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5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琦明白贾诩话中的意思。
  按照道理来讲,李儒是昔日雒阳朝臣之中最大的叛徒,而且他的叛变对雒阳朝局的影响极为深远,董卓将朝廷弄垮,李儒在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当时的董卓触动的,是以袁氏为首的门阀魁首的利益,而太原王氏也在其中。
  针对个人的仇恨倒是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当矛盾上升的个人背后的家族之时,再想让王允原谅他,可就难了。
  说句不丧良心的话,王允现在还能让李儒活着,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个人确实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但问题,他个人的牺牲跟李儒没关系,李儒现在或许过的就是不舒服。
  “先生想要入京,倒也不是不可以,正好我有一批兵械、粮秣和财货想要进贡给陛下,先生可代我前往雒阳进贡,正好也探听一下雒阳的虚实,至于其他的事,你就相机行事吧。”
  对于刘琦的信任,贾诩心中生出了几分感激之情。
  不曾想,他居然连犹豫都不犹豫,就同意自己上雒。
  不过想来,这也是刘琦对于自己人格和魅力的自信。
  就在这个时候,刘琦突然对贾诩道:“文和先生,有一件事我想跟你商量一下。”
  贾诩忙道:“请君侯直言。”
  刘琦拿起了桌案上的一份简牍,道:“前几天,黄叙那边又来信了,他与士燮军交战四阵,连战连克,如今已经是攻入了南海郡的番禺,士燮军暂时回撤合浦,黄叙目下并没有着急向西继续进攻,而是转头去收南海郡诸县,待南海郡平定之后,我想表令公子为南海太守,替我治理当地的百越,不知先生可同意么?”
  虽然南海郡地处偏僻,但毕竟是一个郡,刘琦若是让贾穆当太守,就算是正式将贾诩之子一手推上了两千石的位置,不得不说,这对于贾家而言,是一个莫大的殊荣,也是一个光耀门楣的良机。
  饶是贾诩心中明白,这是刘琦用来收服自己的手段,但他心中依然是感动非常
  不管人家的最终目地是什么,但贾家眼下的好处却是实打实的。
  而且这些好处都用在了他的软肋上。
  贾诩在刘琦的麾下一直是额声名不显的掾史,这和符合他潜身缩首的习惯,但他的功绩被刘琦无形间转移到了自己后代的身上,纵然自己死后,子孙的仕途和荣华也可保无忧,这是贾诩最想看到的。
  “君侯用末吏之子,实乃天大的信任与恩宠,又何必相询?”
  刘琦摆了摆手笑道:“话可不能这么说,若是别的地方倒也就罢了,但南海郡毕竟地处偏僻,且那里到处都是百越夷民,相比于中土的郡来说,情况要复杂许多,所以要不要让贾郎前去,我还得是征询一下你这个做父亲的意见。”
  “历练一下终归是好的。”贾诩回复了这么一句。
  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但这意见已经表示的很清楚了。
  “好,那你放心的去雒阳吧,任职南海郡的事情交给我,此番黄叙评定就交州,贾郎在南海为他巩固后方,若是事成,也自当有他一份大功劳。”
  “多谢君侯。”
  ……
  贾诩出了刘琦的府邸之后,正巧碰上荀攸前来见刘琦。
  两人原先并没有多少交集,不过彼此对对方都是知晓一二的。
  两人在门庭相遇,并未多言,只是彼此点了点头,就算是打过招呼了。
  随后,荀攸进厅拜见刘琦。
  刘琦急忙伸手让他坐下:“公达,豫州那边战事频频,荀家那边可还好么?”
  荀攸笑道:“承蒙君侯费心,荀家在颍川声望仍在,不论是豫州的战事有多频繁,一般也没有人敢轻易去碰荀家的……倒是招揽的书信一直不间断往家公那里去。”
  刘琦闻言笑道:“是曹操和袁术吧?”
  荀攸很是自然的承认道:“是,就是没有孙坚的招揽。”
  刘琦笑道:“孙文台自己也有自知之名,凭他的出身和昔日的作为,荀氏中人岂肯相从?招揽也是白招揽。”
  荀攸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他很快就把自己想所的话,对刘琦说道:“君侯,眼下应该准备出兵的事宜了。”
  “准备出兵事宜?”刘琦闻言一愣:“出兵去哪里?”
  荀攸抬手指了指北方,道:“雒阳。”
  “雒阳?”刘琦闻言很是好奇:“眼下雒阳无事,我率兵去雒阳干什么?况且袁绍还未有动作。”
  “表面上是无事,但要快做准备!依某之见,君侯虽然相助王允破了袁绍之计,但袁绍依旧会出兵,就算是没有理由,他也会强行寻一个理由出兵,而且不会拖延很久。”
  “为何?”
  “袁本初麾下谋士众多,快速出兵,强占先机的道理,他们自然都明白,若是他们以疾行军的速度强占雒阳,君侯随后便是出兵上雒也无可奈何,毕竟那个时候,天子已经被袁绍掌握在手中,届时只需一份诏书,君侯就得退兵回襄阳自守,若不尊诏,则如同叛逆。”
  “对,对,你提醒的对,眼下就应该做准备了,不能等着袁绍先动手再做反应,那样就来不及了。”
  荀攸起身道:“这趟北上,荀某想要随同君侯同行。”
  刘琦却摆手道:“不行!你不能轻动,我这两年南征北战,襄阳这边一直都是你和黄汉升一同镇守,方才固若金汤,南郡是我基业,必须要有你这样的人物坐镇才是,不过你放心,待时机成熟,我自会调你去北面建功的。”
  刘琦已经琢磨好了,让荀攸留在襄阳坐镇,留下诸葛亮和庞统辅佐他,待时机成熟,在把荀攸调走,给周瑜一个襄阳城空虚的假象。
  但荀攸却很固执。
  “还请君侯重新斟酌人选吧。”他当即向刘琦跪下,长长拜倒。
  刘琦急忙起身去扶荀攸:“你这是要做什么……”
  但荀攸就是拜倒在地,任凭刘琦扶他也不起来。
  怎么突然弄这事?
  刘琦看着拜倒在地的荀攸,满面苦笑。
  但突然,他心中反应过来了。
  他荀家人虽然也是士族中人,在利益上与汝南袁氏有许多的共同点,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这个天下的士族群体,并不都是完全沉迷于经学,也并不都是和袁氏这样的庞然大物利益捆绑,有很多的士族群体对于国家的忠心和依赖感,也是发自内心的。
  特别是历史上的荀彧和荀攸,就仕途而言,其实是和曹操本人捆绑的,但在家族发展的取向和政治立场而言,他们却和当了司空之后的曹操完全不同,不论汉室朝廷当时有多么的不堪和羸弱,但他们都是希望汉室朝廷能够存续的。
  甚至为此,荀彧还付出了生命……
  刘琦伸手扶荀攸起来,荀攸还是不动。
  刘琦笑了,他同意了荀攸之所请:“守卫襄阳我会再找一个人,公达起来吧,咱们一起北上。”


第八百二十九章 袁绍出兵
  荀攸的表现,同时又让刘琦想到了另外两个人。
  一个是在袁绍麾下的荀谌,一个是在曹操麾下的荀彧。
  他们分别辅佐袁绍和曹操,尽心竭力,从来未做他想。
  但在今年的这场战事中,很有可能涉及到雒阳以及天子,不知道他们那边又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荀家中人,在这场战役中,或许会成为出其不意的变数。
  不过眼下,刘琦也确实没有时间想这些了,他的耽误之急,是要赶快筹备兵马,准备随时上雒。
  没有朝廷的明确旨意,刘琦私自上雒就是名义不顺,他不能和袁绍一样……所以刘琦只能是先调遣兵马,等待袁绍那边一有动作后,再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在己方的地域内,距离雒阳最近的地方,毫无疑问的就是南阳郡的宛城。
  从宛城前往雒阳,只需要几日时间,毫无疑问在宛城集中兵力是最好的选择。
  但动作不能太大,以免招人闲言碎语。
  当下,刘琦便开始调兵遣将,让各郡县暗中在宛城集结兵马,同时征调南阳郡境内的粮草,用以不时之需。
  除去益州境内的守备兵将和荆州境内的守备兵将外,刘琦准备集结十万大军在宛城。
  荆州和益州可用的兵马大概在十七万左右,虽然益州境内基本无事,但最好还是要有三万兵马镇守,毕竟摊丁入亩的实施促使各地的豪强虽时都有可能叛变,需要留下足够的军事力量镇压。
  而荆州境内更需暗中留下可用兵将。
  东吴那边,随时都有可能对己方动手。
  但有四万兵分布在各处要地; 想来应该无事……只要筹谋得当; 用来对付东吴足够。
  当然,为了迷惑各诸侯的情报,刘琦北上的这十万大军,对外自然是不能报实数的。
  等到出兵的时候; 可以诈称二十万或是三十万; 这是古代人行军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样可以混淆敌人的视听。
  随后; 刘琦便开始暗中整点兵将在南阳郡集结了。
  不过荀攸不想镇守在襄阳; 那这镇守襄阳的人选,自己还真需要好好斟酌了。
  黄忠是不能留下的; 这趟北上敌人很强; 刘琦需要黄忠为辅。
  就在刘琦对此事进行斟酌的时候,襄阳城中传来一个噩耗。
  蒯良去世了。
  身为荆州第一位中郎将,蒯良的死对整个南郡而言都是不小的损失,同时也使刘琦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臂助。
  身为荆州之主; 刘琦自然要协助蒯家为蒯良安排丧事。
  东汉民间的厚葬之风太盛; 不过近些年来; 刘琦在境内下令; 命丧事从简,蒯家身为南郡数一数二的家族; 自然要遵从荆州之主的政令; 以做表率。
  身为荆州之主; 刘琦竟然也亲自来蒯良府上,与他的子女一起,为他守丧; 当然刘琦只是一同陪他们守丧三日,但这对于蒯氏而言; 也是莫大的殊荣。
  灵堂之上; 望着放在厅堂中的棺木,看着悬挂在两旁的白绫; 刘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物是人非啊。
  遥想当年; 刘琦刚刚进入荆州的时候; 荆州尚有五大家族; 而那时候的五大家族的五位族长,如今都已经亡故。
  随着然蒯良的去世; 代表着南郡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君侯。”
  就在刘琦心中唏嘘不已的时候; 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刘琦转头看去; 是身着丧服的蒯越来到了他的身后。
  “异度节哀。”刘琦叹息道。
  “君侯放心,越挺得住。”
  蒯良死后,蒯氏的下一任家公毫无疑问自当由蒯越来当,而他也毫无疑问的将成为荆州豪强士族中的元老级人物。
  “异度,我不日可能就要北上了……我适才想了,子柔刚刚离世,你在守丧之期,随我北上也多有不便,就留在襄阳城,一边替我看守襄阳,一面为令兄守丧吧。”
  蒯越长长的冲着刘琦作揖道:“多谢君侯体谅。”
  当下已值傍晚,没有人来吊丧,刘琦和蒯越便一起出了灵堂透透风。
  来到了蒯府的花园,刘琦对蒯越道:“你替我镇守南郡,我这边还有两个师弟,想派给你当副手,你帮我好好提携一些他们; 这两个少年郎日后都是我要重用的人。”
  蒯越也耳闻刘琦召诸葛亮和庞统在身边为辅的事情,不过毕竟这两个少年声名不显,就算是庞尚长的弟子,蒯越打心眼里也未没有瞧得起他们。
  不过这样的话,他也不能当着刘琦的面说。
  蒯越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