间隙可图的话,再从荆州增兵,出发到益州,也不算太晚。
至于留守在荆州的关羽等人,这是最大的一层保障。
以避免曹操可能是故布疑阵,放出风声说要攻打益州,其实背地里早就与益州牧刘璋勾结好了,真正的目的反而是引诱刘备出兵增援,然后趁机攻打荆州城,一雪前耻。
对于了解曹操的生性多疑,诡计多端的刘备来说,有这么一手防备,是非常合理的布置。
诸葛寻感觉非常欣慰。
因为此次行动,完全是在没有他的帮助下完成的。
看来刘备在原先的历史上能够白手起家,最终和曹魏以及孙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果然还是有两把刷子,不是全靠诸葛亮全程带飞的。
“先生,主公让张将军带这么点人去,看来也是觉得益州不会有战事发生吧,先生此前真是料事如神啊。”
廖淳见诸葛寻没说话,笑着恭维了一句。
诸葛寻皱了皱眉,斜了一眼廖淳,有些没好气的说道:“我让你当军事部的部长,不是为了听你拍我马屁的。”
“先生这是哪里话,我廖淳又岂是溜须拍马之人,末将扪心自问,刚才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啊。”
廖淳一脸委屈的解释道。
“行了行了,有事说事,没事闪一边去。”
和廖淳相处的时间也不算短了,诸葛寻多少也摸清楚了廖淳的脾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