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5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别是刘琦今日那一句“诸葛小友”,在亲切之余,还让他觉得自己备受尊重。


第七百九十一章 黄叙平南
  诸葛亮接受了刘琦的请求,愿意作为使者去九江郡与袁术谈判。
  不过他在临行之时,向刘琦提出了一个要求,这个要求委实让刘琦没有想到。
  诸葛亮也听说过刘琦的一些事迹,知道他早年发起护君联盟的时候,曾率兵北上中土,在南阳郡与袁术见过面,刘琦亲自担任使者去游说袁术,请对方让路给荆州军。
  诸葛亮希望刘琦能够扮演袁术,并由自己来担任使者,演练着来试着说服刘琦。
  虽然刘琦和袁术并不是一个人,但毕竟他见过袁术,也大概知晓袁术是一个什么样子,由刘琦来扮演袁术被说降,尽可能地将袁术会使出的手段或者是为难的套路统统使出来,如此一来诸葛亮实际去劝说袁术的时候,也会多上几分胜算。
  这个要求不难,但却让刘琦对诸葛亮刮目相看。
  诸葛亮身上似乎有一些强迫的性格,在做事的时候力求完美,即使是去当使者这种任务,他也要预先演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体会共情效果,以求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刘琦麾下虽然有许多的智者,但能够达到像是诸葛亮这样对自己要求这么高的人,目下来看,似乎还真的是没有。
  从现在的少年诸葛亮身上,刘琦仿佛能够捕捉到那个“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忠臣身影。
  责任心,在少年诸葛亮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
  诸葛亮和刘琦演练了好几日,他们针对如何说动袁术做出了好几套方案之后……最终,诸葛亮在做足了准备后,成为了刘琦的使者,前往九江郡。
  与此同时,刘琦下令将在蜀中的重要手下统统召回襄阳。
  他将继续以襄阳为大本营,开始去对抗北方的强大敌人。
  前番在益州,刘琦已经开始大力地普及镇西稻,而荆州十郡的气候,相比于益州境内更适合镇西稻的生长,虽然荀攸、蒯良、蒯越等人得到了刘琦的命令,在荆州大量地普及稻种,但由于没有刘琦亲自监督,再加上他们对镇西稻的效果将信将疑,使得稻种目下在荆州的普及率不及蜀中。
  但即使如此,最近这半年来荆州水稻的整体产量也让人叹为观止了。
  产量和税收增高了,但在刘琦看来,水稻的产量就荆州而言还是不够用!
  要将整个荆州十郡的所有稻种全部更换,当辖境内的稻种全部变为镇西稻的时候,荆益两州的粮食产量将呈倍数的增长,到时候便是集中两州之力,供养凉州的法正,也绝对没有问题。
  就是用粮食堆,刘琦也要在凉州堆积一个只属于他的天然马场出来。
  但前提,他要有更多的粮草和物资。
  诸葛亮离开了襄阳之后,刘琦就立刻着手开始派人整理荆州目下的政治与经济情况。
  他要对于荆州和益州目下的财政收入,以及人口增长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事实证明,因为摊丁入亩的实施和镇西稻的普及,使得荆州整体的财政收入在本年度上涨到了去年一整年的水平。
  而人口,相比于去年刘琦荆州讨伐益州的时候,增长了近五十万口。
  而刘琦现在不怕人口爆发式的增长,就算是这些迁移到荆州的人没有耕地,但只要有摊丁入亩的政策跟着,财政就不会缺钱,普通人黔首也敢生孩子,没有土地的附户也不怕交不起税,反倒是拥有太多土地的大族,持有土地的成本上涨,不得不开始抛售一部分土地。
  而那些隐藏的人口,也在政策实施以来开始浮出水面,整个荆州税收达到了全面普及化。
  当然,这样的做法也使得刘琦的辖境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刘琦的辖境豪强叛乱一直没停。
  去年讨平了一批,今年又开始叛乱了。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刘琦的政令大幅度的触碰了豪强的利益,让他们的资产缩水,他们自然是要反的。
  但拥护他们反叛的人,则是锐减了,至少普通的黔首平民不可能。
  但针对地方,刘琦通过数年的战争期间,已经积累了比他们要强大的多的军事实力,地方豪强要反叛,他自然是毫不留情的出兵给予剿灭。
  诸葛亮刚走不久,桂阳郡就又出现了五名豪强联合本土大族挟众叛乱,声势不小,一时间竟携裹至数万人众,攻略县城,意图自守。
  消息传到襄阳,刘琦并不着急。
  这样的任蹦出来越多越好。
  杀鸡儆猴……只要是敢反的,讨平后全部灭族。
  到了这种时候,还怕得罪人么?
  刘琦即刻找来黄叙,命他为平南先锋,率领一万精锐,水陆并进南下联合刘磐,一举歼灭桂阳郡的叛军。
  黄叙在荆州也是和黄忠蛰伏了许久,一直以来都没有战事能够用上他,如今得了平南的将令,黄叙异常兴奋,满面笑容的领命。
  “黄兄,你在襄阳随令尊驻守,这段时间只怕也是憋的够呛吧?这一次平定桂阳之乱,全凭你一人决断,刘磐只是负责支援你的军需用度,前线的所有战事,皆交由你一人负责,另外我会让满宠随行,你们二人一同前往,也好互相有个照应……对了,桂阳郡和武陵郡的郡国之兵,你尽可随意调用,若是不够,直接问刘磐要人就是。”
  黄叙有点听傻了。
  他沉默片刻,方才道:“君侯,桂阳的豪强叛乱,虽攻略县城,携众数万,但不过都是乌合之众,我有一万兵马破他们足矣,如何还要满宠随行?更不用调动郡国之兵,君侯未免太小心了吧。”
  刘琦哈哈大笑,道:“给你这么多的人和兵源,其实并不只是让你剿灭几个反叛的蟊贼而已。”
  黄叙一听别有隐情,立刻道:“君侯还有何吩咐,请尽管直言!”
  刘琦冲他勾了勾手指,道:“这一趟出征,我想让你一举攻入交趾!平定交州诸郡。”
  黄叙一听顿时浑身一个激灵:“打交州?”
  “你不敢?”刘琦微笑道。
  “不,敢!敢……只是……”
  “只是没想到我会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是吧?”刘琦微笑道:“交州乃是我军的大后方,地域广阔,人口稀疏,地势颇为险峻,又荒凉少兵,士燮手下虽无强将,但也毕竟在那里镇守多年,你不可大意,此事若成,你黄叙在我荆州诸将中,便可声名尽显,我也可以向陛下表奏你的功绩了。”
  黄叙急忙向刘琦表示感谢,但他又有些不明白:“君侯,为何突然要下交州?”
  “拓展战略纵深,交州虽然落后,但气候条件与荆南相当,镇西稻只能在长江以南种植,如今荆、益二州都已经大面积耕种,若是拿下交州广为推广,必然又可大增我辖境的粮秣产量……粮食越多,人口越多,我的实力也就越强,只要我手里有足够的粮食,袁绍再强我也能跟他一搏!”
  刘琦的想法没有错,镇西稻本来就是从交趾以南传到中原来的,论及种植地域,交州虽然炎热,但在气候上可以说是比益州更适合镇西稻的种植。


第七百九十二章 中原使者
  黄叙领了军令之后,便开始整点兵马准备南征了。
  黄忠在知道自家儿子出征之后,便立刻来见刘琦。
  他对刘琦拱手道:“君侯,听说君侯让黄叙率兵平定桂阳之乱,可有此事?”
  一段时间不见,黄忠虽然依旧健硕,但脸上却隐隐多出了几分沧桑之感,头上的白头发比起刘琦上一次见他的时候似多出了不少,
  五年多前,黄忠刚刚投奔刘琦的时候,也就是四十出头,但是如今时过境迁,他已经是奔着半百年岁走的人了。
  黄忠颇有些担忧地道:“君侯,不是末将不相信君侯的判断,只是叙儿原先出战,都是随同君侯,或是随着老夫一同征战,很少有独自率兵的时候,这次平定桂阳内乱,虽然对方皆乌合之众,但末将还是怕他不能够胜任,还请君侯仔细斟酌才是。”
  刘琦摇了摇头,道:“汉升,你是当局者迷,在我看来,黄叙已经到了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实话跟你说了吧,这一次出战我不光是想让他平定桂阳的内乱,同时还想让他协助我收复交州。”
  “什么?”黄忠闻言顿时一惊:“收复交州?这么大的事情如何要让他去做,况且君侯怎么突然就盯上交州了?末将愿意替君侯去收复交州!”
  刘琦摇了摇头,道:“不需要,你是我军中的大纛,从今往后,一些平定四方的小战事就交给年轻一辈或是属下去做吧,你和我还需一同应付北方的敌人才是。”
  黄忠有些不敢相信地道:“听君侯这意思,是想南北两线同时作战?只是以我们目下的实力,行么?”
  “若是原先,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现在,镇西稻的普及和摊丁入亩政策的实施,保证了我们后续的军粮和人口,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支撑力,毫无疑问,北方人的实力是在不断下降的,但是我们的实力却是在不断增强的,而且这个局势在未来会越发的明显……而且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在南方的地盘越大,将镇西稻、摊丁入亩的政策普及的地域越广,我们自身的实力就会越发强大,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对外不需在束手束脚,若有机会,就要开始不断地拓展地域……”
  “而交州往南,尚有林邑等国的大面积土地,百多年来,那里屡叛不止,就是因为我大汉朝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不在彼处,汉人对他们的同化力较弱,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南方眼下产物充足,人口在未来将成倍地增长,再加上北方不断会有人南迁,我们中土的汉文化将会大面积地广布于南方,到时候再想继续向南开疆拓土,哪怕就是海外,我们还会畏手畏脚么?”
  黄忠被刘琦说得楞住了。
  他自然是想不到刘琦心中构建的这份替大汉朝开疆拓土的宏伟蓝图。
  “汉升,现在有一件事需要你办。”
  黄忠急忙正色道:“还请君侯吩咐。”
  “我要你立刻在荆州展开募兵,并要求荆南诸蛮部落尽显人丁,不过要对他们友善些,如今荆南诸蛮有了土地,又有了镇西稻种,粮食问题想来可以逐步解决,只要粮食问题得到解决,他们就不会复叛……我要你在一年之内,替我训练精卒五万!”
  “增兵五万?”黄忠的心一阵跳动:“能承担得了么?”
  刘琦甩了甩他桌案上的简牍,道:“以荆州目前的粮食产量和赋税数量来看,完全承担得起!”
  黄忠有些犹豫地道:“可是征募这么多的兵卒,对我们目下没有太多用处。”
  “眼下是没有,以后就会有的……随着荆州和益州的势力发展越大,各地豪强的叛乱也不会不断地增多……增兵是为了剿杀!”
  毫无疑问,将军政和财政全部集中在手中,并将税赋分摊到土地之中,随着时间的越久也一定会触碰到更多而地方利益,而地方的那些土地主们的反叛也一定会络绎不绝。
  但财政和军事只要同时牢牢地抓在手中,不论多少人反叛,也都可以镇压消灭。
  改革和镇压,从古至今,这两件事就一直是密不可分的。
  当叛乱的火焰燃烧到一定的时候,这个火焰就会开始逐渐微弱,而摊丁入亩的政策,也将会被世人认可为一种常态,而留存于世。
  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