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墨客-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悔,他非常后悔,后悔不该落井下石,不该如此的对待王德用。
    他的肠子都要悔青了,可是再后悔还有什么用?
    世上哪里有后悔药卖?
    王德用嘴巴张了又张,嘴唇颤抖了好半天,可是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郑长生看的出来,他此刻很激动。
    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老王,多余的话也不用说了,我们是朋友不是嘛!作为朋友就应该互相帮衬不是?
    你落难了,作为朋友的我,岂能袖手旁观!
    走,跟我去见一见皇太孙。”
    皇太孙朱允炆有多得老朱的宠爱,那是世人皆知的。
    莫说他开口要一个太监去他身边伺候着,就是他想要把老朱的胡子拔下来,那老朱也是笑呵呵的把脸伸过去。
    谁说帝王之家无亲情?最起码老朱这里这个论述就是不成立的。
    隔辈亲,爷爷疼孙子,这是世所公认的真理,不存在什么君臣有别。
    老朱再怎么是皇帝,再怎么身份高贵,可他首先也是一个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也有舐犊之情。
    而皇太孙朱允炆是郑长生的学生,张口闭口老师的叫着。
    三天两头的往永和伯府里跑,在永和伯府里跟自己家一样,甚至比自己家还要随便,还要自由自在。
    郑长生要是开口要他收留王德用,这就是铁板钉钉稳了的事儿。
    在场的所有人都傻眼了,王德用本来就是已经被下了断言了的,是永远也无法翻身的了。
    可是随着永和伯一句话,立马就要老母鸡变鸭,摇身一晃,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攀上了皇太孙的这个高枝儿,想不发达都难啊。
    “唉!”
    王德用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罢了,小郑伯爷,咱家也就不说客套话了。
    不过好人当到底,送佛送到西,能不能把小福子也带上?”
    郑长生看了一眼小黄门王多福,这孩子是个机灵的。
    而且心存善念,能够在王德用最无奈无落魄的时候,不离不弃的照顾他,还认了他为干爹,这就是落难之处才见真情啊。
    也不怪王德用会要求连他一起带走。
    两个都是落难之人,惺惺相惜,报团取暖,这是经过考验的感情啊。
    还有,小福子眼皮子活泛,人很精明。
    最起码有一条很难能可贵,他知道借势,能够因势利导的借用自己的能力,为王德用脱困。
    好好的培养的话,应该是个可用的人。
    皇太孙朱允炆身边伺候的那几个小太监,还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
    小福子心里紧张的一批,他渴望跟干爹王德用一起到皇太孙宫里伺候。
    这多好的一个差事啊,寻常的太监使了多少银子也未必能够轮到这么好的事情。
    现在自己的前途就系在郑长生的身上。
    只要是他答应了干爹的请求,自己就一步登天了。
    这么多年的苦楚,也算是没白受,自己要是熬出头了,家里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们也有个指望了。
    紧张!期待!
    郑长生呵呵一笑:“老王,你这个干儿子收的好!我喜欢这小子,是个机灵的人,皇太孙身边还缺一个陪读太监,就他了!
    这事儿我去说!”
    这个消息,就像是一记强心针般,注入了小福子的心田。
    啊哈!陪读太监,他当然知道是干什么的了。
    皇太孙身边的伴读都是功勋权贵家的嫡出子弟,都是年龄相当的人。
    可是陪读太监,那就是在旁边磨墨铺纸递笔的身边人。
    而且可是有机会跟着皇太孙一起听课的。
    这么一个大好的学习机会,摆放在他的面前,怎么能够不令他欣喜若狂?
    说句大不敬的,假如将来有一天前面两代帝王都不在了,皇太孙登基称帝后,肯定会使用自己身边的人啊。
    一个从小伴随着皇太孙长大的,又是识文断字,接受过皇家教育的太监,那身份地位立马就上去了。
    狂喜,狂喜到癫狂了,他的内心中已经开了锅了。
    不过他还是懂的节制的,尽管心中已经高兴的都要跳起来了,可是表面上还是故作平静。
    这个消息不光是小福子高兴,就连王德用都高兴的脸上乐开了花。
    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啊,他们是高兴了,可是李长发他们就头疼了。
    谁能想到,一个他只要乐意,就能随时像碾死蚂蚁一样的落魄户,竟然一朝风云际会,东山再起,成为人上人啊。
    他很想上前给王德用跪下磕头认错,哪怕是自己把自己的嘴巴打出血也在所不惜,只要是王德用能够原谅他,只要王德用不计前嫌的放过他。
    可是王德用很明显的选择了无视他,昂首挺胸的跟在郑长生的身后,扬长而去。
    李长发看着郑长生离去的身影,狠狠的在自己的脸上打了两巴掌。
    清脆响亮的别提了,白皙的面庞上,顿时显现出两个红红的巴掌印。
    他的干儿子,也就是那个公鸭嗓子的小太监,从地上爬了起来:“干。。。。。。干爹,我们怎么办?”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受着呗,只能等待王德用的雷霆之怒降临到他们的身上了。
    他们对王德用做的有多过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现在人家摇身一变又成了他们高攀不起的人了,这势必会遭到反噬的。
    是谁也不会放过曾经欺压过自己的人吧?
    这是哪里?这是皇宫,这是红果果的阴暗的不能再阴暗的地方了。
    权谋、阴险、人吃人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李长发眼光呆滞,久久的没有说出一句话。
    郑长生带着王德用父子已经消失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了,他才收起沮丧的心神:“去,通知所有人这个消息。
    把他们搜刮王德用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都还回去。
    唉!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求的他的谅解啊!
    听天由命吧!”
    人生往往比戏剧更富有戏剧性,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不要看一个人落魄的时候,也不要看一个人风光的时候,风水轮流转,谁知到哪家呢?
    王德用一个被判了“死刑”的人了,是被人人都能欺负的下等人了,谁都可以一脚踩死他。
    可是一眨眼的功夫,就成了那些之前鄙视他的人,高不可攀的人了,这找谁说理去?
    王德用也是很感慨的,对于郑长生,他真的没有想到会这么不遗余力的帮衬他,说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一点都不假。
    再造之恩,等同父母。
    他真的很想给郑长生跪下好好的磕上一个头。。。。。。
    

第489章 血溅九层塔
    大明帝都上层圈子中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消息,前来述职的杭州布政使风云海妄自揣测圣意,君前失仪,以至于顶撞圣上。
    激怒了皇上后,被殿前武士金瓜击顶正法之!
    群情哗然,一时间有点风声鹤唳的意思。
    不过大家众口一词的都说风云海该死。
    你当初跟着皇上的时候,只不过是个行军主簿。
    这么多年了,仰仗圣上隆恩,你才有了封疆大吏的好日子过。
    好死不死的,你跟皇上顶牛,这不是找死吗?
    也太持功而骄了吧?
    有御史上奏曰:“风云海一介布衣,蒙圣上简拔,却不思君恩,不思报效朝廷,惹的龙颜大怒,是为臣之不忠不孝也!
    人虽死,但罪不可恕,应予以抄家获罪方能彰显君威无边,方能警惕后来者!”
    不过这个折子,却没了下文,被留中不发。
    人们不禁感慨:“皇上毕竟还是顾念君臣之情的,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放过他的家人了。”
    京郊八十里外驿站里,吉安侯陆仲亨听着下面人的回报。
    点了点头,挥手让人把传信之人带到下面歇息吃饭。
    嗯,这下他心里面安稳了。
    原来是风云海这小子顶撞了皇上。
    这不是厕所里点灯找死吗?
    你以为还跟以前一样吗?
    现在的皇上可是我大明的国君。
    可不是以前的上位了。
    不过就算是以前你这样顶撞他,你也得吃军法的呀。
    脑子有问题啊。
    他表示对风云海很是不屑。
    朝廷有朝廷的法度,皇上有皇上的威严。
    这容不得半点有失。
    他在这驿站里等了两天了,那位上折子的御史言官也是他找的。
    目的就是再试探一下老朱。
    他跟风云海都是一伙的,自己做的事情最清楚。
    眼见得风云海被皇上处死,他心里也是发毛的。
    唯恐情况有变,所以找人试探一下火力。
    不过现在看来应该是无大碍的。
    皇上还是顾念往日感情的,要不然的话就不是只杀他一个人了,恐怕他的一家老小也不能幸免的。
    他匆匆的吃完饭,吩咐一声:“进京见驾!共商盛举!”
    这次皇上给他的旨意说的非常明白。
    就是要为死去的李善长商讨封号。
    因为为李善长讨封号可是他们出的主意。
    皇上这也算是看重他们这些老人吧。
    他们这边刚一开拔,锦衣卫的消息就已经传过来了。
    郑长生心里顿时紧张了起来。
    重头戏要来了。
    九大侯爵已经到了八位,就差陆仲亨了。
    这两日,报国寺被临时的征用了。
    作为皇家寺庙,报国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里平常基本上没什么人来,毕竟是皇家专用的寺庙,是不对寻常百姓开放的。
    如果皇家没人来上香许愿的话,这里的僧人很是清闲。
    每日晨钟暮鼓,佛音袅袅,倒也是一片清静之地。
    这次临时的把报国寺作为进京的九大侯爵的安置地,郑长生是做了周密的安排的。
    一来这里,在京城的北面,靠近太庙,这里比较清静。
    二来嘛,这里有一座九层高塔。
    此塔顶层已经布置妥当,红毡铺地,一直延伸到塔下。
    可以说只要是一踏进这座高塔,就踩在了红毡之上。
    柔软的红毡,来自遥远的内蒙古大草原。
    光是这做工精美的红毡就所费不菲。
    也可见得皇上对此次接见他们九大侯爵的重视。
    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这下算是全部聚齐了。
    自各归封地以来,虽说不断的有书信往来,但面对面的交流还是头一次。
    已故的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的后人杨帆,顾宁,他们两个相比起来就是晚辈了。
    在陆仲亨他们七个面前,叔叔长叔叔短的喊个不停。
    围着七大侯爵,忙前忙后。
    看起来很是公瑾的样子。
    另外朝中文官十几个人,当然也是属于他们淮西勋贵中的人。
    也都悉数到场。
    这十几个人,是后来老朱硬加上去的。
    朝堂内外,基本上浮在明面上的淮西勋贵中的人,都在这儿了。
    这些老朱让锦衣卫查探过,都是当初胡惟庸李善长提拔安插的人。
    这些年来,内外呼应,书信往来从来没有断过。
    既然要处置淮西勋贵,那就处理得干净点,不留一点首尾。
    九大侯爵,连同一起带来的亲兵护卫。
    加在一起一两百号人呢。
    要安置他们,寻常的驿站是不太可能。
    所以选择在报国寺。
    这里依然是清静,二来嘛,房间众多。
    还有一座九层高塔,提供宴会的地方。
    站在塔顶,极目远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