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6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协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昏君。
  朝堂中的士族首领王允是一个权臣。
  两个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一个都不值得可怜。
  而现在,这些朝堂臣子们,却在逼迫刘琦,去继承一个昏君和奸臣所留下的基业,且还要强行逼迫他过嗣。
  这事情一旦传出,坏的不仅是天子的名声,更重要的是王允的名声。
  朝臣们其实心中也大概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没人把这事拿到台面上来说,都想翻过这一页。
  他们不是想保天子的名声,而是想保王允的名声。
  也不是他们跟王允有多亲。
  而是身为朝廷之中,第一辅臣王允,代表的是他们这些清流士子朝臣,是他们的首领。
  他们不能让王允的名声被败坏。
  王允的名声若坏了,和董卓可不一样。
  董卓代表的是边功武将。
  王允代表的是士人。
  士人在这个朝堂上,不能抬不起头的。
  种缉蹦出来高声怒骂道:“荒谬,实在是荒谬!陈公台,伱竟敢出言诽谤陛下和太傅,君侯,可速斩此人!”
  刘琦没有动手,他只是环顾众人,言道:“我听说,王太傅在雒阳一战中,以身殉国了?”
  “是。”
  “不知王太傅,死在何处?”
  一样既出,整个厅堂中,都安静了。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刘虞站了出来,道:“伯瑜,王太傅,是死于后宫燃烧的废墟之中。”


第九百一十九章 查明真相
  对于刘虞来说,王允到底死在哪里,因为什么而死,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朝廷之中的士人官员们,对于王允的名声异常看重,毕竟身为士人首领的王允,他的声名在很多官员看来;  还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这些人都在极力回避王允和刘协之间的事。
  但刘虞不需要,他当初来雒阳的时候,本就是被刘协从幽州弄回来制衡王允的。
  说白了,俩人之间不但没什么交情,彼此或多或少的还都有些瞧不上对方。
  当刘虞说完王允死在雒阳宫殿之后;  便见杨彪,种缉;  王子服;  吴修,阴修,吴硕等人,都是恼羞成怒地看向他。
  太师此言,犹如叛徒一般。
  刘虞却恍若不觉,目不斜视,淡定自若的目视前方。
  老夫会和你们站一伙吗?呵呵,别做梦了。
  别忘了,老夫也姓刘的!
  刘琦环顾众人,沉声道:“太师说的可是实情?”
  所有的朝臣居然都是齐刷刷的不吱声。
  他们不吭声,不代表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黄忠何在?”刘琦忽然大声喊道。
  黄忠迈步出班,拱手抱拳道:“末将在!”
  “雒阳之战时,陛下身边的那些宦官,还有城中与曹军交战的士兵;  如今何在?”
  黄忠拱手道:“回君侯;  末将来到雒阳之后,与徐元直麾下的卫士一同在雒阳及附近搜寻这些人,他们虽在大战之中都已战死;  但还是有余者……如今已经找到了不下百人,这些人已经都被末将控制了起来,只等君侯审讯发落。”
  杨彪听了这话,心中不由咯噔一声。
  当初黄忠来雒阳的时候,满朝文武的眼睛,全都集中在西面的凉州叛军身上,而黄忠占据雒阳的城防诸事满朝文武也都默认,毕竟当时的情况,能够保护雒阳不失才是首要大事。
  而且满朝文武也没有军事实力与黄忠叫板。
  枪杆子里出政权,就是这个道理。
  但满朝文武万万没有想到,黄忠来雒阳不只是为了对抗西凉叛军,同时还兼带着搜寻天子遇害当日在场证人的任务。
  一时间,所有人看向刘琦的眼神,都或多或少的都有了一些改变。
  刘琦的缜密心思和高瞻远瞩,着实有些超出了这些朝臣们的想象。
  此子委实了得。
  “将那些宦官和军士,带到德阳殿前的广场上来,分别派人审讯,询问当夜间陛下遇害时;  还有王太傅在宫中的情况具体为何;  是不是如陈宫所言一般。”
  “唯!”
  黄忠转过身,大步流星的走往德阳殿外。
  阴修站出来,作揖道:“将军,当此时节,处理此事,未免不妥吧?”
  “陛下和王太傅遇害的真相,难道不应该处理吗?”刘琦反问阴修。
  “这个,不是,某不是这个意思。”谷糚
  刘琦看向吕布,喝道:“温侯,你说你返回雒阳是为了救驾,此事可有凭证?”
  吕布急忙道:“有,有!事发当日,我派一曲军士贴身保护陛下突围,虽然陛下不幸遇害后,诸多士卒痛断肝肠绝食随陛下而去,但还是有人可以证明布的清白!”
  在场的朝臣们闻言,皆是嗤之以鼻。
  并州军士……都随陛下痛断肝肠而去?
  这话谁能信啊!
  “可让那些人也到殿外广场上集合等候。”
  随后,刘琦看向一众朝臣们,道:“诸公且随我往殿前去,审讯这些证人。”
  说罢,刘琦不在赘言,当先迈步而去,而荆州一系的将官也都紧随其后。
  刘虞转头看向杨彪,无奈道:“看来,伯瑜这是铁了心要将陛下和太傅之事弄清楚啊。”
  杨彪的脸色铁青,哼了哼道:“事到如今,总是揪着这些事又有何用?!”
  刘虞却摇头道:“唉,文先此言差矣,天子之殇事关国本,岂能不仔细查证?此等大事,若是不弄清楚流传于后世,岂非我大汉朝四百年来的第一耻?伯瑜若要登基,将此事调查個明白,清楚的交待于后世,也是给我刘氏之祖一个交待,同时也是给后世之人一个交待。”
  刘虞说的大义凌然,纵然杨彪心中不情不愿,也不能正面反驳。
  “太师之言甚是。”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许郸大步流星的返回殿中。
  他冲着刘虞抱拳施礼,道:“太师,君侯让末吏转达太师,请太师带领诸公前往广场,由朝中诸臣向吕布军的军士,宦官,还有雒阳守城的军士问话,断定实情的真伪。”
  刘虞疑惑道:“前将军麾下有十万之众,问话而已,随便找百十个人就是了,何劳朝中公卿前往?”
  许郸言道:“事关国家大事,不可不慎重,君侯言,由朝中诸文武问话,最为妥当,如此君侯也好避嫌。”
  刘虞感慨地拍了拍手,看向杨彪等一众士族清流:“看到没有?伯瑜处事缜密,滴水不漏,真真乃是赤诚君子,非此人不能担兴旺汉室的大任。”
  众人都是跟着点头应和,但应和的还是比较勉强的。
  杨彪哼了哼,连应和都不应和。
  刘虞大手一挥:“诸公随我同往!”
  广场之上,包括吕布军的军士,宦官和雒阳军士,大概有二百多名所谓的证人皆已经被黄忠带至。
  刘琦从军中寻了二百名刀笔吏,一人配上一名朝臣在加上一名卫士署的成员,开始向这些认证询问天子死去的那天晚上的情况。
  德阳殿前的广场足够大,即使有数百人,但也能做到单独询问,彼此不会有串供的情况出现。
  而且一名文书负责记录,一名朝臣和一名卫士署成员负责询问,彼此间互不相识,审讯完毕只有,三人都要在供词上签字,保证了供词的真实性。
  朝臣们向这些证人咨询,必然是会避重就轻,但有卫士署的人在旁边,有些他们‘忘了问’或是‘不想问’的话,卫士署的人就会做补充。
  这样的操作模式,让人找不出一丁点的毛病,几方彼此互相监督所审讯出的供词,也具有最真实的效用。
  即使秋后算账,也没法算,因为各方人都参与其中,谁日后也甭想拿这个说事。
  ……
  刘琦站在高台上,看着一摞又一摞的简牍,随即冲着刘虞和杨彪,还有一众朝臣们,道:“诸位,咱们一起翻阅,看一看这些供词是否大致相同,如此便可推断出,雒阳当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第九百二十章 十万大军在雒阳演武
  这一招是真够绝的。
  绝到没有一个朝臣可以提出非议,只能顺着刘琦指给他们的路继续往下走。
  二百多份供词,虽然有些细枝末节上的不同,但大致所形容的事实经过梳理,都是一样的。
  天子暗中调曹操来雒阳。
  曹操攻打雒阳的当夜,天子事先披甲率一众宦官驾车出击。
  天子和王允在宫中产生争执,彼此互相对骂。
  天子愤而离去;  王允自焚于宫中。
  天子为吕布‘保护’,在雒阳城中遇见曹操,乱军之中天子被流矢射死。
  几乎每一份供词都指向了这几个事实。
  除了吕布到底是劫持天子,还是保护天子这件事有些模糊之外,其他的事情大概都已经摸清楚了。
  问题是,偏偏那些供词中;  轻轻悄悄的磨削掉了吕布的罪责。
  有朝臣怀疑这中间有人捣鬼。
  问题是……证据呢?
  天子的死,是他自己作的。
  王允的死,也是他自己作的。
  虽然没有人详细说明;  但所有的供词指向,都在告诉世人一个真相——
  那就是这两个人,死不足惜。
  有好日子不过——犯贱。
  当事实摆在朝臣们面前的时候,找到了事实真相的刘琦,无疑已经在气势上压倒了一众朝中公卿。
  大汉朝的中枢结构,也因为此事彻底的沦为了笑柄。
  ……
  正殿之中,刘琦眯着眼睛,来回殿中的一众公卿。
  “陛下和王太傅之间的事情,诸公一点都不知道?”
  朝臣们就算是知道,但在此时节,他们又怎么可以承认。
  所有人都是齐齐地摇头。
  “不知。”
  “回将军,我等不知。”
  “真的不知。”
  “……”
  刘琦来回看着他们几个人,淡淡道:“当朝天子与当朝第一重臣之间关系如此危机,诸公身为朝廷大臣,每日都在关注什么?连这种事关国本的事情;  居然也不曾察觉……难道在你们眼中,只关注着什么嗣位是否正统这种于国家无益之事吗?”
  杨彪听了这话,站出班来:“前将军此言差矣。”
  “差在哪里?请太尉赐教。”
  杨彪清了清喉咙;  道:“老夫早就看出来了,君侯似是不想尊奉孝灵皇帝为先父,然自高祖时起,非刘姓不得称王,此乃大汉铁律,君侯纵然是宗亲之后,却也并非正统嫡出,出五福之外,非为正统。”
  阴修站出来道:“光武帝继位初始,也是认宣帝为祖,方能入汉室庙堂之上,难道君侯还要凌驾于先祖之上吗?”
  刘琦淡淡道:“非我要立于先祖之上,只是我父亲在世,家严尚在,就让我改换宗庙?这天下岂有此等道理?大汉不是以孝治天下么?怎么到了帝王家中,这规矩就不一样了?”
  说罢,刘琦又再次环视众人:“诸公若是能将用在这种事上面的精神;  改用一两分到朝政上,陛下和太傅的悲剧;  恐怕就不会发生了。”
  杨彪深吸口气,突然冲着刘琦长长施礼:“非我等刻意为难将军,请将军尊祖制!”
  众人一起作揖:“请将军尊祖制。”
  “将军若是有违祖制礼法,我等情愿撞死在台阶之下!”
  刘琦站在原地不说话,也不让那些大臣们平身。
  德阳殿的大殿内,一时间竟陷入了一片尴尬的气氛中。
  时间一长,那些弯腰作揖的朝臣公卿,有点绷不住脸了。
  他们向刘琦作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