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变臣-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光落在桌案上的那张卖身契上,刘维国对江安义生出了几分厌感,这小子光顾表自己的忠心,不顾官场上的规矩,把那些不便暴露在天子面前的东西揭开,这不是惹是生非吗,嫌朝中事少吗?唉,再过几年看吧,这样的官场刺头,最终是变成卵石还是被砸成粉碎。
  元天教匪袭击之事龙卫已经有过奏报,江安义在奏报中确认了这伙人是青山水寨的元天教余孽,而且认出了其中的卫大昌等人,江安义在信中点出,自己是从文进县拜访韩老爷子归途中遇袭,韩府对自己归去的时间很清楚,有一定的嫌疑。出于某种考虑,江安义在暗奏中隐去了在韩府发现了老爹等人的事。
  石方真皱起眉头,江安义的两封密奏中都提到韩府,而且毫不避忌地说出韩府有嫌疑,这让他对韩府的信任也产生了一点怀疑。当年韩府为抗击西域入侵,破家为国,三子战死两人,这让登位不久的天子十分感动,除了重重封赏之外还亲笔写了“忠义满门”四个字,韩府有些违法事甚至与华府一起贩卖人口,天子都可以原谅,小小的惩戒便是。但如果韩府与元天教有勾结,那就触及了天子的底线,绝不允许,只是这样一来,所写的金匾就会变成一记响亮的耳朵,扇在自己的脸上。
  烦躁地将这封密奏丢在一旁,石方真拿起第三封,说的是对丢失军械的调查。事情从石河镇抓住的那个元天教匪说起,石方真看到新研制出的四箭连弩居然就丢失了,气得七窍生烟,咬牙切齿地骂道:“可恼,可恨,可杀。”
  刘维国在身后偷瞧了一眼天子,脸色潮红,攸而转青,急忙出声劝道:“万岁,太医有过吩咐,您要息怒,保重龙体。”
  石方真深吸了几口气,脸色转为正常,刘维国从怀中拿出一个瓷瓶,倒出枚黄豆大小的药丸,递了过去道:“万岁,太医说您动怒之后吃枚药,护心顺气。”
  看着天子吃完药,刘维国站在天子身后替天子轻柔地按摩着头上的穴道,忍不住抱怨道:“这位江大人可真不体谅万岁,把您气出个好歹来可怎么办?”
  感觉到刘维国有力的按压让头痛减轻了不少,石方真眯着眼长出一口气道:“此事不怪江安义,朕宁愿被气也不愿意被蒙骗。”
  听了天子的话,刘维国暗叹,这江安义的圣眷还真隆,万岁被他气成这样还替他开脱,看来被他参奏的人要倒霉了。眼神从天子的头顶往桌上的奏折看去,韩府两个字分外显眼。手中的力度却丝毫不减,刘维国思忖着,化州韩府,肯定是那个天子亲自赠匾的忠义韩家,这家怎么得罪江安义了。
  前几日,自己那个做右藏署令的侄子刘三仔跟自己说,韩家今年又送来了两桶葡萄酒,这东西益心利血、养颜护肤,自己挺喜欢喝。要到东市去买的话,价比黄金,一斤酒两两金,真吃不起,如果韩府倒了,自己的葡萄酒恐怕就没有了着落。不过刘维国知道事情的轻重,葡萄酒有的是办法可想,如果因为两桶酒就替韩家送信,那就太傻了。
  石方真闭着眼睛,如果江安义猜测的没错的话,韩府还真有可能是盗卖军械的最大嫌疑,以前龙卫之所以没有查问韩亮清,恐怕就是因为自己写的那块匾。
  刘维国注意到石方真的手死死地攥住椅子的扶手,急忙问道:“万岁,可是奴才的劲用大了?”
  “无妨,正好。”石方真随口应道。韩府的事不能再拖,趁着这次布局元天教,索性连韩府也清查清楚,如果江安义怀疑错了,朕便不理会韩府其他的小错,如果韩府真的勾结元天教与朝庭作对,是他先不给朕脸面,朕也就顾不上那块金匾了。
  睁开眼,杀意十足,石方真挥退刘维国,盘算着调查韩府要从安西都护府任司马的韩亮清入手,杨祥亮自己信得过,不如交待他暗中着手。
  主意打定,石方真开始看江安义的第四封密奏,这封奏章写得很长,主要谈了化州的现状,库中无银无粮,令石方真满意的是江安义并未伸手向朝庭讨要,而且还提及了与安西大都督杨祥亮约定的一年八十万两的过关银,手下两个臣子都没有欺瞒自己,这让石方真的心情转好,嘴角重新挂出了笑意。
  刘维国在侧旁长出口气,心想,这位状元郎总算写了点好消息,让万岁爷开心了点,要不然这一下午可就难熬了。
  江安义在奏章中谈到,化州土地贫瘠粮产不高,但却盛产各类瓜果,由于地域偏远,瓜果不易储存,难以销往内地,他有意将瓜果酿造成酒,这样一来便增加了百姓的收入。
  劝课农桑是国策,虽然大郑这几年连年丰产,但四大都护府都是耗粮大户,每年供应的粮食就耗去结余的大半,剩下的一小部分要储入粮仓,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化州不种粮而种瓜果谋利,其他各州有样学样,一旦有荒年,朝庭手中没有余粮如何赈灾?
  石方真心中不喜,江安义一心想着挣银子,却罔顾了大局,这个刺史当得有些不合格。
  再往下看,江安义提到化州粮食的问题,通过军屯来生产,不仅能实现粮食的自给,而且还能供应给并州的安西大军,这样就可以省去运粮的损耗,同时安置每年退役的军人,这些军人扎根化州,一旦战起,还能抵御外敌。
  “这法子不错”,石方真心道,明日紫辰殿与众臣商议,如果可行便在四大都护府都推行,朝庭可以节约出一大笔银子来。看来江安义任刺史确实花了心思,想了不少法子,石方真将刚才江安义不合格的念头丢开,兴致勃勃地继续往下看。
  :。:
  ………………………………


第三百八十一章 拂袖而去 一
  阳光下的紫辰殿,金黄的琉璃瓦闪耀着光芒,朱红的门柱气象庄严,持枪跨刀的武士十步一岗,面色凝重、如同殿前左右的苍松般挺拔。经过白玉桥进入殿中的臣子们脚步稳健自矜,能迈入紫辰殿、入阁见驾是多少官员一生的渴求。
  秘书监右监李好古呈上化州刺史江安义所奏请的四本奏章,石方真略翻看了一下,这些内容他已经从江安义的暗奏中得知了。
  示意刘维国将四封奏章念了一遍,石方真问道:“一件件议吧,重开慈幼养孤院,众卿有何意见?”
  这是怀柔天下、收拢民心的好事,众臣纷纷表示赞同,石方真问余知节道:“余卿,你估算一下需要多少银两?”
  余知节迅速地在心中盘算了一下,开口道:“我大郑一千九百三十九县,多数百姓生活安稳,温饱自足,这是万岁广施仁德,太平盛世之兆。”
  石方真脸上现出笑容,余知节是个直臣,他这样说表明昨日刘维国没有骗朕,这天下绝大部分还是安稳的,朕的子民还是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
  刘维国将感激的目光投向余知节,看看人家余大人多会说话,怎么就教出个“二愣子”的徒弟来了呢。
  “江安义所奏的百姓流离失所,卖儿卖女的情况确实也存在,主要是遭受兵乱或者大旱大涝之后,朝庭赈灾难免有疏漏之处,人力或有尽时,亦是无奈之事。”
  石方真点头,道:“余爱卿说的不错,尽人事而听天命,所以朕才有意准江安义所奏,重开慈幼养孤院。国库空虚,用银之处甚多,余爱卿要费心了。”
  众人向余知节投去羡慕的眼光,天子道辛苦,这可是用钱买不到的圣眷。
  “尽心王事是臣的本份。”余知节躬身道:“重开慈幼养孤院,并无需太多银两。富庶之地百姓不用救助,可令州县以结余之银备用,像化州之样刚经战乱的州县,以每人八百文一年为基数,也不过万把两银子,整个天下至多二十万两白银。”
  石方真精神一振,他原以为要百万两银,如果花二十万两银能收拢天下民心,这笔帐怎么算也划算。当即下旨道:“着各州县重开慈幼养孤院,收养民间单老孤稚不能自存者,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令老者终其身,幼者能自食其力,此事交由户部尚书余知节办理,着中书院颁告天下施行。”
  众臣齐齐躬身,口颂万岁仁德,天子脸上有自得之色。
  再议《奏请师夷所长疏》。工部尚书卢家林笑道:“江安义出身泽昌书院,臣记得泽昌书院的先贤杨智析有‘学而不厌,求之四夷’的广学说,江安义算是在替先辈说话。不过,臣觉得那些西域胡人有何可学之处,我泱泱大郑人杰地灵,数千年传承学之不尽,何必向那些蛮夷野人学习。”
  卢家林的话引得不少人点头附和,连石方真也颇有同感。
  陈成济事先向光禄寺的官员打听过西域的情况,知道西域出产良马、葡萄美酒、金银器皿、宝石珠玉、香料、毛织品,这些东西在东市都价格不菲。
  看到天子有意否决此疏,陈成济躬身道:”臣对杨夫子的学而不厌甚为赞同,生有涯而学无尽,我大郑知识渊广,但不妨碍兼收诸夷之所长,臣以为此事可令江安义便宜行事,有所得固可喜,无所得亦无伤大雅。“
  ”陈相老成持国,此事便按陈相的意思着中书院下旨化州。“石方真一锤定音。
  接下来议的是《奏请军屯御边疏》,天子命太尉府、诸卫府大将军到场。纠纠武夫往朝堂上一站,顿时觉得紫辰殿小了几分,文官深感压力。
  武将们的礼仪稍欠,大殿之上声如洪钟,震得窗棂上新糊的细纱发出碎响,很快赞同的与反对的吵成一团,根本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
  石方真拍了拍桌子,止住争吵,心中暗想失策,早知道就不该叫这群武夫来,乱糟糟得成何体统。朱太尉年岁已高,已经很少出现的朝堂之上,到场的是朱质朴,石方真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朱质朴知道天子对他的印象不好,议事时轻易不肯开声,见天子注目,只得应道:“万岁,军屯自战国以来便有,臣在安西都护府九年,其实也让军中老弱之兵屯田自给,特别是军中缺少菜蔬,如果仅靠朝庭供给根本无法供应全军十六万人。而缺乏蔬菜,士兵容易生病,战力下降。不光安西都护府,其实四大都护府都在屯田自给。”
  “安西都护府有多少人屯田?”石方真问道。
  “安西都护府约有万余人在种地,还有些退伍之人不愿返乡,索性就地安置,靠种地贩运为生。”朱质朴见天子脸色不好看,硬着头皮答道。
  石方真从龙卫奏报中早知道四大都护府在屯田种菜,只是没想到十六万大军居然有万余人在屯田,这还只是朱质朴所奏,真实的人数恐怕要翻上一番。朝庭每年花费近千万两银子养军,这伙兵大爷居然种起地来了,要种地朕何必征兵,直接在家中种地还能多收点税赋。
  强忍住怒气,石方真瞪了朱质朴一眼,不打算纠缠屯田之事,直接下旨道:“化州是多战之力,军屯御边乃为上策,着四大都护府将老弱之兵移交化州,以五万人为限,五年内完成,所需路费由化州解决。具体事宜由兵部拟定后发往都护府。”
  朱质朴带着众武将离开,朝堂上恢复了平静,四个奏章还剩下《奏请化州境内设立西域边市疏》。西域商贸是大郑对外的主要贸易,朝中不少王公大臣家中都与西域有商贸往来,江安义到韩府拜访时,就有五个世家的管事在大堂上落坐。不要说别人,便是天子家的皇亲国戚,每年不知从西域商贸中捞取多少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