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7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初,效果还是可以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开始显现了。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难啃的骨头给孙郎
不知道为什么,法正越是想办法在凉州解决羌族的民生问题,羌族反叛的次数反倒就是越多。
他在凉州本地屯田,同时又大力的开办官府马场,同时用刘琦资助给他的物资,来提升羌族部落的水平,帮助他们提高生产力,还大力推行賨布之政,减少羌民的赋税,让他们有能力来发展自身,保证温饱,以减少矛盾冲突。
哪曾想,这个矛盾越减越多,这倒是让法正始料未及的。
这些凉州的羌人,到底是什么毛病?怎么越对他们好,他们就越是嘚瑟,不识好歹么。
就在法正一筹莫展的时候,新任的西域都护贾诩抵达了凉州。
通过向法正了解了当下的情况之后,贾诩当即定下政策,停止一切对羌族的援助,同时将对羌族的赋税抬高,抬高到之前的三倍。
这一点,令法正大为不解,他当即向贾诩请教:“都护这么做,不是逼羌人造反吗?”
贾诩的回答也很是干脆利落:“不错,老夫就是在逼他们造反。”
这一点令法正很是惊讶。
“可是凉州需要安定。”
贾诩的回答依旧很简单:“凉州从来就不是一个能够安定的地方,你给他们那么多好处,他们老实了么?”
法正立马就没音了。
贾诩随后向法正解释。
“凉州的羌族与你们蜀中的蛮族不一样,羌族的部落首领和匈奴的单于,鲜卑的首领一样,对部落的掌控力非常强,他们视部落的人为私产,对汉朝的抚慰政策极为警觉,生怕大汉会蚕食掉他们在部落中势力,他们常年使部落处于战争中,为的就是在战争中增强自己对部落的掌控力度,因为羌人和鲜卑人一样,是以武为尊,”
“他们依附于汉族,但同时又充满了独立的渴望,汉廷给他们的好处,根本就不会直接下达到普通羌人的手中,基本在部落首领那边就被拦截了,这些物资不会让羌民改善生活,只会让他们驯养更多的战马,铸造更多的弓箭,用来用作下一次反叛汉朝统治的工具,叛羌各部之所以不断的叛汉,并不是汉人对他们太过不友好,而是不断的反叛然后再被招降,是他们部落延续至今的生存方式。”
法正听的目瞪口呆,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做了。
看起来,凉州出身的贾诩比自己要了解羌族多的多。
“那敢问大都护,我们接下来当如何做?”
“要他们彻底宾服是不可能的,但让他们消停一阵子倒是可以的……连纵,游说,从内部瓦解,逼他们内乱,然后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平叛,打的他们直不起腰来,三两年内都没有办法给我们添堵,这就够了。”贾诩平静地道。
法正闻言沉默了:“敢问都护,这个连纵应该怎么个连纵法?”
贾诩没有说话,他缓缓地从袖筒出取出了一份缣帛,道:“这是老夫离开京城之前,让卫士署的人整理出来的,是关于武都,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五郡,共计三十三个羌族部落首领的人脉与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些部落虽然与我们不睦,但他们彼此之间,亦不睦,许多部族为了争夺资源,经常发生血战,仇恨极深,另有些羌族首领年迈,需要传位给儿子,但羌族人的嫡庶概念并不是很强,子嗣争锋分裂部落的事并不罕见,如此就给了我们在当中来回运作的手段……”
法正拿过那卷缣帛,惊讶地读了好一会,惊讶地抬头看向贾诩道:“这些,都是卫士署查证的?”
“是。”
“可是,卫士署的人就算是要查,怎么可能查探的这般精确?”
“因为老夫给他们提供了大致的反向和需要仔细走访的人。”
“都护你?”
“法府君,你需知道,老夫在凉州,活了四十余载,没有人比老夫更了解这个地方了。”
法正轻轻地咽了一口口水,他自认为,自己就是在蜀中待上一百年,恐怕也没有贾诩对家乡了解的这么深刻。
“只是,若要行连纵离间之法,非得有一个精明之人统筹,且此人一定要善于此道,法某自认为在这方面还是差了一些。”
贾诩摇了摇头,道:“无碍,此事老夫会给你提供一个合适的人选。”
“谁?”
“李儒!”
……
有了贾诩提供的情报线索并制定方针,然后再由法正,孟达,吴懿等人在明处统筹各郡资源,另有李儒在暗处行事连纵,整个凉州的羌族真的是被他们搅和成了一锅粥。
数月之间,十余个部落彼此来回进攻,同时有七个部落首领的子侄起事,杀死了部落首领,夺其基业,但就算是如此也不妨碍这些羌叛,几乎每个月都要起兵反叛当地的县署。
在凉州东部五郡一片混乱的情况下,继续开始整合凉州的军事力量。
他带来的张辽和高顺等人自不必说。
以法正,庞德,孟达,吴懿等郡守势力,亦是他的坚定追随者。
同时,马腾和阎行两军是归大汉朝指挥的,但独立性较强,同时他们在本地跟羌族各部也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贾诩不能完全的信任他们,但在明面上他们却必须要给予贾诩足够的支撑,以显示对朝廷的诚意。
随后,毫无疑问就是开打了。
在兵马的整体数量上面,各郡的郡兵处于劣势,但羌族各部都是各自为伍,可以各个击破,而且数万黄巾之众当中,有不少精锐在这段时间被庞德操练成也精英甲士,也可大用。
东部五郡所能提供战马的数量也是足够。
唯一有些捉襟见肘的,就是可以使用的大将之才。
法正和贾诩都不能临阵,马腾、马超父子还有阎行,会协助平叛,但因为利益纠葛也不会为贾诩尽死力,在某种程度来来说,只是协助。
所以能够用来征战的良将,有张辽,高顺,庞德三人……吴懿所处的武都郡位置比较特殊,是凉州通往蜀中的咽喉,因而他不能擅离,孟达和法正身为郡守,得在后方坐镇。
张辽,高顺,庞德毫无疑问,都是大将之才,但对于地域广大,羌叛众多的凉州来说,还是有些不够用。
就在他有些犯愁的时候,刘琮奉命抵达了西凉,来协助贾诩。
贾诩接到了刘琦的书信,知道刘琦是想锻炼刘琮一下,故而将他扔到这里,问题是贾诩目前自己也是一屁股屎没擦干净,哪里还有多余的精神头锻炼刘琮。
但紧接着,孙策来了!
而在孙策抵达凉州之前,刘琦暗中已经派人去见了贾诩,将个中的事宜全部向贾诩讲明。
刘琦告诉贾诩:“放心大胆的用这位江东猛虎之子,他这次来凉州,毫无疑问就是要建立功勋的,虽然他心怀叵测,但却不妨碍在凉州尽心竭力的建功,把难打的仗,难啃的骨头都交给他,这个孙郎不是凡人,有大将之才,一定能够用起到大作用!”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刘虞自保
深春已至,各地的农夫都开始春耕播种了,又是新一年的种植季到来了,在大汉朝这个伟大的农业帝国,在这个时间段,又将爆发出新的辉煌篇章。
经过了长时间的治理,初登大位的刘琦已经让大汉走上了正轨,同时朝局也趋于稳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这段时间他也确实是够累的了。
眼看着雒阳城中诸事向好,而各地的反叛也越来越少,刘琦决定借着农忙的时候到各地视察。
自高祖建立大汉朝开始,皇帝出巡在历朝历代就不算是什么新鲜事了,只要不是傀儡,每隔一段时间出京到地方视察政务,基本上都是家常便饭。
这个传统,甚至一度延续到了清朝。
皇帝也是人,也需要踏青,也需要旅游出行,放松身心。
所以,当刘琦在朝堂中将这件事说出来之后,整个朝堂之中竟然没有一个朝臣站出来表示反对。
太傅刘虞站出来,表示刘琦若想南巡,并非不不可以,只是务必要带足甲士,毕竟这天下还没完全安定,对于大汉朝来说,天子是顶梁柱是主心骨,万万不可出现任何闪失。
毕竟,刘琦膝下的皇子还太年幼,万一刘琦出了什么问题,眼下怕是连个合适的继承人都挑不出来。
而少子继承帝位,一般都会带来一些附加连锁反应,令大汉朝重新陷入危机。
另外,刘虞还告诉刘琦,皇帝出巡,时间都比较长,目下朝中虽然无事,但还是需要安排辅臣,以保证中枢的运转正常。
对于刘虞这番老成持重的言论,刘琦表示非常的认可。
便见大汉天子站起身,满意地道:“太师不愧为我大汉的中流砥柱,今日一番老成谋国之言,真是字字珠玑,句句在理……依朕看来,这朝中的辅国之臣,自当还是要以太师为首,朕离开的这段时间,还请太师总摄朝政。”
刘虞听了这话,吓了一跳。
他急忙道:“陛下,老臣年纪大了,头脑昏聩,耳聋眼花,实在担不起这样的大任了。”
刘琦笑道:‘太师这话说的过了,你才多大年岁?就耳聋眼花了?着实还早着呢!这满朝文武,若是连太师都不能临朝主政,你换成他们,哪个敢当此大任?”
说罢,刘琦来回目视着众人,高声道:“你们,哪个能在太师之前?”
这种时候,若是有谁站出来说‘我能’,那这人怕是不折不扣的二货了。
众人自然纷纷附和,说只有刘虞能够主持朝政。
刘虞左顾右盼,见众人都推举自己,心念一转,道:“陛下若想让老臣在雒阳主事,还请答应老臣一个要求。陛下若是能够答应老臣,则老臣就愿意试试在京中助陛下主持大局。”
刘琦闻言一愣,接着哈哈大笑道:“天底下,还是头一次听说皇帝找辅臣,还得求着对方来的……太师今日可是做足了威势,罢了!太师请说条件。”
刘虞郑重道:“陛下此番南寻,还请带上犬子,让他跟随陛下在外历练,此乃是老臣唯一的请求。”
朝中之中,站在后排的刘和听到这,不由大惊失色。
父亲这是干什么?怎么还扯到自己身上了!
这不是摆明了向陛下推荐自己的儿子么?陛下让你当辅臣,你却借机将儿子推荐到陛下身边,这不是摆明了去故意惹陛下反感吗?
父亲一世英明,怎么会犯下这样的错误。
刘和的额头上冷汗凄凄,想要站出来请罪,但又怕折了父亲的面子,此刻左右为难,愣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大部分的朝臣也都觉得刘虞实在是有些过分了,这不是摆明了倚老卖老么?
只有荀攸,徐庶,诸葛亮,庞统,蒯越,荀谌等人看向刘虞的目光皆似有深意……
荀攸暗暗叹息,心道这位太师还真不是白给的。
刘琦并没有生气,他反倒是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太师当真打定主意了?朕的近臣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臣万分希望陛下能够提携犬子,能够跟在陛下的身边侍奉陛下,实乃是犬子的荣幸。”
“唉~”
刘琦轻叹口气,自言自语地道:“朕,就那么让太师不放心么?”
这一句话说出来,刘虞的脸色不由一白,他急忙长长弯腰施礼,不敢再看刘琦了。
“行,传旨,就让侍郎刘和随朕一同出巡。”
刘琦也不磨叽,立刻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