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磐性子直爽,虽然有时爱面子好吹嘘,但在关键的事上却不含糊,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如此看来……苏代,贝羽,张方,他们仨是敌人了?”刘琦念叨道。
  “应该是。”
  刘琦又问道:“那蒯氏和蔡氏的人呢?可有什么举动?”
  “派去的人回报,说是蔡氏家主和蒯氏这几日都闭门谢客,不曾出府,其府中的下人和在襄阳周边豢养的私兵,也没有任何动静。”
  “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呀。”刘琦的嘴角挂起了一丝笑容:“蔡、蒯两家是明事理的,可以试着引为盟友。”
  刘琦的话让刘磐兴奋了:“如此说来,这两家是朋友了?”
  看着刘磐兴奋的表情,刘琦不由长叹口气。
  天真可爱的毛病又犯了……
  “堂兄,有一个事你要弄清楚,蔡、蒯两家我们可以争取为盟友,但永远跟他们做不了朋友……你可明白?”
  很显然,刘磐不明白:“朋友与盟友,不是一个意思吗?”
  “当然不是。”
  刘琦一边摇头,一边解释道:“盟友有时候,会变的比现在的敌人还可怕,不过那都是后话,眼下还是把他们变成盟友才是要紧事。”
  刘磐被刘琦弄的思绪很乱,头疼的紧。
  荆州七郡还未到手,事情就这般复杂,若叔父真的接手了荆州七郡,日后不知还要有多少破事!
  算了,反正有伯瑜在,费脑的事让他去想。
  “伯瑜,咱们如何能够与蔡氏和蒯氏成为盟友?”
  “等!等他们主动找上门。”
  刘磐诧然道:“等?这可行吗?万一他们不来呢?”
  刘琦笃定道:“蔡、蒯两家现在不跟其他三族一同造反,说明他们清楚个中利弊,想的深远。想的深远的人,一般最会权衡,且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发达的机会……放心吧,他们一定会来找我的!”


第五章 神龙见首不见尾
  两日后,刘琦去寻宜城县令,向他陈述了一个足矣让其发疯的消息。
  “刘府君……不来了?”李铮使劲地瞪视着刘琦,似是想从他的表情上,找出他撒谎的佐证。
  “不是不来,而是中途有事,临时改道去了山阳郡,想来是有什么大事处理吧。”刘琦轻描淡写,说的仿佛不是一州刺史,而是隔壁家出门偷腥的老伯。
  “可是、可是本县已经……”
  “已经什么?”
  李铮咧了咧嘴,将还没说出口的话咽了回去。
  他总不能跟刘琦说,‘本县已经将刘府君将要来荆州的消息通知了五大宗族吧’?
  “本县已、已经为刘府君准备好了行辕住所,府君若是不来……岂不让本县空欢喜一场。”
  刘琦安慰他道:“刘府君只是临时有事,又不是一直不来,县尊不必这般落寞。”
  李铮心中暗道,吾等暗中准备之事,你一个孺子又知晓什么?
  “那敢问掾史,府君大人何时能到荆州?”
  刘琦摇了摇头,叹道:“府君大人此番行事低调,何时来荆州未曾与我明说,只是嘱咐我在荆州核实户籍、军户、武库、仓敖等军政要务。”
  刘琦的样子太具有欺骗性了,李铮对他没有丝毫怀疑,他在主观上就没觉得刘琦这样的孺子会扯谎骗他们。
  眼下令李铮忐忑的,是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荆州刺史!
  这个刘表一会说来,一会又说不来,到底是玩的什么手段?
  就在李铮心中琢磨不定的时候,突听刘琦道:“县尊,吾奉刘府君之命,先来荆州查看军政,虽有表册为凭,但还需实地核实,请县尊帮忙找个引路之人,带某去南郡各县探访。”
  刘琦提出的条件并不过分,他身为刘表的掾史,替刘表摸清楚荆州的家底,是合情合理的职务性要求。
  “此事易尔,不知掾史想要哪日动身?”
  刘琦笑道:“自然是越快越好。”
  李铮道:“如此,我便遣本县廷掾带符传引你同往。”
  廷掾为县令属官,掌监乡五部,春夏为劝农掾,秋冬为制度,其实和刘琦的工作性质差不太多,都是佐官,但地位相差太多。
  同样是秘书,一个省级一个县级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待刘琦走后,一直陪笑的李铮脸上露出了懊恼的神情,他急忙赶回书房撰写书信。
  写完后,他立刻召来心腹,嘱咐道:“汝速往襄阳,将这牍秘信交给张氏家主,告知他刘表近期不至,请他们火速收拢在博望埋伏的人马,以免时间长了被刘表的掾史察觉。”
  “诺!”
  那亲信走后,李铮揉了揉眉心,自言自语地道:“北军中侯刘表,果然了得!”
  ……
  ‘刘表中途改道不来荆州’的“真实消息”送到了襄阳张方处不久,贝,苏,蔡,蒯四大家族便立刻知晓了。
  五位族长的心都开始惶恐不安起来。
  这位汉室宗亲比他们想的厉害……老家伙藏头露尾,一会说来,一会又说不来,打的是什么算筹?
  蔡瑁知道信儿后,坐不住了,立刻派人送上拜帖,驱车前往蒯良的宅邸。
  蒯良和其弟蒯越一同接待了蔡瑁。
  “子柔公,那刘表怎突然又不来了?会不会是那老蝇蚋贼得到了些什么风声?”
  蔡瑁此刻既担忧又庆幸。
  他担忧的自然是刘表的意图,庆幸的则是他没有和苏,张等人一同派兵伏击刘表,引火烧身。
  蒯良没有回答,只是命下人先端上煮茶请蔡瑁饮。
  汉朝的茶道并不普及,还没有形成时尚,只有部分望族或是官员喜欢,而且饮法奇特,像是煮粥一样往茶里放各种奇怪的调味,包括是油和盐。
  蔡瑁从不喝煮茶,吃了两口感觉齁咸,便将盛茶的樽放下不碰了。
  “子柔公,您倒是说话啊?”
  蒯良沉默许久,方道:“无外乎两种情况,一则他确实有事,转道回了山阳郡老家,二则是他对荆州宗族有疑心,或是提前知晓了苏、张、贝三家的动作,因而不来上任。”
  蔡瑁愁苦道:“若如此,那刘表的心机就真是太深了,此等人物当了刺史,咱们各族日后哪能讨得好去?”
  蒯良淡淡道:“刘表本就不是等闲之辈,与这样的人物,切记不可用强……不过你我两家并不曾与苏焕,张方等人行悖逆之事,倒也不用过于担心。”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蒯越,突然开口:“兄长,德珪,咱们好像还漏算了一个人。”
  蒯良皱了皱眉,低头沉思。
  蔡瑁掰着手指头道:“苏代苏焕兄弟,张氏的张方和他在桂阳当郡守的弟弟张羡、华容长贝羽,还有刘表……该算的人,一个也没落下吧?”
  蒯越不紧不慢地道:“五大族的人各个惊疑不定,都在心里提防着刘表是如何筹谋……但却忘记了,将这些事儿通过宜城县令透露给我们的,可是那个年轻的掾史。”
  蔡瑁露出了不屑的表情,道:“区区一个年轻孺子,又能如何?难不成这一切还会是他的算计不成?”
  说完之后,蔡瑁不由哈哈大笑,很显然,他感觉自己适才所言风趣之极。
  但蒯氏双雄却没有笑。
  蔡瑁一个人儿乐,时间一长就有些尴尬了。
  他脸色红了红,低低的咳嗽两声:“难不成还真会是他?”
  蒯良默默的念叨道:“那个掾史,据说也是姓刘,年纪很轻,刚过冠礼之年,异度你若非要说他是少年英才,倒也并无不可……可他扯谎乱说刘表行程,所图为何?”
  蒯越试着猜度:“或许是为了引出五大家族中,谁是刘表之敌,而谁又可为刘表之友呢?”
  一席话说完,满厅皆静,落针可闻。
  半晌之后,蒯良缓缓开口道:“此事汝何以为凭?”
  蒯越叹息道:“此事亦是弟之猜度,并无佐证,但刘表派来荆州的前哨,不论年长年少,想来都非等闲之辈,毕竟荆州眼下的局面,对于刘表来说也是错综复杂,他焉能派一无能之人来此?”
  蒯良沉默了好半天,方才道:“咱们需得和那掾史,见上一面。”
  蔡瑁站起身,拍着胸脯道:“此事有何难哉?且待某前往宜城,将那小子带来一问便知。”
  蒯越急忙劝阻:“德珪不可造次,对方虽然年轻,但我等不知对方根底,不可冒然失礼……汝和兄长皆是一宗之长,不便轻动,不然只怕会让苏、张、贝三族怀疑,不妨就由我暗中去宜城试探那掾史的虚实,如何?”
  蒯良听了这话,点头道:“异度之才,在为兄之上,若由你去,兄甚放心也。”
  蒯越起身道:“兄长,弟会那掾史,若见他可以成事,该当如何?”
  蒯良淡淡道:“良禽择木而栖,荆州宗族若是再这般恣意妄为,早晚必亡,还是需扶保英主,才能将家族发扬光大,二弟眼光精准,若感觉可行,便替为兄应了刘表吧。”
  蔡瑁亦是附和道:“蔡某亦愿与蒯氏同效一主!全凭异度替我一决!”


第六章 五虎黄忠
  为了印证对刘琦的猜测,蒯氏族长蒯良之弟蒯越,代表蔡瑁和蒯良暗中前往宜城去见刘琦。
  到了宜县,蒯越并没有着急露面,而是暗中行事,以免惹出什么是非。
  他派手下人去贿赂宜城县吏,打听刘琦的行踪,想要在县衙之外与其碰面。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蒯越手下人带回消息,刘琦此刻已经不在县衙,而是前往周边县城,代表刘表实地探访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蒯越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暗道:“真天助我也。”
  只要他不在宜城县衙见刘琦,这事就不会轻易传到其他襄阳宗族的耳朵里,蔡氏和蒯氏就可进退自如。
  打听清楚刘琦的行程之后,蒯越便离开宜城,追踪刘琦而去。
  ……
  此时,刘琦本人则是在宜城廷掾的指引下,走访到了临沮县。
  临沮县县令听闻刺史掾史前来视察,大喜过望!
  他立刻吩咐麾下的功曹使和主记室,此番一定要全力配合这位州掾史,好好展现一下自己的政绩!
  这可是他出人头地,博取刺史青睐的天大良机!
  临沮县令为迎接刘琦,材料准备的相当完善,且信心满满,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刘琦对他精心准备的那些政绩简牍没有丁点兴趣。
  真的是一丁点都没有。
  与临沮县令见面之后,随意寒暄了几句,刘琦便单刀直入,说出了自己的目地。
  “琦在宜城审阅南郡各县在编将校名录牍卷时,曾看到临沮县有一位军司马,姓黄名忠,字汉升,不知确有此人否?”
  临沮县令见这位年轻掾史下地方视察,却不问县令、不问县丞县尉,连政务也不问,单单要问一个军司马,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心中老大不高兴。
  但他再不高兴,也得如实作答。
  “确有此人。”临沮县令干巴巴地道:“临沮县在编兵卒共计八百人,由县都尉总领,其下辖两名军司马,各掌两曲步卒,黄忠便是两名军司马之一。”
  刘琦闻言笑了,道:“烦劳县尊将他引荐于我。”
  “掾史来我临沮县,就要见黄忠一人?”临沮县令诧然问道。
  “就见他一人。”
  临沮县令心中苦涩,这一县之中的官员不少,哪个不比黄忠重要?就算是武官,在黄忠之上还有一名都尉,对方身为州掾史,如何这般不识人才?
  黄忠怎么就那么香呢!
  但不管临沮县令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