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墨客-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个的都是空谈误国之辈,论起来实干的人,还真是找不出几个。
    对于文人的势力,老朱也是早有防备的,不过他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之罢了。
    郑长生的建议一出,正好给了他一个对未来美好的愿景。
    他这是已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要按照郑长生的思路走了。
    准确的说他是相信郑家先人的智慧,郑长生只不过是继承了其先人的遗著罢了。
    老子给了你们这帮文人十几年的治国机会了,可是到现在还是贪腐成风,百姓依旧是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状态下。
    可是看看京师的秦淮河上,纸醉金迷的都是些什么人?
    苦出身的老朱心头在滴血。
    他夙夜忧思,苦于治国无方,你们这些人大鱼大肉,吃喝享乐。
    拿着老子给你们的俸禄,还握着老子赋予你们的权利,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
    这就是你么奉行的儒家治国的结果。
    老朱生气啊,气的肚子都要炸了。
    现在老子要换一套治国方略试一试,可是还没怎么着呢,你们就沉不住气了,就要跳出来反对了。
    你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胡图在老家的地都已经超过一千亩了,还有老家的大宅子是怎么来的。
    你那两房刚十八的小妾刚娶进门,就又娶了一个十六的小妾。
    额,老朱心里火都要安奈不住了。
    可是胡图犹自不醒,侃侃而谈之乎者也子曰诗云的旁征博引起来。。。。。。
    

第508章 《洪武大典》和内阁
    有种人是非常没有自知之明的,在不自知的同时还非常的自恋。
    很明显御史胡图就属于这号人。
    这家伙自以为是清流领袖,自以为是文人雅士的标杆,不是说这家伙喜好女色吗?
    还特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子。
    这怎么能做文人的标杆呢?
    不,不要忘记封建时代的文人的臭德行。
    女人是他们的调剂品,是他们互相攀比互相吹捧的一个话题。
    小妾、歌姬这类的女子地位之底下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根本就不算人。
    当然这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这类女子只不过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附属品,就跟一个商品没什么区别。
    大家或许知道一个成语叫司空见惯,可是具体的来历想必未见的知道。
    写悯农的大诗人李绅,官至司空之位(相当于尚书官职)。
    被贬到苏州做刺史的刘禹锡,有一日被李绅邀请府中参加酒宴,并叫了几个歌姬作陪。
    刘禹锡只不过是多看了歌姬几眼,结果司空李绅大手一挥:“喜欢,就送你了。”
    一个写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人,
    你能想象的到他竟然是如此的不拿女人当回事,竟然当做礼物赠送嘉宾,也可见士大夫阶层的荒诞了。
    这就是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干的事情,现代社会沾染到女人的事情,那就是生活作风问题,可是古代,根本就不叫事儿,甚至还是可以拿出来,堂而皇之吹嘘的美谈。
    刘禹锡还为此写下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对于胡图的底细,老朱摸的很清楚,不要问他是怎么知道的,毕竟锦衣卫也不是吃干饭的。
    老朱现在都想一脚踢死他,这老小子该死!
    这家伙现在嘴角都冒着白沫子,说来说去无外乎是,万万不可放开对刁民之控制。
    这是他的中心思想,从秦皇汉武说到唐宗宋祖,这通白活。
    老朱现在是干生气没办法,因为现在可不光是胡图这老小子一个人了。
    十几个御史出班跪倒,同声附和之。
    另外文官集团这次是从来没有过的齐心协力,纷纷附议。
    附议你大爷,老朱的脸上的肌肉突突的跳了一阵子。
    嘴唇动了几次,可是始终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脸都憋出猪肝色了。
    刘伯温的咳嗽更厉害了,猛然间的大声咳嗽了几下,呕出一口血来,晕倒在地,人事不省。
    大朝会就在刘伯温的倒地后,随之结束。
    老朱几乎是拂袖而去,扔出来一句狠话:“咱这是在向你们宣告新政,不是征求你们的意见。”
    老朱走了,走的很决绝,毅然而然的拐入大殿的屏风后,回宫去了。
    郑长生在角落里呆着,一直低头不语。
    靠,老朱也太心急了。
    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怎么能如此草率行事?
    没有想到老朱对自己的建议是如此的重视,重视到都想要立竿见影了。
    可是你也得慢慢来啊,一下子就连个过度啥的都没有,强制推行,这激起的反抗浪潮可着实不小。
    老朱啊,你这也太急性子了。
    几个金甲护卫,抬着刘伯温出去送回家中,御医也随后赶赴刘伯温府上。
    看着空荡荡的大殿,文武百官勋贵们皆已散去,郑长生刚要出门回家。
    一个小太监走了过来:“永和伯,皇上召见。”
    。。。。。。
    。。。。。。
    老朱拍桌子骂人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骂的很难听,离的老远,郑长生就听见老朱扯着嗓子骂胡图。
    老朱有苦难言啊,御史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
    他们有另外一种称呼叫“言官”。
    可以风闻奏事而无罪的,这也是封建社会中用来朝堂攻讦的不二法门。
    历来朝堂争斗,都少不了御史言官的身影。
    没有他们的冲锋陷阵,或许党争、朝斗根本就起不来。
    不以言获罪,这是老朱对御史们的待遇。
    就是说你们尽管说,扯着喉咙的说,什么事情都可以说,君王有了过错也可以提出,还不会获罪。
    老朱没有想到,反对他新政的竟然是这帮御史们。
    狗娘养的玩意。
    一个个的都是什么东西,为了博取名声,不惜跟君父硬抗。
    不过你还别说,这还真是一个出名的好机会。
    文人为了博出位,跟君王干一架,那是立竿见影的。
    反正也不会被看脑袋,要是把皇上给干败了,一下子就青史留名了。
    说是沽名钓誉一点都不假。
    胡图就是这个想法,不过沽名钓誉是其一,其二就是老朱的这个新政太“歹毒”了。
    这是触及到他们所有人的利益了。
    锦衣卫督查百官,这无疑是要了他们的命了。
    要是御史督查百官,大家同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都是孔圣人门徒,私下里还都好说。
    可是锦衣卫属于皇家鹰犬,是皇上的私人力量,这一旦给了他们督查百官的权利,
    也就意味着锦衣卫的所有行为都是合法的了,这无异于给他们头上戴了一顶紧箍咒啊。
    谁愿意被束缚着?恐怕他们没有一个愿意这样的。
    还有解放农民,这不是扯淡的呢吗?
    不要忘记了,士大夫阶层也是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阶层,你把农民都解放出来了。
    老子的地上哪里找佃农去?谁给老子种地?
    这说白了就是自私自利,为自己着想,丝毫的没有把国家放在首位。
    这也是封建社会历代以来的关于土地的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王安石变法是轰轰烈烈的吧?可是到头来其下场凄惨无比。
    你触动了所有人的蛋糕,不遭到反噬才怪呢。
    郑长生心里也是冒冷汗的,说实话。
    他给老朱上的这道折子,虽然初衷和本意是好的,可是他没有想到老朱会以如此强横的态度去实施。
    你老朱赖好歹在咱心里也是一代明君,有为的帝王。
    怎么办起事儿来,如此的毛躁,看来史书并不可全信啊。
    真头疼,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温水煮青蛙徐徐图之才是上上之道。
    你老朱不会连这点大道理都不懂的吧?
    郑长生郁闷之极。
    幸亏不是由自己出面,要是他们这些人知道这个主意是老子出的话,他们还不得把老子给生吃活吞了啊。
    擦了个擦的!!!
    皇极殿里,老朱看到郑长生过来后,才算是暂时的收了怒气。
    “雨浓,在朝会上你也看到了,他们这些人实在是可恶之极,咱恨不得把他们一个个的都扒皮点了天灯都不解恨。
    满嘴仁义道德,可是有几个是为大明江山社稷考虑的,又有几人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考虑的。
    自私自利,别以为咱不知道他们的肮脏的内心。
    让锦衣卫动手,先抓几个,这事儿你来安排。”
    靠,老朱是要动真格的了。
    现在还真不能这么做,要真是大兴诏狱的话,那大明中枢不稳啊。
    这事儿还真急不得,得慢慢的来。
    郑长生嘿嘿一笑凑近了老朱:“皇上息怒,臣在大殿上看的仔细,满朝的人都在反对,恐怕这样硬来回有波动。”
    老朱脖颈子一硬:“波动?咋地,他们还想造反吗?让你带着锦衣卫动手,就不怕他们起什么幺蛾子。”
    老朱说完这句话:“传旨,三日后太庙见,咱在祭天之后等着他们。告诉他们咱当初赐给他们的丹书铁券,全部收回。
    如果乖乖的交回来,以后踏踏实实、本本分分的做事做人还之罢了,否则,后果自负。”
    鹅考,老朱今天是真怒了。
    淮西勋贵老朱都没当回事,可是他受不了文官集团的集体反扑。
    毕竟淮西勋贵们,都是一些跟随他的老人了,他们也就是持宠而娇,仰仗着有丹书铁券,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混日子罢了。
    可是文官集团这一个群体,可是掌握着话语权的。
    著书立说,史笔如刀啊。
    悠悠众口,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雨浓,你说目前这情况,以你郑家先人的智慧会怎么破局?”
    靠,老朱传完旨意后,又把球踢给郑长生了。
    “皇上,不可操之过急啊。此事以臣的意思是分化瓦解文官集团,限制他们的权利,灯等真正的做到令出于上,下必尊之的时候,一切也就顺其自然了。”
    老朱眉头一挑:“哦?如何做到分化瓦解,又如何限制他们的权利?”
    郑长生把心一横,该出手时就出手,为了华夏族群大多数人,哪里还顾得上这些士大夫阶层们啊。
    “皇上,这么着吧,清流文人们不是喜好名声吗?那就给他们名声。
    文人们不是喜欢著书立说,喜欢流芳百世吗?那就让他们著书立说,不过不是为他们个人著书立说,而是为我华夏民族去做。
    可以下令召集全天下的饱学名士,清流文人们,聚集在一起编一部浩瀚之书。
    名字臣都想好了,就叫《洪武大典》。
    这部书要做成古今集大成的旷世大典,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
    这样以来,他们一个个的都忙着编书,给自己青史留名去了,估计根本就没心思跟皇上作对了。”
    说道这里,老朱一拍桌子,连连叫好:“好好好!就这么办。娘的,爱掉书袋子,那咱就给你们这个机会。
    这样一来的话,还有一个好处,南方以吕伯益为首的和北方以寒山居士汪骏荃为首的文人们也都调动了起来。
    相信,他们会为了这部大典努力奋斗的。哈哈,就让他们奋斗去吧。
    咱们君臣,忙咱们的。
    雨浓啊雨浓,你这脑袋瓜可太好使了。
    你郑家先人的智慧,咱也读过不少,实话给你说,你在雨花书院编辑的教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