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某之意,我方与陶使君的兵马,各自收拾行囊,假意返回属地,而宛陵县那边,则是请吴校尉指挥郡内兵将,火速在各县征收粮秣,抢割熟稻运往宛陵附近的仓敖,统一储备,或可引山越仓促来攻。”
许耽听了刘琦的想法后,认真揣摩了一会,大致明白了刘琦的意图。
好骚的操作……
许耽在心中暗自感慨,荆州刘郎的心思果然缜密,难怪年纪轻轻便可与袁术为敌争雄。
……
许耽将刘琦的方案带回给了陶谦。
陶谦细思刘琦之谋……
眼下吴景已经是背袁投孙,准备在丹阳郡割据响应其姐丈孙坚,因而丹阳郡对吴景而言便属于是自家的地盘了,如此,则境内山越毫无疑问便属于是他家中之患,不可不除。
且吴景既然已经将丹阳郡当成自家之地,那他便不再是替袁术看家护院之人,这丹阳郡成了他家族的私产,陶谦自然也不方便在吴景的眼皮子底下募兵了。
如此想来,以陶谦现在的立场,也确实是只有响应刘琦,谋取丹阳境内山越的人口,才是正途。
既然眼下谋取境内山越符合各家利益,那刘琦的计策自然就被陶谦和吴景响应了。
……
荆州军和徐州军,开始不约而同的收拾行装,两军一军向西,一军向东北,各自回返自己的属地。
坐镇宛陵城的吴景,在荆州军和徐州军撤走的同时,立刻派出麾下之军,在各县征调粮秣,并命各县令县长火速抢收水稻,统筹至宛陵北面的仓廪。
眼下刚值秋收,粮秣税收尚未点清完毕,可这位新到的代理郡守就这般急切的敛粮,各县的县令也搞不明白这是什么骚操作,但因惧吴景兵势,也只能是谨遵上命,加紧行事。
一时间,整个丹阳郡内针对粮草收割和调配行动,竟是让大小官吏们忙了个不亦乐乎。
而躲藏在山中的山越各部,在听说了刘琦和陶谦已经分别撤走后,都松了口气。
这一东一西两个瘟神可算是撤出丹阳,若是他们再在这里继续鏖战,各部宗帅还真就不知道到底该如何是好了。
毕竟,山里的余粮确实不多了,急需下山抢粮。
可是,情况似乎比他们想的要糟。
各家宗帅们本来是准备下山抢粮了,可是当探子将郡守吴景的动作回报上来之后,只把诸位宗帅气的牙呲欲裂,拍桌子直骂娘。
这吴景刚刚到任,居然就开始大肆抢收军粮,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摆明了要断他们山中之民的活路啊!
吴贼,你也太狠了!
当下,丹阳郡内的一半以上的宗帅,皆在各自的领地内点齐人马,并联纵相约,打算一同合兵进攻宛陵夺取粮草,一则是为了生路,二则也是要给吴景一点厉害瞧瞧。
第二百七十八章 君有何疑?
山越之徒不比正规军,他们的军事行动秘密性极差,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前,总是会有小股势力从山中先流窜出来,先行对山下的县城进行骚扰侦查。
而且这些小股的侦查行动越来越频繁,几乎每天都会有小股的山越兵出山对县城进行骚扰。
刘琦眼下正屯兵在临县西面的边境,他知晓了关于丹阳境内的山越开始有小规模的行动后,便知道自己这一次的筹谋做对了。
自己的判断并没有错,山越确实缺粮,不然他们不会对吴景这次收粮的行动那么莫名的在意,这些规模不大频率却非常高的骚扰就是佐证。
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兆。
吴景抢先下手命士兵大肆收割境内的成熟稻田,并集中储存于宛陵已北的仓禀,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跟坚壁清野没什么两样,等于是断了山越的后路。
往任的丹阳郡守为了避免和山越发生大规模的冲突,一般并不会如此行事,毕竟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逼着山越来攻打县城,围绕着粮草而精心大规模的战争。
但吴景现在就是这么做了,他这样行动就等于在向丹阳郡内的山越们挑衅:
尔等要么饿死,要么来攻!
这是逼山越下山来攻打宛陵的仓绫,逼他们在平原之地进行决战。
毫无疑问,这样做的后果会非常凶险,毕竟会使山越各部为了生存众志成城,背水一战。
而吴景所拥有的兵将虽然精锐,但数量不是很多,山越各部一旦大规模的下山来攻县城,他未必能够抵挡的住……
这些情报,山越各部的小股部队在几番下山之后,逐渐都查探到了,于是他们决定下山与吴景决战。
这是你自己找死,怪不得我们!
……
几日后,有近千斛从句容县运往宛陵的粮秣被山越在半道上劫持了。
得知了千斛粮食被山越劫持,刘琦便知道,离山越大规模的向宛陵仓廪袭击的日子已经是越来越近了。
千斛粮秣,不论是哪家山越部族劫掠回去的,都势必会激起其他宗帅的强烈嫉妒心,勾起他们心中贪欲与生存欲望,只是小试牛刀,便有数千斛粮秣的收货,那些山越宗帅只需摆着手指头算算,就能约莫出眼下宛陵附近的仓廪囤积了多少粮秣。
他们见已经有人尝到了甜头,必然不会再有顾忌,一定会大举联合下山抢粮。
粮食两个字对现在的山越来说,诱惑力是无比巨大的。
……
几日之内,散落在丹阳郡各地的山越宗帅便开始聚集麾下兵马,向着宛陵县的北面聚集。
而山越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自然是瞒不过刘琦,陶谦,吴景等人。
丹阳郡内的山越林林总总加起来不下十几万,但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真正能够上阵的青壮,应该是在五六万左右。
五六万的人数,着实是相当惊人的。
大汉朝一百多个郡国,能够养得起五万精壮的郡国屈指可数,
这数万山越兵壮,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
而宛陵城的东西两面虽然依靠山脉河流,但储备粮秣的仓禀,则是位于北面的平原之地,若是山越去那里敖仓劫粮,那大战就会发生在平原之地。
没有山林作为掩护,山越绝不是三家郡国兵的对手,来多少也一样!
刘琦军中斥候几乎全部出动仔细探查,并在各部山越集体下山向宛陵开进的第一时间,为刘琦将情报带了回来。
刘琦当即下令,着黄忠,魏延,张任,太史慈,沙摩柯,羊栈曾朗,百里浠,相单疆八名在军中最为优秀的校尉和别部司马同时出战,将南蛮营的将士分为数部,各成阵势,并提现定下剿贼战略,从西面向宛陵进军,争取在击溃山越的同时,还能阻断他们奔往山林的退路,最大程度的将他们围死在宛陵平原。
而陶谦的精锐兵马亦是折返回了丹阳郡内,与刘琦相呼应,开始向山越发动进攻。
虽然因为信息滞后的原因,有一些时间差,但刘琦的兵马回返时走的是官道,而山越兵散乱在丹阳郡各地的山脉中,而且怕被吴景军伏击,大多是翻山越岭而来,所以刘琦的南蛮营回撤的速度比山越要快得多。
其实吴景这次大规模征收粮秣的行动,山越各部宗帅心中也是有所感觉的,他们拿屁股想也知道吴景这次的行动肯定是针对他们,这是吴景想把己方引诱到宛陵北面的平原上进行决战,对方的郡国之兵不想跟山越兜兜转转的山里打没有意义的仗。
按照山越各部宗帅的想法,其实这种引诱他们的方式,原先的那些丹阳郡守就可以去做,但为什么不做?因为他们也不愿意与山越各部发生全面战争,这样一个不好就会引起激变,使郡国产生毁灭性打击。
毕竟那些郡守还都想要各自的仕途呢。
但这个吴景为什么就敢这么玩?他怎么就敢和我们山越诸部彻底撕破面皮!
山越各部宗帅按照正常的逻辑惯性思维,不会想到陶谦和刘琦已经和吴景联合,正在暗地里准备谋算着他们,毕竟陶、刘两方先前人脑子差点打成狗脑子。
最终,他们一致认定是因为吴景对自己手下的兵马有信心。
毕竟,吴景所统帅的兵卒,乃是孙坚给他的分军。
孙坚军的威名响彻天下,便是西凉军也在他们手中讨不得好去。
吴景自信在平原之战,依靠防御工事是可以打败己方的山越兵。
按照逻辑,眼下吴景的行为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解释的通。
但不论对于通不通顺,对于丹阳境内大大小小的山越宗帅们来说,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没有粮食他们就是死路一条。
要打就打吧,不打反正也是死。
吴景依仗的是其兵卒皆为精锐、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还有事先组建好的防御工事,有地利之便。
山越依仗的是人多,各部统筹起来,能够攻打县城的男丁是吴景所部的数倍。
两两相敌,各有优势,谁胜谁败,犹未可知。
但他们万万想不到,刘琦在事先已经做好了与陶谦的联合事宜,三方将士将兵宛陵,共讨山越。
如果说丹阳境内的山越现在犹如一群豺狼一样,要席卷宛陵,那荆、徐两军就犹如蓄势待发的下山猛虎,即将虎啸山林。
……
荆州军军寨,刘琦帅帐内。
南蛮营的将士们已经奔袭到了宛陵附近,斥候回报,山越各部在他们宗帅的带领下,已经汇集在二十里外的宛陵北部平原,并开始对吴景为掩护敖仓所立的防御工事发动了猛烈袭击。
“山越此番攻寨的人数,大概有多少?”刘琦询问斥候。
那斥候认真的回道:“目下在宛陵北面与吴景军开战的山中贼,应有三万之众,而从山林之中奔出山脉前往支援的贼寇亦是正在路上,尚不知有多少人马。”
刘琦的脸上露出了欣慰之情。
“如此算来,此番前来攻寨的丹阳山越,当不下五六万众,这许多山越平日里分为各部,纵横于山林之内,若是一一寻觅讨伐收拢,怕是非要耗费数载之功,如今相聚出山,朝夕可定。”
沙摩柯谏言道:“但彼军毕竟有数万之众,府君还需谨慎才是。”
刘琦笑道:“放心,彼军虽众,但毕竟没有统一的统属,又非正规军,我军若与陶谦军夹击于彼,山越宗帅各自为政,无统一调令应对,必败无疑。”
这话并不是吹牛,行军打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兵尊将令,各部将士步调统一,方可进退有度,如山越这般人数虽有数万,但却有十几个宗帅分别统领,根本没有统一的指挥,那就是一盘散沙,打顺风局的时候倒还看不出大的弊端,一旦形势突变,各部宗帅的指挥无法统一,一支兵往东打,一支兵往西打,彼此不能互相照应,不但突显不出兵力上的优势,还会互相掣肘,兵败如山。
兵权的统一性,这在战场上是至关重要的。
张任站了出来,向刘琦提出了一个疑问:“府君,我们马上就要与陶谦夹击山越了,然属下却有一事担忧……”
刘琦笑道:“君有何疑?”
“若是陶谦暗藏小心细,想要渔翁得利,不肯尽心与我等夹击山越,却该如何是好?”
第二百七十九章 我荆州可为南方霸主
张任所言之事,并非是杞人忧天,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
军阀之间,虚虚实实互相算计,所谓的盟友不过是因利益和时势而定,又何来“信任”一说?
约好与陶谦共同夹击山越之兵,这只是口头协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