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墨客-第5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身为御厨,可以说是精通百家餐食,但是从来没有见过面条还可以这样做的。
    鸡蛋加盐和面,反复的挤压,然后擀成薄如蝉翼的面片,最后切成细若金丝的面条。
    只操作一遍,他就牢牢的记住了。
    金丝面入沸水锅,稍煮即熟。
    面条制作如此精细,调味自然不会马虎。金丝面要加好汤,准备好的开水白菜的汤底,最后撒点火腿末,青菜碎。
    好面配高级清汤,自然是锦上添花,观之令人叹服。
    这碗面色泽金黄,汤清菜绿,不用说吃了,就单单是看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
    包三德把面装好在托盘里,郑长生接了过来。
    “郑伯爷您真不愧是饕餮大家,一碗面都这么讲究,老夫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包叔,你就不要跟我客气了,面的制作方法你是看到了的,以后你就给皇上做吧。”
    “嘿嘿,叔的这点小心思被你看出来了,放心,这法子我绝不外传,只给皇上做。”
    各行各业都有操守,学了人家的看家绝艺,没有人家的允许是绝对不能外传的。
    “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你就是传给你的后人也无不可。”
    郑长生可不是敝帚自珍的人。
    包三德连连点头:“多谢郑伯爷了!您如此高义,我该怎么感谢你呢?”
    “我既然当你的面制作,就没打算瞒着你,也不是外人,讲什么感谢?再说了,小时候我和四皇子可没少让你头疼,这就权当是回报你了。”
    郑长生说完端着面进献老朱而去。
    殊不知的是郑长生今天的举动,以后是会救他命的。
    包三德感激的眼圈都红了,嘴里喃喃自语:“这孩子高义,好人啊!”
    

第938章 一团糟
    面色金黄,入口弹脆筋道,配上小咸菜佐食,老朱一口气吃的精光,连汤都喝的干干净净。
    老朱的额头见了汗,面色缓和了过来。
    马皇后看在眼里,压在胸口的石头也落了下来。
    儿子没了,丈夫又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她知道老朱心里难过。
    这种丧子的剧痛她何尝不知?
    要是丈夫在垮了,她可也就垮了。
    没有想到的是郑长生的一碗面,“挽救”了颓废的丈夫,看他吃的多下肚啊!
    好的很呢,只要能吃饭,就应该没事,她心里一遍又一遍的安慰自己。
    满满的一大盆金丝面,老朱几乎是头都没有抬,一口气吃下肚的。
    这份肚量,就连郑长生这个年轻人都有点自愧不如。
    他有时候就在怀疑,到底老朱是真难过还是假难过?不是说伤心至极的时候,水米不进的吗?
    这都能顶的上两个大小伙子的饭量了,难不成是老朱化悲痛与食量?
    老朱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他都没有想到会吃这么多。
    本来想着吃一口垫吧垫吧得了,可是吃了第一口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呼噜呼噜的吃的跟猪拱食似的。
    擦了擦嘴,老朱打了个饱嗝:“告诉各位妃嫔,都散了吧,咱没事,天塌不下来。”
    马皇后关切的道:“重八,标儿走了,谁心里都不好受,你可不能在垮了身体。大明可指着你呢。”
    “妹子,这大明的天变不了。”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郑长生:“雨浓,你去吧,帮着料理太子后事。”
    郑长生:“是!”
    说完躬身退去,在他转身的那一刹那,他看到了老朱脸上的刚毅之色又显。
    这跟之前他看到的那个颓废的小老头已经俨然换做两人。
    老朱又回来了,日了,老子这一碗面的作用这么大吗?
    ~~
    ~~
    太子府门前白幡高悬,大大的两个白灯笼上面黑色的‘奠’字很是醒目。
    宫女太监浑身缟素,一个个抹着眼泪,哭丧着脸,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太子府的人都认识郑长生,况且就在刚才郑长生做面的空档,皇上着人传话,郑长生被任命为治丧人员。
    所以他一到,就被引到治丧主事所在的偏厅。
    汪广洋尽管身上的酒味尚未散去,可是也早已经清醒过来了。
    在郑长生家今天他没少喝,可是收到太子薨逝的消息后,他的酒意几乎是一瞬间就顺着汗毛孔出来了。
    他虽然不是治丧主事,但是也干的是主事的活计。
    老夫子宋濂年纪大了,主持个大局,具体的事情都是他在招呼人做。
    可以说他忙的现在是焦头烂额,脚不沾地的。
    处处需要他支应,处处需要他安排,他此刻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来。
    郑长生被皇上任命为治丧人员之一,他心里才算是稍微轻松了一下。
    有了郑长生的加盟,他的压力会小很多,他毕竟也不年轻了,将近五十的人了,身体有点吃不消。
    郑长生年轻力壮的,一些差事交给他去做在合适不过了。
    他明白皇上的用意,强行把郑长生塞进来,这是在给郑长生一个出头的机会。
    通过给太子治丧,向所有的朝臣们发出一个信号:皇上是要大大的重用他了。
    汪广洋看到郑长生来了,才算是长出了一口气:“雨浓你可算是来了,你再不来老夫就要累趴下了。”
    “汪大人您吩咐吧,皇上命我来就是听吆喝的。”
    “嗯,宋先生刚刚哭晕过去了,就我一人主事,忙东忙不了西。这样,你赶紧组织人给太子写祭文。
    詹士府的幕僚你随便调用,我还要查验太子殓服制作之事。
    咱们兵分两路,另外,太子妃和皇太孙殿下那边,你也要关照一下。
    太子妃已经晕厥数次,不能再出问题了。
    皇太孙年幼,虽然有人在身边提点,但你毕竟是他的老师,指点起来也更方便一些不是。
    总之,皇上把差事交给我们了,我们一定要办的漂漂亮亮的,不能给内阁丢脸。”
    汪广洋把‘内阁’二字说的比较重。
    郑长生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心中不禁暗暗的咂舌不已:“内阁真的要提前走上历史的前台了。”
    当初老朱听取他的意见废除丞相制度,实行六部负责制。
    这虽然大大加强了皇权,但是没有宰相之位了,那么所有的事情都压到皇帝身上了,那么他就会很辛苦。
    不过呢,咱们的重八兄弟非常刻苦勤奋,什么活都能抗,几乎是大事小事一把抓。
    而且干的还挺好。
    但是到了他的子孙手里就不行了,感觉皇帝这个工作就不是人干的事情。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朱重八一样那么充沛的精力。
    事情干不过来怎么办?又不能设立丞相,在不违反祖制的情况下就搞出了内阁这个机构。
    为了防止内阁的人权利过大就只给一个五品的职位,后来发现五品的官要去管一、二、三、四品的大爷们难度太大。
    到了明仁宗朱高枳这里就运作不下去了,明仁宗充分发挥思维,既然内阁职位不能超过五品,不违反祖制的情况下让他们兼职总可以吧!
    那么就有了内阁大臣兼职吏部侍郎(人事部最大的官,无论哪个朝代管人事的都牛,想升你就升你,想罢免你就罢免你),
    礼部,户部几个部门的主管都被他们兼任了,现在就好管理其它官员了。
    再到后期发展,发现内阁实在太牛了,皇帝拿他们没有办法。
    皇帝想干个什么,内阁不同意直接封退没商量。
    这个时候皇权被撼动了,皇帝就想了个对策,把太监拉进来。
    明宣宗开始对太监进行知识教育,把太监拉进他们的权利角逐中。
    内阁把持票拟和封退的权利,太监把持着批红(红色的朱批)。
    只有这两样都过了才可以实行。
    洪武朝的内阁,只不过是郑长生给老朱出的一个安置德高望重的功勋之臣的点子,好收回他们手里的权利。
    给他们极尽尊荣,可是却没有了实权。
    这对加强皇权是有利的。
    但是,现在老朱要让内阁走上前台,这可是大出郑长生的意料之外的。
    

第939章 发现端倪
    诚然一切都在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郑长生对此感到很无力,很有一种挫败感。
    历史不应该是这样的,他真的很想大声呐喊,“该死的贼老天,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吧!”
    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他知道,是不可能的了。
    他翻看过历史,查阅过书籍。
    在洪武元年之前,一切都是正常的,可是之后的就不那么对头了。
    一切都随着他的到来,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疾驰着。
    首先方克勤的出现就不对头,莫名其妙的就跟他扯上了关系。
    哎!他心中长叹一声!
    ~~
    ~~
    朱标死了,死的这么突然。
    他本不该死的,还有几年好活。
    可现实是,他就这么悲催的走了,要是他知道是自己这只小蝴蝶煽动翅膀的结果,他会不会在阴朝地府阎罗王那里告上一状?
    看着眼前的缟素一片,无数的纸人、纸马,尤其是纸人的脸上还涂抹着两个大大的黑点,嘴唇也摸了朱砂,红红的,看着有些渗人。
    郑长生召集了所有詹士府的幕僚宾客,组织他们给太子殿下朱标写祭文。
    要说祭文,寻常人家丧了人,是用不着的。
    也就士大夫阶层有这规矩,要总结此人的生平,为其歌功颂德,貌似只有这样到了阴间才能够受到优待。
    毕竟是在人间有功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
    活着高人一等,死了也要高鬼一等,才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吧。
    几十名太子詹士府的幕僚宾客每个人都要写一篇,然后择优送给皇上审阅,只有通过皇上审阅后盖上大红的国玺才行。
    盖上了国玺,就能够在另一个世界得到认可。
    皇帝,天子也!
    老天的儿子审阅过的,用了印的文件,在地府也是好使的。
    况且死的人是天子的儿子,也就是老天的孙子,更应该管用。
    在科学尚未普及的年代,这种封建迷信思想是大行其道,很有市场。
    包括饱读诗书的文人士大夫,也包括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
    郑长生是不信这玩意的,可也不能免俗的写了一篇,上交了事,他本可以不写的,可是想到貌似他的詹士身份还在,每月太子都会遣人送来薪俸,就提笔挥毫以祭。
    忙完这些,郑长生赶赴太子灵堂。
    朱允炆一身素服,满眼泪花,看样子哭的很惨。
    眼圈子都红肿了,嗓子也有点沙哑。
    看到郑长生过来,朱允炆上前躬身,尊师重道,给老师行礼这是少不了的,哪怕他的身份是皇储。
    郑长生语重心长的道:“节哀吧!照顾好自己,照顾好你的母亲、兄弟姐妹。”
    朱允炆点点头:“嗯!学生谨记老师教诲!”
    看着一脸悲切的朱允炆,郑长生上前拍了拍他稚嫩的肩膀:“一切有老师呢,你皇爷爷让我来帮着料理太子丧事。”
    朱允炆眼中热泪扑簌簌的往下掉,从父亲装殓好到现在,他的眼泪几乎就没停下来过。
    才七岁的孩子,骤然间丧失了父亲,这个打击的确很大。
    母亲已经哭的晕厥过去好几次了,他现在就是一家之主。
    那种无助、孤单、难过的感觉一波接着一波的侵袭着他幼小的心灵。
    虽然有人帮着他处理丧事,但是哪有郑长生这么熟悉、亲近的人在身边感到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